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君能為善,則吏必能為善矣;吏能為善,則民必能為善矣。故民之不善也,吏之罪也;吏之不善也,君之過也。嗚呼!戒之戒之!故夫士民者,率之以道,然后士民道也;率之以義,然后士民義也;率之以忠,然后士民忠也;率之以信,然后士民信也。故為人君者,其出令也,其如聲;士民學之,其如響;曲折而從君,其如景矣。嗚呼!戒之哉!戒之哉!君鄉善于此,則佚佚然協,民皆鄉善于彼矣,猶景之象形也;君為惡于此,則哼哼然協,民皆為惡于彼矣,猶響之應聲也。

是以圣王而君子乎,執事而臨民者,日戒慎一日,則士民亦日戒慎一日矣,以道先民也。

道者,圣王之行也;文者,圣王之辭也;恭敬者,圣王之容也;忠信者,圣王之教也。夫圣人也者,賢智之師也;仁義者,明君之性也。故堯、舜、禹、湯之治天下也,所謂明君也,士民樂之,皆即位百年然后崩,士民猶以為大數也。桀、紂所謂暴亂之君也,士民苦之,皆即位數十年而滅,士民猶以為大久也。故夫諸侯者,士民皆愛之,則其國必興矣;士民皆苦之,則國必亡矣。故夫士民者,國家之所樹而諸侯之本也,不可輕也。嗚呼!輕本不祥,實為身殃。戒之哉!

戒之哉!

大政下

易使喜、難使怒者,宜為君。識人之功而忘人之罪者,宜為貴。故曰:刑罰不可以慈民,簡泄不可以得士。故欲以刑罰慈民,辟其猶以鞭狎狗也,雖久弗親矣;故欲以簡泄得士,辟其猶以弧怵鳥也,雖久弗得矣。故夫士者,弗敬則弗至;故夫民者,弗愛則弗附。故欲求士必至、民必附,惟恭與敬、忠與信,古今毋易矣。渚澤有枯水,而國無枯士矣。故有不能求士之君,而無不可得之士;故有不能治民之吏,而無不可治之民。故君明而吏賢矣,吏賢而民治矣。故見其民而知其吏,見其吏而知其君矣。故君功見于選吏,吏功見于治民。故觀之其上者由其下,而上睹矣,此道之謂也。故治國家者,行道之謂,國家必寧;信道而不為,國家必空。故政不可不慎也,而吏不可不選也,而道不可離也。嗚呼!

戒之哉!離道而災至矣。

無世而無圣,或不得知也;無國而無士,或弗能得也。故世未嘗無圣也,而圣不得圣王則弗起也;國未嘗無士也,不得君子則弗助也。上圣明,則士暗飾矣。故圣王在位,則士百里而有一人,則猶無有也。故王者衰,則士沒矣。故暴亂在位,則士千里而有一人,則猶比肩也。故國者有不幸而無明君;君明也,則國無不幸而無賢士矣。故自古而至于今,澤有無水,國無無士。故士易得而難求也,易致而難留也。故求士而不以道,周遍境內不能得一人焉;故求士而以道,則國中多有之。此之謂士易得而難求也。故待士而以敬,則士必居矣;待士而不以道,則士必去矣。此之謂士易致而難留也。

王者有易政而無易國,有易吏而無易民。故因是國也而為安,因是民也而為治。故湯以桀之亂氓為治,武王以紂之北卒為強。故民之治亂在于吏,國之安危在于政。故是以明君之于政也慎之,于吏也選之,然后國興也。故君能為善,則吏必能為善矣;吏能為善,則民必能為善矣。故民之不善也,失之者吏也;故民之善者,吏之功也。故吏之不善也,失之者君也;故吏之善者,君之功也。是故君明而吏賢,吏賢而民治矣。故茍上好之,其下必化之,此道之政也。

夫民之為言也,瞑也;萌之為言也,盲也。故惟上之所扶而以之,民無不化也。故曰:民萌。民萌哉,直言其意而為之名也。夫民者,賢、不肖之材也,賢、不肖皆具焉。故賢人得焉,不肖者伏焉;技能輸焉,忠信飾焉。故民者積愚也。

