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哲學一 勤奮堅忍

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成功道路上沒有捷徑

以李嘉誠的聰明,他不會遜色于任何一個人;以李嘉誠的人生哲學,他也不曾出現過巨大的失誤。但他仍然用了將近一生的時間才做出了今天的成績。他的經歷說明,成功的道路上確實沒有捷徑可走,十分耕耘一分收獲,奮斗一生才能收獲一生。

1928年7月29日(農歷六月十三日),李嘉誠出生于廣東省潮安縣府城(今潮州市湘橋區)北門街面線巷5號。

1933年,李嘉誠入潮安縣府城北門街觀海寺小學讀書。

1936年,李嘉誠隨父轉入潮安縣庵埠鎮(今彩塘)崇圣小學就讀至1938年。

1939年6月,李嘉誠隨父到潮安縣郭壟小學就讀。同年6月21日,日寇侵占汕頭,翌日又占領潮安縣庵埠鎮。

1940年年初,李嘉誠隨父到祖母許氏出生地澄海縣隆都鎮后溝村避難。不久,全家又逃往文祠鎮松坑村躲避戰亂。年終,李嘉誠隨父親從文祠鎮松坑村長途跋涉,歷盡艱辛,逃亡到香港。其后李嘉誠不忘自學,充實自己。

1943年,李嘉誠的父親不幸病逝。李嘉誠只好提前挑起贍養母親和撫養弟弟、妹妹的重擔。后來他到香港高升街一家鐘表店當店員,兩年后又到一家五金制造廠和塑膠褲帶制造廠當推銷員。

1948年,李嘉誠任塑膠廠業務經理,后晉升為總經理。

1950年,李嘉誠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并向親友籌借5萬港元,開設了一間小型塑膠廠,取名“長江”。

1957年,在香港北角創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

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開發策略使“長江”很快成為香港的一大地產發展和投資實業公司。當“長江實業”于1972年上市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他在同輩大亨中已排眾而出。

1979年,“長江”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1984年,“長江”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李嘉誠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業,于1994年稅后盈利達28億美元。

1995年12月,長江實業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共已超過420億美元。

要造就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也許只需要數年的工夫;但要造就一個成功的商人,尤其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則需要用一生的時間。李嘉誠一生的成功經歷就說明了這一點。

人生哲學的塑造

李嘉誠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不僅創造了大量的財富,而且也塑造了一套獨有的人生哲學。他的成功,來自他的精明能干,更來自他真誠坦蕩地做人。

李嘉誠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家學淵源對少年李嘉誠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李嘉誠的許多優秀品德就是在這深厚的家學中得到了培養。李嘉誠的曾祖父李鵬萬,是清朝甄選的文官拔貢之一。李嘉誠的祖父李曉帆是清末的秀才,也屬鴻儒飽學之士。李嘉誠的父親李云經,自幼聰穎好學,15歲時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立金山中學,畢業時成績名列全校第一名,由于家境貧寒無力繼續求學,只得秉承家訓,走上了治學執教之路。李嘉誠3歲就能詠《三字經》、《千家詩》等詩文。正是幼童時代的啟蒙讀物,使李嘉誠接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李嘉誠5歲入小學念書,“之乎者也”的讀書聲與觀海寺的誦經聲交相混雜,回蕩在街頭巷尾。年幼的李嘉誠并不滿足于先生教授的詩文,極強的求知欲帶領他展開了更為廣泛的閱讀,尤其對那些千古流傳的愛國詩篇,他更是沉醉其間,這在少年李嘉誠的心里,深深埋下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基。李氏家族的古宅,有一間珍藏圖書的藏書閣,李嘉誠每天放學回家,便泡在這間藏書閣里,孜孜不倦地閱讀詩文,由此他被表兄弟們稱為“書蟲”。年少的李嘉誠讀書非常刻苦自覺,經常點燈夜讀。

李嘉誠在這樣的求學、求知的氛圍中,讀完了小學,也完成了對他一生都有深刻影響的少年時代對國學知識的汲取,為李嘉誠后來的發展與輝煌奠定了寶貴的基礎。

李嘉誠對儒學有他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我看很多哲理的書,儒家一部分思想可以用,但不是全部。”他又說:“我認為要像西方那樣,有制度,比較進取,用兩種方式來做,而不是全盤西化或者全盤儒家。儒家有它的好處,也有它的短處,儒家進取方面是不夠的。”

李嘉誠擯棄家族式管理,而采取將中西方的優長融合在一起的管理機制。李嘉誠常說:“唯親是用,必損事業。”

唯親是用,是家族式管理的習慣做法,這無疑表示對“外人”不信任。在李嘉誠的長實系,有他的親戚,更有他的老鄉,但他們都沒因這層關系而獲得任何照顧。相反,得到他重用和擢升的,大部分不是他的老鄉,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外國人。

