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購買食品省錢靠智慧
- 讓錢變厚:省錢妙招320例
- 陶然 劉俊
- 4366字
- 2015-04-07 22:39:30
36.家庭日常用品買大容量包裝
很多人買東西的隨意性相當強,喜歡憑一時沖動購物,而應對物價的上漲,其實有一些省錢的竅門。
現如今各大超市中大包裝商品的“受青睞指數”逐漸走高,實惠的大包裝商品,已經在不經意間改變許多消費者的購物偏好。與同類小包裝商品相比,大包裝商品價格相對便宜。大包裝商品的流行,也開始改變許多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到周末便會到大型超市集中采購,買齊一周甚至一個月的生活用品。比如15公斤的面粉、2公斤的洗衣粉、60卷一袋的衛生紙,諸如此類,對于經常用到或吃到的東西,特別是沒有保質期要求的,為了避免吃完或用完再買,不僅浪費了時間,可能還要承受價格的上漲,可以稍微多買一點,隨時取用。算下來,往往大包裝的價格更為劃算一些,一個月至少省下幾十元。大包裝的商品在數量上雖然比小包裝的商品多,但是節省了很大一部分的包裝成本,有效地控制了過度包裝,于是價格也就自然而然地下降了,真正得到實惠的是普通消費者。如果您不適應一起買太多,可以和鄰居、好友一起采購、一次分攤。
37.瓜果鮮蔬要看打折幅度
超市基本上每天都有讓利幅度比較大的瓜果蔬菜,并且很多是限時促銷的。利用這個機會,購買一些新鮮、便宜的蔬菜是個很好的選擇。很多超市現在都直接從蔬菜源產地采購蔬菜,省去了中間商的環節,直接降低了采購成本,使蔬菜保鮮。一般來說,在超市里買到的打折蔬菜比菜場和路邊攤販的同類蔬菜干凈、便宜。如果按一個三口之家來說,一個月省下的費用將會超過百余元。
如果您更愿意選擇在菜市場購買蔬菜,那么選擇一個好的時間段是很重要的。
(1)買菜巧打時間差
根據經驗,賣菜要趕早,買菜則要趕晚。特別在下午5~6時之間,菜市場已快要結束,水產、蔬菜的價格要比早上低得多。這是“撿便宜”的好時機。
(2)關心天氣預報
盡可能趕個好天氣去買菜。因為天氣不好,蔬菜的價格通常比較貴。要把買菜的事情辦好,也要做個有心人,隨時注意天氣變化。
在天氣變壞之前,要多到菜市場買一些小菜,準備夠兩三天吃的,這樣能防止天氣變壞時買貴菜,不知不覺之中就節省了一些錢。
蔬菜和水果是隨著季節變化的,不同季節盛產種類不同。應季的東西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價格低廉,病蟲害較為少見,人食用起來也安全。如夏天的空心菜、黃瓜、茄子、絲瓜等受日照的時間長,因此生產周期較短,產量多,價格也便宜,含有豐富的營養,可以多購買些。
而如果到了冬天再買這些菜則不劃算,它們大多是大棚溫室里生產的,因稀少而價格昂貴,而且沒有受過陽光照射,營養也沒那么豐富。
38.自己動手烹調食物
陳女士在超市購買餃子,速凍餃子30元/500克,超市人工現場制作的餃子20元/500克,而陳女士買蔬菜和肉回家自己動手包餃子的成本不到10元,并且在包餃子的過程中,享受到了烹調食物的樂趣。
肖小姐最愛吃營養豐富的鵪鶉蛋,超市里煮熟包裝好的鵪鶉蛋,很小的一盒就要賣5元多,而她到另外一家農貿市場,買了很多生的鵪鶉蛋回家煮,省了很多錢不說,還可以慢慢吃。
初女士喜歡吃荸薺,在一家超市里,沒剝皮的荸薺5元/500克,而削皮之后的荸薺賣10元/500克,王女士買了沒剝皮的,回家一邊吃一邊去皮,省了一半錢,同時也享受到吃的過程中的樂趣。
王女士購買豬肉,將1000克的豬肉切成三等分隔餐烹煮,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例如第一天以蒸的方式做成白斬肉沾醬,降低油脂攝取。隔天就切成肉絲點綴與當季蔬菜炒出一盤大菜,增加纖維攝入量。第三天就切成薄肉片加入菱角與海帶煮成甜美肉湯。通過變化菜色達到節省菜錢的目標,又能提升食物的口感與食欲。
