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前言(2)
書名: 李鴻章全傳 第二部:李鴻章回憶錄作者名: (美)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思本章字數: 3781字更新時間: 2015-04-08 16:10:06
朝廷準許李鴻章請假一個月,但就在他出發前往探母之前,李母的死訊就傳來了。李鴻章上書請求暫時免除官職回家守制三年,但朝廷回應他以國家大事為重,只能給他一百天時間。但這并不能消除他不能在母親去世前見到她的悲痛,于是他遞上了另一封很長的奏本,上面寫道:“悔恨將永遠縈繞在臣心,于私,這傷痛將讓臣心不得片刻輕松;于公,臣將不能繼續為國效力……縱然已沒了見到母親的希望,從此生死相隔,懇請準許讓臣在母親墓前守孝三年,這也不能緩解臣沒能盡子女孝道的難以言表的痛切懊悔?!蔽覀儼l現,多年之后,當李鴻章忙于公務之時,他還寫道自母親去世后十四年已經過去了,他回絕了所有來訪者?!拔疑邪l生的所有事情,不管是困頓悲痛,還是得意榮耀,在我的生命中,我永遠不會忘記我逝去的母親,以及她曾經和現在給我的愛?!崩铠櫿屡c朝廷之間這次特殊的函件往來,展現出了一個中華民族受人尊敬的特性--孝順父母,這已經被神圣化為宗教崇拜,也對中國古代的政治關系有著很明顯的影響--皇帝是整個國家的父母官。如果那些基督教國家能像這個東方古國遵守儒家哲學的中心教義一樣遵守摩西十誡中的第五條,那么西方世界的社會秩序就能得到很大提升。
從別的一些事情里面我們也可以看見李鴻章仁慈的一面。戰爭中,李鴻章站在美國人華爾將軍的床邊,當李鴻章想到這個戰士為中國而死,淚水順著他的臉流下,“他從此與朋友和親人陰陽相隔了?!痹谒钥偠缴矸菅惨曋彪`和周邊省份期間發生了可怕的饑荒,他悲天憫人的特質再一次展現了出來。他是阻止這次巨大災難的最得力的官員,他的精力、工作能力、慷慨的慈愛都在救援措施中明顯地表現了出來。除了他拿出的公共慈善資金,日記顯示他還每天在自己家為一到兩千個災民提供食物,同時還自己掏錢給附近村子的將近五千位災民提供食物。“我的母親每天都會鼓勵我。她還說不管是神仙還是老百姓都不會忘記我我曾經救濟窮苦人。”
李鴻章的日記最大的用途是它展示出了他對外國人和基督教傳教士看法的發展,以及他的想法是怎樣隨著閱歷的增長而完全改變的。在為官的早期,李鴻章的見聞僅限于天平天國運動期間在上海和外國人的簡短交流,他和大家一樣強烈地仇恨和歧視外國人。這個時期,他寫道:“我恨所有的外國人?!暗迥曛螅斔恿私庹勰ブ宓蹏睦щy之后,就在他開始在天津履行職責將反對外國的暴亂鎮壓下去之時,他寫道:“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厭惡,如果我們真的關心中國的最大利益的話,我們就應該不再反對外國人的到來,因為他們無論如何都要到來,無論是騎著馬扛著刺刀,還是坐在軍艦上?!?
李鴻章還對朝廷選擇他去天津完成任務感到非常的高興。關于這次機會,他記錄說他正在擬定一個限定所有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的文書,他打算把這個文書上呈給朝廷,并印刷出來在各個省發放。在他來到天津之后,各省的外國人都在他的管理下被完全地保護了起來。他不是看不見他們的入侵和自大,而是他看出了他們對清王朝的有用性,于是他們有了受保護的權利。
在義和團運動爆發的時候,李鴻章正身在廣州,他上報朝廷說一部分總督已經接到命令,準備派遣所有的他稱之為“懦弱兵團”的義和團和外國人去作戰?!斑@些發起人十分懂得不能把如此不道德的公文送到我這里的?!碑斘覀兓叵胫袊c某些西方國家的交流經驗,就不會奇怪于李鴻章對外國人的情感總的來說不會十分熱情,但他慢慢意識到了對外國援助的需要,并懇求他們的幫助,還恰當地歡迎他們的幫助。
李鴻章對于基督教和傳教士在心里經歷了幾乎一樣的體驗。剛成年時,他跟當時清帝國的其他人一樣對傳教士們充滿了偏見和憎惡,還稱他們是“外國來的魔鬼“,對他們的教義也充滿了鄙視。但漸漸地,當他個人對他們的工作了解加深之后,他改變了對他們的看法。就在他赴天津上任之后不久,他記錄了一次自己和曾國藩的談話,這位當時的杰出政治家說道:“拿我自己來說,在過去的五六年里,我對基督教的看法改變非常之大,不再憎恨基督教徒?!笆迥旰?,他甚至把基督和孔子放在了同樣崇高的位置上,并聲稱如果自己身在英國或美國的話他會想稱自己為一個基督教徒。他把基督教義當作是哲學思想或道德規范,并不能領會其中的精神特質。但他對基督教的偏見已經消失,他還說當人民不費盡心思去追隨孔子的時候,對耶穌的了解也許能造福千百萬的中國人民。
然而,基督國家之間的矛盾并沒有逃過李鴻章的眼睛。他記錄了他們之間是怎樣斗爭的,以及是如何彼此深懷仇恨的?!狈▏藚拹旱聡?,俄國人屠殺猶太人,但他們來到中國的時候都是基督教徒?!袄铠櫿逻€把英國向中國人民傾銷鴉片的行為稱作是基督教發展中的一大阻礙,在最后他評論道:“一個偉大的國家,更重要的是一個基督國家,把這個可怕的毒瘤強加給了清王朝。我們的人民會怎么想呢?”
