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申 王主政及其家族之興盛

明朝從16世紀以后,政治上結黨風氣相當盛行,終于在萬歷年間形成東林黨與非東林黨之分。本文所論述的江浙家族皆不屬于東林黨人,而且是公然與東林為敵,沖突時間達十余載。吳應箕曾分析申時行、王錫爵主政以后的政局,他說:

自申時行以后,遞而下之,如王錫爵等其術巧,其黨同伐異,詭托于宮府之內,而人莫之能測,又其局專于汲引后人,故衣缽相傳,而為其所庇護,所排擊者,縱易地而用舍如前,是以君子竟同碩果,而小人終等蔓也。

自申時行任首輔,結黨形成衣缽相傳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萬歷皇帝數十年不理朝政。如明人倪鴻賓曾對萬歷以后的黨爭提出看法,他說:“自神祖中葉以來,三四十年間朝廷之局凡三變矣。其始,天子靜攝聽臣工群類之自戰,而不為之理,所謂鼠門穴中,將勇者勝耳。故其時,其血元黃,時勝時敗?!薄笆箝T穴中,將勇者勝”之語應指首輔申時行,雖然他在《賜閑堂集》中,不時表露自己從政實屬穩健。申時行并贊揚姻親王錫爵秉政,一切以含弘茹納雍容調濟之術行之。且稱王錫爵“風節廩然不可奪,而用意忠厚論議常持大體,尤愛惜人才保護忠諫之士”。當時人稱申、王“兩人猶天合”。王錫爵的門生也稱之“士大夫以先生品格高遙相疑,憚不知其推獎后進唯恐不及。聞一善極力推挽,不用不已,至貪婪茍合者嘗疾之如仇”。

另一方面,東林黨人對申時行、王錫爵的評價卻持有不同意見。首先是申、王子弟登第所引起的爭議。如萬歷十一年(1583)御史魏允貞論“嚴科場之防”,批評輔臣子弟申用懋中試一事,隔五年王錫爵子王衡,與申時行女婿李鴻中舉又引發另一場輔臣和言官間的沖突。十九年(1591),申時行次子中舉,又被人指摘。其次,申時行等任用私人,并有貪賄之傳聞,如錢一本曾上論相疏曰:“大臣以身殉國,安復其家。乃以遠臣為近臣府庫,又合遠近之臣為內閣府庫。開門受賄自執政始,而歲歲申饋遺之禁何為哉?”東林黨人褒揚錢一本“先生始入臺,則糾舊按臣貪濁者,竟得逮訊,而閣臣有攔權之意,則昌言十事直攻之,舉朝動色”。輔臣與言對立形如水火,王錫爵嘗語憲成曰:“當今所最怪者,廟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憲成曰:“吾見天下之是非,廟堂必欲反之耳?!?

在此無意評論執政者與東林黨人爭議諸是非,而主要敘述申時行、王錫爵執政所重用的王氏門生陳與郊的發跡過程,間接說明朋黨之爭的源起。

陳與郊,萬歷二年(1574)進士。當張居正執政時,欲振朝綱以綜核名實,信明賞罰矯正官員敷衍因循之陋習,陳與郊卻獨持孟子性善說寬宥諸吏。五年(1577),張居正丁父憂,戶部侍郎李幼孜倡奪情議,諸翰林王錫爵、張位、趙志皋、吳中行、趙用賢、習孔教、沈懋學輩皆以為不可。中行、用賢及員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進士鄒元標相繼力爭,皆坐廷杖,謫斥有差。至九年(1981),陳與郊官拜吏科給事中,上疏請召用奪情案內諸人。至此,人皆以為他耿介為懷,一心為君國計。不過從往后的行事來說,陳與郊所效力對象只是申、王兩人,凡內閣所嫌隙者皆借重他來掃除,也因而引發黨爭。

