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CEO的智慧是對機會說“No”(1)
- 氣度決定格局
- 西武
- 4500字
- 2015-04-08 16:05:26
為客戶創造價值之后,才輪到為自己創造價值。任何企業家不會等到環境好了以后再做任何工作,企業家是在現有的環境下,改善這個環境。光投訴、光抱怨有什么用呢?今天,失敗只能怪你自己,要么大家都失敗,現在有人成功了,而你失敗了,就只能怪自己。就是一句話:哪怕你運氣不好,也是你不對。
我們的“危機”是指危險之中才有機會。當所有人都在撤退,我們要像抗戰勝利時一樣迅速搶占地盤。在大家都覺得是一個機會的時候,我們不會去湊熱鬧。而越在大家都還沒有開始準備,甚至避之不及的時候,往往正是最大的機會所在。
如果一個方案有90%的人說好的話,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因為這么多人說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機會肯定不會是我們的了。
好名字就是好商機
我取名字叫阿里巴巴不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全球,我做淘寶,有一天也要打向全球。我們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創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優秀公司。
——馬云
從阿里巴巴創立的第一天起,馬云就將公司的目標定位在一個全球化的公司上。既然要做全球化的公司,那公司的名字也應該是響亮的、國際化的。大家準備了一百多個域名,但都找不到讓人特別滿意的,總覺得缺少了點國際化的氣魄。這件事也就一直在馬云的腦海里盤旋。他為了想個好名字日思夜想,費了不少心思。
直到馬云去美國出差,有一次在餐廳吃飯時,他突然想到:互聯網就像一個無窮的寶藏,等待人們前去發掘。這使他立刻想到了《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的那個故事。故事中,善良正直的阿里巴巴憑著一句“芝麻開門”打開了通往財富的大門,而馬云他們的宗旨也是要為商人們敲開財富的大門。想到這,馬云興奮了。
為了測試阿里巴巴和這個故事的知名度,馬云找來了餐廳的侍應生,問他知不知道阿里巴巴這個名字。那個侍應生笑著說:“Yes,Alibaba——OpenSesame!”(是的,阿里巴巴——芝麻開門。)那個侍應生不僅知道阿里巴巴,還告訴馬云阿里巴巴打開寶藏的咒語是“芝麻開門”。
馬云聽了后非常高興,之后他又在各地反復地詢問他人是否知道阿里巴巴的故事。幾乎所有人都回答說知道,還有人告訴他:“從我外婆到我兒子,他們都讀阿里巴巴。我就是聽我外婆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長大的,現在我每天還都給我兒子講這個故事呢!”
經過這個測試,馬云發現:“從美國人到印度人,他們都知道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只要懂英語,都能拼出‘Alibaba’。”而且,不論是什么語種,發音也近乎一致。這讓馬云感到非常興奮:“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用這個名字,全世界的商人都可以沒有困難地接受并聽懂它!”就這樣,馬云最終確定了將“阿里巴巴”作為公司的名字。
于是,馬云興高采烈地跑去注冊域名,卻被告知“阿里巴巴”已經名花有主了。這個域名已經在兩年前被一個加拿大人搶先注冊了。為了拿回這個名字,馬云與對方談了幾個月,人家就是不愿放棄這個域名。馬云還為此事專門征詢了當時還在雅虎的吳炯的意見,吳炯說:“你不是要辦國際化公司嗎?趕快買,省得對方抬價。”聽到吳炯這么說,馬云果斷地在雙方未達成協議前,從當時捉襟見肘的50萬人民幣啟動資金中拿出1萬美元打入對方賬戶。
馬云終于從那個加拿大人手中買回了阿里巴巴的域名,他說:“我憑直覺對方會同意。”雖然代價不菲,但與全球互聯網搜索巨頭Google斥資百萬贖回被別人搶注的兩個CN域名相比,馬云當初的花費還是值得的。
后來,馬云在回答當時為何給網站取名阿里巴巴時,是這么說的:
“因為最早創立這家公司的時候,我們希望它能成為全世界的十大網站之一,也希望全世界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我們。既然有這樣一個想法,我們就需要有一個優秀的品牌、優秀的名字,讓全世界的人都記得住。”
“讓全世界的人都記得住”,這就是馬云取名的學問。后來給“淘寶”取名也是這樣,要的就是好聽又容易記。淘寶、淘寶,沒有淘不到的寶貝。馬云為淘寶這個好名字還給自己記了一功:“想出這個好名字的同事,有功;孫彤宇把這個名字寫在紙上沒有劃掉,一起拿來給我看,有功;馬云選中了這個名字,也有功。”
馬云對取名其實還有著深層的目的,他說:“我取名字叫阿里巴巴不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全球,我做淘寶,有一天也要打向全球。我們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創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優秀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將阿里巴巴域名從加拿大人手里買回來后,馬云還十分細心地將alimama.com、alibaby.com域名也注冊了下來。他想得挺遠的:“阿里爸爸、阿里媽媽、阿里貝貝本來就應該是一家,他們是不能分開的,要永遠在一起!”
