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劫中得書記正文(1)

離騷圖

蕭云從繪十卷三冊乙酉刊本

余初得羅振常復印陳蕭二家繪《離騷圖》四冊,以未見陳章侯、蕭尺木二氏原刊本為憾。后于中國書店得陳氏繪《九歌圖》初印本,須發細若輕絲,黑如點漆,大勝羅氏所據之本。然于蕭氏書則遍訪未得。武進陶氏模本《離騷圖》出,雖經重繪,甚失原作精神,然明晰卻過于羅氏本。民國十九年冬,余至北平,即歷訪琉璃廠、隆福寺諸肆,搜購古版畫書,所得甚多,而于蕭氏《離騷圖》則未一遇。后二年,乃終于文祿堂得之。價甚昂,《天問圖》且闕其半,以陶氏本配全。雖于心未愜,而甚自喜。其衣冠履杖,古樸典重,雅有六朝人畫意,若“黃鐘大呂之音”,非近人淺學者所能作也。國軍西撤后,古籍狼藉市上,罕過問者。三五藏書家,亦漸出所蓄。余以友人之介,獲某君所藏《山歌》及《離騷圖》。雖亦在朝不保夕之景況中,竟毅然購之,不稍躊躇。一以敬重某君之節概,一亦以過愛此二書也。此本大勝余在平所得者,極初印,且完整不闕。訪求近十五年始得其全,一書之難得蓋如此;誠非彼有力之徒,得之輕易,而惟資飾架者所能知其甘苦也。尺木為明遺民,故繪《離騷》以見志;僅署“甲子”而不書“順治”年號。李楷序云:“尺木窮甚于洛陽、河東,能以歌呼哭啼尚友乎騷人。惟其有之,是以似之。余于此蓋有不忍悉者矣!”清輯《四庫全書》時,為補繪《九章》、《卜居》諸圖,大非尺木原意,而圖亦庸俗不足觀。陶氏模本首附扉頁,有“書林湯復”語,惜此本無之。

童癡二弄山歌

馮夢龍輯十卷四冊明刊本

《童癡二弄山歌》十卷,與《楚辭圖》同時自某君處散出。余先得《離騷圖》,以《山歌》有新印本,姑置之。然實酷愛此書。明代民歌刊本,傳世者絕少,且為馮夢龍所輯,與《掛枝兒》〔童癡一弄〕(?)同為明末民歌集中之最豐富最杰出者,尤不宜失之。因復毅然收入曲藏中。是時,欲得之者不止數人。余幾失,而終得,可謂幸矣!《山歌》初為傳經堂朱瑞軒所購得,影鈔一部,郵致北平顧頡剛先生。友輩傳觀,詫為罕見。因勸其重印行世。頡剛為之句讀,余等均有序。原書則先已歸之某君,不意終為余有,可謂遇合有自矣。惟《童癡一弄》之《掛枝兒》,始終未見全書。余所見不足百首,恐不敵原書四之一。不知何日二書方能合璧也。

古今女范

黃尚文編次四卷四冊萬歷壬寅刊本

乃乾得《古今女范》四冊,曾持以示余。圖近二百幅,為程伯陽繪,黃應泰、黃應瑞(伯符)昆仲所刊,線條細若毛發,柔如絹絲,是徽派版畫書最佳者之一。余渴欲得之,屢以為言,而乃乾不欲見讓。后在北平王孝慈先生處亦見此書一部,印本相同。他處則絕未一見。屢訪各肆,皆無之。十馀年來,未嘗瞬息忘此書也。丁丑冬,國軍西撤,乃乾忽持此書來,欲以易米。余大喜過望,竭力籌款以應之,殆盡半月之糧,然不遑顧也。斗室避難,有此“豪舉”,自詫收書之興竟未稍衰也。數日后,過中國書店,復于亂書堆中得《女范編》殘本三冊。