加拿大記者John Demont記錄過李嘉誠的一件小事,并對此贊嘆不已:

“李嘉誠這個人不簡單。他不擺架子,容易相處而又無拘無束,可以從啟德機場載一個陌生人到市區,沒有顧慮到個人的安全問題。他甚至親自為客人打開車尾箱,而讓司機安坐在駕駛座上。后來大家上了車,他對汽車的冷氣、客人的住宿,都一一關心到。他堅持要打電話到希爾頓酒店問清楚房間預訂好了沒有,當然,這家世界一流酒店也是他名下的產業。”

以下是李嘉誠的精彩人生哲學:

價值觀:一個人一生非常短暫,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擁有多少,而在于他干了什么,付出了什么。

核心價值追求:公平,正直,真誠,同情心。

人生感悟: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

座右銘: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成功之道:當我們夢想更大成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更刻苦的準備?當我們夢想成為領袖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服務于人的謙恭?當我們常常只希望改變別人時,我們知道什么時候改變自己?當我們每天批評別人的時候,我們知道該怎樣反省自己?

為父之道:讓孩子受點苦,讓他們真正知道窮人是怎么生活的。

領導之道:領導要懷著寬容的心,以公平的態度對待同事、股東、下屬以及任何人。沒有容人之量,凡事以敵意揣測別人,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判斷事物,一定會失去機會,并且使人生不快樂。要放開胸懷,善意誠意待人,懂得舍,懂得不爭,就會爭取到成就。領導一定要有責任感,當困難出現時、危機出現時,要善于擔當;分配利益時要善于讓,出現失敗時要勇于承擔責任,這才是做人,做領導更應如此。

生意經:當所有人都沖進去時趕緊出來,所有人不玩了再沖進去。

李嘉誠認為,世間任何事都是由小到大,積沙成塔。他的長江實業公司取名,就是基于“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里”的道理,因為人要有這樣豁達的胸襟,然后才可以容納細流——沒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長江?李嘉誠本人與他的企業正是在這種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人生態度和為人哲學的指導下,一點一滴地積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輝煌!

創業雄心,精明應變

李嘉誠在創辦“長江塑膠廠”后,一次,他在翻閱一本英文版《塑膠》雜志時,看到一則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說意大利某家塑膠公司設計出一種塑膠花,即將投放歐美市場。李嘉誠立刻意識到,戰后經濟復蘇時期,人們對物質生活將有更高的需求,而塑膠花價格低廉,美觀大方,正合時宜,于是決意投產。

1957年春天,李嘉誠揣著強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飛往意大利的班機去考察。

他在一家小旅社安下身,就急不可待地去尋訪那家在世界上開風氣之先的塑膠公司的地址,經過兩天的奔波,李嘉誠風塵仆仆地來到該公司門口,但卻戛然卻步。他素來知道廠家對新產品技術的保守與戒備。

也許應該名正言順地購買技術專利,然而,一來,長江廠小本經營,絕對付不起昂貴的專利費;二來,廠家絕不會輕易出賣專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領市場、賺得盤滿缽滿、直到準備淘汰這項技術時方肯出手。那么,長江廠只能跟在別人后頭亦步亦趨,談何突破呢?

聰明的香港人善于模仿。對急于打冷門、填空白的李嘉誠來說,等塑膠花在香港大量面市后模仿,將會遇到眾多的競爭對手。情急之中,李嘉誠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這家公司的塑膠廠招聘工人,李嘉誠去報了名,被派往車間做打雜的工人。李嘉誠只有旅游簽證,按規定,持有這種簽證的人是不能夠打工的,老板給李嘉誠的工薪不及同類工人的一半,他知道這位“亞裔勞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李嘉誠負責清除廢品廢料,能夠推著小車在廠區各個工段來回走動,雙眼卻恨不得把生產流程吞下去。李嘉誠十分勤勞,工頭夸他“好樣的”,他們萬萬想不到這個“下等勞工”,竟會是“國際間諜”。李嘉誠收工后,急忙趕回旅店,把觀察到的一切記錄在筆記本上。整個生產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屬于保密的技術環節還是不得而知。

李嘉誠又心生一計。假日里,李嘉誠邀請數位新結識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國餐館吃飯,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術工人。李嘉誠用英語向他們請教有關技術,佯稱自己打算到其他的廠去應聘技術工人。李嘉誠通過眼觀耳聽,大致悟出塑膠花制作配色的技術要領。最后,李嘉誠到市場去調查塑膠花的行銷情況,驗證了塑膠花市場的廣闊的前景。

平心而論,以今天的商業準則衡量李嘉誠當年的行為,值得商榷。但在那個時代,偷師和模仿是很普遍的現象,無可厚非。李嘉誠創大業的雄心勇氣和他隨機應變的精明,對我們不無啟迪。

