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莫抱怨,人生沒有圓滿(1)
-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謝國計
- 5530字
- 2015-03-25 16:50:43
曇花雖艷,卻只綻放一時;牡丹雖貴,卻華而不實。人的一生,往往伴隨著不少缺憾。有些是先天的,我們想改變也改變不了;有些是后天的,失去了很可能再也找不回來。人生沒有圓滿,善待自己,才能換來希望的春天。
1瓜無滾圓,人無十全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東西
完美,乃十全十美,鮮見瑕疵。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完美無缺的,然而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這就決定我們必須靜下心來,抓取最重要的部分,舍棄次要的部分。任何患得患失的行為,都會成為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
完美只是一種追求的目標,但永遠不會成為結果。有很多人為追求完美,而放棄了很多不應該放棄的東西,浪費了很多不應該浪費的時間,但到頭來還是不完美。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人喜歡轟轟烈烈,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成功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失敗了,也不覺得遺憾,至少這一輩子沒有白活??墒?,還有一些人,他們看透了人世的繁華,不求富貴,只想平淡地走完一生。人生完美與否,每個人的標準也不相同。
沒有一個人不曾經歷生活的痛苦,因為痛苦本身就是人生不得不承受的一部分。人生是不完美的,什么東西都想得到,往往到頭來什么都得不到。人生就像一場戲,過去的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再悔恨、再遺憾,也沒有用。只有不在乎過去的得失,牢牢地抓住現在,才有可能收獲美好的未來。
奮斗,有時候,就是為了彌補人生的不完美。一味追求完美的人,必然對自己苛責,對他人刻薄。人只有淡化過去的不完美、放大未來的完美,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換而言之,只要心中容得下一份完美,這個世界才可能變得完美。
生活中,辛酸的淚水,失足的悔恨,都是不完美。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的看法,有些可能是惡意的中傷,有些可能并不客觀,既然無法控制,又何必耿耿于懷呢?主觀上想要好好生活,可是客觀上卻沒能如愿,就因為太想要獲得別人的同情和憐憫,以至于喪失了了自我。
老王在一家電視臺擔任主持人,前段時間剛從電視臺的新聞記者轉為播音,有點不適應。這天,他來到演播室,導演給了他兩條新聞:一條是關于家庭暴力的,還有一條是一對相愛四十余年的戀人結為夫妻的感人故事。
老王向來都是個情緒化的人,盡管開播前,他已經熟讀了好幾遍稿子,可正式開播時,情緒還是受到了家庭暴力這一事件的影響,讀著讀著竟激動得扔掉了稿子,言辭也變得十分憤慨。
節目組所有的人都被老王的表現嚇壞了,導演甚至警告說:“老王同志,請你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我立馬解雇你!”老王性子急,一聽這話,轉身就走了,節目錄了一半,也戛然而止。
回到家,妻子痛批了他一頓:“作為一個新聞人員,怎么能這么情緒化?。磕愣几闪舜蟀胼呑恿?,難道還不能保持中立的態度嗎?”晚上,老王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想了許久:都怪自己太率性,這致命的缺陷是時候改改了!
很快,朋友就給他聯系了一家新節目,電視臺主管同意讓他來試試。老王控制了自己的情緒,憑借卓越的臨場口才和真實的情感投入,很快就得到了觀眾的認同,并難以置信地贏得了較高的收視率。
瓜無滾圓,人無十全,每個人都有缺陷。既然生活不完美、有缺憾,且不妨換一種眼光來看待它。老王的身上,保留著老一輩人的耿直和執拗,唯獨缺乏一些嚴謹與理性。別人指出了,及時改正,善莫大焉。
《茶館》里的主人公王利發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早些年有牙的時候沒有花生仁吃,現在有花生仁兒了,又沒牙了?!鄙钪?,很多東西是無法輕易改變的。既然環境無法改變,人只有調整自己的心境,更好地去適應它。時間在走,腳步不曾停留,人生的劇目正在上演,過多地顧及,過多地沉溺,到頭來失望的,只有自己。
人生,就像游戲,每一條道路上都可能有一道道關卡,考驗著每一個來者。最大的智慧,人生的真理,往往藏于平淡無味中。遇到傷心事、心里受了挫,不妨先把苦難放在一邊,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昨日之事,無論美好還是凄涼,都已經過去。一味地在苦難中掙扎,只會讓自己走在危險的邊緣上,是對自己極大的不負責任。一定不能放棄自己,否則,痛苦不光減輕不了,反而會成倍地增加。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過多地沉溺于過錯之中,是沒有意義的。事實勝于雄辯,能控制的只有自己。常常思考自己的過失,有助于從失敗的泥潭里爬出來,迎接更好的生活。
