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長著羽毛的球——羽毛球
- 它們怎么來的
- 陳池編著
- 1346字
- 2015-04-15 14:23:26
羽毛球的誕生
14~15世紀時日本出現了一種類似羽毛球的游戲運動,當時的球拍為木質,球是櫻桃核插上羽毛做成的。這種游戲流行沒多久便消失了。18世紀時,印度的蒲那城,出現類似今日羽毛球活動的游戲,以絨線編織成球形,插上羽毛,運動員手持木拍,隔網將球在空中來回對擊。
現代羽毛球運動則是誕生在英國。1873年,在英國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頓鎮有一位叫鮑弗特的公爵,在莊園里進行了一次“蒲那游戲”的表演。因這項活動極富有趣味,很快就流行開來。此后,這種室內游戲迅速傳遍英國,“伯明頓”即成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
起初,羽毛球運動并沒有標準的形式,直至1877年在印度的喀拉蚩地區才首次制訂了羽毛球運動的比賽規則。1893年,英國羽毛球協會成立,并重新修訂和統一了羽毛球比賽的規則。直至1934年,國際羽毛球聯會終于成立,成員國包括多個地區及國家。亞洲地區方面,亞洲羽毛球聯會亦于1959年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成立。
羽毛球運動約于1920年傳入我國,解放后,得到迅速發展。20世紀70年代我國羽毛球隊已躋身于世界強隊之列。70年代,國際羽毛球壇是印度尼西亞與我國平分秋色。80年代,優勢已轉向我國,說明我國羽毛球運動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羽毛球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共設男、女單打和男女雙打、混合雙打5項比賽。
羽毛球是球類項目之一,同時,羽毛球是一項對身體素質要求最高的球類運動。要達到高的競技水平,羽毛球運動員不僅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還需要優異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一個優秀的羽毛球運動員需要具備的是馬拉松選手的耐力、短跑運動員的速度、跳高運動員的彈跳能力、標槍擲手的臂力、鐵匠的腕力、畫家的機敏、劍士的反應、象棋手的注意力、極地研究員的堅強、將軍的深思熟慮、登山運動員的執著,還有藝術家的直覺與幻想。也正由于有這么多要求,優秀的羽毛球運動員總是鳳毛麟角。
知識鏈接
重要賽事
*湯姆斯杯賽:世界男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始于1948年。
*尤伯杯賽(又稱優霸杯):世界女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始于1956年。
*蘇迪曼杯賽: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始于1989年。
*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競賽項目為個人單項,始于1983年。
*奧運會羽毛球賽: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上,羽毛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現包括全部5個單項。
國際羽聯羽毛球比賽規則關于羽毛球的定義:
(1)球可以用天然材料、人造材料或它們混合制成。只要球的飛行性能與用天然羽毛和包裹羊皮的軟木球托制成的球性能相似即可。
(2)球應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
(3)羽毛長62~70毫米,每一個球的羽毛從球托面到羽毛尖的長度應該一致。
(4)羽毛頂端圍成圓形,直徑58~68毫米。
(5)羽毛應用線或其他適宜材料扎牢。
(6)球托底部為圓球形,直徑為25~28毫米。
(7)球重4.74~5.50克。
(8)非羽毛制成的球:
①用合成材料制成裙狀或如天然羽毛制成的球狀。
②球托如規則6所述。
③球的尺寸和重量應如規則3、4和7所述;但由于合成材料與天然羽毛在比重、性能上的差異,可允許不超過10%的誤差。
(9)只要球的一般式樣、速度和飛行性能不變,經有關組織批準,以下特殊情況可以不使用標準球。
①由于海拔獲氣候等條件不宜使用標準球時。
②只有更改才有利于開展比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