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圓明園”得名試析
- 建筑奇觀(世界科技百科)
- 宋濤主編
- 530字
- 2015-04-21 15:46:10
“圓明”出于佛典。《楞嚴經》卷二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又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六:“當證三菩提,圓明一切智。”“圓明”指佛的智慧,意為圓滿普照。佛教認為,凡夫通過修行而成佛,就能轉“業識”為“智慧”,所謂“大圓鏡智”。《壇經》謂“大圓鏡智性清凈”,即是“圓明”。
清代諸帝多好佛。如順治喜歡同禪僧談論禪機,甚至想到削發為僧。康熙曾“寫寺廟匾榜多至千余”,被稱為“佛心天子”。雍正更好佛,他在當皇子時自號“圓明居士”,自編《圓明居士語錄》十九卷。他在自序中說:“夫本妙明心,大圓覺海……唯證乃知。”這幾句話顯然是在引申《楞嚴經》的經義。
圓明原是康熙在位時為皇四子(即后來的雍正)營造的藩邸賜園。園成,康熙手書“圓明園殿”匾額。雍正登基以后,在園內筑殿聽政。雍正在《圓明園記》中說:“圓明意旨深遠,殊未易窺。嘗稽古籍之言,體認圓明之德。夫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雍正即位后,不便公開以佛教居士的面目出現,因此在“圓明”這個佛教名詞上再涂上些儒家色彩。乾隆在位時,獲佛藏傳世,世稱“龍藏”。他進一步擴大了圓明園的規模。乾隆在園中的品題極多,其《萬方安和》詩序說:“每高秋月夜,沆瀣澄空,圓靈在鏡。此百尺地寧非佛胸涌出寶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