分秒必爭,準確定位

意大利考察塑膠花之行,李嘉誠可謂是滿載而歸。隨機到達的,還有幾大箱塑膠花樣品和資料。臨行前,塑膠花已推向市場,李嘉誠跑了好些家花店,了解銷售情況。他發現繡球花最暢銷,立即買下好些繡球花作樣品。

李嘉誠回到長江塑膠廠,他不動聲色,只是把幾個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骨干召集到他的辦公室,把帶來的樣品展示給大家。眾人為這樣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塑膠花拍案叫絕。李嘉誠宣布,長江廠將以塑膠花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為本廠的拳頭產品,使長江廠更上一層樓。

產品的競爭,實則又是人才的競爭。李嘉誠四處尋訪,重酬聘請塑膠人才。李嘉誠把樣品交給他們研究,要求他們著眼于三處:一是配方調色;二是成型組合;三是款式品種。塑膠花實際上是植物花的翻版,每一個國家和地區,所種植并喜愛的花卉不盡相同,李嘉誠覺得他帶來的樣品,太意大利化了。他要求順應香港和國際大眾消費者的喜好,設計出全新的款式,并且不必拘泥于植物花卉的原有模式。李嘉誠在香港洞燭先機,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膠花,填補了香港市場的空白。

按理說,物以稀為貴,賣高價在情理之中。但是李嘉誠明察秋毫,他認為塑膠花工藝并不復雜,因此,長江廠的塑膠花一面市,其他塑膠花廠勢必會在極短時間內跟著模仿上市。本來,批量生產的塑膠花,成本也并不高。價格一高,問津者必少。其他廠家再一擁而上,長江廠的市場地位就難得穩定。倒不如在人無我有、獨家推出的極短的第一時間,以適中的價位迅速搶占香港的所有塑膠花市場,一舉打出長江廠的旗號,掀起新的消費熱潮。賣得快,必產得多,“以銷促產”,比“居奇為貴”更符合商界的游戲規則。

這樣,即使效顰者風涌,長江廠也早已站穩了腳跟,長江廠的塑膠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費者心中。事實果真如此,李嘉誠走了物美價廉的銷售路線,大部分經銷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誠的報價簽訂供銷合約。有的為了買斷權益,主動提出預付50%訂金。很快,塑膠花風行香港和東南亞。老一輩港人記憶猶新,幾乎在數周之間,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擺滿了長江廠出品的塑膠花。尋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寫字樓,甚至汽車駕駛室,都能看到塑膠花的倩影。李嘉誠掀起了香港消費新潮流,長江塑膠廠由默默無聞的小廠一下子蜚聲香港塑膠業界。

鍥而不舍,堅持到底

塑膠花從塑膠制品家族脫穎而出,一枝獨秀。追風跟潮,是香港產業界的看家本領。很快地,香港冒出數家塑膠花專業廠。正像人們不知李嘉誠如何獲取塑膠花生產技術一樣,李嘉誠也不清楚同業是如何掌握塑膠花“秘訣”的。長江廠只是先行一步,等待它的,將是與同業的公平而無情的競爭。

甫飲“頭啖湯”的李嘉誠,沒有陶醉在初戰告捷的喜悅中。大家都在搶占市場,而長江廠的現有規模,無法保證“長江號”在同業的龍頭地位。李嘉誠到親友中集資招股,籌集的資金用于租賃廠房,添置設備。

他赴意大利考察塑膠花,同時對歐洲的企業結構和管理方式抱有濃厚的興趣。他深知私家企業財力單薄,發展緩慢。他看好股份制企業。他決定分兩步走:第一步,組建合伙性的有限公司;第二步,發展到相當規模時,申請上市,成為公眾性的有限公司。“穩健中尋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李嘉誠將此話牢牢銘記于心。

1957年歲尾,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公司總部由新莆崗搬到北角,李嘉誠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廠房分為兩處,一處仍生產塑膠玩具,另一處生產塑膠花。李嘉誠把塑膠花作為重點產品。李嘉誠不惜重金網羅全港最優秀的塑膠人才,不斷地推出新樣品。可是,因為資金有限,設備不足,嚴重地阻礙生產規模的擴大。李嘉誠擔心陷于前幾年的被動局面,不敢放手接受訂單。該如何突破“瓶頸”呢?李嘉誠陷于苦惱之中。銀行許可的貸款額只能應付流動資金。地產、航運、貿易、工業,都在千方百計努力獲得銀行的支持,像長江這樣的小公司,不敢奢望獲得銀行的大筆貸款。

