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不要只看我的分數!——苛刻

徐君總是覺得自己的父母對自己要求過嚴,每次考完試后,媽媽總要讓他把做錯的每一道題重新改一遍,而且還要重抄五遍。有一次,數學考試中,他因做錯了一道題被扣了五分,其實這道題是他以前做過的,而且媽媽還讓他經常復習。可是由于他馬虎大意,在計算的過程時他省略了一個步驟,結果導致最后的答案出現了錯誤。這件事情讓媽媽知道后十分生氣,于是媽媽讓他重抄十遍。徐君知道這次是自己的錯,從此他學習變得十分認真,在細節上下工夫。他的成績也比以前有了顯著提高。

很多時候,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是最優異的,總是以為學習好的孩子才有出息。然而實踐表明,真正學習成績靠前的學生并不是社會上最有成就的。一位老師受邀參加一次往屆畢業生的聚會。讓這位老師驚訝的是如今擔當企業老總、擔任學校高管的學生并不是當年在學校中成績最優秀的。因為在老師的心目中,學習好的孩子將來才會有出息。他們往往是以成績的高低來衡量學生的綜合能力,覺得學習好的孩子綜合素質很高,將來一定是事業有成,財源滾滾。其實這種認識是完全片面的。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愛因斯坦上學的時候并不是優等生,甚至是差等生,可是到了社會上,他們卻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這位老師對以上這個現象很感興趣,于是他用十年的時間對自己的學生做了跟蹤后期調查。結果證明,隨著就讀年級的升高,學生成績的名次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小學階段排名前五名的學生到了初中后名次下降的為43%;相反,小學名次在六到十五名之間的學生初中后名次進步的比例占到81.2%。

教育界經常有這樣一種現象:被中小學老師看好的優等生到了大學或者參加工作后并沒有延續突出的優勢,而在班中排名在十名左右甚至靠后的學生卻能夠在求學后期厚積薄發,從蕓蕓眾生之中脫穎而出,成績斐然,事業有成。有人稱之為“第十名效應”。比爾·蓋茨和愛因斯坦便是有力的證明。

透過問題看本質,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原本成績優異的學生最后進步不大呢?很多時候,“優等生”把成績與名次當成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以為只要考上好成績就萬事大吉。他們把自己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上面,放在了對書本等理論知識的追求上面。盡管他們成績優異,但是他們很少有機會去接觸社會,很少有條件和學校以外的環境去打交道。這樣只能造成他們成為會考試但是不會社交的后果。而“第十名”的學生他們成績處于中上等,又會有更多的時間接觸書本以外的知識,這便造成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很強,既能適應社會,還具備高素質的水平。

另外,“優等生”愛好單一,缺乏個性,他們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學習上,在業余愛好方面幾乎是空白,沒有任何特長。而“第十名”的學生他們在學校表現很活躍,只要學校組織任何活動他們都是躍躍欲試,這在無形之中培養了他們社交、組織等各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有助于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特長。而這些能力是“優等生”所不具備的。而且“優等生”天生體質弱,上學期間很少運動,參加工作后很難承受繁重的工作,而“第十名”的學生他們愛好運動,身強體壯,往往能夠成為公司領導的得力助手。更重要的是,“優等生”意志力差,功利性強,很難接受失敗后的痛苦;而“第十名”的學生對名次等的要求并不高,面對困難很坦然,抗挫折能力遠遠強于“優等生”。

當莘莘學子告別校園步入社會,“優等生”往往是從零開始,而“第十名”的學生已經在學校累積了各方面的能力,他們意志力強,承受力強,適應能力強,這些在學校長年累月累積的能力為他們今后在工作與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他們能夠早日建功立業,事業有成。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只是單一看重孩子的成績與分數。一個人要想成才,分數只是代表他的一方面的能力,而他的綜合能力更重要。綜合能力包括獨立能力、自控能力、抗挫能力、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等。家長只有在平時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孩子才可以全面均衡發展,成為全才。學生的綜合能力是通過考試成績難以體現的,而這些能力又是決定一個人在事業上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所以各位家長,第一名的學生只是考試能力強,這并不能代表他綜合能力優于其他同學。而且孩子的綜合能力是靠在日常生活中日積月累的,很難用分數與成績來衡量。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僅要關注他們的分數與成績,更應讓他們有機會多多接觸窗外精彩的世界,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

