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眼球內,正對黑眼珠的中央,有一個透明的雙凸形圓盤狀透明組織,叫做晶狀體。白內障是指晶狀體發生渾濁由透明變成不透明,就像照相機的鏡頭被污染變得不透明一樣,阻礙了光線進入眼內,使視力下降的一種眼病。初期渾濁對視力影響不大,爾后逐漸加重,明顯影響視力甚至失明。一般認為晶狀體渾濁,矯正視力低于0.8者才有臨床診斷意義。
專家錦囊
引起白內障的原因有哪些
有很多因素可以引起白內障:如年齡老化、外傷、炎癥、藥物(包括中毒)、某些先天發育異常、放射線損害以及全身性代謝性或免疫性疾病都可以直接或間接破壞晶狀體的組織結構、干擾正常代謝而使晶狀體渾濁,引起白內障。大多數的病例與年齡老化有關。50~60歲老年性白內障的發病率為60%~70%,70歲以上的達80%,80歲以上的老年人幾乎達100%。
此外白內障發生的危險因素也不可忽視,主要有日光照射、嚴重腹瀉、營養不良、糖尿病、吸煙、飲酒、受教育程度和遺傳因素。在我國經調查證實,高原地區以及陽光輻射較多的地區,白內障的發病率相對增高。這是因為長期暴露在陽光下受到紫外線的照射,紫外線可影響晶狀體的氧化—還原過程,使晶狀體蛋白質發生變性、渾濁形成白內障。另外,臨床上常見半乳糖血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等也都可引起白內障。
白內障是如何形成的
不同原因引起的白內障,其形成的機理也不同。白內障按其病因不同分為先天性、老年性、并發性、外傷性、代謝障礙性、皮質類固醇性和后發性等數種。
1.先天性白內障有內生性和外生性兩種。
①內生性原因與胎兒發育障礙有關,具有遺傳性。
②外生性的原因是指母體或胎兒的全身病變對晶狀體所造成的損害,如母親在妊娠前期6個月內患有病毒感染如風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甲狀旁腺機能減退以及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等,均有可能引起。
2.老年性白內障形成中主要是蛋白質的變性,不溶性蛋白、鈉和鈣等含量的增加,鉀和維生素C減少和谷胱甘肽的缺如。晶狀體蛋白中的85%為水溶性的白蛋白,水溶性白蛋白可以轉變為不溶性蛋白,年齡愈大,不溶性蛋白含量愈多;另外維生素C缺乏、晶體PH值的改變以及一些有毒物質滲入晶體都可引起晶體蛋白的變性,產生渾濁。對于老年人晶體氧化損傷是白內障形成的最初因素,白內障形成的危險因素有飲酒過量、吸煙過多、婦女生育過多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等,但至今老年性白內障形成原因尚不完全清楚,還有待研究。
3.并發性白內障是由某些眼病本身引起的晶狀體渾濁,如虹膜睫狀體炎、脈絡膜炎、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色素變性、青光眼、高度近視以及化膿性角膜潰瘍等眼病均可引起并發性白內障。
4.外傷性白內障包括機械性、輻射性、電擊性。
5.代謝障礙性白內障臨床多見糖尿病性白內障。
6.皮質類固醇性白內障是因眼局部或全身長期大量使用皮質類固醇引起。
7.后發性白內障是指白內障囊外摘出術或線狀摘出術后,殘留的囊膜發生渾濁。
白內障有下述多種分類方法:
①根據病因分為:先天性,后天獲得性,并發性,代謝性,藥物及中毒性,外傷性。
②根據發生年齡分為:先天性,后天獲得性。
③根據晶狀體渾濁部位分為:皮質性,核性,囊下性。
④根據晶狀體渾濁形態分為:點狀,冠狀,板層狀等。
⑤根據晶狀體渾濁程度分為:未熟期,膨脹期,成熟期,過熟期。
溫馨提示
炎炎夏日紫外線指數太高時,宜避免外出,如需外出除了皮膚的防范外,戴副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也是重要的,因為長期暴露在紫外線輻射中會增加白內障的危險性。另有報告指出血中核黃素,維他命C及E,胡蘿卜素的值升高可以減少白內障生成的危險性,而長期伴隨吸收不良及電解質不平衡與白內障形成的危險性也有關系,還有報告指出抽煙會增加白內障生成的危險性。所以,均衡的飲食及避免抽煙也可以預防白內障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