在李嘉誠傷透腦筋之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機遇來到他面前。有位歐洲的批發商,來北角的長江公司看樣品,他對長江公司的塑膠花贊不絕口:“比意大利產的還好。我在香港跑了幾家,就數你們的款式齊全,質優美觀!”他要求參觀長江公司的工廠,他對能在這樣簡陋的工廠生產出這么漂亮的塑膠花,甚感驚奇。這位批發商快人快語:“我們早就看好香港的塑膠花,品質品種,處于世界先進水平,而價格不到歐洲產品的一半。我是打定主意訂購香港的塑膠花,并且是大量訂購。你們現在的規模,滿足不了我的數量。李先生,我知道你的資金發生問題,我可以先做生意,條件是你必須有實力雄厚的公司或個人擔保。”但是,李嘉誠竭盡努力,沒有找到擔保人。

翌日,李嘉誠去批發商下榻的酒店。兩人坐在酒店的咖啡室,咖啡室十分幽靜。李嘉誠拿出9款樣品,默默地放在批發商面前。李嘉誠沒說什么,認真觀察批發商的表情。李嘉誠的內心,太想做成這筆交易了。該批發商的銷售網遍及西歐、北歐,那是歐洲最主要的市場。李嘉誠未能找到擔保人,還能說什么呢?他和設計師通宵達旦,連夜趕出9款樣品,期望能以樣品打動批發商。若他產生濃厚的興趣,看看能否寬容一點,雙方尋找變通辦法;若不成,就送給他做留念,爭取下一次合作。批發商的目光落在李嘉誠熬得通紅的雙眼上,猜想這個年輕人大概通宵未眠。他太滿意這些樣品了,同時更欣賞這個年輕人的辦事作風及效率,不到一天時間,就拿出9款別具一格的極佳樣品。他記得,他當時只表露出想訂購3種產品的意向,結果李嘉誠每一種產品都設計了3款樣品。

李嘉誠的誠懇執著,深深打動了批發商,他說道:“李先生,你奉行的原則,也就是我奉行的原則,我這次來香港,就是要尋找誠實可靠的長期合作伙伴。互利互惠,只要生意做成,我絕不會利己損人,否則就是一錘子買賣。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擔心的是擔保人。我坦誠地告訴你,你不必為此事擔心,我已經為你找好了一個擔保人。”李嘉誠愣住了,哪里有由對方找擔保人的道理?批發商微笑道:“這個擔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兩人都為這種幽默笑出聲來。談判在輕松的氣氛中進行,很快簽了第一單購銷合同。

按協議,批發商提前交付貨款,基本解決了李嘉誠擴大再生產的資金問題。這位批發商主動提出一次性付清,可見他對李嘉誠信譽及產品質量的充分信任。由此可見,勝利往往在堅持下去的最后5分鐘。如果李嘉誠因為沒有按客戶要求找到擔保人而絕望、放棄,不是鍥而不舍,有一線希望就全力去爭取,那么,李嘉誠也許就達不到今天的成就。

可以輸給別人,不能輸給自己

莎士比亞曾說:假使我們自己將自己比作泥土,那就真要成為別人踐踏的東西了。其實,別人認為你是哪一種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肯定自己;別人如何打敗你,并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是否在別人打敗你之前,就先輸給了自己。

下面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支小分隊在一次行軍中,突然遭到敵人的襲擊。混戰中,有兩位戰士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結果卻發現進入了沙漠中。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受傷的戰士體力不支,需要休息。于是,同伴把槍遞給受傷者,再三吩咐:“槍里還有五顆子彈,我走后,每隔一小時你就對空中鳴放一槍。槍聲會指引我前來與你會合。”說完,同伴滿懷信心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戰士卻滿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嗎?能聽到槍聲嗎?會不會丟下自己這個“包袱”獨自離去?夜幕降臨的時候,槍里只剩下一顆子彈,而同伴還沒有回來。受傷的戰士確信同伴早已離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象中,沙漠里禿鷹飛來,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體……結果,他徹底崩潰了,把最后一顆子彈送進了自己的太陽穴。槍聲響過不久,同伴提著滿壺清水,領著一隊駱駝商旅趕來,找到了一具尚有余溫的尸體……

那位戰士沖出了敵人的槍林彈雨,卻死在了自己的槍口下,讓人扼腕嘆息之余不免警醒:我們奮斗在人生的旅程中,與天斗、與人斗,我們不輕易服輸,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沒有什么戰勝不了的。然而很多時候,面對惡劣的環境,面對天災人禍,面對爾虞我詐,是我們在心理上先否定了自己,是我們自己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失敗。

在生活的艱難跋涉中,我們要堅守一個信念:可以輸給別人,但不能輸給自己。因為打敗你的不是外部環境,而是你自己。

人生操之在我,強者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后一天來過!