讓生活變好的金鑰匙不在別人手里,不要總是指望去改變別人。靜下心來,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將每一次的不完美都看作不可避免的考驗,只有掌控了自己的命運,才能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2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盲目攀比是一場沒有輸贏的游戲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用自己的弱項對抗別人的強項,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如此盲目攀比,結果可想而知。人生,何苦這么累呢?與他人比是懦夫的行為,與自己比才是真正的英雄。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生活才會多一份快樂,多一份幸福。
人生之所以累,一般源自生活的壓力,一般則來自無謂的攀比。某種程度上講,良性的競爭有利于激發個人奮斗的潛能,帶給人向上的動力,促進雙方的進步。然而,人與人的關系往往并不單一,有差別,就會有攀比,相對遜色的一方,自然心理不平衡。
人生,沒有永遠的強者,也沒有絕對的弱者。就像這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各有其長,各有其短,四季常青的樹沒有花,艷麗璀璨的花卻不結果。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要學會俯視,杜絕了盲目的攀比,生活自然會輕松很多。
小區里有個劉老漢,喜歡與人攀比。鄰居王大媽家蓋了一幢二層的小洋樓,劉老漢見了,心中不服:以為你們家有錢蓋房子嗎?明天我就拆房,蓋一棟大別墅。一周過后,他真的就把那幢50年的老房給拆了,還找來了施工隊,讓給蓋一個五層樓的別墅,施工隊的人嫌成本太高,不肯給他蓋,氣得劉老漢破口大罵,硬是扛著鋤頭把施工隊的人給趕跑了。
劉老漢光棍一個,卻怪不得別人。年輕的時候,姨媽給他介紹了一個姑娘,倆人相處了好長一段時間,后來,他看見隔壁家小陳的媳婦比自己身邊這位還漂亮,一氣之下,指著對象的鼻子說道:“你走吧,我不要你了,我要一輩子打光棍?!睆拇艘院?,再沒有姑娘愿意和他好了。
盲目攀比的人,是可悲的,卻又是不幸的。他們看不透生活,卻又被生活所累。生活是矛盾而復雜的,如果內在的承受力弱,就很容易被外在冗雜的事務所侵蝕。攀比的人內心永遠是不滿足的,極少有人在毫無原則可言的攀比中,出人頭地、占據上風。
在一些人的視野里,通常會出現這樣一幅圖景:路人遇見挑擔的,官人騎馬咱騎驢,比上本不足,比下卻有余。這實質是一種無奈的調侃,人活著難道就是為了跟別人比嗎?人往往就是這樣,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正所謂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很多的極端主義者總是無限度地追求名利、囤積財富,以至于墜入腐化墮落的深淵,也不覺醒。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竭盡所能,擁有一切想要的東西,只有多關切自己,多關注內心,人生才會有趣,才會多彩。
在一家高檔的會所門口,一個闊綽的男人將他的奔馳轎車,停在了一輛法拉利車的旁邊。他們的車窗玻璃是搖下來的,于是奔馳車上的男人沖著駕駛法拉利的女士喊道:“嗨,你車里面有傳真機嗎?”那位女士輕蔑地說:“是的,我有。”男的興奮地說:“我車里也有!看見沒?就在這兒!”他緊接著問:“那么,你的車后座有雙人床嗎?”
那位女士笑著說:“沒有!你有嗎?”男的得意地說:“看見了嗎?我的車后座上有雙人床!”將別人的車比下去了,心里舒坦了,他才駕著車絕塵而去。
這位女士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燈,也不想被人比下去,于是,她立刻去了汽車改裝店,讓他們在汽車后面裝了一個雙人床。兩周后,改裝工作終于完成了,她取回了他的車,在會所附近兜來兜去,尋找那輛奔馳轎車的主人。
終于,她發現了那輛轎車就停在路邊,可奇怪的是,奔馳的車窗全都是霧氣,那男的過了很久才把車窗玻璃搖下一條小縫兒,對女士說:“不好意思??!我已經在車里裝了淋浴的設備!雙人床已經過時了?!迸繜o奈之下,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人啊,千萬不要把大好的年華浪費在和別人對比上,若是心底塞滿了太多的包袱,就會被生活壓得緩不過來。很多人的人生之所以不幸,就是被太多紛繁的念頭所擾,被太多沉重的欲望所惑。做人,不必苛求什么,物質享受不是生活的全部,不過是錦上添花的一些點綴罷了。
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留心別人還不如多關注自己。常言道: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梢坏┨こ鰢鷫Π氩?,才恍然大悟,原來生命本質上沒有差別,一切的比較和攀附往往是無益的。
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欣賞自己,從心之所欲,才能活得自在。能改變什么,就去改變什么;改變不了的,不必強求。奮斗的路上,心若累了,就停下來歇歇,沒有什么比眼前的風景更美的了。做一些能讓自己心情愉快的事,不要為生存和攀比的煩惱所累。
靜下心來,仔細品味已經擁有的一切,也許你會發現,這正是別人羨慕你的地方。若是每一份成功、每一份擁有,都悉心接納,幸??赡芤言谙蚰阏惺至?。
3皇帝身上也有三個御虱
——看淡自己的不完美
前人為斷臂的維納斯而遺憾,后人卻為它的美而驚嘆,因為她展現出了人性最真實的自我。人生的遺憾,是一粒包裹著苦澀的糖,剝去了那苦澀的外衣,才能體會到了內在的甘甜。某些時候,缺憾反而是完美的一部分,只有在缺憾下,人才能呈現出最真的自我。
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新顏換舊貌,繁花終落盡,這樣的遺憾歷歷在目,這樣的傷感在所難免。面對一時的失足,有人會悔恨;面對不幸的分離,有人會心痛。然而,缺憾并未一無是處,也可以轉化為另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實現另一種形式的偉大。