首先,萬歷十五年(1587)京官考察中,吏科河南道辛自修交章彈劾工部尚書何起鳴等十員,此輩皆貪,競為內閣倚重。給事中陳與郊自度不免,遂言:“憲臣以一眚棄人,一舉空國?!庇谑切磷孕抻庹呦か@免。言官高維崧、趙卿、張鳴岡、左之宜打抱不平,繼之糾劾起鳴“飾非詭辯”。凡屬拾遺的大臣都得離職,起鳴卻聯合中官張誠訐自修挾讎主使,陳與郊亦助之。然而皇帝久不上朝,一切聽信張誠所言,對這些言官頗有微詞:“朝廷但用一人,言官便紛紛攻擊,予奪進退皆不聽上主張,是何政體?”自修以致去位,聲援他的言官一律外放。另有申救的給事中張養蒙遭奪俸;刑部主事王德新被削籍;吏科給事中顧憲成謫桂陽州判官。而與顧憲成等同等官職的陳與郊,卻忙著升遷,一個月內從吏科給事,升戶科右給事中和左給事中。

萬歷十六年(1588),陳與郊遵照申時行意思,欲除掉禮部尚書沈鯉。申時行不滿沈鯉的原因是申與宦官決議之事,遭沈鯉駁斥。如秦王欲乞封其弟,中貴為請,申時行助之,鯉不可。又,藩府有所奏請,賄中貴居間協調,通常能圓滿結解決,偏遇沈鯉時加阻撓?;鹿僭购拗?,在皇帝面前造謠,萬歷也不問是非地詰責沈鯉,并奪其薪俸。沈鯉請求告老,申時行馬上擬旨放歸鄉里。皇帝以為沈鯉是好官,傳旨諭留。申時行愈加忌妒。申利用其私人給事中陳與郊為人求考官不得,而怨沈鯉,陰嗾其同官陳尚象彈劾之。陳與郊復危言撼鯉,以致沈鯉求去益力。史稱沈鯉鯁亮,曾請復建文年號,重定景帝實錄,請減織造及罷礦稅等。當沈鯉九月致仕,十月陳與郊已升為吏科都給事中。

同一年,順天鄉試右庶子黃洪憲為主考官,輔臣王錫爵之子王衡列為第一;申時行女婿李鴻中十五名;第二十三名為屠大壯。禮部主事于孔兼懷疑像屠大壯如此文義不通之人,得以中舉,是李鴻護航結果。次年,禮部郎中高桂摘發這些舉人中,有八人包括王衡與李鴻文理不通和字句訛誤,要求覆試。覆試考官有于慎行、吳時來、詹仰庇、陳與郊、姜璧五人。試畢閱卷,于慎行曰:“覆試無甚相懸,中式未必有弊?!庇终f高桂輕率論奏應奪俸兩個月。申王二人大感不快,錫爵乘勢辯疏,字字劍戟指稱“士子蒙無稽之謗,考官抱不白之冤,大傷國體”。刑部主事饒伸上疏:

黃洪憲以為一第不足重則居然舉首矣;勢高者無子則錄其婿;利厚者非子則及其孫矣,覆試之日尚多不能文者,在都御史吳時來不分可否,輒曰通,得朦朧擬請……錫爵為相三年,忠賢賢士悉被斥遠,佞夫憸人躐躋顯要,其勢將為居正之續。吳時來附權滅法不稱臺長,王錫爵庇黨恃勢殊乏相度,均乞速賜罷斥。

顯然地,饒伸對覆試結果不滿意。上奏疏后,次日,王錫爵偕同時行并乞罷。皇帝慰留兩位大學士,而將饒伸下獄。因科場案所引發的黨爭并未休止,接連著有六位科臣繼續糾彈,以助長執政者的聲勢。其中御史毛在指稱:高桂上疏實受于孔兼嗾使。于孔兼謂:“臣奉本部札委磨勘順天中式朱墨卷內,李鴻首篇有不典之字,屠大壯卷三場多難解之辭,即呈稟本堂復批送禮部聽其覆閱?!闭f明了李、屠文意不順本為實情,而且禮部也公開處理此案?;实矍茵埩怂瑢埳旄锫殲槊?;高桂降二級,調去邊疆。此后,一批汲汲于利祿的官僚,恭維王錫爵等“碩輔難求”。