所以,一個不輸給自己的強者,他是不忘自己的人生權利、在困境時也能選擇積極心態的人;他是能正確對待失敗、永不放棄的人;他是有傲骨而沒有傲氣的、看重自己做人的尊嚴勝過自己生命的人;他是能尊重、寬容、善待朋友,知道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自己的人;他是能駕馭時間、高質量利用時間和能跟時間賽跑的人;他是對財富有正確的理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人;他是理解愛情真諦、擁有強大情感支撐的人。

自律是通往成功的鑰匙

李嘉誠說:“我個人對生活一無所求,吃住都很簡單,上天給我的恩賜,我并沒多要財產的奢求。”

李嘉誠為何能夠這樣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能夠高度自律,而且堅持終身。李嘉誠如是說:“只要勤奮,肯去求知,肯去創新,對自己節儉,對別人慷慨,對朋友講義氣,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遲早會有所成就,生活無憂。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能貪心,更不能貪得無厭”;“你要別人信服,就必須付出雙倍使別人信服的努力。注重自己的名聲,努力工作、與人為善、遵守諾言,這樣對你們的事業有幫助”。

李嘉誠的這些個人原則是成功致富的做人原則,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學習。

自律具有強大的力量,沒有人可以在缺少它的情況下獲得并保持成功。可以說,無論一個人有多么過人的天賦,若不運用自律,就絕不可能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自律是將自己固定在一個既定的生活模式中,這個生活模式,有多項內容。

第一,自律的人一定會在道德上律己,即一定不會做出任何不道德的事情,不論這些不道德的事情是犯法,還是合法但不合情理,一個有自律的人,都一定不會做的。就像有很多人做事情都會有一個基本原則一樣。

第二,一個自律的人,一定會極其看重個人名聲,因為個人名聲是要其他人信任,得到其他人尊重,其他人認同這是一位有誠信,與他交往從來不會擔心會被欺騙的人。有這種個人的品格,才會贏得其他人的信任。

第三,肯自律的人,不會過度投機,不會豪賭亂性,不會做事虎頭蛇尾,而是會腳踏實地,刻苦工作,在事業方面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第四,一個自律的人,如果身在商場,一定會以其他人的利益立場,作為考慮的出發點,不是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將對方的利益置之不顧。

自律性越高的人,雖然一方面追求成就,但另一方面卻不會流于奢侈浮華。自律的人明白,人生在世,匆匆數十年寒暑,應該有所作為。自律的人即使得到成就,甚至很有成就,也一樣會在生活上自律,應用錢時會用,不用錢的時候,卻不會隨便浪費,也一定不會亂花錢。

自律就是自我修正的一種方法,這是由內而外的,別人強迫你做的事情和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會有不同的心情,要知道,來自別人的督促不會是時時有的,不會在每一次應當有的時候都能出現。

踏實是人生的主旋律

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生長季節。很多人都已注意到了李嘉誠的幸運,天時、地利,等等。也如很多人注意到的,盡管每一代人都有可重復性,但李嘉誠卻是空前絕后的。李嘉誠大概是香港市場諸巨人中少有的出身貧寒者,少有的常青樹,在市場和管理的各個領域與各個層面都成功過的佼佼者。可能用踏實形容李嘉誠并不恰當,但從一個連小學文憑都沒有的學徒到亞洲首富,必定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

有這么一個故事:

某一天,上帝宣布說,如果哪個泥人能夠走過他指定的河流,他就會賜給這個泥人一顆永不消逝的金子般的心。

這道旨意下達之后,泥人們久久都沒有回應。不知道過了多久,終于有一個小泥人站了出來,說他想過河。

“泥人怎么可能過河呢?你不要做夢了。”

“你知道肉體一點兒一點兒失去時的感覺嗎?”

“你將會成為魚蝦的美味,連一根頭發都不會留下……”

然而,這個小泥人決意要過河。他不想一輩子只做這么個小泥人,他想擁有自己的天堂。但是,他也知道,要到天堂,就得先過地獄。

而他的地獄,就是他將要去經歷的河流。

小泥人來到河邊。猶豫了片刻,他的雙腳踏進了水中。一種撕心裂肺的痛楚頓時覆蓋了他。他感到自己的腳在飛快地溶化著,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遠離自己的身體。

“快回去吧,不然你會毀滅的!”河水咆哮著說。

小泥人沒有回答,只是沉默著往前挪動,一步,一步。這一刻,他忽然明白,他的選擇使他連后悔的資格都不具備了。如果倒退上岸,他就是一個殘缺的泥人;在水中遲疑,只能夠加快自己的毀滅。而上帝給他的承諾,則比死亡還要遙遠。

小泥人孤獨而倔強地走著。這條河真寬啊,仿佛耗盡一生也走不到盡頭似的。小泥人向對岸望去,看見了那里錦緞一樣的鮮花和碧綠無垠的草地,還有輕盈飛翔的小鳥。上帝一定坐在樹下喝茶吧。也許那就是天堂的生活。可是他付出一切也似乎不可能抵達。那里沒有人知道他,和他那個夢一樣的理想。上帝沒有賜給他出生在天堂當花草的機會,也沒有賜給他一雙當小鳥的翅膀。但是,這能夠埋怨上帝嗎?上帝是允許他去做泥人的,是他自己放棄了安穩的生活。

