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
嘴巴是唯一一個既能通過語言的方式、也能通過非語言的方式進行交流的身體部位。眾所周知,人體發出的語言信息可能并沒有反映出這個人真實的想法或感受。然而,嘴巴所傳達的非語言信息卻相當可靠,幾乎不會誤導你。
真笑、因緊張而笑和假笑又怎么區分呢?在不說話的情況下,嘴巴是如何傳達含義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聽聽FBI特工的講解。
1.各種笑法:
笑分為很多種,真誠的笑有三種最常見,分別是微笑、輕笑和大笑。微笑時,人們的雙唇呈緊閉狀態,主要是在熟悉的環境和比較滿意的情況下表現出來。在輕笑時,上門牙會暴露出來,發出者往往還會與他人進行眼神接觸。這種笑常見于朋友、家人和頗有好感的同事或生意伙伴之間的問候。大笑則主要在大家都非常高興的時候才會見到。在大笑時,上下門牙都會暴露出來。這種情況下通常不會發生眼神交流,此時人們的頭部大體上是處于后仰狀態的。
通過觀察眼角的魚尾紋,我們能夠將真正的微笑(由法國內科醫生紀堯姆·杜鄉發明,故又稱為“杜鄉的微笑”)與假笑(所謂的“皮笑肉不笑”,又稱為“非杜鄉的微笑”)區分開來。
如果一個人具有“會笑的眼睛”,那么他看起來似乎是真誠的。不管是“杜鄉的微笑”,還是“非杜鄉的微笑”,他的嘴角都會上揚,但是真心微笑時眼角出現的魚尾紋幾乎是無法偽裝出來的。
然而,笑并不是都象征著美好與善意。幾十年前,伯明翰大學心理學系的伊萬·格蘭特(Ewan Grant)教授提出了關于表情的一個專業術語——“長方形微笑”。這種笑常見于人們覺得出于禮貌,不得不擠出笑容的情景下。因此可見,“長方形微笑”并不是伴隨著輕松快樂而表現出的真笑。在這個表情中,嘴唇會從上下牙齒處拉開,形成一個長方形。事實上,這并不是一種真誠的微笑,甚至可以認為是一種痛苦的表情。
針對一些常見的笑,FBI特工為我們做了如下的解讀。
a.口兩端向下,幾乎不開口的瞇笑
這類人倔強固執,有理想抱負,不易表露內心。
b.“哈哈哈”開口大笑
這樣的人不拘小節,忽冷忽熱,動作大方,絕對不會拖泥帶水。女性若有是這種發笑的,一般是屬于領導型人。
c.“吃吃吃”的笑
這類人想象力豐富,創造性很強,對生命的展望充滿活力,很有幽默感。
d.笑得全身打晃
這樣的人心胸開闊、很直率、很真誠。
e.看到別人笑,自己就會隨之笑起來
這樣的人樂觀而又開朗,易情緒化,富有同情心,對生活的態度很積極。
f.平時少語,笑起來夸張
這樣的人與陌生人交往的時候顯得不夠熱情和親切,而一旦與人真正交往,卻是十分看重友情的,并且在一定的時候,能夠為朋友兩肋插刀。
g.緊張的笑
笑時慌張,忽然停止,看看別人繼續笑便也笑,這是自卑感的表現,缺乏自信心,笑也怕笑得不對。
h.笑時用手遮住嘴
這類人大多比較內向,而且很溫柔,不會輕易向他人吐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包括好友。
i.笑起來斷斷續續
這類人性情大多比較冷淡和漠然。
j.輕蔑的笑
笑時鼻子向天,神情輕蔑,往往是大家都在笑的情況下,他也不笑,或只略笑幾聲。
2.噘嘴和噘唇
噘嘴是下唇故意突出的一個動作,它可以表示多種情緒,比如傷心、失望或沮喪等。人們在逗趣或者認真的時候都會做出噘嘴的表情,但一般偏向于表示不滿和生氣之間的過渡反應。此外,該表情還能讓人聯想到幼稚,所以要謹慎使用。當看到一個噘嘴的動作時,很多人容易變得煩躁。
噘唇一般表示一個人很生氣。實際上,有兩種不同的嘴唇姿勢被認為是“噘唇”:第一種,在人們克制怒氣時,上下嘴唇相互壓在一起;另外一種,嘴唇從各個方向擠壓在一起,使得嘴巴看起來更小,充滿張力。不管是哪種姿勢,都表示這個人正試圖抑制自己的憤怒或嘗試著避免被他人評論。
3.舔嘴唇或咬嘴唇
通常,舔嘴唇被視為是一種富有挑逗意味的性信號。當然,舔嘴唇并不只是表示性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們感覺嘴巴很干,通常也會舔,以使其濕潤。
當一個人在咬自己的嘴唇時,通常表示他很焦慮、不舒服、沮喪或者尷尬。除此之外,咬嘴唇還表示一個人很迷茫。盡管這個姿勢被視為是一種心神不定(有時為幼稚)的表現,但很多人都有咬嘴唇的習慣,而且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這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