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綱目中的100種養生藥材
- 李興廣
- 894字
- 2019-01-01 16:14:24
苦參
【別名】驕槐根、白莖根、虎麻根、岑莖根、祿白根、川參、鳳凰爪、牛參、水榜根、地槐根、野槐根、山槐根、山槐于根、山槐樹根、白萼根等。
【來源】豆科植物苦參的干燥根。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產地溯源】主產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
【現代研究】苦參主要含有苦參堿、羥基苦參堿、臭豆堿等生物堿,另含黃酮類化合物。藥理研究表明,苦參具有抗炎、抑菌、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脈血流量、保護心肌、抗過敏、鎮痛、祛痰平喘、利尿等作用。
【選購保存】苦參的選購以條勻、斷面色黃白、無須根、味苦者為佳。置于陰涼干燥處,防熱、防蛀。
效用特點
苦參在中國分布廣泛,應用歷史悠久,因其味道極苦而得名。
味苦的藥物能燥濕,苦參性寒能清熱,所以苦參既擅長清熱燥濕,又能殺蟲止癢,通利小便,使濕熱從小便排出。是治療濕熱下注,帶下量多、黃稠、臭穢,陰部瘙癢的常用藥物,可與黃柏、龍膽、蛇床子、白鮮皮等合用。
苦參內服和局部熏洗均可,用量是3~9克。由于苦參性寒,容易損傷脾胃,脾胃虛寒的患者應當慎用。
治病驗方
苦參散:苦參、黃連、黃柏、蛇床子各30克,水煎服。清熱燥濕。治療陰道炎、附件炎等婦科炎癥。
苦參牡蠣丸:苦參6克、牡蠣4.5克。上藥為末,用雄豬肚1個,加水3碗煮爛,搗泥和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百丸,溫酒下。治療赤白帶下。
備用成藥
婦炎康片:清熱利濕,理氣活血,散結消腫。用于濕熱下注、毒瘀互阻所致帶下病,癥見帶下量多、色黃、氣臭,小腹痛,腰骶痛,口苦咽干;陰道炎、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見上述證候者。
婦炎平膠囊:清熱解毒,燥濕止帶,殺蟲止癢。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陰癢,癥見帶下量多、陰部瘙癢;滴蟲、真菌、細菌引起的陰道炎及外陰炎見上述證候者。
經典藥膳
苦參雞蛋:苦參6克、雞蛋2個、紅糖60克。先將苦參加水400毫升,煎煮約30分鐘,去渣取汁,再將雞蛋打散,與紅糖入湯內同煮,至蛋熟即可食蛋飲湯。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用于下焦濕熱引起的婦科炎癥。
苦參百部大蒜湯:苦參、百部各15克,大蒜10瓣,白糖適量。將上述3味藥加水同煎,去渣取汁,加入適量白糖飲服。每日2次,連服3~7日。利濕,解毒,殺蟲,用于念珠菌型陰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