故夫民者雖愚也,明上選吏焉,必使民與焉。故士民譽之,則明上察之,見歸而舉之;故士民苦之,則明上察之,見非而去之。故王者取吏不妄,必使民唱,然后和之。故夫民者,吏之程也,察吏于民,然后隨之。夫民至卑也,使之取吏焉,必取其愛焉。故十人愛之有歸,則十人之吏也;百人愛之有歸,則百人之吏也;千人愛之有歸,則千人之吏也;萬人愛之有歸,則萬人之吏也。故萬人之吏,選卿相焉。

夫民者,諸侯之本也;教者,政之本也;道者,教之本也。有道,然后教也;有教,然后政治也;政治,然后民勸之;民勸之,然后國豐富也。故國豐且富,然后君樂也。忠,臣之功也;臣之忠者,君之明也。臣忠君明,此之謂政之綱也。

故國也者行政之綱,然后國臧也。故君之信在于所信,所信不信,雖欲論信也,終身不信矣。故所信不可不慎也。事君之道,不過于事父,故不肖者之事父也,不可以事君;事長之道,不過于事兄,故不肖者之事兄也,不可以事長;使下之道,不過于使弟,故不肖者之使弟也,不可以使下;交接之道,不過于為身,故不肖者之為身也,不可以接友;慈民之道,不過于愛其子,故不肖者之愛其子,不可以慈民;居官之道,不過于居家,故不肖者之于家也,不可以居官。夫道者,行之于父,則行之于君矣;行之于兄,則行之于長矣;行之于弟,則行之于下矣;行之于身,則行之于友矣;行之于子,則行之于民矣;行之于家,則行之于官矣。故士則未仕而能以試矣。圣王選舉也,以為表也。問之,然后知其言;謀焉,然后知其極;任之以事,然后知其信。故古圣王、君子不素距人,以此為明察也。

國之治政,在諸侯、大夫、士,察之理,在其與徒。君必擇其臣,而臣必擇其所與。故察明者賢乎人之辭,不出于室,而無不見也;察明者乘人,不出其官,而無所不入也。故王者居于中國,不出其國,而明于天下之政。何也?則賢人之辭也。不離其位,而境內親之者,謂之人為之行之也。故愛人之道,言之者謂之其府;故愛人之道,行之者謂之其禮。故忠諸侯者,無以易敬士也;忠君子者,無以易愛民也。諸侯不得士,則不能興矣;故君子不得民,則不能稱矣。故士能言道而弗能行者謂之器,能行道而弗能言者謂之用,能言之、能行之者謂之實。故君子訊其器,任其用,乘其實,而治安興矣。嗚呼!人耳人耳!

諸侯即位享國,社稷血食,而政有命,國無君也;官有政長而民有所屬,而政有命,國無吏也;官駕百乘而食食千人,政有命,國無人也。何也?君之為言也,道也。故君也者,道之所出也。賢人不舉,而不肖人不去,此君無道也,故政謂此國無君也。吏之為言,理也。故吏也者,理之所出也。上為非而不敢諫,下為善而不知勸,此吏無理也,故政謂此國無吏也。官駕百乘而食食千人,近側者不足以問諫,而由朝假不足以考度,故政謂此國無人也。嗚呼!悲哉!

君者,群也。無人誰據,無據必蹶,政謂此國素亡也。

修政語上

黃帝曰:“道若川谷之水,其出無已,其行無止。”故服人而不為仇,分人而不讠尊者,其惟道矣。故播之于天下而不忘者,其惟道矣。是以道高比于天,道明比于日,道安比于山。故言之者見謂智,學之者見謂賢,守之者見謂信,樂之者見謂仁,行之者見謂圣人。故惟道不可竊也,不可以虛為也。故黃帝職道義,經天地,紀人倫,序萬物,以信與仁為天下先。然后,濟東海入江內,取《綠圖》,西濟積石,涉流沙,登于昆侖。于是,還歸中國,以平天下。天下太平,唯躬道而已。

