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制度為王:獎要獎得心花怒放,罰要罰得膽戰心驚(1)

制度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保障,一個可以傳承下去的企業,絕對少不了制度。企業有了制度,就有了公平,有了公平,就意味著效率。而效率,則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永葆生命力的良藥。因此,老板要改變以往的“人治”,用制度來管理企業,通過正確的獎賞,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消除員工不良的行為習慣,保證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1你不講制度,別人就跟你講條件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任何一個企業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套規矩,而這一套規矩,就是公平合理的企業制度。如果你不講制度,不用制度管人,而是用人情管人,那么員工就很可能跟你講條件,這樣你就很難服眾了。

蔡先生是北京一家公司的老板,小穎是他的助理。小穎是山西貧困山區的苦孩子,當初聘用她時,就是考慮到她的家庭實際情況(父親早逝,母親下崗,還有一個弟弟要上學),加上她能吃苦耐勞,蔡先生在她進入公司時直接按照正式員工的工資給她。當時公司其他的幾位管理者認為蔡先生這是婦人之仁,太過于講人情,而沒有按公司的制度辦事,這樣不利于管理公司。可是蔡先生不以為然,兩個月后,果然出了問題。

因為蔡先生提前給小穎轉正,讓她享受了正式員工的待遇,所以,兩個月后,她的工資沒有繼續漲。可是小穎不滿意,她說了很多理由,說她一個人干了好幾個人的工作,特別辛苦。蔡先生只好對她表示理解,但是這個崗位只有這樣的薪資水平,蔡先生沒法給她加。否則,會引起大家的不滿。考慮再三,他對小穎說:“這樣吧,我把你個人出的保險費報銷了,相當于每個月給你漲了200元工資,你覺得怎么樣?你要想漲工資,也只能等半年以后了,畢竟你的資歷太淺。”小穎答應了。

隨后的一個月,小穎在工作中頻繁出錯。蔡先生聽說她的母親要來北京,以為她是受家庭瑣事干擾,所以沒太在意。當時公司的生意正轉入旺季,急需人手,其他事情也特別多。在這個節骨眼上,小穎又找到蔡先生,要求漲工資。小穎似乎覺得自己不可替代,覺得自己的價值沒被發現,要求公司每個月給她漲500元工資。這讓蔡先生非常惱火。

后來蔡先生和財務經理、銷售經理、物流經理商量,他們都覺得公司給員工的待遇應按照公司的薪資制度、獎勵制度來定,而不應該任憑員工講條件。最后,蔡先生辭掉了小穎。

蔡先生作為一家公司的老板,在員工的工資問題上不遵照公司的薪資制度來定,而是和員工講人情。沒想到,他對員工的照顧卻沒有換來員工的理解,員工屢次和他談條件,要求漲工資。這真可謂是“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你不和員工講制度,員工就會跟你講條件。

其實,中國人最愛講人情,尤其是在員工犯錯的時候,老板很喜歡說“下不為例”。可是,有了下不為例,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作為企業的老板,一定要認識到:在制度合理的前提下,如果你法外開恩,那么就會為制度的推行埋下地雷。

古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制度、秩序、規則的重要性。如果企業缺乏明確的規章制度,那么工作中就很容易出現問題。如果企業有制度,但是卻不按制度執行,制度就會成為一紙空文,對員工根本無法產生約束力。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一般來說,有制度卻不嚴格執行,而是制度之外開恩,會造成諸多不良的后果。比如,造成員工職責不清。很多企業都有制度,但是卻不按制度執行,這就很容易造成某項工作好像誰都在負責,但實際上誰都沒有真正負責。于是,兩個部門對一項工作糾纏不休,相互扯皮,使原本有序的工作變成無序,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為了避免員工和你談條件,你一定要把公司的規章制度嚴格推行下去,讓每個員工按照制度去行事,避免造成管理的無序,對員工的積極性造成消極的影響。在這一點上,《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就做得很好。