小泥人的淚水流下來,沖掉了他臉上的一塊皮膚。小泥人趕緊昂起臉,把其余的淚水統統壓回了眼睛里。淚水順著喉嚨一直流下來,滴在小泥人的心上。小泥人第一次發現,原來流淚也可以有這樣一種方式——對他來說,也許這是目前唯一可能的方式。

小泥人以一種幾乎不可能的方式向前挪動著,一厘米,一厘米,又一厘米……魚蝦貪婪地啄著他的身體,松軟的泥沙使他每一瞬間都搖搖欲墜,有無數次,他都被波浪嗆得幾乎窒息。小泥人真想躺下來休息一會兒啊。可他知道,一旦躺下他就會永遠安眠,連痛苦的機會都會失去。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奇妙的是,每當小泥人覺得自己就要死去的時候,總有什么東西使他能夠堅持到下一刻。

不知道過了多久——簡直就到了讓小泥人絕望的時候,小泥人突然發現,自己居然終于上岸了。他如釋重負,欣喜若狂,正想往草坪上走,又怕自己襤褸的衣衫玷污了天堂的潔凈。他低下頭,開始打量自己,卻驚奇地發現,他已經什么都沒有了——除了一顆金燦燦的心,而他的眼睛,正長在他的心上。

他什么都明白了:花草的種子先要穿越沉重黑暗的泥土才得以在陽光下發芽微笑;小鳥要跌打、失去了無數根羽毛才能夠錘煉出凌空的翅膀;就連上帝,也不過是曾經在地獄中走過了最長的路、掙扎得最艱難的那個人。而作為一個小小的泥人,他只有以一種奇跡般的勇氣和毅力才能夠讓生命的激流蕩滌靈魂的濁物,然后,照到自己本來就有的那顆金質的心。

其實,每一個泥人都有這樣一顆心,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獲得自己的天堂。關鍵是你想不想去獲得,敢不敢去獲得,會不會去獲得。

我們要明白,踏實才是人生的主旋律,才是通往天堂的那條必經路。

踏,是過程,行動。

實,結實、堅實之意,是對踏實的品質的一種評價。

踏實就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踏實是一種作風,一種認認真真、實實在在、不驕不躁的作風,這是做人、做事、做企業得以穩健的基礎和前提。

持之以恒,踏踏實實去做好大家都認為重要的事,便能敲開成功之門。因為,既然大家都認為重要,那么肯定是經過實踐檢驗了的。比如對企業來說人才、品牌、質量、市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是很多大企業的成功經驗已經證明了的。

絕大多數人都有能力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事,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可惜很多人只在重要的時刻才去做重要的事,而缺乏持之以恒與踏踏實實的決心和毅力,結果只能與成功擦肩而過。從這個角度看,踏實是一種品質,一種堅韌、不懈的品質。

李杰,一個農村窮小子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神奇人物。16年前,17歲的他騎自行車到幾十公里外馱黃豆販賣,發誓要還清家中的欠債,改變命運;如今,33歲的他手下有員工400多人,擁有6家連鎖超市,總營業面積超過5 000平方米,資產達1 000多萬元,他發誓要把企業做成回報社會的百年老店。

李杰出生在國家級貧困縣——河南省羅山縣的一個貧困村。家中兄弟4個,李杰排行老三。家里窮,父親又得了重病,負債累累,所以李杰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當時大哥、二哥已經成家,家庭重擔落在17歲的李杰身上,他發誓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李杰開始干的第一個生意是用自行車販黃豆。他蹬著自行車,跑幾十公里到外縣收購便宜黃豆,馱回家鄉轉賣,一次馱100多公斤,能掙十幾元錢。騎車時他只能用一只手扶著車把,一旦遇上雨天路滑,十分危險,有一次他就連人帶車摔到了十幾米深的溝里,差點送了命。

除了販黃豆,他還去理發店收頭發賣錢,但這些都不能讓他有一個穩定的收入,李杰就四處尋找機會。他當時有兩個愛好:一是有空就看書,學知識;二是經常聽收音機,找信息。

1990年,李杰從收音機里聽到安徽合肥有個教做豆腐、豆芽的培訓班,就想去學。可父母覺得豆腐難賣,家里也拿不出參加培訓需要的200多元錢,就堅決反對。可李杰當時心意已決,背著家里找表兄借了點錢,偷偷去了合肥。

一個星期后,李杰學成回家準備開豆腐房,卻遭遇父親的強烈抵制。父親把他做豆腐的鍋、瓢等工具扔出門外,李杰被氣得昏死過去,搶救半天才慢慢醒來。

開豆腐房需要一些最起碼的設備,可不僅他家里沒有一點錢,親戚朋友也都因為他父親生病被借錢借怕了,不愿再出手幫助。最后,靠著一個朋友的關系,李杰才終于賒了一臺小電磨,在家里做起了豆腐。

