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和努力不用說,同時必須兼備高水準的人格,只要這樣的人才輩出,一個健康的經濟社會就能培育起來。我期望阿布謝亞·稻盛領導力研究所作為這種優秀企業領袖的孵化器,為經濟社會乃至人類的未來做出貢獻。
為此,我希望今天在座的諸位給予阿布謝亞·稻盛領導力研究所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就此結束我的演講。
現在,在全世界,由領導者插手參與的違法事件絡繹不絕。正好在這個時候,由日本和美國一起創辦這個研究所,目的是培養世界性的領導者。我發表以上的演說,就是要在美國政、商各界領導者面前敲響警鐘。
第二:天天學習鉆研,提升維持人格
在經常給大家講的人生方程式中,我使用“能力”這個詞,但在這次演講中,我卻用了“才華”這個詞。才華是指善于構筑和推敲企業戰略,能夠不斷開發富于創造性的產品或經營模式,在這些方面才華橫溢。
同時,我把方程式中的“熱情”換成了“努力”。能夠控制這種才華和努力的要素就是人格。
每個人都具備與生俱來的性格,有的人正直誠實,有的人任性自私,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但是,我們在人生中不能率性而為,不能任性。我們必須在人生道路上學習先人的教誨,提升自己的人格。剛才的演講中我也提到,要時時反省,要思考做人應有的姿態,要不斷努力去提升人格,這是非常重要的。在盛友剛剛開張的時候,我在回顧自己的人生時說道:“我經營企業的每一天,就是提升自己理念的每一天。”盛和本部理事矢崎勝彥先生說,聽到這句話,他因感動而顫抖。就是說,理念、哲學,不是學過一次、理解就行了,必須要不斷地、長期地學習和提升。
如果不努力去修正心性、不努力去提升和維持人格,人格就可能變壞。這一點我在華盛頓的演講中說了,今天我想再次強調。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中坊公平(日本律師協會會長)對我說的下面這段話:
“邀請我給盛和的企業家們講話,我講過幾回。我發現每次坐在前排聽我講話的人都是同一些人。聽說盛和的成員都是中小企業的經營者,我講的是世間的正道,與企業經營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他們聽得非常認真,時時點頭附和。他們不但認真聽,而且認真記筆記,還一而再、再而三地趕來聽講。最初我想,這些人好像對聽名人演講比經營企業更感興趣,估計他們的企業經營得不會太好吧。但是一打聽,他們經營得非常出色,真讓人不可思議!”
對于這些“追星族”,我經常會問:“你的公司真的沒問題嗎?真的不要緊吧?”他們一年之中,參加全國各地召開的長例會等達幾十次之多,車旅費、住宿費花了不少,但聽說他們的企業都經營得很好。由此,我感覺到這些“追星族”所做的,就是不斷提升和維持自己的人格。
在盛和里,有的人聽我講話后會說:“長的話總是大同小異,這話我已經聽過多次了。”但有的人即使多次聽過我的話,也像初次聽到一樣,帶著感動專心聆聽,每次都認真記錄。我想在他們的筆記本上,相同的語句會多次出現。但就是這些相同的話語,他們反反復復聽,認認真真記,過后再用心讀。實際上,這些行為本身就是在提升人格。人不管學什么,只有反復才能掌握。這樣,在需要做出重大的經營判斷的時候,自己掌握的哲學才會自然而然地出來發揮作用。這樣想來,盛和的“追星族”企業經營出色的原因,我也就能理解了。
第三:企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樸實的教誨
前面提到的有關牛肉造假的問題,我擔心,日本火腿公司銷售額會大幅下跌,面臨嚴峻的局面。作為解決瘋牛病的對策,日本政府決定收購市場上所有的國產牛肉,進行銷毀處理。日本火腿公司乘機將進口牛肉也偽裝成國產牛肉申請收購,騙取收購金額。當事實開始暴露時,又說謊掩蓋真相。
“不可以騙人!上天正看著呢!”這樣的話,我們在孩童時代就聽過。“不能騙人!”“不可說謊!”“應該正直!”這些幼兒都能理解的理所當然的教誨,大家都知道。如果對日本有代表性的大企業的社長講這些道理,他會這樣反駁:“不要把我當傻瓜!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超一流的大學,進入著名的優秀公司,勤奮工作,努力鉆研,登上了社長的座位。對我這樣的人,你來講什么‘不可騙人’‘不要說謊’之類太過幼稚的話,不是很失禮嗎?”然而,就是這些大企業的社長,卻若無其事地、滿不在乎地破壞這些起碼的做人準則。