女范編

劉某增訂本殘存三卷三冊

此書即黃尚文《古今女范》,殘存三冊,缺第一卷一冊。價奇廉,故復收之。印本較后,程伯陽及黃氏昆仲之署名,皆被挖去,而補入劉金煌、劉玉成、劉振之、劉汝性諸名,蓋劉氏得其板而掩為己有者。末又增入《劉宜人》,《吳氏節》,《天佑雙節》,《節婦劉氏》,《貞烈汪氏》數則,皆與劉氏有關者。但所增數則之圖,亦典雅精整,足與黃氏媲美。

水滸傳注略

程穆衡撰稿本王開沃補二卷四冊

為章回小說作注者,于此書外,未之前聞。程穆衡引書凡數百種;自《史》《漢》以下至耐得翁《都城紀勝》、吳自牧《夢粱錄》,僻書頗多。《水滸》多口語方言,作者于此亦多詳加注釋,不獨著意于名物史實之訓詁。故此書之于語言文字研究者亦一參考要籍也。穆衡《自序》云:“乃數百年來,從無識者。即自詡能讀矣,止窺其構思之異敏,用筆之飛幻。若其爐錘古今,征材浩演,語有成處,字無虛構,余腹笥未可謂儉,然且茫如望洋焉。……余為是役,蓋直舉秘書僻事以發厥奧。俾知奧由于傅,斯其為學也大矣。”其用力蓋至勤且深。此原稿本未刊。王氏所補數十則,皆分別粘簽于其上。余于暮春,偶過來青閣,見此書,即敦囑留下。后見者數人,皆欲得之。謝光甫先生亦以為言。壽祺問可見讓否?余執不可,乃終歸于余。彼等皆欣羨不已。余所藏小說注本,未刊者,于《紅樓夢微言》外,僅此書耳。宜亟為刊布,俾不沒作者苦心。作者所據為金圣嘆本,似未見明刊諸本,不無遺憾,然于“天下太平四個青字”條下注云:“按《水滸傳》正本不止于此。在梁山泊分金大買市方終耳……乃坊本毅然并此后俱刪去,使全書無尾,真成憾事。”并引《錄鬼簿》所載高文秀、楊顯之、康進之諸《水滸》劇以證“七十卷以后”非“續本”,其識力不可謂不高。

王氏補注中有關于“圖像”一條,云:“今俗本《水滸傳》前有畫像,每頁一人。此崇禎時陳章侯所圖,后人摹之入卷。”余近得雍正刊本《第五才子書》及陳章侯《水滸葉子》,知此語亦確。(補記)汪氏列女傳

十六卷八冊萬歷間刊知不足齋初印本

《汪氏列女傳》圖繪筆致同汪廷訥之《人鏡陽秋》。蓋亦萬歷間徽郡人士所輯也。故書中多敘述徽郡節烈婦女,尤以汪姓為多。知不足齋得此書版片,重為印行,而加注“仇十洲繪圖”字樣,其實,圖非十洲筆。余初得知不足齋后印本,圖已模糊。后在中國書店得白綿紙殘本二冊,每則之后,“汪”字皆尚為墨釘,洵是最初印者。又于杭州某肆得竹紙印殘本二冊,亦尚為明代初印本。有汪輝祖藏印。攜以至平。孝慈見之,贊嘆不已,因以貽之。而白綿紙本始終珍秘之。不意人事栗六,竟失所在,遍覓不獲。戰后,樹仁書店以此本求售,價尚廉,且較初印,因復收之。憶竹紙本及白綿紙本,于“烈”部較今本均多出數十則,皆是宋末殉難之婦女。知不足齋本皆去之,殆以違礙故也。惜今不可得而補入矣!余得此書后,不數日,樹仁書店不戒于火,存書盡毀,此書以歸余,幸免于劫。