帝顓頊曰:“至道不可過也,至義不可易也。”是故以后者復跡也。故上緣黃帝之道而行之,學黃帝之道而賞之,加而弗損,天下亦平也。

顓頊曰:“功莫美于去惡而為善,罪莫大于去善而為惡。”故非吾善善而已也,善緣善也;非惡惡而已也,惡緣惡也。吾日慎一日,其此已也。

帝嚳曰:“緣道者之辭而與為道已,緣巧者之事而學為巧已,行仁者之操而與為仁已。”故節仁之器以修其躬,而身專其美矣。故士緣黃帝之道而明之,學帝顓頊之道而行之,而天下亦平矣。

帝嚳曰:“德莫高于博愛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故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吾慎此而已矣。

帝堯曰:“吾存心于先古,加志于窮民,痛萬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也。

故一民或饑,曰此我饑之也;一民或寒,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此我陷之也。”仁行而義立,德博而化富。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先恕而后行,是以德音遠也。是故堯教化及雕題蜀、越,撫交趾,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訓及大夏、渠叟,北中幽都,及狗國與人身,而鳥面及焦僥,好賢而隱不逮,強于行而菑于志,率以仁而恕,至此而已矣。

帝舜曰:“吾盡吾敬而以事吾上,故見謂忠焉;吾盡吾敬以接吾敵,故見謂信焉;吾盡吾敬以使吾下,故見謂仁焉。是以見愛親于天下之人,而見歸樂于天下之民,而見貴信于天下之君。故吾取之以敬也,吾得之以敬也。”故欲明道而諭教,唯以敬者為忠必服之。

大禹之治天下也,諸侯萬人而禹一皆知其國,其士萬人而禹一皆知其體,故大禹豈能一見而知之也?豈能一聞而識之也?諸侯朝會而禹親報之故,是以禹一皆知其國也;其士月朝而禹親見之故,是以禹一皆知其體也。然且大禹其猶大恐,諸侯會,則問于諸侯曰:“諸侯以寡人為驕乎?”朔日,士朝,則問于士曰:“諸大夫以寡人為汏乎?其聞寡人之驕之汏耶,而不以語寡人者,此教寡人之殘道也,滅天下之教也。故寡人之所怨于人者,莫大于此也。”

大禹曰:“民無食也,則我弗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民,我弗能勸也。”故鬟河而道之九牧,鑿江而道之九路,灑五湖而定東海,民勞矣而弗苦者,功成而利于民也。禹嘗晝不暇食,夜不暇寢矣。方是時也,憂務故也。故禹與士民同務,故不自言其信,而信諭矣。故治天下,以信為之也。

湯曰:“學圣王之道者,譬其如日;靜思而獨居,譬其若火。夫舍學圣之道而靜居獨思,譬其若去日之明于庭,而就火之光于室也,然可以小見而不可以大知。”是故明君而君子,貴尚學道而賤下獨思也。故諸君子得賢而舉之,得賢而與之,譬其若登山乎;得不肖而舉之,得不肖而與之,譬其若下淵乎。故登山而望,其何不臨而何不見?陵遲而入淵,其孰不陷溺?是以明君慎其舉,而君子慎其與。然后,福可必歸,災可必去也。

湯曰:“藥食嘗于卑,然后至于貴;藥言獻于貴,然后聞于卑。”故藥食嘗于卑,然后至于貴,教也;藥言獻于貴,然后聞于卑,道也。故使人味食,然后食者,其得味也多;若使人味言,然后聞言者,其得言也少。故以是明上之于言也,必自也聽之,必自也擇之,必自也聚之,必自也藏之,必自也行之。故道以數取之為明,以數行之為章,以數施之萬姓為藏。是故求道者不以目而以心,取道者不以手而以耳,致道者以言,入道者以忠,積道者以信,樹道者以人。故人主有欲治安之心而無治安之故者,雖欲治顯榮也,弗得矣。故治安不可以虛成也,顯榮不可以虛得也。故明君敬士、察吏、愛民以參其極,非此者則四美不附矣。