東京電力公司的核電站問題也一樣。問題起因于原子爐內出現了裂痕,如果如實報告,就要花費高額的修理費用。同時公司還擔心,對利用核能的反對意見或許因此會更加激烈。另外,這種程度的裂痕還不會馬上對安全造成影響,因此公司保持沉默。同時,公司篡改有關數據,制作假報告。但是,當事實被揭發后,歷代社長四人辭職,他們都在經濟界擔任要職,都是被公認為人格高尚的優秀領導者,卻犯了這么低級的錯誤。
“不能撒謊!”“不許騙人!”“不可貪心!”這些在幼兒園教的道理,人們為什么不能遵守?因為這樣的教育沒有反反復復地進行。
就是說,作為知識大家都知道,但它們卻沒有滲入人格中去。如果這些教誨滲入了人格,那么,當部下想做不正當的事情時,領導者用“那么做可不行”一句話就能制止他們。但因為真理沒有滲入人格,所以人們就做不到。如果如實公布真相,就會有大問題,不如將報告稍加篡改,稍微撒點謊,是被允許的。就這樣,不法行為就大行其道了。
大型能源公司安然的破產,大型通信公司世界通信的崩潰,在危機爆發之前,情況都一樣。為了讓自己的公司看起來光鮮,以此維持高股價,股價高,自己就可以獲取巨額的資本利得。這種利己的欲望作祟,讓人忘記了做人最基本的準則,“干這一點壞事不要緊吧”,于是他們就做假賬,粉飾決算。
這些問題的發生,表明企業治理出了紕漏,為了防止這類違法事件再次重演,應制定企業內部的規則,制定預防體系。大家都這么說,但是,因為問題的根源在于運用這些規則和體系的人的人格,所以,不管制定多么嚴格的規則、多么精巧的體系,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實際上,防患于未然的辦法很簡單。質樸的、單純的、理所當然的倫理,只要把這些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就可以了。
“不可偷盜!”“不可撒謊!”“不可誆騙!”“不可貪婪!”“必須正直!”“不給人添亂!”“以利他之心積極地為別人盡力!”“以美好的關愛體諒之心與人交往!”就是這些單純的、最基本的準則,也就是教育兒童做人的原理原則,只要作為組織領導者的我們,天天回味它們,天天自我告誡,并付諸實行,這就行了。
19年這么漫長的時間內,在盛和,我講的話都是同一個意思,我與大家共同學習。這次全國大會,從全國各地有超過1200人趕來參會。在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中,有如此眾多的企業領導者離開自己的公司匯集于此,來參加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人格。從世間的常識看來,這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聚集在這里的企業家們,都會經常告誡自己,提升人格才是最重要的,并不斷努力精進。而這樣努力的結果,就提升了企業的經營業績,我想這就是我們盛和值得夸耀的特征。
第四:聽了為人之道且愿意實行的人
2500年前,釋迦牟尼游歷各地,巡回說法。據說,他曾向弟子們提出一個問題:“我這樣到處說法,講述正確的為人之道,講述人應有的正確心態。我為什么要這么做,你們明白嗎?”釋迦牟尼講了下面一段話:
人分三種類型:第一種人,他們即使聽了正確的為人之道、人應有的正確心態,也不以為然,認為這些道理并不重要,也不打算去實行;第二種人,即使不給他們講正確的為人之道、人應有的正確心態,他們也認識到這些道理很重要,并決定要付諸行動;第三種人,當他們聽了正確的為人之道、人應有的正確心態以后,認為這些道理非常重要,必須實行,必須遵守。正是為了第三種人,就是聽了我的講話之后,覺悟了,決定要付諸實行的人,我才會去巡回說教。這第三種人因為過去不明白正確的為人之道、人應有的正確心態,所以沒有實行。當他們明白之后,就覺得一定要去遵循、去實行。正因為有這些樂于從善的人,我才會去巡回說法。因此,那些不想聽的人不聽也罷。
聚集到盛和來的諸位就是這第三種人。但也有人聽了我的講話之后,認為“這些帶著佛教色彩的話都是不言而喻、理所當然的道理,聽了沒意思”,所以不再來參會。但是,我也向釋迦牟尼學習,即使有這樣的人也沒關系,只要有能理解我的講話、產生共鳴的人存在,哪怕不多,我想我還會講下去。