清平山堂話本二種

嘉靖間洪楩編刊不分卷一冊

此友人錢先生所貽。余至感其厚惠。所藏明刊小說,以萬歷板為最多,無一嘉隆以前本。得此,足彌斯憾。清平山堂所刊話本,不知種數若干。今所見者,以日本內閣文庫藏之三冊為最多。亡友馬隅卿先生嘗于寧波大酉山房殘書堆中,檢獲清平山堂刊《雨窗集》,《欹枕集》(天一閣舊藏)二冊,詫為奇遇。嘗攜以北上。余輩見之,皆欣羨無已,促其印行。此本存《梅杏爭春》,《翡翠軒》二種,一為話本,其一實為《嬌紅傳》、《剪燈新話》式之傳奇文。然清平山堂所刊,實不皆為話本。若《風月相思》、《藍橋記》、《風月瑞香亭》均傳奇文。即“三言”所選者,亦不全屬話本;如《張生彩蠻燈傳》(《古今小說》)即是一例。綜計所見清平山堂刊小說,并此二種凡有二十九種矣。錢先生得此,亦是奇緣。劫前,中國書店收得某書,錢先生見其每冊封底頁均有字跡,遂逐頁揭下,合之乃成此本。初不知為何書,僅知其是明刊小說耳。持以示余。余曰:此清平山堂話本之二種也。取《雨窗》,《欹枕》諸印本對之,果不誤。皆大喜!錢先生曾為文記之。一年后,值大劫,此書幸無恙。終以余酷愛之,遂舉以相贈。實余藏小說書中之一秘籍也。此書三山藏于日本內閣文庫;《雨窗欹枕集》則并馬隅卿先生他書皆與北平同其淪落。僅此零星斷簡尚在我輩手中耳。

朱訂西廂記

孫礦評點二卷四冊明末諸臣刊本

此朱墨本《西廂記》,題孫月峰評點。余得明刊本《北西廂記》十馀種,所見亦多,卻絕不知有此本。乃乾以此書及《盛明雜劇》見示。余時正在奇窘中,竭阮囊得此書。以《盛明雜劇》余已藏有殘本,且尚有復刻本,不如此書之罕見也。首附圖二十頁,凡四十幅,殆集明代《西廂》圖之大成。其中有從王伯良校注本摹繪者,但多半未之前見。刻工為劉素明,即刻陳眉公評釋諸傳奇者。繪圖當亦出其手。素明每嘗署名于圖曰:“素明作”。明代刻圖者多兼能繪事。蓋已合繪、刻為一事矣。已與近代木版畫作者相類,不僅是“匠”,蓋能自運丘壑,匪徒摹刻已也。

宣和譜

介石逸叟撰二卷二冊康熙間刊本

以《水滸傳》為題材之雜劇,元明二代最多。高文秀至有黑旋風專家之稱。明傳奇則有沈璟《義俠記》,許自昌《水滸記》,沈自晉《翠屏山》等,至今傳唱不衰。但諸作皆同情于《水滸》英雄,惟《宣和譜》作翻案筆墨(又名《翻水滸》),以王進、欒廷玉、扈成等剿平水滸諸寇為結束。殆受金圣嘆腰斬《水滸傳》之影響,并又為俞仲華《蕩寇志》作前驅。余得之來青閣,甚得意。春夏間,來青閣收得明刊戲曲不少,皆歸余,殊感之。

新鐫匯選辨真崐山點板樂府名詞

鮑啟心校二卷二冊萬歷間巖鎮周氏刊本

此書余得于來青閣。從此明刊樂府集又多一種矣。凡選傳奇《琵琶記》以下三十四種,散曲《步步嬌》“閨怨”(萬里關山)以下二十一套。不知何以于散曲后,更雜入《金貂記》傳奇一種。所選傳奇,中有《四節記》、《減灶記》、《合璧記》較罕見。然如《京兆記》,則巧立名目,故為眩人,實即汪道昆四劇中之《京兆眉》耳。明人故多此惡習,而于俗本、坊本尤甚。

古今奏雅

無撰人姓名存卷六一冊明末刊本

此書余亦于來青閣得之。寫刻至精,首附圖八幅亦小巧玲瓏,雖尺幅而有尋丈之勢。惜僅殘存一卷。不知原書究有若干卷。馬隅卿先生亦曾藏有殘本一冊。惜未記為第幾卷。所選皆散曲。此第六卷,為“黃鐘調”“越調”“雙調”三種,近九十頁。頗疑此書與《恰春錦》等為同類,半選劇曲,半選清曲也。至多八卷而止,似不當更超此數。若全選清曲而有八卷之多,則誠足為南曲選中之一巨帙矣。

