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吹耳邊風的人,小心讓你犯迷糊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尤其是在做決定的時候,身邊的人往往會在耳邊提一些意見和建議,總是會對你的想法和做法指手畫腳,這樣一來我們往往可能會因為這些人的“提醒”而改變初衷,甚至被迫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有人對那些貪官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大約有50%的人認為自己受到了愛人、親人或者朋友的影響,身邊的人常常在一旁出謀劃策,旁敲側擊,從而慢慢將自己引到歧路上去。
這種為親朋好友所累的現象幾乎成為了官員們的通病,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免不了被身邊人的那些悄悄話所誤導,尤其是我們的朋友。當你準備做什么決定的時候,朋友們常常會在耳邊提建議,會幫助你分析情況,幫助你分清優劣,幫助你理清各種各樣的利益關系,結果往往會干擾和影響你做決定。在耳邊風的影響下,多數人可能會犯迷糊,不僅錯過了把握成功的最佳時機,還可能會因此而誤入歧途,做出錯誤的選擇,最終害人害己。
對于你來說,那些悄悄話雖然不一定會直接損害自己的利益,可是卻容易影響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當你拿定主意的時候,朋友時不時在你耳邊說上兩句話,給你幾條“特殊”的建議,你很有可能就會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最終改變自己的主意;當你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后,朋友可能會在一旁提醒幾句,你為了顧全朋友的面子,也免不了要改弦更張。很多時候,朋友的“閑言碎語”會讓你陷入猶疑、矛盾之中,會讓你失去自主能力。
傳媒大王默多克出身于富庶之家,父親本身就是澳大利亞先驅和新聞周刊的董事長。父親去世后,他子承父業,繼承了父親的《新聞報》,并開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在此后的三四十年中,他從一個小報的老板成為國際報業大王,涉足廣播、影視、報業等多個領域,獲得了非凡的成就。
不過在創業的過程中,他也幾經波折,最初的時候他想過要并購其他的一些小報紙,可是很多朋友卻總是想辦法在他耳邊提一些想法和建議,這讓他始終難以抉擇。比如有一次,一家即將瀕臨倒閉的報社找到默多克,希望他能夠并購這家報社。可是正當他決定動手的時候,有朋友勸他不要購買,原因很簡單,這樣做只會拖累自己。結果幾天之后,這家報社被其他競爭對手吞并,而對方因此實力大增,這次的失利讓默多克耿耿于懷。后來默多克得知,原來自己的這位朋友和那家報社有過節,所以巴不得對方倒閉。
之后,默多克先后有過多次很好的打算和計劃,可是每次朋友都在身旁嚼耳根,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讓默多克非常煩惱,最終那些計劃都擱淺了,而看著別的對手變得越來越好,他卻越來越迷茫,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去做。那個時候,還有朋友勸他去投資旅店,或者搞運輸也行,而提出這些建議的人無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著想,無不是擁有自己的打算。
經過一段時期的迷茫,默多克明白了一切還是要靠自己,只要自己拿定了主意,就不能輕易受人影響,否則這輩子就什么也做不成了。后來他開始了自己的計劃,第一步就是擴大自己的勢力,為此他努力并購那些難以經營的報社,從而在國內立足,并發展壯大起來,之后,盡可能打開國際市場,最終一步步走向世界。正因為堅持自己的路線和想法,默多克的生意越做越大,漸漸成為世界上最有實力的傳媒人之一。
其實,拋開對與錯不說,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做主,都應該具備獨立性,要懂得自己做決定,要懂得做自己想要的決定,而不要輕易受到別人的干擾,不要隨隨便便就因為別人而改變自己的想法。畢竟道路是需要自己去走的,人生要自己去成就,我們不能依靠別人,更不能受到別人的影響和干擾,哪怕是面對身邊的朋友,我們也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定力和獨立性。只要是自己認定的目標,只要是自己經過慎重考慮之后做出的決定,只要是自己一直想要去做的事情,那么我們不妨大膽去嘗試,不妨堅決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曾經說過:“當一個人有了自己的目標之后,他會有70%的可能性來獲得成功,但是當別人不斷給你提供建議和意見,不斷在耳邊干擾你的想法時,你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在工作和生活中,蓋茨向來都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他希望朋友能夠給自己提供幫助,希望朋友可以指出自己的錯誤,但是他不喜歡有人在他耳邊說一些“悄悄話”,不喜歡有人輕易去改變他已經做出決定的事情,也不喜歡因為朋友而做一些明顯違背原則的事情,正是因為這份獨立性,才能確保他能夠帶領微軟不斷走向成功。
