比如宋江原本可以安安穩穩地當個地方官,但他為了兄弟情義而殺了閻婆惜,觸犯了國法,最后落草為寇。可以說他是一個典型的被朋友拖累,被義氣拖累的江湖人物,一場及時雨救了別人,卻終究救不了自己。他自己被義氣所傷,其他人則是被他的義氣所傷,當他放走高俅的時候,把顧全兄弟情義的林沖活活氣死;當他決定效忠朝廷時,讓數百個死心塌地跟著自己的兄弟白白喪命。所以,嚴格來說整個《水滸傳》就是活生生的“義氣”傷人的典型故事,將其說成古代版的《古惑仔》也不為過。
除了被義氣誘導走上歧途之外,義氣會讓你心甘情愿地受他人支配和利用。實際上很多人宣揚義氣就是因為義氣能夠為他帶來更多的利益,對于這些人來說義氣只不過就是一個高尚的幌子,是一個收買人心的手段。他們會先故意給予你一些小恩小惠,以此來贏得你的信任,讓你死心塌地地跟著他。結果一旦出了大事,對方很有可能拉你當墊背,讓你一個人去背黑鍋。生活中被義氣朋友出賣的現象并不在少數。
在唐朝的時候,某個高官的小兒子為了幫助當強盜的朋友脫身,竟然同意將所有的贓物放在自己家中藏起來,結果后來那位強盜朋友被抓,這位高官的兒子也受到了牽連。為了保命,那個強盜竟然撒了個謊,說自己受到了某個朝廷大員之子的委托,才去搶劫這批金銀財寶的,結果官府很快查到這位高官的兒子身上,并且很快帶走了他。最后連這位高官竟然也受到了牽連,被捕入獄。雖然沒過多久,官府查清了他和強盜并無什么聯系,可是因為他的兒子和對方有密切的聯系,且窩藏巨款,這位高官最終還是被革職削位。
朋友之間固然需要講義氣,可是這種義氣并不是江湖義氣,這份情義應該接受社會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應該是建立在遵紀守法,維護道德良知的基礎上的,如果你的朋友本身就是違法亂紀之人,如果你所承擔的朋友道義是為了不惜一切手段幫助對方,那么還不如直接放手,放棄這份畸形的友情。畢竟這種江湖義氣往往害人不淺,這樣的義氣朋友也害人不淺,你最好還是保持距離,不要和對方往來為好。
偉大的畫家達·芬奇一直以來就喜歡和窮人打交道,在他的朋友圈中,有很多人是手腳不干凈的小偷,但是達·芬奇從來沒有因此而嫌棄他們,但是達·芬奇也從來不曾幫他們辯解,更沒有因此而助紂為虐。他曾經說過:“從朋友的角度來說,如果他們吃不上飯了,我會給他們錢,但是如果他們依靠偷東西來維持生計并且被抓了,那么我只會去牢里探視,而不是盡力去擔保。”達·芬奇是一個是非分明的人,他重視朋友關系,但是絕不是盲目地維護自己的朋友。因為在他看來,朋友和義氣并不是完全統一的,他不會過分講義氣。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如此,要懂得去幫助朋友,但不是盲目地幫助他們,只要朋友做錯了,那么你就要盡量幫他們矯正過來,如果對方只想用江湖義氣來要求你,那么你就應該趁早遠離,不能被那些義氣所誤導,以免讓自己陷入到不必要的麻煩之中。
朋友的朋友,不要指望真的會幫助你
汽車銷售大王喬·吉拉德有一條著名的“250定律”,在他看來每一個人的身后大約有250個可利用的人際關系資源,這些人包括親戚、朋友、鄰居、同事。此外,朋友的朋友也可以成為這一交際生態圈內的成員,喬·吉拉德認為一個人想要成功,不要輕易忽視任何一個顧客,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朋友,甚至連朋友的朋友也不能輕易放棄,因為這些人完全可以成為自己的人脈資源。
喬·吉拉德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對于“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這樣的理論來說,在現實生活中并不一定行得通。很多時候,朋友的朋友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助人為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慣性思維當中,認為只要是好朋友的親戚或者是朋友,那么一定會愿意幫助自己,而自己又是好朋友比較信任的伙伴,那么其他人也一定會幫助自己,一定會愿意和自己結為朋友。可現實情況并沒有這么理想,因為每個人都是多面性的,他會有不同的交際圈,會結交各種各樣不同的朋友。舉個簡單的道理,如果某人的工作很出色,那么在他的專業技能之內,一定會有類似的朋友。可是另一方面這位朋友又是一個電腦游戲迷,那么他還會有很多研究游戲的朋友,如果他喜歡做生意,那么生意圈中也會有一些朋友。可是這些不同圈子的朋友和你往往不是同一路的人,他們對你的幫助也實在是有限的。
美國行為學家馬克博士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交際范圍,而且每一個人的交際實際上都會存在一定的距離限制,這些限制實際上和感情的親疏有很大的關系。”比方說我們和自己的親人或者朋友會靠得比較近,可是關系再遠一些的話,這種相互之間的作用力就會減弱,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會慢慢失去存在的基礎。簡單來說,那些你越感到陌生的人,建立起感情交流的機會越小,這種感情的作用力也會越小。從這個方面來說,朋友的朋友未必真的愿意把你當成朋友來對待,也未必真的會幫助你,如果你認為這樣的人也值得交朋友,那么只能說你太天真了。