CEO的智慧是對機會說“No”
看見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會兒抓這只兔子,一會兒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對機會說“No”。機會太多,只能抓一個,抓多了,什么都會丟掉。
——馬云
可能很多人認為CEO的主要任務是尋找機會,可馬云的看法恰恰與此相反,他認為“CE0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要對機會說‘No’”。
為什么這么說呢?馬云打了一個比方:
“看見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會兒抓這只兔子,一會兒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所以阿里巴巴有一點不會改變,永遠為商人服務,為企業服務。我們不會因為投資者而建網站,我們也不會因為媒體的批評而建網站,我們更不會因為網絡評論家們說,現在流行ASP了而改變我們的方向,我們只做B2B。對于機會,我絕大多數時候都說No。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對機會說“No”。機會太多,只能抓一個。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會丟掉。”
正是因為馬云很清楚自己的最終目標是什么,所以從踏上創業之路開始,不管潮流怎么變,不管出現多少概念、機會,馬云始終堅持“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阿里巴巴”的目標,沿著電子商務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其他的機會、行業即使誘惑再大,也決不涉足。比如那時興起的房地產,盡管阿里巴巴的高管們在談論到這個的時候,都忍不住說:“如果我們做了房地產,那就賺大了……不過,這錢,不是我們賺的。”
在阿里巴巴發展的道路上,還有很多類似的誘惑和掙錢的機會,但只要與電子商務無關,馬云都對它們說了“No”。
2002年底,互聯網行業開始回暖。阿里巴巴、新浪、搜狐等網絡公司都相繼實現盈利。當時很多人認為:“阿里巴巴擁有那么多有價值的注冊客戶,具備了開拓任何領域的最佳條件。”而阿里巴巴也確實在尋找新的機會和新的增長點。“那時候我們的想法是,阿里巴巴已經贏利了,而且發展趨勢相當平穩,也是開始尋找新的機會和新的增長點的時候了。”這是阿里巴巴高層的表述。
當時,馬云面前有三條路可走:“盈利的最好辦法第一條是收短信,第二條是迅速投資網絡游戲,第三條是走電子商務路線。”
投資游戲、短信可以迅速盈利,而電子商務可能要5年后才賺錢。是投資游戲、短信還是繼續做電子商務呢?馬云最終的選擇仍然是繼續做電子商務。在回應當初的決策時,馬云是這么說的:
“如果我們投資短信很快會賺錢,2002年、2003年短信業務拯救了中國互聯網很多站點。只要投入這個就能夠賺錢,但是我后來發現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拯救中國互聯網經濟,只能夠拯救一段時間。”
“我去一些門戶站點作調查,說你可以注冊一個免費的郵箱,我看到有一個很長的合同,在一個合同里面我看到中間很細的一條寫著如果你這個免費郵箱3個月以后還將繼續使用的話,那么我們將會從你這個手機號碼里面扣除5塊錢到8塊錢。我想一般的人是不會去看合同的,我不知道在座很多人你們會不會看每一份合同。我開始也很奇怪,為什么注冊免費郵箱需要我手機號碼,我看了這個合同之后感覺到中國可能有很多很多的人,在免費注冊的時候給了自己的手機號碼,使得每個月都扣5塊到8塊,我認為這是一種欺詐行為。隨著人們對網絡了解的加深,我相信不用很長時間,人們馬上就能意識到這是一個騙局,所以阿里巴巴不希望通過欺騙客戶的錢來讓自己賺錢。所以我放棄短信。”