詩人顧城曾說:“黑夜我給了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沒有缺憾的人生,是單調而乏味的。在充滿缺憾的旅途中里,人們反而可以盡情地感受美,感受生命的律動。
生活之樹常青,希望之燭不熄,每天的日出都是美的,不一樣的。缺憾,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完美的最后一塊拼圖。有了缺憾,才有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了缺憾,才有了人生的不懈追求;有了缺憾,才有了獨一無二的自我。
遺憾不是無能,不是軟弱,而是一種超越常態的美。有時候,它來得那么悲壯,來得那么不易。人生猶如奔流的長河,或湍急,或平緩,總會有悵然若失的缺憾,有些東西注定了不屬于我們,苦苦抱怨既然無益,又何必再苦苦糾纏呢?其實,在很多事與愿違的錯過背后,往往掩藏著另一番不為人知的光景,打開心的鎖,說不定就會有新的契機出現。
從缺憾中走出來,才能不讓缺憾再度發生。很多東西,失去并不意味著夢的破滅。身心若是長久地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遲早會被痛苦的烈火燒焦,對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種缺憾化作一種悲憤的動力,以此為基點,成就下一個夢想。
很多人稱他為美國經濟的救星,他既最受人尊敬,也最飽受爭議。有人說,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衛者。然而很多年前,人們并不認識他。那時候的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參議員。有一天,他在加勒比海度假,游泳時突然感到腿部麻痹,動彈不得。經過醫生的診斷,他被證實患上了“小兒麻痹癥”。醫生告訴他:“先生,你可能會喪失行走的能力,你要心中有數?!彼谷坏卮鸬溃骸板e了!路還是要走的,我要一路走進白宮?!?
第一次競選總統時,他對身邊的人說:“這幫不懷好意的人布置了一個大講臺,就是想讓所有的選民看到這個得小兒麻痹癥的人,好吧!既然要看,那就讓大家看個夠吧!我就‘走到前面’去演說,不需要任何東西輔助。”
演講那天,他穿著筆挺的西裝,笑容滿面,從后臺走上了講臺。在就職演說中,他表達了自己他對復興國家經濟的決心。競選時,他得到農民、工人和一般下層社會人民支持。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國會通過。他的每次邁步聲,讓每個美國人都感受到了他的誠意。他就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總統——羅斯福。
生命本身是一種挑戰,即使自身有缺陷,但只要不認輸,努力去證明自己,成功指日可待。在一些失敗者的眼中,缺憾就是成功的絆腳石,是雨后花蕊上的一滴污泥。其實不然,缺憾也可以讓看似無望的追求成為可能。在我們的人生當中,缺憾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正是它,促使著我們不斷地追求完美、接近完美。
假如給你三天光明,你會做什么?在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體小說里,她的愿望很簡單,將每一個親人的臉龐,深深地刻進腦海里;看看博物館,看看人類創下的一個又一個奇跡;看看海的浩瀚,看看天的廣闊……大概在普通人的生活當中,這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在又瞎又啞的海倫那里,缺憾就意味著夢想的完整。正是在這樣一個一個美好的愿景下,她才書寫了自己的缺陷,見證了人生的另一重圓滿。
身殘志不殘的張海迪,面對人生的苦痛,從未放棄自我,在頑強意志的支撐下,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也許,她們的身體是有缺憾的、脆弱的,而她們的心靈卻是完美的、強大的。正視自我的缺憾,才能無限地接近完美;也正因為有了缺憾的存在,美才能展現得更加生動、更加完整。
有些缺陷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善待缺陷,善待自己。完美就像是高懸著的月亮,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心愿、理想的寄托,可卻是虛無縹緲的、不真實的。只有缺陷,才將人拉回到現實的真實。
泰戈爾說:當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時,你也將錯過星星。人的一生,往往伴隨著不少缺憾。有些是先天的,我們想改變也改變不了;有些是后天的,失去了很可能再也找不回來。換一個角度看缺憾,也是一種美;換一種姿態呈現缺憾,也可以呈現出自我。只要不屈地往前走,錯過此處的風景,沒關系,還有下一處風景。
雖然完美太奢侈,但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精益求精,努力達到完美,離完美的距離越近,我們的缺陷就會越少。其實完美和缺陷并不矛盾,面對自己的缺陷時,更應該積極地面對,接納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做出改變。當你通過后天的努力,彌補了存在的缺陷時,就會發現:自己離完美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了。
完美與缺憾,就像人生的紅花與綠葉,兩者缺一不可。抬起頭來吧,別再埋頭報怨上天的不公,很多時候,缺陷只是生活的一種巧妙安排,跨過它,往往只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