李鴻章七十三歲那一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國外之行。這在他的生命中是一件值得紀念的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俄國沙皇的加冕禮。這個典禮把從未在地球上集合的各個國家代表聚集到了古老的首府莫斯科。并且,完全可以說在那群威嚴的人中,最著名的那位是中國皇帝的代表。不管是從從政的時間,還是職務的性質和重要性,以及職務所代表的無數人民的利益,以及學識造詣和威嚴的性格來看,這位中國代表是年輕沙皇加冕禮最耀眼的見證人。
除了他卓越的政務和高高在上的官銜之外,他是一個非常適合安排在威嚴的使團最前面,代表他的帝國主人的人選。他是純正的漢族血統,沒有摻雜一絲滿族血統。雖然已經七十三歲高齡,李鴻章的健康和精力狀況都還不錯,體格也還強健,身高六英尺,儀表十分威嚴,身體筆直肥胖,眼睛黝黑尖銳,一張臉深刻地塑造并展現出了個人的力量,而這能在任何外國人交際圈中引起人們的注意力。他穿著雜色絲質官服,戴著用三眼孔雀花翎裝飾的官帽,他不可能吸引不了別人的注意。經蘇伊士運河李鴻章完成了俄國之行,接著他繼續向前訪問歐洲的西方國家和美國來進行他的全球環游。在此期間,他見到了那些國家的皇宮貴族和主要政治家,在各個國家都得到了官員和民眾極其熱烈的歡迎,并親自參加了對西方軍隊的檢閱,還看見了西方文明驚人的工業成果。他帶著從未有過的深刻印象回到了祖國--大清王朝需要那些使西方國家如此強大和繁榮的東西。如果在為官的早期就懂得了這個道理,那他就能給國家貢獻更有價值的服務,在對清王朝以外的強大世界全然無知的情況下他把國家事務處理得如此好,他應該得到更高的榮譽。
李鴻章的日記還讓我們對他和皇帝,特別是他和皇太后慈禧這個統治了清政府半個世紀之久的著名女人的關系以及他們之間的私人談話有所了解。在他官場生涯中的四個不同時期,他被剝奪了黃馬褂和所有的榮譽,那個性情暴躁的女人使他在國民的眼中遭受恥辱,然而,他仍舊忠心于朝廷,他相信慈禧知道他工作的價值,她會把榮譽和高官再一次授予他。他在日記中記錄到:“不管什么時候出現麻煩,我總是那個當值的醫生,但是我總是因自己的辛苦和本領受到處罰,而不是得到報酬。”
一些時候,尤其是當國家的命運正處在危險之中時,即使是在皇太后發怒的陰影之下,他也會好不猶豫地去拜見她。當主戰派已經取得了優勢,即將對日本宣戰之時,李鴻章向慈禧強烈地抗議這一計劃,他因此丟掉了自己的官職。后來,當義和團運動即將爆發時,雖然他已經遠離京城,在得知皇太后在叛亂的影響下正慢慢崩潰后,他寫道“我今晚就出發去北京,一定要面見慈禧太后,用最簡潔的方式向她介紹現在的情況。“后來就發生了一次漫長的談話,但最后以皇太后”充滿憤怒的語言“而結束,李鴻章被送出了皇宮,再也沒有出現在她的面前。慈禧很明顯已經對義和團運動全力進行支持,他因此無力阻止大清帝國即將到來的災難。
盡管日記顯示慈禧是一個傲慢、殘忍、剛愎自用的女人,而皇帝十分的軟弱,在所有的變遷興衰之中,李鴻章對滿族王朝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在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事件之后,在外交圈子里和新聞界都提出罷免現在的當政家庭,尋找一位新皇帝登基。李鴻章公開指責這是胡說八道,他在日記中說到,他已經讓那些外交使節團知道,在中國沒有一個家庭像現在的滿清當局那樣能在人民敬重的情況下安定有秩序地治理國家。
李鴻章為他的祖國提供的最后一次服務也是他長時間官場生涯中的最偉大行動。在皇太后和朝廷撤離帝都之后,在八國聯軍占領北京,解救使館人員和外國難民的同時,這些十分憤怒的國家指示他們的外交代表們處罰那些清政府的有罪官員,并讓他們賠償一切損失。盡管李鴻章已經被慈禧用憤怒的語言從她面前趕離了,驅逐到了遙遠的廣州,她在深山里的避難處傳喚他去北京面對那些憤怒的外交官,保證王位不受廢除,帝國不被分割。
盡管帶他走向死亡的疾病很快地破壞了他的身體,他還是啟程長途跋涉地趕回北京?;鼐┑穆飞?,在天津他在日記上寫道:“害怕面前的任務對我的身體來說難以承受,但我在塵世的戰斗完結之前我還要去做一件事情。我要讓那些外國人再一次相信我們,讓他們不要使中國毀滅?!彼墓ぷ骱艹晒?,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國談判者對他的高度關心。讓美國人十分滿足的是,在李鴻章的日記中,他表達了對美國政府的深深謝意,感謝美國幫助拯救他的國家免于解體。
《辛丑條約》的簽訂,是李鴻章為清王朝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幾個星期后,他離開了人世,享年七十九歲。作為東方最偉大的政治家、全世界最卓越的勤務員之一,這個結局對他顛沛的一生而言也許是一種安慰和解脫。
約翰·W·福斯特
19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