眉山秀

李玉撰二卷四冊順治甲午刊本

李玄玉所著傳奇至多,今傳世者僅“一人永占”四種耳。此本題“一笠庵新編第七種傳奇”,惜其他各種,未能一一發見也。書凡二卷,二十八出,述蘇氏父子兄妹事。以《今古奇觀》之《蘇小妹三難新郎》一話本為依據。明清之際,傳奇作家每喜取材于“話本”,此亦其一種。惟所述情節較復雜,范圍亦較廣耳。首有順治甲午某氏序,序末署名已被鏟去,但有“題于拂水山房”語,當即錢謙益。此書,余得之來青閣。中華書局曾有復印本,易名《女才子》。以其少見,復收之。玄玉傳奇,余更有《千鍾祿》,《太平錢》二種,皆傳鈔本。原刻本殆極少見。得此,甚自喜也。

韓晉公芙蓉影傳奇

西冷長撰二卷二冊明末刊本

此是明末《四夢》盛行時代,佳人才子傳奇之一。述韓樵(晉公),與謝鵑娘相遇于道院芙蓉下,締訂姻緣,中經離散,終賴林太傅、盧侍御之維持,韓生得中狀元,與鵑娘團圓終老事。全書二卷,三十二出,首附圖十二幅,作圓形,與一笠庵原刻本“一人永占”之圖相同,皆明末清初流行之板式也。書殊罕見。余得之來青閣。

吳門忠孝傳清忠譜

李玉撰二卷二冊順治間刊本

偶過中國書店,唐某持《清忠譜》二冊售余,余不論價,立攜之歸。曲藏中又多一種罕本矣。書為李玄玉作,敘述周順昌事,而以顏佩韋等五人仗義就戮為關節。今所演《五人義》即其事。首有吳偉業序。蓋作于清初者。明代閹寺流毒最久,而以魏閹之禍為尤酷且烈。東林諸賢,遭難之慘,過于漢之黨錮。士人無不切齒。崇禎初,客魏失敗,立有演其事為傳奇小說者,如《喜逢春》等,均傳于世。玄玉此作非創筆。題曰:“吳門嘯侶李玉元玉甫著,同里葉時章雉斐、畢魏萬后、朱素臣同編。”以其皆為吳人,故獨以吳事為題材。詞氣激昂,筆鋒如鐵,誠有以律呂作鋤奸之概,讀之,不禁唾壺敲缺。畢魏,向作畢萬侯,今乃知其名魏,字萬后,非萬侯,此亦重要之發現也。

藍橋玉杵記

云水道人撰二卷四冊萬歷丙午浣月軒刊本

末附:《蓬瀛真境》《天臺奇遇》二劇〖=〗

余于來青閣收得明刊戲曲最多;戰后半載間,壽祺凡有所得必歸之余。戊寅秋日,壽祺電告余,收得明刊白綿紙本《藍橋玉杵記》,末并附雜劇二種。余立即驅車至來青閣,細閱一過,愛不忍釋。此書為楊之炯作,《曲品》列之下中品。題材為習見之裴航遇仙事。曲白均庸腐。然諸家目錄,均未見有此書。蓋佚已四百年。一旦獲睹原刊本,誠堪自喜,何忍更剔瑕疵。所附插圖,豪放而不粗率,猶有明初作風,不同于徽派諸名家所刊者。時正奇窘,然終以半月糧購得之。亟付裝潢,面目煥然若新刊。誠是明刻傳奇中之白眉,亦余曲藏中最可珍秘之一種矣。書刊于萬歷丙午(三十四年),首有《裴仙郎全傳》、《劉仙君傳》(樊夫人附)、《裴真妃傳》、《鐵拐先生傳》、《西王母傳》,并有凡例。共二卷,三十七出。凡例云:“本傳原屬霞侶秘授,撰自云水高師。首重風化,兼寓玄銓。閱者齋心靜思,方得其旨。”又云:“本傳中多圣真登場。演者須盛服端容,毋致輕褻。”明代士大夫曾有一時盛信仙道,以幻為真,屠隆、周履靖輩皆墮此障,莫能自拔,楊之炯蓋亦其中之一人。虎耘山人序云:“至若出入玄谷,吐咳丹朱,則煙霞之味,又在撫無弦者賞之。彼煙火塵襟,欲深天淺者,寧能作自觀耶?”蓋彼師徒輩入魔深矣!末附《蓬瀛真境》一套,有曲無白,無排場,疑為清曲。又附《天臺奇遇》則為述劉阮事之雜劇也;諸曲目皆未著錄。

