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任襄陽都督的時候,有一個風水先生察看羊祜父親的墓地說,從其風水看,有朝一日羊家要出現一位受命于天的皇帝。羊祜很厭惡這個預言,于是把墓后的水土掘開,以此破壞墓地原來的風水。
據說,掘墓土的時候發現一個五六歲的小孩,長得端莊秀麗,非??蓯?。掘墓之后,那個小孩就不見了??墒?,風水先生看了一會兒,又說道:“這樣的風水,還可以出折臂三公。”不久,善于騎馬的羊祜卻從馬上摔了下來,摔斷了胳臂,隨后,官職升到三公高位。士人都感嘆羊祜的忠誠。
擲骰入相
“擲骰入相”形容官場腐敗,仕風惡濁。
此典出自《遼史·耶律儼傳》:“帝晚年倦勤,用人不能自擇,令各擲骰子,以采勝者官之。儼嘗得勝采,上曰:‘上相之征也!’”
遼道宗(耶律洪基)時期,遼國有一個大臣叫耶律儼,字若思。他本來姓李,父親叫李仲禧,析津(今北京)人。李仲禧在遼興宗(耶律宗真)重熙年間(公元1032~1055年)開始在遼國朝廷里做官,遼道宗(耶律洪基)咸雍六年(公元1070年)被賜姓耶律。耶律儼一表人才,勤奮好學,以詩名著稱,在咸雍年間(公元1065~1074年)考取進士,從此踏上仕途,曾任大理卿、參知政事等職。
遼道宗(耶律洪基)到了晚年時,很少管理政事,無所用心,選用人才不是親自考察,而是叫官員們像賭博一樣擲骰子,誰擲出的骰子點數大,誰就升官。有一次,耶律儼擲骰子得勝,遼道宗說:“你快當相了!”隨即任命耶律儼擔任中央官署樞密院的長官。
哀鴻遍野
“哀鴻遍野”形容到處可以看到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
此典出自《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間互相攻伐,戰亂頻繁,老百姓經常被派遣在外服役,詩人們便借用“鴻雁”為題,寫詩來抒發百姓的心聲。
詩的意思是:成雙成對的雁兒在空中飛行,它們的翅膀發出沙沙聲。那個人的兒子出門,到郊外去當牛做馬為別人賣命。我們都是受苦難的人,可憐的是既老又無親。一對對的鴻雁兒飛走了,一同聚集在湖沼里。那個人去筑墻,百丈墻身都已筑起;他嘗盡了苦難,可是哪里又是他安身的地方呢?雁兒們已經飛去,它們在空中發出聲聲叫啼,理解我們的人,說我們是勞苦的;那些糊涂蟲,還覺得我們不安分!
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進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出某種行動。
此典出自《水滸傳》。
豹子頭林沖,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他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沖帶著妻子去岳廟進香。途中,看到花和尚魯智深在耍一把六十多斤重的渾鐵禪杖。眾人齊聲叫好,林沖也被吸引過去觀看。魯智深與林沖兩個好漢一見如故,結義為兄弟。正在這時,林沖妻子的侍女錦兒慌忙跑來報信說,林娘子在路上被歹人攔截。林沖急忙與魯智深告辭,去岳廟追趕歹人。林沖抓住歹人舉拳要打時,發現此人原來是他的頂頭上司奸臣高俅的義子高衙內。高衙內一伙得知那女子是林教頭的妻子,害怕打起來不是林沖的對手,便假惺惺地勸解:“衙內不認識,多有沖撞?!闭f完,急忙把高衙內拉走。這時,魯智深也急忙趕到,了解了情況要去追打高衙內,被林沖勸阻。
林沖忍下了這口惡氣。
高衙內逃走以后仍不死心,還想霸占林娘子。于是他與高太尉一起設計,以看刀為由將林沖騙進高府,誣陷林沖持刀闖入白虎節堂,將他下獄拷打。高俅一伙覺得不便在京殺害林沖,于是將林沖發配滄州(今屬河北?。┏滠?,同時買通差人,謀劃在路經野豬林時將他殺害。魯智深暗中保護林沖,大鬧野豬林,高俅的陰謀未能得逞。
到滄州后,林沖被分配看管草料場。高俅父子賊心不死,又派他們的心腹前往滄州,火燒草料場。這樣,即使林沖不被燒死,也會因草料場失火而被處死。
當草料場起火燃燒時,林沖聽到高俅的心腹們得意地談論暗害林沖的計謀。這時,林沖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把仇人全部殺掉。毅然上了梁山,加入了梁山泊好漢的隊伍。