論積貯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

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十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并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竊為陛下惜之!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前179-前118),字長卿,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文學家。漢武帝時任為郎,奉命以中郎將出使略定西南夷,后為孝文園令。其作賦多描述帝王苑囿田獵事,文詞華麗。

諭告巴蜀民眾

告巴、蜀太守:蠻夷自擅,不討之日久矣,時侵犯邊境,勞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撫天下,集安中國,然后興師出兵,北征匈奴,單于怖駭,交臂受事,屈膝請和。康居西域,重譯納貢,稽首來享。移師東指,閩越相誅;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之長,常效貢職,不敢惰怠,延頸舉踵,喁喁然,皆鄉風慕義,欲為臣妾,道里遼遠,山川阻深,不能自致。夫不順者已誅,而為善者未賞,故遣中郎將往賓之,發巴、蜀之士各五百人以奉幣,衛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戰斗之患。今聞其乃發軍興制,驚懼子弟,憂患長老,郡又擅為轉粟運輸,皆非陛下之意也。當行者或亡逃自賊殺,亦非人臣之節也。

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惟恐居后,觸白刃,冒流失,議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仇。彼豈樂死惡生,非編列之民,而與巴、蜀異主哉?計深慮遠,急國家之難,而樂盡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圭

析圭:圭為古代一種長條玉器。從中分開,白者藏于天子,青者為諸侯所握。

而爵,位為通侯,居列東第。終則遺顯號于后世,傳土地于子孫,事行甚忠敬,居位甚安佚,名聲施于無窮,功烈著而不滅。是以賢人君子,肝腦涂中原,膏液潤野草而不辭也。今奉幣役至南夷,即自賊殺,或亡逃抵誅,身死無名,謚為至愚,恥及父母,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豈不遠哉!然此非獨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

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曉諭百姓以發卒之事,因數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讓三老孝弟以不教誨之過。方今田時,重煩百姓,已親見近縣,恐遠所溪谷山澤之民不遍聞,檄到,亟下縣道,咸諭陛下意,毋忽!

難蜀父老

漢興七十有八載,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紛云,湛恩汪氵歲

,群生沾濡,洋溢乎

方外。于是乃命使西征,隨流而攘,風之所被,罔不披靡。因朝冉從馬尨,定莋存

邛,略斯榆,舉苞蒲,結軌還轅,東鄉將報,至于蜀都。

耆老大夫

紳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辭畢,進曰:“蓋聞天子之于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絕而已。今罷三郡之士,通夜郎之涂,三年于茲,而功不竟,士卒勞倦,萬民不贍;今又接之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業,此亦使者之累也,竊為左右患之。且夫邛、莋、西僰之與中國并也,歷年茲多,不可記已。

仁者不以德來,強者不以力并,意者殆不可乎!今割齊民以附夷狄,弊所恃以事無用,鄙人固陋,不識所謂。”

使者曰:“烏謂此乎?必若所云,則是蜀不變服而巴不化俗也,仆尚惡聞若說。然斯事體大,固非觀者之所覯也。余之行急,其詳不可得聞已。請為大夫粗陳其略:

“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異也。故曰非常之元,黎民懼焉;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

“昔者,洪水沸出,泛濫衍溢,民人升降移徒,崎嶇而不安。夏后氏威之,乃堙洪原,決江疏河,灑沈澹災,東歸之于海,而天下永寧。當斯之勤,豈惟民哉?

心煩于慮,而身親其勞,躬傶胝無骿胈,膚不生毛,故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于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新县| 成都市| 深州市| 澜沧| 嫩江县| 土默特左旗| 张掖市| 玛曲县| 石城县| 海宁市| 天长市| 闽侯县| 秦皇岛市| 遂昌县| 修武县| 大同县| 武定县| 敖汉旗| 平定县| 澄城县| 铜梁县| 周口市| 安徽省| 安徽省| 托克逊县| 公主岭市| 伊吾县| 鹤峰县| 迁西县| 黑龙江省| 金堂县| 长治县| 诏安县| 威远县| 酉阳| 绥中县| 蒙自县| 疏勒县| 隆昌县| 阿合奇县|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