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醫名方治百病
- 吳曉青
- 2069字
- 2019-01-01 16:10:40
張介賓方
虛證
●舉元煎
【組成】人參、黃芪(炙)各10~20克,炙甘草、白術各3~6克,升麻4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益氣升提。
【主治】氣虛下陷,血崩血脫,亡陽垂危等證。
【來源】《景岳全書》。
●泰山磐石散
【組成】人參3~5克,黃芪6克,當歸8克,川續斷、黃芩、糯米各5克,川芎、炙甘草、砂仁各4克,白芍藥6克,熟地黃、白術各10克。
【用法】水煎,食遠服。但覺有孕,3~5日常用1服,4月之后,方無慮也。
【功效】益氣健脾,養血安胎。
【主治】婦人氣血兩虛所致的墮胎、滑胎?;驅矣袎櫶ニ藜?,胎動不安。
【來源】《景岳全書》。
●左歸丸
【組成】大懷熟地黃240克,山藥(炒)、枸杞、山茱萸肉、菟絲子(制)、鹿膠(敲碎炒珠)、龜膠(切碎炒珠)各120克,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
【用法】先將熟地黃蒸爛,杵膏,加煉蜜丸,梧桐子大,每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6~9克。
【功效】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主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陰營衛,漸至衰弱。有虛熱往來、自汗盜汗、神不守舍、血不歸原、虛損傷陰、遺淋不禁、氣虛昏暈、眼花耳聾、口燥舌干、腰酸腿軟等癥狀。
【來源】《景岳全書》。
●一陰煎
【組成】熟地黃9~12克,生地黃、芍藥、麥門冬、丹參各6克,甘草3克,牛膝4.5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滋腎養陰。
【主治】水虧火盛。
【來源】《景岳全書》。
●大補元煎
【組成】人參15克,炒山藥、杜仲、炙甘草各6克,熟地黃18克,當歸、枸杞各9克,山茱萸3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益氣養血。
【主治】男、婦氣血大壞,精神失守危劇等癥。
【來源】《景岳全書》。
●右歸飲
【組成】熟地黃9~30克,山藥(炒)、枸杞、甘草(炙)、杜仲(姜制)、肉桂各6克,制附子9克,山茱萸3克。
【用法】水煎,食遠溫服。
【功效】溫腎填精。
【主治】腎陽不足證。癥見氣怯神疲,腹痛腰酸,肢冷,陽痿遺精,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陰盛格陽,真寒假熱。
【來源】《景岳全書》。
氣證
●四磨飲
【組成】沉香、烏藥、枳實、檳榔各適量。
【用法】上藥4味,用白湯共磨服。
【功效】理氣降逆。
【主治】諸逆氣。
【來源】《景岳全書》。
●十香丸
【組成】木香、沉香、澤瀉、烏藥、陳皮、丁香、小茴香、香附(酒)、荔核(煨焦)、皂角(微火燒煙盡)各適量。
【用法】研為末,酒糊丸彈子大或桐子大。彈子大者磨化服,丸桐子大者湯引服。
【功效】理氣,散寒,導滯。
【主治】氣滯、寒滯、諸痛。
【來源】《景岳全書》。
傷寒
●秘傳走馬通圣散
【組成】麻黃、炙甘草各30克,雄黃6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每服3克,熱酒調服即汗。
【功效】祛風散寒。
【主治】傷寒陰邪初感等癥。此方宜用倉促之時,其有質強而寒甚者俱可用。
【來源】《景岳全書》。
●傷寒效方
【組成】胡黃連30克,山梔子60克(去皮入蜜30克拌和炒令微焦)。
【用法】2味搗為末,用豬腸子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2片、烏梅1個、清水250毫升浸半日,去渣,食后,暖小便同溫下10丸立效。
【功效】清熱燥濕,涼血解毒。
【主治】傷寒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色者。
【來源】《景岳全書》。
●神術散
【組成】蒼術6克,川芎、藁本、甘草各3克。
【用法】水1200毫升,姜3片,煎600毫升,不拘時服。
【功效】疏風散寒,健脾燥濕。
【主治】傷寒頭痛身熱等癥。
【來源】《景岳全書》。
脅痛
●柴胡疏肝散
【組成】柴胡、陳皮、白芍、制香附各9克,枳殼、川芎各4.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疏肝行氣,活血止痛。
【主治】肝氣郁結,肋疼痛,胸脘脹悶,往來寒熱等。
【來源】《景岳全書》。
●化肝煎
【組成】青皮、陳皮、芍藥各6克,丹皮、梔子、炒澤瀉各4.5克,土貝母6~9克。
【用法】加水煎,空腹溫服。如大便下血者加地榆,小便下血者加木通各4.5克。如兼寒熱加柴胡3克。如火盛加黃芩3~6克。如脅腹脹痛加白芥子3克。脹滯多者勿用芍藥。
【功效】疏肝理氣,解郁清火。
【主治】怒氣傷肝,因而氣逆動火,致為煩熱脅痛、脹滿、動血等癥。
【來源】《景岳全書》。
●解肝煎
【組成】陳皮、半夏、厚樸、茯苓各4.5克,蘇葉、芍藥各3克,砂仁2克。
【用法】加生姜幾片,水煎溫服。
【功效】順氣調肝,化溫除滿。
【主治】暴怒傷肝,氣逆脹滿諸證兼肝火旺者。
【來源】《景岳全書》。
時行溫病
●大青丸
【組成】薄荷、梔子、黃芩、黃連、甘草各9克,連翹18克,大黃、玄明粉各24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以青蒿自然汁為丸,綠豆大,雄黃為衣。每服9~12克,白滾湯下。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攻下。
【主治】時行溫病,發熱,上膈結熱。
【來源】《景岳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