比干剖心
“比干剖心”比喻忠臣被害。
此典出自《史記·殷本紀》:“紂愈淫亂不止。
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
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蹦藦娭G紂。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
剖比干,觀其心?;討郑搜鹂駷榕q又囚之。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諸侯伐紂。”
我國商(殷)朝的最后一個王叫帝辛,也叫紂。他雖然有一定的歷史功績,但卻是一個非?;囊鶜埍┑娜?,并且剛愎自用,不愿聽從別人的勸告。
周武王已經準備討伐殷紂王的時候,但是殷紂王卻毫無改悔之意,并且越來越淫亂。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微子啟多次勸諫他改邪歸正,紂王根本不聽從他的勸告。無奈之下,微子就同太師、少師商議,一起躲藏到別的地方去。紂王的叔叔比干說:“作為臣子,不得不冒死進諫?!庇谑?,他對紂王強行勸諫。紂王大怒,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個竅,我倒要看看你的心到底有幾個窟窿!”他居然殺死比干,取出心來觀賞。紂王的堂兄弟箕子恐懼萬分,只好裝瘋賣傻扮作奴隸,但紂王還是把他囚禁了起來。殷朝有些太師、少師一類的大官,甚至偷偷地拿走太廟里的祭器、樂器,投奔了周武王。于是,周武王開始率領諸侯軍,大舉討伐殷紂王。
不教而誅
“不教而誅”是從“不教而殺”
一語變化來的。它的意思是平時不加管教,一旦犯了罪便輕易處死。可用它諷喻平時不教育,一旦出了問題便一棍子打死的作風。
此典出自《論語·堯曰》:“子張問于孔子曰:
‘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
‘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這段話意思是說:
孔子的學生子張問孔子說:“怎樣才可以管理政事呢?”孔子回答道:“尊重五種美德,排除四種惡政,就可以管理政事了?!弊訌垎枺骸笆裁词俏宸N美德?”孔子答道:“君子使老百姓得到好處,而自己卻不耗費;讓老百姓勞作,老百姓卻不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兇猛?!弊訌垎枺骸霸鯓硬拍苁估习傩盏玫揭恍┖锰帲约簠s不要耗費呢?”孔子答道:“叫老百姓做對自己有利的事,這不就是對老百姓有好處而不讓自己耗費嗎?選擇老百姓能干的活,讓他們去干,誰還會怨恨呢?自己追求仁德而得到仁,怎能叫做貪圖財利呢?無論人多人少,勢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這樣不就是莊重而不傲慢?君子衣冠整齊,目光嚴肅端正,使人望而生畏,這不就是威嚴而不兇猛嗎?”子張問:“那什么是四種惡政呢?”孔子回答道:“事先不教化而殺人,叫做虐;事先不預告,而要求立刻成功,叫做暴;命令下達得很晚,又要求限期完成,叫做賊;給人東西,卻十分吝惜,這就叫做小氣。”
不知天寒
“不知天寒”來諷喻養尊處優、脫離百姓的人,是不會懂得百姓疾苦的。
此典出自《晏子春秋·內篇諫上》:“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側階。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套訉υ唬骸觳缓??’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這段話意思是說:
齊景公時,大雪接連下了三天還沒停。景公穿著狐皮大衣,坐在大廳一側的臺階上。
晏子進來拜見,侍立了一會兒,景公說:
“奇怪呀!下雪三天而天氣一點也不冷。”
晏子反問道:“天不冷嗎?”