“不做游戲這是跟我的價值觀有關,阿里巴巴到現在為止在游戲上面沒有投入過一分錢。那是兩年前我妹夫跟我說的一件事情,改變了我對游戲的看法。我妹夫一天早上跟我說,說我昨天跟你妹妹玩游戲玩到早上3點半,你妹妹去上廁所的時候我又偷偷地玩了半個小時,我被他嚇了一跳,我妹夫是一個很能干的小企業家,這么一個成年人并且是一個很精明的人,竟然玩到半夜3點半甚至沒有一點兒自控能力,想想我們的孩子會怎么樣。我不希望我兒子玩游戲,如果中國孩子都玩游戲中國就沒有前途可言了。而且通過分析,我發現在全世界時間不值錢的國家里游戲是最暢銷的。你會發現全世界最先進的游戲國家是哪些,美國、韓國、日本,但是這些國家永遠不鼓勵自己的老百姓玩游戲,它用來出口。有一天我們的領導突然會醒悟過來問我們的孩子在干什么?如果在玩游戲的話,一定要對它進行限制,因為游戲不能改變中國的現狀。所以我說不做游戲,餓死也不做游戲。”
在短信、游戲和電子商務三者中,馬云還是最看好電子商務的前景。所以,“我們還是堅定不移地做電子商務,盡管我們相信電子商務也許3年,也許4年5年都掙不到錢,但我們堅信8年10年一定能夠掙到錢。”
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著名品牌。在電子商務領域,它將對手遠遠地拋在了后面,馬云更是宣稱:“拿著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這一切都是阿里巴巴對其他機會、誘惑說“No”,堅定不移地走電子商務道路的結果。
“我們第一天集中在B2B,今天還是如此。不管外面的潮流怎么變,我們學習,但是不跟隨、不拷貝。后來各種概念很多,阿里巴巴也面臨很大的壓力,也有很多其他的機會,在這1年半時間內我們面對機會斬釘截鐵地說了無數次的‘No’。我們朝著既定的方向往前走,不管外面怎么千變萬化,我們還是不受干擾,走自己的路,用心去做。”
跟夢想死磕,總會有機會的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個人不要放棄今天。
——馬云
由于卓越的事業和突出的才能,馬云當選為2004年CCTV年度十大經濟人物之一。在頒獎現場,馬云對大家說:“感謝CCTV,也感謝所有的評委,我的客戶,還有我的同事,是大家把我的夢想變成一個現實。5年以前也是這個時候,在長城上我跟我的同事們想創辦全世界最偉大的中文網絡公司,我們希望全世界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我們的網絡,當時這個想法,很多人認為是瘋子的想法。這5年里很多人認為我是瘋子,不管別人怎么說,我從來沒有改變過一個中國人想創辦全世界最偉大公司的夢想。”
“1999年的時候,我們提出要活80年,在互聯網最痛苦的時候——2001年、2002年的時候,我們在公司里面講的最多的詞就是‘活著’。如果全部的互聯網公司都死了,我們只要還跪著,我們就是贏的。我永遠相信只要永不放棄,我們還是有機會。”
“最后,我們還是堅信一點,這世界上只要有夢想,只要不斷努力,只要不斷學習,不管你長得如何,不管是這樣,還是那樣,你都有可能成功。男人的長相往往和他的才華成反比。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個人不要放棄今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