當然,經過朋友的介紹,你可能會認識對方更多的人,可你應該明白,自己和那些人是存在著隔閡和差距的,他們不會將你當成自己人看待。對于這樣的人,你需要保持一定的陌生感和距離感,也許有時候為了顧及情面,對方會在酒桌上或者在你朋友面前夸下海口,承諾幫你解決困難,可問題是,多數人只是隨口這么一說而已,畢竟他與你非親非故,根本沒有什么理由來無償幫助你。所以如果一旦對方這么說了,你要么當成一種客套話來聽不必當真,要么就要注意對方是不是有什么企圖和利益訴求。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是一個非常善于交際的人,平生的朋友有很多,彼此的關系也都很融洽,因此歐陽修才能夠在文壇和政界都可以吃得開,成為人人敬仰的人物。在歐陽修去洛陽當官的時候,朝中的一個好朋友告訴歐陽修說自己有一個發小一直在洛陽為官,此人和他的關系非常親密,自己每次去洛陽都會得到盛情的款待,因此他對歐陽修說只要有什么事情就可以去找他幫忙,至少人生地不熟的,有個人照應著也是一件好事。
歐陽修聽了是千恩萬謝,他知道那些官場文化,想自己這樣一個初來乍到的人,如果沒有當地人來指引和照應的話,往往很難真正融入地方的官場,也就很難將自己的工作展開了。此外,若是有人照應,自己也可以有一個依靠,尤其是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至少也可以求人幫忙。朋友為了幫助他,于是寫了一封親筆書信,讓歐陽修帶著書信去洛陽找這位故人。
數天之后,歐陽修去洛陽上任,然后帶著書信去拜訪朋友的這位故人,見面之后,對方果然客客氣氣地款待了他,而且還告訴歐陽修說自己在這洛陽城中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以后歐陽修若是有什么麻煩,那么只管提出來,自己一定會盡力辦到。歐陽修自然是非常感激,于是拜別而去。
沒過多久,歐陽修遇到了一個比較棘手的案子,他本想親自辦理,可是由于人手不夠,根本就難以成事,這時候他想到了朋友的那位故人,于是讓人送去書信,并詳細說明了事情的原委,希望能夠得到一臂之力。可是書信送出去好幾天也沒有什么回信。歐陽修實在等不住了,于是就主動登門拜訪,對方解釋說自己最近太忙了,根本無暇顧及,等過一段時間有空了再來幫忙。歐陽修只能怏怏而回,又過了幾天,對方還是沒有給自己回復,歐陽修徹底覺悟了,他知道洛陽城根本就沒有那么多的繁雜事務,再說了對方也不是掌管什么重要部門,根本就不會很忙,很顯然這只是對方的托詞而已。想到了這里,歐陽修只能暗自苦笑。后來他再也沒有去過朋友的故人家中,自己也和對方徹徹底底劃清了界限。
我們常常說朋友多了路好走,可是有些人是并不適合做朋友的,尤其是朋友的朋友。他們并不真正屬于你的朋友圈,你并不了解他們,因此不能輕易就信任對方。如果你因為有過一面之緣,有過幾次喝酒聊天的經歷,就堅信朋友的朋友對自己也是真心實意的,那么到頭來很有可能會空歡喜一場,而你被對方利用和詐騙的可能性絕對不會很低。
公安人員發現最近幾年,以朋友為軸的發生在第一方和第三方之間的詐騙案越來越多,這種案件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當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朋友,可是當事人彼此之間卻并不熟悉,而是通過朋友的介紹和牽線進行合作,結果因為信息不夠透明,反而上當受騙,成為了友情連線下的犧牲品和受害者。實際上,這種存在間隔的合作方式和友情往往不夠牢靠,因為當事人雙方的感情基礎非常薄弱,僅僅依靠朋友的信譽或者感情來做擔保,這樣很容易被那些不法分子鉆了空子。
所以我們在結交朋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持警惕,在進行合作或者交流的時候,至少要保證自己能夠真正了解對方,不能因為朋友的關系而認定朋友的朋友也適合做朋友。其實你只要保持理性,只要多花時間去接觸對方,就會發現那些人也許并不是自己所喜歡的一類人,就會發現對方實際上并沒有朋友說的那么可靠。
敵人的敵人可能是你的敵人,切勿稱兄道弟
在生活中,我們會比較膚淺地理解那些人際關系,比如說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敵人的敵人也一定是朋友,我們永遠都在從自身的角度,從自身的利益選擇來評判別人和自己的關系。可實際情況往往要更加復雜一些,雖然與敵人的對手強強聯手往往是一種絕佳的競爭策略,可是這種聯合并不意味著你們就是朋友,并不意味著你們就可以形成很好的同盟關系。這樣的結盟關系多數時候都是暫時的,而且隱藏著極大的風險,因為在你們有著共同利益的時候,個人的利益實際上很有可能是對立的,而且這種對立和沖突遲早會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