李杰每天從下午開始忙活到第二天凌晨,一個人能做50多公斤豆腐,然后用扁擔挑著豆腐走村串戶去賣。瘦弱的肩膀被扁擔磨破、結疤,然后再被磨破、再結疤。

寒來暑往,一年四季不管刮風下雨,他幾乎沒有休息過。豆腐扁擔,李杰一挑就是4年,不但幫家里還清了債務,自己也在親戚朋友面前挺直了腰板。

后來,李杰在妻子的支持下學做面包。學成之后,在縣里開了一家面包房,賺了第一桶金。

為了生意的發展,李杰每年都要抽出時間到南方大城市學習新技術。2000年,李杰在大城市里看到了開超市的商機,在羅山縣辦起了縣里的第一家超市——羅山華聯超市。

由于商機抓得準,服務又周到,李杰的超市贏得了空前的成功。在短短4年的時間里,他的超市從羅山開到了外縣,數量從1個增加到了6個,總面積從不足210平方米到現在的5 000多平方米,擁有職工400多人,資產達1 000多萬元。

現在,李杰又涉足家具行業,投資將縣城的老電影院改建成為遠近最大的家具商場,并計劃興建自己的商務大廈。

雖然連初中都沒有畢業,但是李杰一直沒有停止過對知識的追求。他屋子里的書堆成堆,2003年,他又到北大參加了工商管理研究生的研修班。

外國人說“貪睡的狐貍抓不到雞”;中國人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些其實都是告誡我們要勤奮。所有的成功都是用汗水和血浸泡著的,每一個成功者都付出了不菲的汗水。

踏實應該成為你人生的主旋律之一,踏實會為你的現在和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踏實應該成為你的作風,“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應該成為你的座右銘。

其實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人本身具有達到成功的才智,可是每次他們都是與成功失之交臂。于是,覺得老天對他不公平,怨天尤人。其實他們有沒有認真地檢討過自己呢?總是不愿意踏踏實實地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總是期望很多,付出很少,內心里不屑于去做他們心中的“一般的小事”,認為那是大材小用;認為是小事,就開始耍起小聰明,投機取巧,得以蒙混過關。但是他們有沒有靜下來想過:他能蒙得過一次、二次,能總是混過去嗎?一旦讓老板察覺,就會留下極壞的印象。要知道,建立一個好的印象需要長期的考察,而壞印象卻形成于一瞬之間。而且壞印象的改變是很難的,猶如一張白紙,整張白紙的白不如上面一個墨點的黑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即使老板這一次原諒了你,但是老板以后就可能不再信任你,因為你的人格在他的心目中已經打了一個折扣。所以總有人覺得與成功無緣,總是怨天尤人,抱怨老板不識人才,只把一些零碎小事交給他們,不給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其實真正的原因不是老板不把機會給他們,而是他們自己把機會拒之門外。在老板的心目中,他以往的投機取巧已經被打上不踏實、不可靠、不能委以重任的印記。在一個公司中,如果再也沒有機會從事重要業務,何以談將來?何以談前途?

這是不是說就可以在同事面前耍“小聰明”了呢?當然不是這樣。如果你要冒險這么干的話,結果還是一樣:老板、同事、同學,誰也不會信任你。

肖翔在學校里是一個很活躍的人,一直被朋友們十分看好。可是讓朋友們吃驚的是,都畢業幾年了,肖翔還是經常跑人才市場。而讓朋友們大跌眼鏡的是,上學時默默無聞的明磊,此時已經成為一家著名電腦公司在華北地區的市場總監。

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先看看他們這幾年的工作經歷。

離開學校后,肖翔應聘做了一家賓館的大堂經理。由于愛耍些“小聰明”,所以剛開始挺受重用。可過不多久,他的那些“西洋鏡”都被一一拆穿,老板馬上就將他“冷凍”起來。無奈之下,肖翔只好卷鋪蓋走人。

之后,肖翔又進了一家中德合資企業。德國人嚴謹實干的作風當然又是肖翔不能“忍受”的。

新加坡人、日本人、美國人……這幾年,肖翔的老板都可以組成一個“地球村”,可肖翔卻還是在職場外游蕩。

明磊則不同,大學畢業后他就進了這家電腦公司的銷售部。之后,他勤奮工作,默默地積累工作經驗。他對行業渠道的熟悉程度讓上司很是賞識,對公司產品更是了然于胸。他的才干很快得到上司的肯定。當該公司華北地區市場總監的位子空缺后,公司總部就讓他頂了上去。

他們的經歷真像某位大學生所說的:“畢業以后,我們發現了彼此的不同,水底的魚浮到了水面,水面的魚沉到了水底。”