根據食譜買做菜的原料,如果本來需要豬肉,在菜市場剛好看到比較便宜的雞肉,此時完全可以用雞肉代替豬肉。如果做菜一味地遵照食譜,肯定是節約的大敵。因為食譜中的材料有時可能非常昂貴,在挑選材料時要有所變通,購買一些代替品。
39.買前早作計劃
您也許由于時間關系,不可能天天逛菜市場。建議您出門買菜前,一定要對冰箱內的庫存進行一次檢查。不然,容易出現重復買一些本來已儲存的菜,從而產生早知有就不用買的苦惱。
如果在購買之前做好計劃,對近兩天的肉菜作一個搭配,到了市場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就不會出現盲目購買的現象。
40.買時兩兩計較
時下,買菜最頭疼的莫過于賣主短斤少兩,明明買1斤肉,卻只給8兩。您為了在斤兩上不吃虧,費盡口舌還給人留下一個小氣鬼的印象。建議您每次買菜前可先試秤,如果隨身帶一桿彈簧秤,有多大的問題都能及時解決。
如果的確有問題,立即走人,或者直接向賣主說明。對方畢竟理虧,心是虛的,不僅會及時補足,而且下次再去買時,他也不敢隨意扣秤,蒙哄顧客。
如果您覺得這么做太麻煩,就干脆去找電子秤賣主。即使價錢貴個一毛兩毛,也不去用桿秤的攤位買,因為電子秤比桿秤要可靠得多。
41.巧挑糕點糖果能省錢
糕點糖果是春節必不可少的零食。那么怎樣買到稱心如意的糕點糖果呢?在這里給您提供一些購買糕點的省錢方法。
①盡量購買有一定知名度的產品,這類產品,各種證件比較齊全,產品質量相對有保障。
②看包裝是否完整。您在挑選食品的時候,要挑選感官比較好的產品。例如,看產品包裝是否完整,是否有油溢出等。有的產品包裝嚴密,但廠家提供免費品嘗,您可品嘗后再購買。
③看產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您購買任何產品,都要看清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特別是促銷產品。許多促銷產品魚目混珠,將積壓的過期食品進行促銷,您一定要注意辨別。散裝產品可在產品價格欄上找到該批產品的合格證和生產日期。
④看產品規格,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您一定有這樣的經歷:買到包裝精美的產品,打開后分量很少。這就是沒有仔細看產品的規格,特別是凈含量。也有部分產品過度包裝后,產品價格上漲,性價比大大降低。
42.巧挑核桃省錢竅門
新核桃的外皮顏色淺,果肉呈乳白色。核桃營養豐富,老幼皆宜。新核桃和陳核桃從外觀上很難分辨。挑新核桃有兩個竅門:一是要選外皮顏色淺的,這樣的核桃飽滿。外皮發黑的果肉容易秕,不好吃。二是看果肉,顏色呈乳白色的新鮮,口感好;灰暗的口感發辣,還有哈喇味。
拿來一對核桃,放在手里要打手,也就是說相對它的體積,分量要夠。核桃放在手里輕飄飄的沒有分量,說明沒有熟,有可能熱天就摘下來了,也就是六成熟。沒有加工過的核桃,有一種特有的氣息,沒有怪味道。這對于新核桃,可以辨別是不是加工過的。因為被雙氧水之類泡過的核桃有化學味道,很刺鼻。
43.巧挑栗子省錢竅門
好栗子的皮肉不粘連,外皮不油亮。買栗子不能光看賣相,個頭大的油亮亮的吃起來口感并不好。正宗的板栗顆粒并不太大,外形均勻,外皮脆而薄,用指甲一剝就開,而且皮肉不粘連,吃起來又甜又香。正宗的板栗外皮呈黑褐色,不是特別油亮。一些不法商販為了牟取利益,為了栗子顏色好看,會在翻炒栗子時加放一種蠟,這種蠟熔解后能附在栗子皮上,如果再經過長時間反復炒制,還會浸透到栗子肉上。您在挑選這種栗子時,會覺得手感好,顏色好。而這樣的栗子不僅難吃,對身體還有害。剛炒出來的栗子都比較油亮,怎么判斷是否加了石蠟?可以看涼了后,如果依然很油亮,十有八九是用石蠟炒的。還可以沾沾水,不沾水的肯定是加了石蠟的。買的時候需要注意。
板栗味甘性溫,含有脂肪、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C和胡蘿卜素的含量高于一般干果。具有補腎的功效,腎虛腰痛,雙腿無力的人最適宜食用。每天吃6~7個就可以。另外,栗子除了糖炒,還可以燉肉、熬粥。在北京有一種吃法很風行——栗子燉白菜。先把栗子熬面了,再手撕大白菜加到鍋里一同煮,那滋味一個字:美!