在這同時,部分言官將箭頭指向吳時來及輔臣,認為吳時來委蛇于執政間,與他年少勵志彈劾嚴嵩的態度完全兩樣;而輔臣則倚借尚方寶劍權威,斬除多言者。薛敷教上疏云:吳時來黨護耿定向,原本耿自劾不職,卻罰其屬下王藩臣停俸兩月;批評一二輔臣曲學阿世、故繩庶采,阻塞皇帝聽聞。結果,皇帝便下詔敷教歸鄉省過三年。趙南星指稱吳時來謀求吏部尚書一職,四處鉆研以代楊??;又忌戶部尚書宋纁清望,連章切譏。疏出,吏科給事中李春開起而反駁之,卻引來王繼光等五人痛詆。刑部主事吳正志更直糾李春開墮入陳與郊的圈套,甘心為他背公植黨,要求皇帝處治兩人以為言官黨護大臣之戒。吳正志這番說辭又引起執政者不悅,降至極邊方任雜職。由此可見原本陳與郊是申、王的代打,現已退居幕后,操縱職位更低的人去應付反對勢力的言論。陳與郊只顧著推薦官吏,毫不考慮該員能力如何,如推用御史張九一為貴州巡撫,不幾日而論罷。因此光祿少卿王汝訓曾彈劾他:

陳與郊今日薦巡撫,明日薦兩司,每疏一出,人皆疑其為謝重賄而酬私交。新進諸臣不受金幣珍寶結其歡心,諫垣重地據為壟斷,諸所善者倡之保留,諸所不快者則佐之攻擊,勢焰熏灼傾動中外。

王汝訓并引尚書楊巍的話說:“陳與郊真小人,不知何故夤緣升轉?!睏钗」倮舨可袝?,秉銓八年,未見出陳與郊升遷之因,真正如明史所稱“年耄覮輢”。在王汝訓上疏后,自然又遭受貶抑的命運。他被調往南京,陳與郊反而擢升太常寺卿。社會輿論也對陳與郊作為深表不滿,據伍袁萃言:“陳與郊奸險善諂,以憑依城社,莫之敢攖。獨王洪陽抗疏劾之無不痛快,而當事者顧上下其手。于是王調陪京,陳擢常少矣。故都人為之語曰,若要升京堂,先要得彈章。”不久,陳與郊以丁母憂去職,后來御史張應揚追劾其交通文選郎劉希孟考選納賄,“各官行賄數千”,致使陳與郊被免官。

在政壇上叱咤一時的陳與郊及其弟與相居鄉時,家財富饒,率童仆從事私鹽販賣。萬歷三十三年(1605),與郊子祖皋因涉嫌私鹽拒捕殺官案而備受矚目,據沈瓚的《近事叢殘》所載:

歲乙巳冬,祖皋(與郊子)以致祭外家,行至硤石鎮,外家乃留之,空船而返,路遇私鹽船十數支至,而巡緝指揮滿上林者適值焉,率官兵截捕之,鹽船望祭船,知其為陳氏主人所乘也,盡攢依之,冀其救庇。滿指揮亦之知其為陳船,諭兵人回棹矣,忽市人相集,共擲磚石以應鹽船,為拒捕計。

明朝自嘉靖年間改鹽課為折銀,灶戶只納銀,灶丁得以私自煎鹽和販賣,所以灶戶又有兼鹽販。況且走私者和巡楫私鹽的官吏間常狼狽為奸,中葉私鹽盛行,有人指出是“私販與捕卒連體為奸”的結果。因此,陳氏得以公然護著私鹽船;而百姓亦肆無忌憚攻擊官兵。

從陳與郊在政壇上的作為看來,稱贊申、王執政時善于“調停斡旋”,顯然是抬高他們身價,因為朝中反對的聲浪始終不斷,萬歷十九年(1591)六月,王錫爵因母病準假三個月歸鄉省親。次月,福建僉事李琯彈劾申時行十罪,關于私罪方面有:其子用嘉冒籍浙中舉事、女婿李鴻冒籍納監;另涉及賄賂事,如接受李成梁的金錢將兵敗改以捷報等。皇帝雖革除李琯職務,兩個月后亦許申時行求去。事實上,王錫爵返鄉省親和申時行辭官,其主要原因與王位繼承有關。在他們柄政期間,王恭妃于萬歷十年(1582)生常洵,十四年(1586)鄭貴妃生下常洛。而神宗向來寵愛鄭貴妃,因此有意立常洛為太子。但群臣皆以“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上書請立皇長子常洵為太子。萬歷帝對此事一再拖延,輿論四起,并對申時行和王錫爵兩位執政加以攻擊,痛責他們“陽附群臣之議以請立,而陰緩其事以內交”,不敢秉公力爭。

