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制度為王:獎要獎得心花怒放,罰要罰得膽戰心驚(3)
- 管理不“狠”,公司不穩
- 王劍
- 5071字
- 2015-03-23 15:29:05
事實上,公司多次批評過出納員馬虎粗心的行為表現,但是出納員完全當成耳旁風,根本沒有放在心里。而公司也沒有重罰出納員,沒有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重大。如果公司之前就對出納員的不良工作習慣進行了嚴懲,或許他會引以為戒,就可能不會發生后來的失竊事件。
這個案例告訴老板們,對于員工不正確的工作態度和陋習,一定要早一點予以糾正。如果員工屢教不改,不妨制定嚴格的制度,給予員工重重的懲罰,讓員工記住深刻的教訓,從而有效地避免將來犯大錯,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
6要明確告訴員工: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
老板是團隊的“頭兒”,要為員工指明方向、明確目標,要明確地告訴員工:“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就像崗位說明書中的清晰描述那樣,這樣員工才會清楚自己的職責。
或許有人覺得老板這樣做會很累,其實不然,老板只需出臺一個制度。在制度里,明確地告知員工老板對他們的期望,把企業允許和禁止的行為一條條地羅列出來,并制定具體的懲罰措施。
有個法國人在北京開了一家餐廳,該餐廳從衛生到服務,甚至對客人的各種問題該怎樣回答,都有嚴格的制度。制度的內容非常細致具體,任何人都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反。比如,在制度中,有一條醒目規定:無論顧客提出什么問題,你永遠都不能回答“不知道”。如果你自己不清楚,應向客人說明情況,然后馬上想辦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再給顧客一個滿意的回答。
其實,這種規定并不只是這家餐廳的“發明”,在國外很多高級飯店、餐廳,早有這樣的先例。通過這些規定,企業向員工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制度里規定的,就是你應該做的;制度里不允許的,就是你不應該做的,如果你做了,就犯錯了。這是企業對員工的一種期望,員工按照制度去做,堅持下去,就會養成一種習慣。
當然,有些工作需要讓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個時候老板除了明確地告訴員工朝哪個方向去做是公司允許的之外,具體用什么方法去做,老板也沒辦法告知員工。也就是說,老板只能給員工明確一個大致的方向和原則,而不能給員工具體的操作方法。
日本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曾對下屬說:“放手去做好你認為對的事,即使你犯了錯誤,也可以從中得到經驗教訓,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體現了索尼公司對員工的寬容,在這種寬容之下,員工才敢大膽地探索、發揮創意,從而充分調動每個員工的聰明才智。
盛田昭夫認為,如果所有的思考工作都由公司的管理層來最做,那這家公司是很危險的,正確的做法是,讓每個員工都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這就是盛田昭夫鼓勵員工做的事情,這就是索尼公司規定的員工應該做的事,也是索尼公司對員工的期望。
你對員工有怎樣的要求呢?你有沒有明確告訴員工應該做什么呢?值得注意的是,“要求員工應該做什么”不一定是指讓員工完成某個具體的目標,也可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比如,在崇尚創新的企業里,企業明確告訴員工:積極創新,大膽思考是應該做的事情,懶于思考,不愿意創新是不應該做的。而在重視實干的企業里,企業明確告訴員工:少說話,多做事,踏踏實實完成工作是應該做的,偷奸耍滑、濫竽充數、滿嘴跑火車是不應該做的。
其實,通過“企業告訴員工: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這個問題,我們看到的是企業對員工的衷心期望。就像一位老板對員工的期望是:主動去做非常需要做的事,而不必等待我去要求你。下面是一位老板寫給員工的一封信:
親愛的員工:
我們聘用你,是因為你能滿足我們公司發展的需要。如果沒有你公司也能順利發展,我們就不會費這么大勁把你邀請過來。但是既然你來了,我就要明確告訴你,什么是你應該做的。