葉苗高中畢業后被一所知名院校錄取,盡管他在高中的時候很優秀,可是到了大學的時候他才發現大學里面人才濟濟,自己根本不值一提。大學期間,葉苗時常參加校園的各項活動,盡管他在學習方面表現平平,但是他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鍛煉。等到大學畢業的時候,班中很多同學都為找工作而發愁,而他卻同時被好幾家知名企業選中。這讓周圍的同學十分羨慕。原來葉苗的綜合能力比其他人強。果然,葉苗工作后不僅在工作上認真負責,而且能夠和同事和睦相處。實際上,這和他的父母對他的教育有著很大關系。因為他的媽媽從小就教他做事要負責,做人要實在。這對葉苗今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現在的中國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大部分屬于分數教育,而事實上,并非每個人都能在考試中取得第一名。從長遠角度來看,綜合能力強的孩子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

在很多孩子的眼中,他們學習純粹是為了父母。當一段時間內父母對他們要求嚴格的時候,他們便緊繃神經用心學習,成績自然也不斷提高;當過了這段時間父母的要求稍微放松的時候,他們便不再認真,成績也逐漸下降。孩子的這種學習態度是很消極的,父母應該從小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對自己一貫的教育方式進行改善。要想讓孩子自覺學習,獨立完成作業,首先要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學習的快樂。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采取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孩子學習退步后總是暴跳如雷,對孩子進行懲罰,這便打擊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這只能讓孩子感到自己學習是為了家長,是為了滿足家長的要求。孩子的這種錯誤認識只能讓他們永遠停留在被動學習的狀態,不會發揮自主性去要求自己。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家長不應責怪孩子,而是應該耐心開導,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難題的方法。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差,當家長數次告訴他們但孩子仍然不會時,他們便會責罵孩子太笨了。這只能是讓孩子更加懷疑自己,學習成績自然就不會取得明顯的提高。

對于很多家長而言,他們經常抱怨自己辛辛苦苦教育孩子,總是換不來孩子的理解,孩子的成績總是不會得到明顯的進步。可是他們從來沒有靜下心來想過,自己過多的關注給孩子造成了無形的壓力,已經成為了孩子成長的負擔。因此,家長要對孩子不能提出過多苛刻的要求,不能不顧客觀因素一味對孩子高要求、高投入,其結果只能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適合孩子的才是最重要的,家長切記要注意這一點,不能超越現實對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最終只能是家長無比失望,孩子無比傷心,造成雙方之間總是埋怨與不理解。如果家長能夠從現實中看到更多的是孩子的進步,更多的是鼓勵孩子從細節上完善自己,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樣即使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異軍突起,這也為他今后在社會上立足奠定了終生的基礎。兒時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家長更應在乎孩子品行的教育。

很多家長總是把孩子的成績與名次作為衡量他們學習進步與否的標準,其實這是很片面的。其實父母更應該關心的是孩子學習習慣的形成和學習方法的掌握。只要孩子有了正確的方法,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暫時沒有取得好的成績,也是不怕的。因此家長平時把自己對孩子成績的關心度應該多多放在孩子的學習方法與習慣上。當孩子考試前,家長不能給孩子設置一定的分數線,達到分數便獎勵孩子,沒有達到便懲罰孩子。這看似是促進孩子學習前進的動力,可是它一味讓孩子只是為了成績而學習,為了名次而努力。這種學習態度功利性太強,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川县| 五家渠市| 红安县| 马鞍山市| 清涧县| 和林格尔县| 大邑县| 灵武市| 磴口县| 北海市| 天峻县| 东兰县| 禄丰县| 吐鲁番市| 资阳市| 五大连池市| 横峰县| 濮阳县| 舟山市| 乌海市| 延安市| 长寿区| 诸城市| 枞阳县| 平定县| 铁岭市| 乌苏市| 偃师市| 左云县| 宁河县| 江川县| 如东县| 百色市| 拜城县| 奉化市| 三原县| 淳安县| 西平县| 工布江达县| 大余县|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