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中華文明的未來

打開大門與走向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中的中華文明接納與饋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

中華文明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中發育成長起來的,周圍的天然屏障,一方面保護著中華文明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而能夠獨立地連續地發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華文明與其它文明的交流。漢唐以來,中國與西域、印度的交流,曾經促進了本土文明的發展,特別是印度佛教的傳入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既深刻又廣泛。而隨著華僑南下的足跡以及他們對東南亞的開發,中華文明與東南亞的文化交流,對那個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總的看來對外文化交流的機會畢竟不多,交流的地域也不廣。當中華文明發展到鼎盛期后,特別是當世界上其它地區的文明實現了近代化的轉變之后,中華文明急需吸取其它文明的優秀成果以豐富發展自己。可是在這個歷史的關頭,清朝統治者卻采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故步自封,不圖進取,喪失了歷史機遇,遂使中華文明逐漸被排斥到世界文明發展的主流之外,中國處于落后的地位,甚至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這是我們回顧中華文明史的時候不能不深感悲痛的,也是我們中華兒女應當牢牢記住的一個慘痛的歷史教訓!

近代以來,中華文明發展的趨勢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打開大門與走向世界,一切有識之士的種種呼號與努力,無非以此為中心。直到今天,打開大門與走向世界,仍然是尚未完成的歷史任務。打開大門,是在保持自己民族優良傳統的同時,吸取世界上其它民族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走向世界,是帶著自己民族的優秀傳統,融入世界文明的潮流之中。

當前世界形勢發生了空前的變化,經濟全球化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程。但這種狀況不應當也不會導致民族文化特色的消亡。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我們提倡文明的饋贈。文明的饋贈是極富活力和魅力的文明創新活動,各個民族既把自己的好東西饋贈給別人,也樂意接受別人的饋贈。饋贈的態度是彼此尊重,尊重別人的選擇,決不強加于人。饋贈和接受的過程是取長補短、融會貫通。饋贈和接受的結果是多種文明互相交融、共同發展,以形成全球多元文明的高度繁榮。因為多元的文明各具本色,吸取外來文明的內容、分量和方式不同,交融之后出現的人類文明仍然是千姿百態,我們的世界仍然是異彩紛呈。

一切有良知的學者,在這個關系人類命運和前途的重大問題上,應率先采取尊重的態度,擔負起饋贈的任務,并影響自己的政府保持文明的多樣性,尋求不同文明的和平共處與共同繁榮。中國的經濟正在騰飛,中國的綜合國力逐漸強大,但中國的騰飛和強大不會對別人構成威脅。我們是從學者的角度說這句話的,根據我們多年研究所得到的認識,中華文明本質上是一種和平的文明,中華文明有能力在外來威脅下保存自己,但沒有興趣威脅別人。這樣一種文明對于未來世界的穩定是不可缺少的。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中華文明的未來是我們十分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歡迎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而來的、更加廣泛和深刻的文化交往,積極吸取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過去,中華文明在與外來文明的接觸中,既然能夠吸取改造它們以豐富發展自己,今后必然能夠做得更好。

其次,中華文明應當更主動地走向世界。我們現在對世界的了解雖然還很不夠,但是世界對我們的了解更少、更膚淺。牛津大學教授雷蒙·道森在1967年出版的名著《中國變色龍——歐洲中國文明觀之分析》一書中,詳盡而具體地介紹了西方對中國的種種看法,并總結說:在西方人眼中,中國的形象似乎在兩個極端間變化:或者是理想的王國,或者是停滯與落后的象征。中國時而被描繪為富裕的、先進的、聰明的、美好的、強大的和誠實的,時而被描繪為貧窮的、落后的、愚蠢的、丑陋的、脆弱的和狡詐的。由此可見,西方對中國的認識與中國的實際有很大的距離。西方對待東方的態度,常常給人這樣一種印象,即只有西方才擁有解釋東方的權威。我們并不想糾纏他們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所持有的種種偏見,只是從中深切地感到,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中華文明具有廣闊的空間,可以在世界上充分展示自己的真面目。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特別是中國經濟的日益繁榮,世界更需要了解中國;中華文明也會得到更多的途徑走向世界。經濟全球化對中華文明來說,機遇大于挑戰。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這種形勢,把握這個歷史機遇,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三,要堅持文明的自主。無論是引進世界文明的優秀成果,還是走向世界,都是我們自主的意識和行為。回顧歷史,漢唐人對外來文明的開放胸襟與拿來為自己所用的宏大氣魄,即魯迅稱之為“閎放”的那種態度,便是自主性的很好表現。西方近代文明,從明朝末年逐漸傳入中國,鴉片戰爭之后大量涌入,影響著中國百余年來的歷史進程,但中華文明并沒有失去自主的能力。到了今天,我們更有條件加強文明的自主性,自己決定自己文明的命運。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我們一方面要采取堅決的切實的措施,努力保持中華文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民族特色是因比較而存在的,越是有比較就越能顯示自己,因此要堅持和其它文明開展交流。還要看到文明的民族特色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與其它文明交流的過程中,有些因素會凸顯出來,有些因素則會逐漸淡化乃至消失。應當創造條件促成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特色逐步形成。

總之,與經濟全球化同時到來的,既不是單一的全球文化,也不是文明的沖突,而是文明多元的繁榮,以及文明的自主。這種新的文化生態的出現和確立,是人類進化到更高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中華民族必能抓住這個歷史的機遇,實現偉大的復興。中華民族必能以高度的文明重塑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具有幾千年歷史而從未中斷過的中華文明,必將在世界未來的文明進程中再現自己的輝煌,并對全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華文明史第一卷緒論緒論

中國大約在將近二百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居住,而且往后的發展連綿不斷。自從一萬多年以前發生農業以來,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大約五千多年以前出現了文明的曙光,不久就誕生了夏商周三代文明。因此中華文明的起源是有深厚基礎的,是世界上少數有重大影響的原生性文明之一。夏商周三代是中華文明發展的上古時期,中華古代文明在物質、制度和精神諸方面都有高度發展,基本特質都已形成。以三代文明為主體、結合周圍多個青銅文化的多元一體格局基本確立。春秋—戰國是從青銅時代向鐵器時代轉變的時期,是社會政治體制發生深刻變化的時期,又是文化昌盛和學術思想特別活躍的時期。孔、孟、老、莊等大師輩出,燦若群星。這個時期在文化上的成就不但對此后中華文明的發展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就是對世界文明史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临泉县| 榆林市| 湘乡市| 交口县| 峨眉山市| 吴桥县| 隆回县| 从化市| 徐闻县| 枞阳县| 屏南县| 罗源县| 邵东县| 修文县| 茶陵县| 南乐县| 合阳县| 新平| 教育| 临桂县| 治多县| 金秀| 亳州市| 孝感市| 丹江口市| 德州市| 色达县| 广饶县| 同仁县| 三河市| 化州市| 峨山| 社会| 收藏| 织金县| 张家港市| 大城县| 开阳县| 闵行区| 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