44.巧挑瓜子省錢竅門
優質的西瓜子中間顏色是黃色的,四周是黑色的,兩個顏色界限非常分明,劣質的產品往往表面顏色模糊不清,一些加了滑石粉、石蠟的瓜子表面還有白色的結晶物,因此會比較滑。您在購買瓜子時,不妨將瓜子放置于手掌中,將手掌傾斜45度,如果瓜子滑落,則說明加了滑石粉或者石蠟,請不要購買。
45.巧挑紅棗省錢竅門
紅棗的大小要均勻,表面沒有傷痕,肉質比較厚。如果紅棗的顏色是深紅色的,說明此紅棗是熟透的。掰開紅棗,里面的顏色也應該是均勻的,并且棗肉之間有隱約的絲連著,這說明紅棗有油性。還需要注意的是選擇核小的紅棗,也就是常說的大棗小核。
46.巧挑桂圓干省錢竅門
好的桂圓干顆粒圓整,大而均勻,殼色黃亮。干爽的桂圓殼硬脆易破裂,以齒咬核,易碎而有聲。受潮者,捏殼只起癟而不易碎,咬核也帶韌性,碎時無聲。
手指接觸果肉,軟韌而不濕黏,肉與核易剝離,味甜嫩而帶清香,沒有干硬的感覺,嚼之無渣或少渣,果肉含水量15%~19%者為佳。如果肉薄質硬,緊粘果核不易剝離,色黑褐而帶韌性,甜味不足,嚼之有渣,品質就差。至于搖之有聲,味帶焦苦,是烘焙過度,品質更差。殼外泛顯水跡、黑點、肉已鹵,是過分潮濕或因受潮后已變質的反應。
肉質厚、甜味足的桂圓,其重量比肉質薄、甜味差的重,品質也好。
另外,挑選桂圓干時,要特別注意其有無霉變和蟲蛀,發霉有明暗兩種。明霉是外殼蒂口發白,說明霉已開始。外殼泛起少數白霉花,則肉已微霉。花多的,肉已重霉。暗霉的桂圓殼色較萎蔫,這是烘焙前鮮果已變質留下干霉痕跡的反應。
47.超市購物省錢攻略
去超市購物最擔心的就是買到性價比不高的東西。在此總結出四大妙招,也許對您應對形形色色的超市“陷阱”有點用處。
(1)冷眼看促銷
超市通常喜歡在節日期間搞些促銷活動。許多人誤以為在促銷期間購買的東西一定比平時便宜,其實并非如此,尤其是食品降價銷售。之所以會降價銷售,最常見的原因是即將過期,所以這類商品如果不立即食用,面對降價的誘惑,即使心動也不要行動。
(2)好貨沉底
到冷藏柜臺買東西,一定要仔細查看保質期。超市或大賣場一般會把最不新鮮的東西放在最上面,這樣不至于商品快過保質期還沒人碰。
(3)耳根不能軟
有的廠家在超市安排了自己的促銷員,這些促銷員只是介紹自己廠家的產品,往往會口若懸河,甚至“魚目混珠”。而消費者多半有耳根軟的毛病,聽多了一面之詞,很容易造成一時的盲目性,以致最終上當受騙。因此,最好能多找幾個不同品牌的促銷人員比較一下,這樣有助于自己選擇。另外在超市購買東西后,要保存好收銀條或發票,以便于回家后發現質量有問題去更換或退賠時有憑證。
(4)仔細看價格
去超市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明明拿的是便宜的商品,但是到結賬時才發現貴了許多。有時這個商品還確實需要,也只能忍氣吞聲買下了,有時雖然當場退了,但很多人心里畢竟不舒服。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您就要仔細核對商品的規格、編號,甚至是商品的代碼,核對無誤后,再去結賬處結賬。
(5)核對發票,以防意外支出
核對發票是為了避免收銀員將所購物品的數量或價格打錯而造成的疏忽。收銀員也是人,他們也會犯錯誤。拿到收銀小票當場核對,發現問題就可以當場解決,省得回家后再跑一趟,更何況離開柜臺也說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