在《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寧國府賈蓉的媳婦秦可卿死了,寧國府內要辦理喪事,每天前來吊唁的人絡繹不絕,里里外外的事情非常雜亂,非常瑣碎,因此需要一位有管理才能的人來做總管。賈蓉的父親賈珍覺得榮國府的王熙鳳可以堪當此任,就把她請來料理寧國府的喪事。

王熙鳳接受了這一邀請,她來到寧國府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人事管理制度。她讓每個人都有具體的事情可做,各司其職,互不推諉,誰去執行,誰去監督,都有明確的分工。如果沒有干好,怎樣處理,制度上都寫得清清楚楚。

接著,王熙鳳又建立了考察制度和物品管理制度,她規定:什么時候點名,什么時候吃早飯,什么時候領物品,什么時候請示,都非常清楚。由于建立了人事、考勤、物資等制度,避免了辦理喪事過程中無頭緒、忙亂、推諉、偷懶等弊端。就這樣,一兩百人的工作群體,在這些規章制度的管理下,一切都變得井然有序。

個人的智慧、水平是有限的,而且很多人對別人的能力往往又不太認同,都認為自己聰明能干,所以不太容易服從別人。因此,如果單純的“人管人”、“人治人”,就很容易產生這樣那樣的弊端。下面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人治”帶有明顯的隨意性,主觀性,缺乏科學性,員工很難適應;“人治”有很強的專制色彩,缺乏公平性、民主性,很容易導致決策失誤,也容易造成管理者和員工的關系緊張;“人治”是以人為主的,很容易出現“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員工很可能會巴結管理者,不利于“人和”;“人治”往往難過人情關,因為人與人之間,有親疏遠近的關系,一旦發生“獎親罰疏,任人唯親”的事情,管理者就會失去威信,團隊也會失去凝聚力。

所以,人治不靠譜,建立企業制度,凡事以制度為準,才是最靠譜的。看看戰場上,軍紀嚴明,眾志成城的軍隊,總能打敗紀律渙散的烏合之眾。同樣的道理,企業也需要嚴格的管理制度,有了合理的制度,員工的工作效率才有保障,企業的長遠發展才有保障。

2制度化:用鐵的紀律約束每一位員工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把這句話用在企業管理上,再合適不過了。盡管企業員工不斷流動,但只要有牢靠的制度,那么無論員工怎么流動,企業依然能夠穩定地發展。反之,如果企業不實行制度化,那么員工就會像一盤散沙,握不緊也抓不牢,無法產生強大的戰斗力。

日本東芝公司的電子產品之所以“容光煥發”,備受世界人民的歡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東芝公司對工作間的衛生有苛刻的要求:女工嚴禁擦粉,男工必須每天刮干凈胡子,操作時,不允許說話、咳嗽、打噴嚏,防止空氣振動,把塵埃揚起。

美國格利森齒輪機床廠也有十分嚴格的安全生產制度,員工只要進入車間,不論是工作還是路過,都必須佩戴安全眼鏡,穿硬底皮鞋,并把領帶放入襯衫里。如果誰不遵守,誰就將受到懲罰。

然而,在不少企業中,當員工不遵守制度時,管理者不嚴加處理,卻礙于情面而放縱員工。比如,一天,一位員工遲到了,這位員工與領導的關系很好,領導不忍心處罰他,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過幾天,又有一個員工早退了,由于這個員工的業績突出,領導想:如果處罰他,很可能打消他的工作積極性。于是,他“寬容”了這個員工。這兩件事情多數人都知道,結果很多員工都不遵守上下班時間。

其實,制度之所以無法約束員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者對員工違反制度后的處理態度,如果管理者不予重視,不加處理,就意味著默許員工的違紀行為。如果管理者毫不猶豫地按照制度處罰員工,那么制度的嚴肅性就得到了維護,領導者的威信也得到了維護。