如果按照真正的友情來說,真正的朋友也許會給你提意見和建議,但是他們絕對不會干擾你的判斷,只要是你做出的決定,只要不是出現了明顯的紕漏,他們一般不會加以否決,更不會經常在你耳邊說一些誤導性的話,他們絕對不會影響你做自己想要做的決定,更不會刻意給你灌迷魂湯,讓你犯下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錯誤。
一般來說,在耳邊吹氣吹風,說“悄悄話”的朋友通常都不敢明目張膽地向你提意見,都不敢公開公正地談論自己的想法,換句話說,一般他們所提供的建議或意見都帶有一定的灰色成分,至少不見得是多么光明正大。我們需要明白,朋友之間應該是大膽而坦誠的,朋友之間應該是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的,有什么話可以放心地拿到臺面上來講,像這樣說“悄悄話”的原因也許只有兩個:
一是,朋友不敢承擔責任和風險,所以在私底下和你說“悄悄話”,這樣可以不用將自己推向前臺,一旦出了什么問題,他自己可以完全置身事外。比如很多朋友會慫恿你去向領導告狀,或者慫恿你和某個對手針鋒相對,而你也許會礙于情面而答應下來,最后吃虧的是你,背黑鍋的也是你,而對方則毫無風險和壓力。
二是,朋友很可能有自己的利益取向,為了滿足自身的利益,他希望能夠給你一些特殊的“引導”,當然他不方便直接公開,以免暴露自己的目的。這種人非常精明,他千方百計說服你,目的很可能就是要讓你做出有利于他的決定,目的就是讓你為他的利益服務。他們會告訴你該怎么做,會提醒你怎么做才是最合理的,才是最有利的,而實際上最有利的往往是他自己,他只是將你當成一個工具來使用。
可以說,經常在你耳邊吹氣的朋友,大都絕非善類,至少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打算,而一旦出現了這樣的朋友,一旦你的朋友開始在你耳邊給一些額外的提示,那么你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即便你的朋友不是有什么壞的企圖,你也需要保持清醒和獨立,因為一旦你受到了影響,那么就很有可能因此而失去更多把握成功的機會,也會犯下更多的錯誤。
最親近的朋友,有時候最容易讓你上當
有句話說:“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當我們對這個社會保持警惕和防備的時候,往往會存在一些死角,那就是身邊的人,這就像是放哨一樣,多數放哨的士兵都是拿著望遠鏡查看遠處的動靜,而很少有人左右環顧看看身邊發生了什么。生活中的這些死角與其說這是一個疏忽,倒不如說是人性上的一個弱點,因為我們總是輕易就相信身邊的人,總是對身邊人毫無防備。
盡管每個人身上都具備自我保護意識以及自我防備意識,但是在友情、愛情和親情面前,我們會主動去放下那些防備,會主動將自己暴露在對方面前,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無條件就相信對方,而這就給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趁虛而入的機會。尤其是那些主動親近你的朋友,對方雖然總是一口一句“哥們”,總是對你保持微笑,總是和你形影不離,但這也可能是他們為了引誘你上當,為了消除你的戒備之心而使用的障眼法,等到你被迷惑之后,他們就可以輕易欺騙你。
都說人心隔肚皮,很多時候我們的眼睛也會欺騙人,很多時候我們會被朋友的表演所迷惑。當朋友在你面前信誓旦旦地許下誓言,當朋友總是在你面前表現得很殷勤時,你是否懷疑過對方是否心口不一,是否了解對方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多數時候,我們并沒有認真做好準備,并沒有具備應有的防備意識,我們認為那些最親近自己的朋友就是好人,就是真正對自己好的人,這樣顯然太草率了。輕易就懷疑朋友當然也不對,但是我們必須要保持戒備之心,必須要懂得做好必要的自我防備,這也是自我保護的一個基本原則。
如果你總是將自己全部暴露在朋友面前,總是無條件地奉獻自己的一切,那么一旦友情出現了問題,你又該如何來挽救潛在的威脅和對自己所造成的嚴重傷害呢?這一點必須慎重。事實上,那些離我們越近的朋友,對我們造成的傷害的機會越大,因為他們的隱蔽性更好,無論你是否相信,那些最親近的朋友往往會是我們最大的威脅。
美國制造業和能源業的大亨大衛·科赫曾經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兩個人曾經想過合伙創業,不過因為其他的原因,這件事就此擱淺了。某一天,這個朋友對科赫說他看中了某個項目,需要一筆錢進行投資,因此他希望自己能和科赫一起投資。其實科赫也早就想和朋友一起做生意了,只是說起投資,他似乎并不在行,對他來說幾個人一起開個公司什么的似乎要更好一些。
但是朋友說這項投資的利潤很大,而且還沒有太多強大的競爭對手存在,因此升值和發展的空間很大。科赫聽說后當場就同意了朋友的話,畢竟這個朋友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只要對方認為值得投資,那么這件事八九不離十了。幾天之后,科赫將自己和兄弟存下來的錢全部交給了這個朋友,當時朋友還許諾幾個月就能回本,科赫聽了自然很高興。