文通

明朱荃宰撰三十一卷八冊

天啟丙寅泙漫堂刊本

此書得于來青閣。以其無甚獨見,初不欲收。后念明人詩文評傳世者不多,姑留之。然欲攘之去者竟不止數人,可見此書之罕見。紹虞聞余得此書,亦自平馳函索讀。“是編考證經史子集制義兩藏文章源流體格。”體例略類《史通》。而多引明人語,偶有己見,亦殊凡庸,固不足以與語“著作”,更不足與《文心雕龍》、《史通》比肩也。荃宰別有《詩通》、《樂通》、《詞通》、《曲通》,“嗣刻”公世。然諸家書目皆未載,當均未成書。荃宰字咸一,黃岡人。此書則刻于南京。末卷為《詮夢》,亦摹擬劉勰《文心雕龍》之《自序》。

自序(節錄)

爰考諸書之書,匯成文、詩、樂、曲、詞五編,皆以通名之。求以自通其不通也,匪敢通于人也。匯而言之:陳思品第,止及建安;士衡九變,通而無貶。吁嗟彥升,不成權輿。《雕龍》來疥駝之譏,《流別》竭捃摭之力。伯魯廣文恪之書,號稱《明辨》,自述而皆不本之經史。吳詳于文而略于詩,徐又遺曲。或飲水而忘其源,或拱木而棄其。世無經學,故無文學。未有通于經而塞于文者也。今不揣固陋,會通古今談經、訂史、說詩、言樂、審音之書,弁短取長,明法究變,尊是黜非。每編匯為一通,每體匯為一篇。文則經史子集,篇章句字,假取援喻,條晰縷分,而殿以統說。詩自三百,樂府古近,題例艷趨,厘音叫響,而弁以總論。樂左書右圖,詩曲右調左贊;經義憲章祖訓,起弊維新。

螺冠子詠物詩

周履靖著二十八卷十二冊

萬歷乙巳金陵書林葉如春刊本

螺冠子作《錦箋記》,最著于世。王國維《曲錄》初未知螺冠子何名。余得明刊本《錦箋記》,乃知其為周履靖之別署。履靖曾刻《夷門廣牘》,甚不易得。其中圖譜數種,刊印尤精。余在北平曾見殘本數十冊,因循失收,甚憾惜!又得其所刻巾箱本《十六名姬詩》,珍為秘笈,不輕示人。茲復獲其《詠物詩》。版式同《夷門廣牘》,乃未收入《廣牘》中。古人無專以“詠物詩”成專集者。履靖此書所詠自天文至花卉雜物,無所不包,近二千首,可謂洋洋大觀。末附“詩馀”、“詞馀”及酒歌、酒詠。詩詞皆不俗。清人輯“詠物詩選”,未錄履靖作只字,殆未見此書也。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

黃玉林輯十卷二冊萬歷甲寅秦堣刊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鼓县| 威信县| 察隅县| 荥阳市| 鄂尔多斯市| 潼关县| 门源| 新密市| 兰溪市| 双鸭山市| 井陉县| 扎赉特旗| 新昌县| 唐山市| 鹤庆县| 龙岩市| 集贤县| 土默特左旗| 饶河县| 新竹市| 景泰县| 海原县| 咸丰县| 衢州市| 安多县| 青岛市| 杭锦旗| 丰顺县| 故城县| 新密市| 大姚县| 托克托县| 恩平市| 肇州县| 清远市| 余庆县| 富顺县| 霍州市| 宜黄县| 临沂市|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