但是人性化的變通是企業管理的長久之計,如果制度真的不合理,那么就要對制度進行重新審查,做出適當的修改。

宋先生是某私營企業的老板,經營著一家中型皮鞋公司。一直以來,公司都有非常嚴格的考勤制度——上下班都要打卡,對遲到或早退的員工,公司有嚴格的處罰措施。然而,最近人力資源部的主管向他反映:公司中員工之間相互代為打卡的現象比較普遍,明明看到員工在上班后幾分鐘到公司,可檢查考勤時卻發現遲到員工的考勤卡已經打過了。

人力資源主管表示,雖然知道員工在考勤卡上做了手腳,但是苦于沒有證據,也無可奈何。于是,宋先生要求人力資源主管每天早一點來到公司,站在打卡機旁邊監督員工打卡,希望杜絕代打卡現象。

很快,人力資源主管發現,在她檢查期間,總有員工主動和她搭訕,甚至有人想把她的注意力引開。人力資源主管也是人,不好得罪員工,因此,這一招也難以奏效。最后,宋先生購買了一部指紋打卡機,希望從源頭上剎住代打卡的歪風。

果然,自從推行了指紋打卡的考勤方式,代打卡的現象得到了很好的扼制。然而,還沒等宋先生高興幾天,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員工因為遲到的問題經常抱怨不斷,以至于影響了工作情緒。

這是怎么回事呢?

自從推行指紋打卡制度以后,每天遲到的員工比以往“增加”了不少,很多員工遲到的時間僅為一兩分鐘,有些員工為了避免這一兩分鐘的遲到,不惜花錢打車到公司。由于按公司規定,只要上班之前沒請假,就判定為遲到。因此,員工經常因為晚了幾分鐘,而被罰款,員工的不滿情緒可想而知。因此,他們會在工作期間大聲地抱怨,還有不少員工附和。接下來,該員工可能一整天都消極怠工,他的不良情緒還會傳染給其他員工。

表面上看起來,宋先生公司的考勤制度得到了嚴格貫徹執行,但是卻給員工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影響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樣的結果是宋先生始料未及的,作為公司的老板,他深知員工士氣低落會影響公司的生產效率,可是該怎么辦呢?

或許有人建議:遲到1分鐘可以不算遲到。如果真是這樣,當員工遲到2分鐘時,該不該算遲到呢?這樣的問題在管理中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它反映了管理的制度化和人性化之間平衡的重要性,把握好二者之間的平衡才能使管理效益達到最佳化。

針對這個案例中的問題,其實宋先生可以每個月給員工3次遲到的機會,并且規定遲到最多不得超過10分鐘。這種規定,就是對意外遲到的一種寬容,是管理人性化的表現。如果遲到次數超過3次,哪怕第4次遲到1分鐘,也要堅決按制度予以處罰。這樣才能維護公司制度的權威性。但是人性化也要掌握好限度,否則也會讓制度失去權威性。

有一家小公司規定,每個月員工的請假次數如果超過了3次,就享受不到本月的全勤獎。

有一次,公司一位骨干的父親住院了,該員工一個月請了5次假。不過,他為了保證完成工作任務,通過其他時間來加班,最后順利地完成了本月的工作任務。

按照公司的制度,這位骨干的全勤獎要扣除。但是老板為了顯示管理的人性化,對他說:“鑒于你已經完成了本月的工作任務,我就不扣你的全勤獎了。”

表面上看,這位老板的管理手段非常人性化,但是他卻違背了公司的全勤獎制度,會導致全勤獎制度在員工心目中失去約束力。因為按照老板的做法,員工可能會想:只要每個月完成了工作,就不用每天都坐班。如此一來,員工就可能增加請假的可能性。

不可否認,那位骨干對工作懷有敬業之心,對自己的本職工作認真負責,但是他請了5次假,按規定確實無法獲得全勤獎。對公司而言,既然制定了全勤獎制度,就應該堅決執行。因為制度就是公司成員間的“信用”,如果制度被隨意破壞,那么老板在員工心目中的信用就喪失了。所以,一定要認真貫徹執行公司的制度。

《孫子兵法》中指出,軍隊要有明確的法律條文,要用嚴格的紀律訓練整頓軍隊;對士兵不能過于寬松,過于愛戀,否則,很容易導致士兵不嚴格執行命令,從而導致部隊陷入混亂,沒辦法約束。在現代企業競爭中,企業之間的殘酷廝殺不亞于戰場上的弱肉強食,因此,企業一定要用鐵的紀律約束每一位員工。

3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有這樣一則典故,講的是《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斬殺吳王兩位愛妃的事情:

當年孫武將《孫子兵法》獻給吳王闔閭,吳王看完后大加贊賞:“先生的兵書寫得非常精彩,每一篇我都讀過了,但這只是理論上的,你可以實地操練軍隊嗎?”