如果換一個思維,你本身就有一定的才干,又加上你勤奮踏實,肯吃苦,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自己的工作,你都是事無巨細,悉心盡力,力求完美,不斷地為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監督自己,激勵自己,精益求精。可以肯定,只要你保持這種優良的品質,不管在什么崗位上,你都是杰出的。老板會在內心暗暗地贊許你,漸漸地把企業的核心業務交到你的手上,培養你,在一次次與重大業務的交鋒中,你才能得以升華。老板最終自然會對你委以重任。而且你周圍的同事因為你有滿腹的才華,勤奮扎實,兼有老板賞識,自然會對你刮目相看,并因而喜歡你而愿意與你接近,給你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樣在老板心目中你是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才,在同事的心目中你是有才華更是讓人喜歡的人。在企業里,你是大家的焦點,回到家你自然會很有成就感。而這一切,只是因為你從不投機取巧,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從而使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事業一帆風順,家庭幸福美滿。

保持做人的本色

李嘉誠說:“當我們夢想更大成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更刻苦的準備?當我們夢想成為領袖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服務于人的謙恭?當我們常常只希望改變別人,我們知道什么時候改變自己嗎?當我們每天都在批評別人的時候,我們知道該怎樣自我反省嗎?”

自然的最美,本色的最真,恬靜的越有味道,平和的越見博大!

現代社會是快節奏的。你在大街上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行色匆匆,似乎有永遠做不完的事,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如果你走上前去,隨意問一個從你身旁擦肩而過的行人:你活在你真實的生命里嗎?對方給你的也許是一臉的茫然。在商品經濟大潮裹挾之下,許多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

當儒雅的學者離開大學講堂到潮起潮落的商海里去搏擊時,當富于激情的詩人丟下自己的筆沉浸于股市行情的跌宕起伏時,你不禁要問:他們快樂嗎?他們有自己的歸屬感嗎?當他向你呈上前綴著一大堆各種各樣的頭銜的名片時,你是羨慕他的成就,還是遺憾他的缺失?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一位作家到一所寺廟里去吃了一次齋飯。席間,他問僧人寺廟的齋飯為何這般清淡?為什么不多放一些作料?為什么不把油鹽放重一些呢?這位老僧指著桌上的一盤青菜笑著說:世上人人都吃青菜,可是又有幾個人品嘗出青菜的味道。要想品出青菜的味道,只要將其洗凈放在清水里煮便可,這樣我們吸取的才是青菜真正本色的營養。而世人席間所吃的青菜,看似做法講究,五味調和,味道鮮美,其實,他們嘗的不過是青菜的作料的味道而已,滿意的不過是廚師的精湛技術而已,至于青菜的味道和營養,他們并沒有品嘗到。

老者的一席話,道出了我們生活中時時處處所疏忽和遺忘的本色。在如今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中,人人為了保護自己,都刻意地給自己加點“作料”,粉飾自身。雖然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需要,然而,正因為人人都戴著面具,我們正漸漸地失去做人真實的一面,很難體會到真實給我們帶來的美。

真實是保持做人本色的本真體現,做人就應該講究真實。真實是難得之美。當我們與自己內心和諧一致的時候,當我們與同樣真誠直率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真實的。真實就像循環的能量一樣幫助我們充滿活力。在兒童故事《棉絨兔子》里,玩具兔子問道:什么是真實?真實就是自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玩具皮馬給它解釋說。

除去面具,回想你覺得自己“真實”的時刻。想一想你有哪些尖利的、脆弱的,或者需要小心保存的地方。你是不是很容易發火、受驚或者期望別人按照你的意愿做事?改變這些行為的一個辦法是把它們說出來。我們不一定要做完人;相反,承認自己的不足可以使我們更加真實,也更容易建立親密關系。

保持做人的本色,就是不要丟掉自己真實的一面。用你真實的一面去體察,你就能夠透過膚淺的表象,看到一個人的實質。

隨著我們自己變得越來越真實,我們看到表面之下的靈魂,不再擔心年齡、外表和日漸稀疏的頭發。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精神的美,那是由親密而生的溫暖所滋養的。

一個人最為看重的幸福和成功只能從自己生命的本色里去獲得。富翁看重金子,而本分的莊稼人卻看重腳下那片拴緊他們靈魂的土地,因為他們深信“泥土里面有黃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令哈市| 新平| 奉新县| 张掖市| 宜宾县| 苏尼特左旗| 高邑县| 溆浦县| 宜良县| 突泉县| 娱乐| 南靖县| 黄陵县| 楚雄市| 金平| 宣化县| 逊克县| 彭泽县| 东海县| 鹤岗市| 嵊州市| 南宫市| 乌拉特前旗| 崇明县| 辽阳县| 金秀| 泸西县| 平江县| 卢湾区| 卓尼县| 库伦旗| 台江县| 樟树市| 陆良县| 肇东市| 南部县| 如皋市| 凌云县| 凌源市| 建阳市| 开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