可是過了兩個月,他一直都沒有看到那個朋友,也沒有收到任何信息,他覺得很納悶,這個朋友就像是憑空消失了一樣,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對他說那個朋友到處借債,早就卷款逃跑了。科赫覺得很驚訝,于是跑到這個朋友的老家,結果那里早就人去樓空。這一下科赫才明白過來自己上當受騙了,覺得非常后悔也非常生氣,因為他萬萬不會想到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竟然也會出賣他。
后來科赫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創業,并獲得了非凡的成功,成為了美國數一數二的大富豪,而就在他功成名就的時候,突然在紐約的街道上看到了當年的那個朋友,對方看上去落魄不堪,衣衫不整,科赫并沒有表示同情,而是徑直將車開走了,很顯然經過上一次的教訓,他已經不想和這個朋友有任何的來往了。
都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其實最有殺傷力的暗箭往往來自親近的朋友,因為多數時候我們對于這一類人的抵抗力幾乎為零,如果有人利用這些看上去親密無間的友情大做文章,而你對此一無所知,那么只能說“害你傷你沒商量”。比如有些人常常會將秘密說給朋友聽,可是最后會發現這些秘密竟然被公之于眾,很顯然你的朋友并沒有尊重你的隱私權,也并沒有顧及你的感受。
所以做人應該有必要的警覺性,應該有最基本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也不要將自己的全部都暴露或者寄托在某一個人身上,因為人心難測,要知道,即便是最親近的人也有可能會背叛你。因此無論別人說了什么,無論朋友對你怎么樣,你都應該具備一定的分辨能力,在了解朋友的為人之前,不能輕易就相信對方。平時相處的時候你需要盡量保守一些私人秘密,需要和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才能夠有效防備來自朋友的背叛和傷害,才能夠盡量去防備可能出現的友情危機。
不斷給你潑冷水的朋友,可能會使你半途而廢
朋友是拿來當作精神支柱的,我們常常需要朋友來當后盾和支持,當自己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需要朋友的鼓勵;當自己遭遇失敗的時候,我們需要朋友的安慰;當自己面對挑戰時,我們需要朋友為自己吶喊助威;當自己陷入糾結之中時,需要朋友及時站在自己這一邊。朋友就是站在背后的支持者,他們不一定要伸出援手,不一定要為我們提供多少幫助,不一定真的要為我們披荊斬棘,遮風擋雨,但是至少應該給予我們更多的精神支持。
不過在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卻并不愿意支持你,不僅如此,他們還常常想辦法給你潑冷水,無論你做什么事情,都是提反對意見,都是投反對票,看上去就像是和你有仇一樣。有時候這些人表面上看起來他們很關心你,當你做出某個選擇的時候,他們會鄭重地告訴你說這樣的選擇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當你做出某個決定的時候,他們要站出來“提醒”你這個決定會造成多大的麻煩;當你興致勃勃地想要做某件事時,他們覺得你只會把事情做得更糟;當你努力去做好某件事時,他們又要說你無論怎么努力都是徒勞無功而已。這些朋友最擅長的事情就是潑你冷水,就是想盡一切辦法來否定你的思維和行為,目的就是為了讓你一事無成。
對于這樣的人,我們并沒有必要太當真,也沒有必要去“認真”聽從勸告,畢竟有些事情你不去嘗試的話,又怎么知道一定會失敗呢?你又怎么知道一定會出現不如意的結果呢?朋友批評你,并提出一些反對意見,這固然是好事,不過對于那些一味反對和否定自己,一味讓自己打消念頭的人,我們還是要懂得了解他們的動機,還是要懂得堅持自我,不能輕易受到影響,因為成功的道路上向來就是孤獨的。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在最初創業的時候,幾乎是一窮二白,資金短缺,人才匱乏,他們有的只是一腔熱血。因此,當他提出要創立電子商務平臺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馬云實在是天方夜譚,要知道成立一個電子商務公司至少也得幾百萬元,而馬云大概連一個零頭也拿不出來。此外,當時的電子商務平臺大都被國外的電子商務巨頭所壟斷,這些公司幾乎占領了所有的業務,馬云的小公司和它們相競爭,只能是死路一條。
正因為這樣,當時幾乎沒有朋友贊成他這么做,馬云也陷入迷茫中,他也了解互聯網的形勢,知道困難很大,可是他仍然希望朋友們可以支持他,可以站在他這一邊。何況他覺得當時應該是成立電子商務平臺的好時機,而且發展前途非常光明。那一段時間,經常有朋友前來游說,有的人認為馬云過去能夠獲得成功,那是因為剛剛把握了互聯網的皮毛,而且規模小,所以風險也小,而現在想要成立電子商務公司,毫無疑問會成為別人的炮灰。還有一些朋友認為馬云是不是太想創業,以至于沖動行事,他們都認為這樣的公司沒有競爭力,也沒有發展潛力,他們覺得馬云在幾年之內就會嘗到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