在你工作期間,你要做好三種事情:一般性的職責,特殊時候交辦的任務,團隊的協作項目。通過這些事情,你有機會超越別人,以此向我們證明你的價值,證明我們選擇你多么英明。
當然,你還應該隨時隨地自主地思考,運用你的智慧去判斷并行動;你還應該毫不隱瞞地發表看法,表達觀點,提出建議,我將隨時樂于傾聽。如果今后我們不再提這個原則了,你千萬別誤會我們不重視這一點。只要你在我們公司,就不要忘記公司對你的要求,不要忘記你應該做的事情。
你真誠的總經理敬上
作為公司的老板,如果你沒有明確告知你的員工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就可能產生不好的后果。員工不知道怎樣做是被認可的,做到什么樣的程度才會讓你滿意。相反,如果你明確要求員工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員工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他會因此更加敬畏你、服從你。
7令出如山,決不妥協
萬科董事長王石說過:“企業最缺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的執行。”有制度沒執行,制度就會成為一紙空文。在中國企業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制度多、執行少、執行不到位。難怪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制定一項好的制度不易,能夠堅決執行則更重要。”
有個成語叫“令出如山”,意思是軍事命令像山一樣不可動搖。形容上司下達命令,下屬堅決執行,不找借口,不得違抗。真正好的執行就應該如此,決不允許下屬找借口,上司絕不能輕易向下屬妥協。
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有一個流傳很久的傳統,學員回答軍官問話時,只有四種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不知道。”“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未經允許不得多說一個字。200多年來,“沒有任何借口”是西點軍校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它強化了軍令的威信,強化了學員的執行力。
喬治·巴頓是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有一次,他想提拔一名軍官,但是沒有合適的人選。于是,他把10個候選人叫來,對他們說:“伙計們,你們馬上在倉庫后面挖一條長8英尺、寬3英尺、深6英寸的戰壕。”說完,巴頓就走進了倉庫,偷偷地從縫隙中觀察那些軍官的反應。
巴頓發現,那些軍官把鐵鍬和鎬放在倉庫后的地面上,坐在那里休息,嘴里還不停地議論著。有的人說:“6英寸深的戰壕有什么用?又不能當掩體。”有的人抱怨巴頓將軍不該讓軍官們干普通士兵應該干的活。最后,有個軍官站起來說:“讓我們快點挖好戰壕離開這兒吧,管那個古怪的老家伙讓我們挖這個戰壕干什么。”結果,這名軍官被巴頓將軍提拔了,而那些滿腹怨言、消極殆工的軍官們則受到了應有的處罰。
很明顯,巴頓將軍之所以提拔那位軍官,是因為他服從命令,堅決執行,不找借口。而那些不服從命令的軍官受到處罰,也顯示了巴頓將軍對下屬決不妥協的決心。下屬的服從和執行力是管理者威嚴的體現,作為管理者,如果不能令出如山,那么就沒有任何威嚴。康熙大帝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大臣們可以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不休,但是皇帝卻必須要獨斷專行。有時候正確與錯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要有天子的威嚴!”
同樣,企業老板也應該有威嚴,發出一項命令之后,就要讓員工堅決執行,絕不容許員工拖拖拉拉、打折扣地執行任務。只有這樣,企業的決策才能落到實處,才能為企業帶來效益,才能保證企業的發展。
總經理對后勤部門的張主任說:“張主任,每年的這個季節都是火災的高發期,去年就有一場大火把我們鄰居單位燒光了,損失慘重。今年我們一定要做好火災的防范工作,堅決避免發生火災。”
張主任說:“明白了。最近幾天我在忙手里的工作,過幾天我就把你的話傳達給全體員工。”
“好的,一定要快點傳達給大家。”
張主任說:“放心吧,我會盡快傳達你的旨意。”
可是,張主任這一拖就是半個月,半個月后,張主任才向全體員工傳達總經理要求大家防火的旨意。但是不到3天,公司的廠房就失火了,很多原材料被燒毀。
總經理怒氣沖天,把張主任叫了過來,對他吼道:“前些日子,我跟你說過,要讓大家注意預防火災,你有沒有傳達我的指令,你是怎么做的?”
