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周天子分封諸侯

王克商后,通過實行分封建國制度,建立起了一個空前幅員遼闊的奴隸制王朝,對各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尤其是邊遠地區(qū)的開發(fā)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王時周已開始分封諸侯了。武王克商,周突然由一個小小的邦國成為統(tǒng)治四方的大國,如何來治理這么龐大的國家,怎樣才能久遠地統(tǒng)治下去呢?周武王和周公認為沿用文王的分封制最好,分封制可以建立屏藩,護衛(wèi)王室;穩(wěn)定政局,鎮(zhèn)撫各族;抵御外侮,鞏固邊防。

分封制的內(nèi)容

如何分封諸侯,武王、周公和姜太公商議了很久,定下了以下內(nèi)容。周武王的分封制就是“封建”,即封邦建國。將王室成員、有功之臣以及古代先王圣賢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諸侯,給予他們代表周天子管理這個地區(qū)和人民的權(quán)力。諸侯受封時,必須要舉行冊封儀式,周天子向受封者頒布冊命,宣布封疆范圍、土地的數(shù)量,同時賜給他們奴隸、禮器和儀仗等。諸侯可以在自己的統(tǒng)治范圍內(nèi)建立政權(quán)機構(gòu),設(shè)置軍隊和監(jiān)獄。諸侯對周王也承擔一定的義務(wù),要定期朝賀,繳納貢賦,隨周王出征;王室重大祭祀活動,諸侯們也必須參加或者派人助祭。天子對諸侯有賞罰的權(quán)力,也有隨時收回封國的權(quán)力。

分封天下

武王將諸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王室弟子。周初分封了71國,其中姬姓53國。武王將殷都舊地封給了自己的弟弟康叔,即衛(wèi)國。衛(wèi)國地處中原,又接近京畿,其疆域在各封國中最大,是屏衛(wèi)周王室的重要封國。武王還封弟弟周公旦于曲阜,稱魯國;封弟弟召公于燕(今北京一帶),稱燕國,是周王朝在東北方的屏藩。這樣京畿重地與富裕之所都為姬姓所有。

第二類是有功之臣,首推姜太公。周武王將他封在營丘(今山東臨淄北),國號齊。營丘是薄姑之民的故地,薄姑是殷商的盟邦,抗周勢力不小。武王讓姜太公在這里鎮(zhèn)撫薄姑之民,同時還授予他征伐違抗王室的侯伯的權(quán)力。

第三類是古代帝王先賢的后代。這類封國一般都比較小,有的只是象征性的,表示西周對圣賢的尊重而已,在西周的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大。

天下歸心,周公留朝

分封結(jié)束,周武王舉行了盛大的儀式歡送各位諸侯。周公向武王辭行時發(fā)現(xiàn)武王悶悶不樂,神情沮喪,屢次追問下才知道武王不愿讓幾個心腹重臣,尤其是幾個弟弟離開,但是國事為重,只能忍痛看著他們一個個離開鎬京。說到動情處,武王不禁垂淚,周公看兄長這樣,想了想,覺得戰(zhàn)亂剛剛平息,百廢待興,留在武王身邊輔佐武王也是必要的,于是決定留下來,讓自己的兒子伯禽前往魯國就封了。

雖然周武王通過分封制使天下掌控在了自己手中,但是這次分封是不徹底的,還有不少地方未被收服。不久,周武王也積勞成疾,臨終前把年幼的兒子姬誦托付給周公。周公在平定管蔡叛亂后,又進行了第二次分封。周初經(jīng)過這兩次分封,形成了以京畿為中心,眾多諸侯拱衛(wèi)周王室的局面,為周的興盛奠定了基礎(chǔ)。

桐葉封弟

晉國的始祖唐叔虞,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的弟弟。相傳叔虞的母親生產(chǎn)前,武王夢見天帝對他說,命你生一個兒子名字叫虞,我要把唐封給他。等到兒子生下來后,果然手上有一個“虞”字,因此武王就給他起名叫“虞”。

武王死后,成王即位。有一天,周成王與叔虞嬉耍,就把桐樹葉剪成玉圭的形狀,對叔虞說:“我用這個玉圭來封你為諸侯。”當時的史官佚就請成王擇吉日封叔虞。成王說:“我是與他開玩笑呢。”史官佚說:“天子無戲言,既然已經(jīng)說了,就要記入史冊。”當時因為唐人發(fā)生了叛亂,周公誅滅了唐,于是成王就把叔虞封到唐地。唐在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百里。唐的地望有兩種說法,一說在今山西太原的晉祠一帶,另一說在今山西翼城一帶。從考古的資料看,封叔虞于翼城的說法比較可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竹市| 太仆寺旗| 旺苍县| 旺苍县| 赣榆县| 乐都县| 瑞安市| 化州市| 柞水县| SHOW| 龙泉市| 汕尾市| 井研县| 南和县| 卢龙县| 东台市| 广德县| 白山市| 都安| 台中市| 玛沁县| 晋宁县| 安阳市| 龙泉市| 淮北市| 呼图壁县| 赤水市| 如东县| 温泉县| 武陟县| 册亨县| 太谷县| 自治县| 哈尔滨市| 工布江达县| 恩施市| 会泽县| 长子县| 阳信县| 即墨市| 宜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