景公笑了笑。
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君主,自己吃飽卻知道老百姓受饑餓,自己穿暖卻知道老百姓忍受寒冷,自己安樂卻能知道老百姓勞苦。如今您卻是一點不知道?!?
豺狼當道
“豺狼當道”比喻壞人掌握大權。
此典出自《后漢書·張傳》:“豺狼當道,安問狐貍。”
東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朝廷選派特使到各地巡察,考察政治,如發現刺史太守有貪贓枉法行為,就上急奏彈劾,縣令以下的官,可以不須奏報,立即逮捕處置。清廉而政績好的則奏聞加以表揚。這些特使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有張綱年紀最輕,官位最低。別人都受命出發了,張綱卻將自己的車輪卸下,扔在洛陽城外的驛站旁。人們感到非常詫異,就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感慨地說:“豺狼當道,安問狐貍?!?
意思是說:大惡不除,何必去問那些小惡?
他所指的就是那時當權的大奸臣梁冀,政治的敗壞都是由梁冀引起的。于是上了一封奏章,嚴厲揭發他的罪惡。但梁冀身為國舅,皇帝雖然了解張綱所彈劾的事實,可是不便發作,況且滿朝都是梁冀的死黨,怎能動搖他的分毫呢?
從此梁冀對張綱恨之入骨,很想找機會把他除掉。
彈冠相慶
“彈冠相慶”比喻作好即將做官的準備或準備上臺做官而互相慶賀。
此典出自《漢書·王吉傳》:“王陽在位,貢公彈冠?!?
漢朝王吉和貢禹是一對好朋友兩個從小好學,通曉五經,學識淵博,為人廉潔。由于他們愛好、抱負相同,所以關系特別親密。正因為如此,在當時的人們眼中是,“王陽在位,貢公彈冠?!保ㄒ馑际牵和蹶栕隽斯?,貢禹就會彈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去做官。)后來,王吉、貢禹都當了官。漢宣帝時,王吉為博士諫議大夫,因他對宣帝的宮室陳設,車服裝備太盛,覺得不合適,就上書勸諫,被宣帝認為是迂闊,因此沒有得到宣帝信任。王吉心中悶郁,就稱病辭官歸家。與此同時,貢禹也有類似的遭遇,他做河南令也被罷了官。由于他們為官比較廉正,漢元帝剛繼位就派使臣去征召他們。
二人被召之后,做事勤勤懇懇,忠心耿耿,都得到元帝的信任。
得丈人力
這則典故說明憑借老丈人的勢力得中高魁,這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封建宗法社會里,是司空見慣的。人們借《論語》的篇目次序,借孔子和公冶長的翁婿關系,編造寓言,諷刺宗法勢力,抨擊裙帶關系,在孔子被稱為“至圣先師”、《論語》被奉為經典的歷史條件下,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此典出自《雅謔》。
有一個人仰仗老丈人的勢力、得中科舉第一名人,人們編造一段話嘲諷他,說道:“孔門的弟子去參加考試,臨揭榜時,先通報子張中了第十九名,人們說:‘子張相貌堂堂,果然有他不平凡的地方。’又通報子路中了第十三名,人們說:‘子路是個粗人,也能高中,大概全憑他堅強的氣魄吧。’又通報顏淵中了第十二名,人們說:‘顏淵是孔圣人的高足,得了第十二名有些委屈了他。’又通報公冶長得中第五名,人們驚訝地說:‘這個人平時的表現都不太好,這次為何能得中正魁?’旁邊有人回答說:‘全仗他老丈人的力量呀!’”
帝不果觴
這則典故諷喻清廷官僚機構的極度臃腫重疊,連杯酒都賜不成,由此可知,做一件正事,該是多么難了。如此腐敗政體,不“更法”、“改圖”如何得了?這是作者對清朝末年“衰世”極其辛辣和尖刻的批判和揭露。
此典出自《龔定安全集》:“帝默然而息,不果觴?!?
天上的神仙都來朝拜天帝。
天帝命令說:“賜給他們酒喝!”