王錫爵請假不過三個月,卻一直遲至萬歷二十一年(1593)正月才出現朝中,舉朝官員延頸而望,期能解決建儲問題。不料,萬歷皇帝手詔王錫爵,欲立嫡子,令元子與兩弟且并封為三王。王錫爵奉詔擬旨,又引來朝中一陣喧嘩,反對者如趙用賢曰:

錫爵初至之日,慨然以冊立為第一事,引而身任之。乃御札之密封,揭帖之獨進,閣臣、禮部咸不與知。一旦諭從中出,道路籍籍,謂默有啟告,致成此舉。數千里應召而來,曾未浹月逾旬,而已蒙不韙之疑。錫爵之心,亦豈能安于此哉?

其他閣臣亦反對三王并立的諭旨,遂使王錫爵停止擬旨之舉。十一月,王錫爵力請早定國本,隔年二月,皇長子始出閣講學,俱如東宮禮儀。王錫爵在這回立儲案中贏得勝利,理應為朝臣所稱許,然而他卻在五月致仕。關鍵之處在于王錫爵對趙用賢的攻揭未能釋懷,便借機罷斥之,又將論救者譴謫,把過去輔臣與東林的黨爭歷史重演一回,最后落得聲名大損。

趙用賢,隆慶五年(1571)進士,因疏居正奪情,削籍里居。萬歷十年(1582),復官。其性剛烈,負氣傲物,數訾議大臣得失,申時行、許國等忌之。許國曾謂:“意氣感激,偶成一二事,自負以不世之節,號召浮薄喜事之人,黨同伐異,誣上行私?!壁w用賢抗辯求去,極言朋黨之說:“漢、宋小人所以去君子而空人國者,慮開讒賊之端,遏任賢之路,聘報復之私,淆是非之公,長諂諛之風,來壅蔽之漸?!逼湔f法亦非毫無道理。在王錫爵甫任大學士之際,上八不平之疏,亦力攻趙用賢等人,逼得趙遷官南京祭酒。

總之,趙用賢上奏疏勾起王錫爵的新仇舊恨,在憤怒之余,利用吳鎮訐趙用賢案,將之逐回鄉里。最初,趙用賢女許吳之彥子鎮,用賢因奪情案被杖除名,士彥深結居正,得巡撫福建,過里門,不為用賢禮。用賢怒,遂反幣告絕。萬歷二十一年(1593),吳之彥以僉事論罷,使其子鎮訐用賢論才逐婿,滅法棄倫。錫爵與之彥同鄉里,乃上議曰:“用賢輕絕,之彥緩發,均失也。今趙女已嫁,難問初盟;吳男未娶,無容反坐。欲折其衷,宜聽用賢引疾,而曲貸之彥?!痹t從之。戶部郎中楊應宿、鄭材復力詆用賢,請據律行法。都御史李世達、侍郎李禎疏直用賢,斥兩人讒諂,遂為所攻。高攀龍輩皆坐論救遞職,自是朋黨論益炙。

萬歷三十五年(1607),皇帝增置閣臣,王錫爵亦蒙復召入閣。當時言官勢盛,王錫爵手疏言:“皇上于章奏一概留中,特鄙棄之如禽鳥之音,不以入耳;然下以此愈囂。臣謂君父至尊,必自立于無過之地。”此密揭為李三才鉤得,泄言于眾,謂錫爵以臺省為禽獸。于是臺省益攻王錫爵,在此輿論的壓力下,王錫爵只好堅辭入閣。

