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在多,達意則靈
當一個人無話可說時,一定說得十分多而拙劣。
——伏爾泰
并不是說得多便是口才優秀,能夠用最簡練的語言獲得別人的認同,正確地傳遞出自己的信息,才是口才真正的價值所在。如果一個人滔滔不絕卻都是廢話,除了得到反感之外,別無任何價值。
萊特兄弟是飛機之父,他們給世界帶來了最高效的交通工具。在1903年12月的一天成功飛離地面后,他們就成為全世界的明星,受到了很多人的邀請去發表演講。
在法國的一次宴會上,萊特兄弟又一次受到邀請發表講話。再三推托之后,萊特走上了講臺,他只說了一句話,卻成為有史以來最精彩的演講之一。他說:“據我所知,鳥類中會說話的只有鸚鵡,而鸚鵡是飛不高的。”
這句話言簡意賅,卻博得了滿堂喝彩。
作為被人尊敬的科學家,人們也許會認為萊特一定會說很多他辛苦研發的經過,他遭遇挫折的經歷,以及不放棄的精神。但這一切都不是萊特所要表達的,僅僅一句話已經概括了他所有的經歷,表現了他最值得別人學習的精神,那就是埋頭苦干。
為了表達自己,人們總是喜歡運用華麗的辭藻、奇特的結構來講述,認為這樣就可以使自己的談話更精彩,使自己的演講更吸引人,然而他們卻不知道樸素、簡潔的語言也同樣具有超凡的魅力。在劍橋大學的一次畢業典禮上,享譽全球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被邀請來做一次演講。這一次演講也將是丘吉爾一生之中最后一次演講,大家都翹首以盼,希望可以聽到他說一些自己成功的感悟,給學子們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當丘吉爾進入禮堂的時候,雷鳴般的掌聲顯示出大家的期待。可是丘吉爾卻只說了一句話便結束了演講。
他說:“Never give up!”(永不放棄)
大家詫異地看著丘吉爾穿上外套走出會場,才反應過來,頓時掌聲雷動。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精彩的演講,雖然是簡單的一句話,但人們卻看到了丘吉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最根本原因。
在使用語言的時候,最忌諱的便是沒有論點,而最有效的則是緊緊抓住自己的論點,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別人領悟。著名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經參加過一個慈善家的演講募捐活動,他原本打算捐款100美元,可是在聽完慈善家長篇大論的講述之后,卻一分錢都沒有捐便離開了。因為他認為慈善家說得太多,已經忘記了他要說什么,反而浪費了聽眾的時間。
現代人都非常珍惜時間,認為時間就是生命和金錢,因此更要求我們在講話的時候可以論點明確,少一些廢話,多一分精練。簡潔的語言更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只要抓住關鍵點,讓別人領會我們的意圖,便是最好的表達。
在成為美國總統之前,林肯曾經做過律師。而他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在官司中獲得勝利,是因為他珍惜法庭辯論的時間,讓法官和陪審團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接收到最有效的信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有時候他會放任對手無限度地發表觀點,而自己抓緊時間只說最關鍵的部分。在某一次法庭辯論的時候,經過長時間的審判,大家已經非常疲憊,而對方律師卻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一直用了兩小時才說完,只留給林肯幾分鐘。林肯卻用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說明了自己的觀點,最后居然獲勝。
智慧箴言
大多數人誤認為好口才就是能說,其實不然,因為夸夸其談往往會讓我們聯想到廢話連篇,能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才是口才好的表現,而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找到交談或辯論中的關鍵點,“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往往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