孫武一聽,欣然答應。吳王又問孫武:“你先操練我的侍女怎么樣?”孫武說:“沒問題,保證一個月之后可以上戰場。”于是,吳王招來宮女、妃子180名,讓孫武去訓練。

孫武對宮女們宣布了紀律,講明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否則,將以軍法嚴辦,處以斬刑。然后命令她們拿起武器,準備操練。可是,當孫武喊口號“向左轉,向右轉,向后轉”時,宮女們把他的話當成耳旁風,不但不聽從號令,還哄然大笑。尤其是身為隊長的夏、姜兩位妃子,動作遲緩,就像平時逛花園一樣,孫武命令大家向東,她們偏向西,眼神中滿是對孫武的不屑。

起初孫武以為自己沒有講清楚,于是又將規定講了一遍,把號令喊了一遍,但是侍女們依然如故。這下孫武動怒了,他要求斬掉兩位隊長,以整軍紀。當時吳王就在閱兵臺上,看到孫子要斬殺自己的愛妃,大吃一驚,急忙要求孫武饒恕夏、姜兩位妃子。但孫武理直氣壯地說:“她們已經違反了軍紀,不殺她們難以馴服士兵。”最后,孫武把這兩個王妃斬首示眾。頓時,全場一片肅靜,從此再也沒人敢在訓練的時候嬉皮笑臉了。

為什么孫武能夠震住被嬌寵慣了的侍女?為什么吳王為兩愛妃求情,他都無動于衷?因為他對軍紀充滿敬畏之心,他講究在軍紀面前人人平等,誰越雷池一步,誰將接受懲罰。他沒有任何私心,沒有任何偏袒,以制度為準繩,從而保證了公平、公正。這就是孫武能夠服眾,能夠快速訓練出威武之師,從而幫助吳國走向強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妃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作為公司的老板,要把公司的制度視為頭頂懸掛的“三尺利劍”,要對其心存敬畏,要堅決按制度辦事,而不能作違反制度的反面教材。然而,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總有一些老板把自己凌駕于制度之上,無視制度的存在,任意踐踏制度,而且自己絲毫不以為然。

某公司王老板帶領一位客戶到生產車間參觀,走到車間門口時,客戶問王老板:“我沒有安全帽可以進去嗎?”老板說:“可以。”客戶問:“可是你們的安全標識清楚地寫了必須要戴安全帽啊!”王老板笑著說:“何必那么認真呢?那些安全生產標準是針對員工的。”客戶參觀完生產車間后,再也沒有和王老板聯系。

“那些安全生產標準是針對員工的。”這一回答很是耐人尋味。難道公司的制度是針對員工制定的?難道管理者、公司老板就可以無視制度的存在?如果真是這樣,叫員工怎樣信服?企業又談何公平?當員工感受不到公平時,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怎能有保證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灵县| 阜南县| 抚州市| 阿拉善左旗| 紫云| 黄骅市| 赤壁市| 永靖县| 秦皇岛市| 凉城县| 涿鹿县| 汉阴县| 桃源县| 防城港市| 濮阳县| 孝感市| 汉寿县| 阿拉善左旗| 红桥区| 新晃| 白朗县| 于都县| 达拉特旗| 巴楚县| 巴东县| 乌审旗| 公安县| 武强县| 永靖县| 海南省| 延安市| 和林格尔县| 汤原县| 景泰县| 肃南| 修水县| 年辖:市辖区| 洛宁县| 博乐市| 兴文县| 思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