天帝的司觴大臣便拿了簡記去登記每個神仙的姓名,但是登記了三千年也沒登記完。
天帝問是什么原因。司觴大臣報告說:
“各位神仙都帶著抬轎的轎夫?!?
天帝默默地嘆了一口氣,沒有賜給他們酒喝。
蛤蟆夜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橫加罪名,株連無辜,這正是封建專制政治的一個重要側面。
此典出自《艾子雜說》:“艾子浮于海,夜泊島峙。中夜聞水下有人哭聲,復若人言,遂聽之。其言曰:‘昨日龍王有令,應水族有尾者斬。吾鼉也,故懼誅而哭。汝蛤蟆無尾,何哭?’復聞有言曰‘吾今幸無尾,但恐更理會蝌蚪時事也?!?
這段意思是說:
艾子在海上航行,晚上停泊在一個島嶼的附近。半夜時分,聽到水底下好像有人在哭泣,又像是有人在說話,他就認真地聽了下去,一個聲音說:“昨天龍王下了命令,水中的動物,凡是有尾巴的都必須斬首。我是鼉,有尾巴,因而害怕被殺死,便哭了起來,你是蛤蟆,沒有尾巴,為什么也在哭?”又聽到一個聲音說:“我現在雖然沒有尾巴;但是我害怕會追究到我蝌蚪時代的事上去,因為那時我也是有尾巴的?!?
官官相護
“官官相護”或作“官官相為”,表示官吏們互相包庇、相互縱容的現象。
此典出自清代劉鶚《老殘游記》第五回:“縱然派個委員前來會審,官官相護……他是官,我們是民……”
在曹州于家屯那個地方,有個財主名叫于朝棟,他有兩個兒子。有一年秋天,他家被強盜搶了一次,于家就到官府報案,結果有兩個小強盜被逮住處死了,因而強盜他們就怨恨于家。強盜為了報復,在一次搶劫后,把一部分贓物悄悄地放進于家一間放雜物的屋子里。
曹州長官玉賢帶領人馬追捕強盜,途中在于朝棟家搜出了強盜所藏的贓物,于是不由分說,將于朝棟父子三人抓去。于朝棟父子明明是被冤枉的,但曹州府玉賢既不調查核實,又不聽從下人的意見,硬把于朝棟父子三人放在站籠里活活折磨死了。
于朝棟父子三人死后,眾人憤憤不平。
有的人建議:
此事應往上告,要上面重審。有人卻反對這樣做。理由是:民家被官家害了,除了忍受,沒有別的辦法。如果上告,照例仍舊發回原地審問,這樣又落在他手里,豈不是又要倒霉么?又有人建議,請于朝棟的女婿去上告,因為他是秀才,學問淵博,一定有辦法。于朝棟的女婿對眾人說:
“我是可以去,只怕于正事無濟,反叫站籠里多添一個屈死鬼。你想,撫臺一定要發回原官審問;就算派個委員前來會審,官官相護,……他是官,我們是民……這個官司到底能不能打贏呢?”眾人聽了,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沒有辦法,只好罷了。
柜中刺史
“柜中刺史”形容封建官僚的愚蠢無能和那些封疆大臣貪生怕死的丑態。
此典出自《雅謔》。
刺史孫彥高被突厥軍隊圍困在城中,嚇得不敢升堂處理政務,收發文書、符令都從小窗口傳遞。當得到突厥軍隊登城的消息以后,他就把州衙、宅院的大門全部鎖住,自己藏到柜子里,并叮囑家奴說:“一定要掌管好鑰匙,賊兵來了,千萬不要把鑰匙給他們。”
雞犬不寧
“雞犬不寧”形容騷擾非常厲害。
此典出自唐代柳宗元《河東先生集·捕蛇者說》:“雖雞狗不得寧焉?!?
永州鄉下有一種很特殊的蛇。這種蛇毒很厲害,沾到草木上,草木就會全部死掉;人若被蛇咬,無藥可治。但這種毒蛇捉來風干之后,可以做藥。捕到這種毒蛇,可以拿去抵納租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