張主任兩眼干瞪著,說:“我……我……我跟大家說過啊,一定要把火災的引起者找出來,要嚴懲……”
總經理這叫“令出如山”嗎?當然不叫!軍令如山是指命令發出之后,要讓下屬立即、馬上去執行,而不是聽到下屬說“我最近有點忙,過幾天再執行”后,就說:“好吧,你過幾天再做也行。”尤其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命令,一定要注意執行的時效性,一旦拖拉,就可能貽誤戰機,釀成大禍。
總經理對張主任聽之任之的態度,叫“令出如山”嗎?當然不叫。令出如山是指一定要讓下屬執行到位,一定要有一個好的結果,而不是把上司的話傳達給下屬就完事。在命令下達后,一定要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比如,讓張三檢查一下滅火器,看看是否需要更新;讓李四調查一下市場上的防水系統,看看是否需要買一臺新的回來;讓王五聯系當地的消防部門,組織一次全體消防培訓。再組織員工研究一下火災的隱患在哪里,讓大家加強防范。這才叫真正的執行,這才是令出如山。
老板一定要像軍官將領一樣下達任務,做到令出如山。無論員工找什么借口,說什么理由,有什么困難,老板都不能輕易改變已經發出的命令。老板可以給員工提出建議,為員工執行提供條件,但絕不能允許員工拖泥帶水,拖延執行。如果員工執行不力,該揮淚斬“馬謖”就要當即立斬。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執行的效果,也才能樹立老板的威信和影響力。
8榜樣的力量:老板要做遵守制度的表率
有些老板要求員工在公司不得抽煙,自己卻一天到晚叼著香煙,在員工面前吞云吐霧;有些老板要求員工不得在上班的時候玩游戲,自己卻整天上班的時候玩游戲;有些老板自己不按制度規定的標準去著裝,卻要求員工按標準著裝;有些老板開會經常遲到,上班經常遲到,卻嚴懲上班遲到的員工。如此這般,怎么能夠讓員工信服呢?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企業的管理者,尤其是一個企業的老板,被全體員工看在眼里。因此,老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一定要做遵守制度的表率。這樣才能給大家樹立一個正面積極的形象,影響員工遵守公司的制度。這一點曹操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三國時期,曹操在軍中有很高的威望,大小將士都服從他的命令,聽從他的調遣。他之所以能夠獲得這樣的威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嚴守軍中制度,給部下做了很好的表率。
曹操在壽春城大戰袁術后,在班師回府的路上,經過一片麥田。曹操傳令全軍,不得踐踏麥禾,違者處斬。但不巧的是,曹操的坐騎因為受驚亂跑,踩壞了大片麥田。
事情發生之后,曹操找來行軍主簿,要他依法懲處自己。主簿哪敢啊,但曹操堅持要處罰自己,說:“我自己定下的規矩,我自己犯了,不處罰自己怎么服眾?”說完就拔出佩劍,準備自刎。
眾將趕忙攔住曹操,再三勸說,最后,曹操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割發代首。三軍見狀,哪個敢違反曹操定下的規矩?
也許你會覺得曹操割掉頭發以示接受懲罰是作秀。殊不知,在古代,人們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如果隨便割掉頭發,是大逆不道的,是不孝不仁的。所以,在當時曹操割發代首,是非常難得的,這也是一種高明的領導藝術,他這種做法對全軍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割發代首體現了在制度面前,任何人不得搞特殊,任何人都不能凌駕于制度之上。作為老板,要帶頭做示范,只有先做出了榜樣,才能樹立威信,下屬才會心服口服。真正優秀的老板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動帶動大家去執行制度。他們懂得公司的制度適用于每個人,即使老板也不例外。不管誰違反了公司的制度,都要按規定受到處罰。這樣才能營造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氛圍,才能把全體員工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戰斗力。
有些老板在臺上講制度有多么多么重要,講得振振有詞,講得天花亂墜,講得唾沫橫飛,下臺之后做起來又是另一套。這種言行不一的表現,無異于在自己臉上刻下“偽君子”幾個字,讓人看了就會心生反感。
人們往往喜歡模仿別人,老板以及各層管理者也很容易被員工模仿。假如一位經理上班遲到、下班早退,上班打起私人電話沒完沒了,一天到晚盯著墻上的掛鐘,那么,他的部下很可能如法炮制。值得慶幸的是,如果老板是個愛崗敬業、遵守制度的人,每天認真對待工作,違反制度主動接受處罰,那么員工也會這么模仿,從而變成一個照章辦事、按制度執行的人。
作為企業的老板,你重任在肩,你應該重視給員工留下好的印象。你與其在臺上高談闊論遵守制度有多么重要,不如在臺下認真貫徹執行制度。要知道,身教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只有當你為員工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你才會成為一個讓人信服的老板。聯想集團的總裁柳傳志就是這么做的,他由于個人原因開會遲到了,就會按照制度的規定,在門外罰站5分鐘。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大家做了表率,也向大家展示了制度的威懾力。
在企業管理中,老板帶頭遵守制度,對員工不僅可以起到導向和示范作用,還有助于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激勵士氣等。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身教是密切管理者和員工的黏合劑。管理者的職位越高,身教就能產生越大的影響力。管理者只有自己遵守制度,才能帶出遵守制度的員工;管理者只有自身過硬,才能帶出過硬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