綜觀申時行、王錫爵主政十余年間,并無顯著政績,唯有在王位繼承問題上爭取到皇長子出閣講學的機會。對于當時社會貧富不均、鄉官虐民的事不聞不問,當然也未嘗了解百姓沉重的賦稅。作為執政者,需要選擇以圓融手法調和官員的利益為重,抑或解決民生疾苦為主。如果站在百姓這邊,大力支持張居正的賦役改革,必然引起地方豪強反對,這又與申時行等“循默避事”的為政態度不符。若要安富尊榮,優游坐享,便將民生福祉、社稷安危置之度外。而事實上,從他們當政后子弟過著靡麗奢華生活看來,這些從政者關心自己遠甚于關心一般民眾。

吳晗論述晚明仕宦階級的生活,他說:“其營居室、樂園亭,進而養優伶、召妓女等,雅致一點的更提倡玩古董、講版刻、組文會、究音律。這些人的興趣,使文學、戲曲等方面有了飛躍的進展?!痹谛拗@方面,陳與郊所筑的隅園、王錫爵所治南園、東園皆被列為江南名園之林。王錫爵于園中種菊,間臨晉唐帖,批評古書??椭量钫Z移日,絕口不談時事。其孫王時敏于泰昌元年(1620)重新整治東園,費了八年時間,耗銀萬兩,落成之時,以樂郊為名,著聲海內。晚年筑屋于西郊之歸村,地約百畝,頗饒淡蕩之致。王時敏是清初著名畫家,為“四王”之一,自己設計園林,使園中石木與月光、流水構成和諧的藝術畫面。他從小受王錫爵鐘愛,“居之別業,廣收名跡,悉窮秘奧”。并由董其昌作山水樹石,為時敏臨摹范本。而王時敏又每遇名跡不惜重金搜購,如李營丘《山陰泛雪圖》,多至二千鎰。曾捐千金求購黃一峰《秋山圖》,不得,終生遺憾。

明萬歷年間,士大夫家蓄養家樂相當盛行。申時行、王錫爵、陳與郊家的女樂馳名遠近。家樂都由精通音律熱愛戲曲的文人嚴格調教,以提高戲劇水準。研究明代傳奇的王安祈認為:“明朝士大夫對戲劇之愛好,幾乎可用空前絕后來形容。官場應酬,文人宴集,無不借演劇以助興,戲劇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陳與郊修筑隅園,占地二十畝,中有竹堂、紫芝樓諸勝。其以臨佳帖、種名花為適,作傳奇小令,令童子歌之。陳與郊所著傳奇四種,雜劇六種,又編纂《古名家雜劇》一書流傳至今。王錫爵子王術也寫了一出戲,名為《郁輪袍》。查繼佐,家僮侍婢解音律者十數人,夫人亦解音律,查氏女樂遂為浙中名部。明代仕宦常雅集文人賦詩宴飲,宴罷尚有戲劇演出,所以名園通常是吟詩作畫,也是戲劇活動的中心。

上一節曾敘述申時行等致力于組織家族,且廣結姻親;本節所述言官抨擊輔臣子弟在科考上諸弊端,及其黨護私人之舉。明顯地,申、王等人努力目標是奠定家族長久基業,而不是解決天下大問題。政治上,他們謙卑地遵循皇帝諭旨,又以圓融手法調和官員的利益。有關反對者逆耳之言,只需借助陳與郊來力排異己,而他們在必要時候上疏救援,表現一下為政風范。如此便輕易贏得“碩輔難求”之殊譽,且著高雅的仕宦生活,又何需留心于民間疾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原阳县| 彰化县| 绥芬河市| 铜川市| 神木县| 福州市| 白玉县| 错那县| 辉南县| 德钦县| 邢台市| 建阳市| 汉源县| 海晏县| 天祝| 滁州市| 凤阳县| 遂溪县| 雷州市| 株洲县| 鹰潭市| 松阳县| 麻阳| 多伦县| 大田县| 高阳县| 界首市| 屯门区| 阿合奇县| 泽库县| 章丘市| 盱眙县| 南木林县| 晋宁县| 英山县| 淮安市| 罗平县| 江津市| 九台市|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