從今年開始,我在各地舉辦公開講座,向一般市民做演講。因為雖然我的水平有限,但想到有的人聽了我的講話后,會改變自己的人生,所以我會在繁忙的日程中抽出時間,去拼命說教。
第五:利他的人生和利己的人生
還有一點,是我最近思考的。與剛才發表經營體驗的阿斯卡公司的阪和彥先生的講話也有關聯。在2002年8月12日福岡做公開講座時,我聽到了日本柔道界領導者山下泰裕先生的故事。據說山下先生在小學時代是個搗蛋鬼,盡干壞事。父母因擔心他的前途,讓他去學柔道。“我個頭高,本是一個活潑少年,因力大無處使,就干起了壞事,在學校總受斥責。但一進道場,穿上柔道服,依規則訓練,不管多頑皮也不受責罵。這么一來,精力過剩的淘氣大王就如魚得水了,眼見著茁壯成長。”山下先生自己現身說法。
后來,山下先生通過柔道塑造了自己的人格,健康成長。針對日本現代柔道的創始人嘉納治五郎先生所講的“精力善用”一說,山下先生又這么說:“雖然我還是小學生,體格卻不亞于中學生,精力旺盛,因為精力過剩就做壞事。父母因擔心,送我去學柔道。那時讀到了嘉納治五郎先生的書,知道了‘精力善用’這個說法。我將這句話換成‘能力善用’‘熱情善用’,現在還經常說給自己聽。”
我認為他講得很對。能力也好、精力也好,一定要用在好的方面。與生俱來的能力、精力,如果“善用”,就會成為優秀的人,如果“惡用”,就會成為壞蛋。山下先生從嘉納治五郎先生的語言中學到了這個道理。
在這里非常抱歉,又要用阪和彥先生作例子。阪先生有才干、有體力,學生時代,上課時又抽煙、又喝酒,一只腳踏進了黑社會,學壞使壞。如果發展下去,或許會當上黑社會的頭目。但是,因為母親的大愛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從此走上了光明大道。
一個人的能力、精力用在好事上還是用在壞事上,他的人生將迥然不同,我想從下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暴力團、總會屋、革命家等,他們往往巧舌如簧,善于尖銳地抨擊對手。這類才華出眾的人,時過境遷,有的成為保護環境的激進的活動家,有的成為積極的人權維護者。
例如,像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那樣,將具備的力量和勇氣向好的方面發揮,就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慈善家或社會改革家。但是,如果在錯誤的方向上發揮其力量,他就可能成為暴力團頭目,或成為暴力革命家。就是說,即使原本的資質相同,但如果“善用”這種資質,就會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如果“惡用”,就會給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
那么,所謂“善用”“惡用”的區別在哪里呢?就在于“利他”和“利己”的不同。如果由利他之心驅動,就會“善用”,而由利己之心驅動,就會“惡用”。精力充沛、能力出色的山下在少年時接觸了柔道,通過柔道,從禮義規矩到“為社會、為世人”的道義,都由道場的老師傳授。在柔道技術長進的同時,學到了“作為人,何謂正確”這種哲學,自己的身上萌生了利他之心,朝著利他的正確方向使用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能力善用”“精力善用”,就是把充沛的精力、出色的能力用在為周圍的人謀利上,這么做就能成為優秀的人物;如果用在滿足自己的私利私欲上,就會成為壞人。差別僅僅在于這一點上。
有些人因為自己的人格沒能提升,因為不知道將自己的能力用于滿足個人的私利私欲是錯誤的,所以走上了利己主義的人生道路。因此,拋棄利己主義,學習做人的正確的思維方式,將它變為自己的東西,這是很重要的。對于正確的人生道理無動于衷,聽了也不會改變的人,不必去強求。但是,對于聽到正確的思想哲學后產生共鳴、想要改變的人,就一定要教給他們,讓他們走上人生的光明大道。
我們要時時事事思考“作為人,何謂正確”,不斷自問自答,不懈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心性”“拓展公司的經營”。只要這么做,在盛和學習的各位的企業就不會發生違法丑聞,而且以如此美好的心靈去從事經營活動,各位的企業一定能持續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