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得了糖尿病以后,積極尋找治療的方法,面對各種預防和治療的信息,不知如何選擇,有些患者甚至走入誤區,耽誤病情,下面是糖尿病患者經常陷入的誤區?!?
誤區1 只要控制好血糖就沒事了
血糖水平雖然是診斷糖尿病的標準,但血糖正常不一定就沒有發展為糖尿病的可能。有些患者早晨空腹時血糖基本正常,但如果吃了東西后,血糖就會忽然升高并持續較長時間。其實,這樣對機體是十分有害的。糖尿病除降糖外,還應降壓、調脂和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戒煙等。
誤區2 得了糖尿病后就要控制喝水
喝水多是體內缺水的表現,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患糖尿病后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療糖尿病,反而會加重病情,可引起酮癥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是非常危險的。只有少數嚴重腎功能障礙、尿少、水腫患者,才需要適當控制飲水。
誤區3 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
適當的水果中有豐富的礦物質,對提高體內胰島素活性有很好的幫助作用。水果除含有葡萄糖外還含有果糖,果糖代謝不需要胰島素,而水果中的纖維素對降血糖還有益處。因此,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但不能濫吃,要適量。
誤區4 常打胰島素會成癮
胰島素能夠有效地控制血糖,保護胰島細胞的功能。而且胰島素的應用是根據病情的需要進行的。有些胰島素分泌已嚴重不足的患者,只靠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不能控制血糖,就需要及時注射胰島素,降低并發癥發生的概率。
誤區5 血糖一正常就停藥
已經用藥的糖尿病患者任意停用藥物,血糖將會很快回升,特別是中晚期的患者,更要長期服藥或打針治療。只有沒有服用過藥物和用過胰島素的病情非常輕的患者,才能經醫生診斷后,通過改變生活習慣、控制飲食、加強運動來控制血糖。
誤區6 糖尿病患者吃的越少越好
適當地減少飲食量,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重要舉措,但是這種限制是建立在保證能量需求的基礎上。如果不能提供獲得基本熱量的食物,必然會導致營養不良,患者會出現頭昏眼花、疲乏無力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因肝臟、胰腺功能障礙而加重病情。
誤區7 只吃藥不復查
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復查,自己覺得一直沒間斷治療,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現藥物繼發性失效,實際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藥,結果還是出現了并發癥,原因就在于此。
誤區8 糖尿病患者便秘很常見
糖尿病患者如果患有便秘,會對身體造成巨大的危害,可引發心絞痛、心肌梗死或腦梗死等。為了預防便秘,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可補充膳食纖維制品,適當地進行運動,多飲水。
誤區9 只有胖人才會得糖尿病
糖尿病并不是胖人的專利,有些人是因遺傳因素所致,還有些人雖然消瘦,但生活習慣不好,經常吸煙、膳食不合理、活動少、飲酒、偏食、不講究衛生、病毒感染等,同樣會患糖尿病。
誤區10 糖尿病是老年性疾病,青少年一般不會發病
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絕大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都是從青少年時期就已經發病,口服降糖藥無法良好地控制血糖,只能用胰島素治療。由此可見,在青少年患者中,要警惕兩種發病原因的糖尿病,做到及早預防和及時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