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引言:中國古代舞蹈概觀
- 古代舞蹈的形成與發展
- 金開誠
- 533字
- 2015-03-21 11:03:15
《詩·大序》中曾有一段這樣的文字:“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边@段文字說出了人類情感表達的幾個層次和程度,從說話、嗟嘆、歌唱,一路發展到舞蹈,才真正達到足以表達的強度。
舞蹈是以韻律性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它以直觀的方式表達了人類精神世界深處的情感和思想,在我國古代各個時期,舞蹈不僅僅是傳達情感的藝術樣式,還承載了許多社會文化的功能。
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繽紛多彩,這些我們從各種考古資料中都有深入的了解。中國古代的舞蹈大致可以分為宗教舞蹈、宮廷舞蹈與民間舞蹈三類。其中,宗教舞蹈是最先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出現的。之后,隨著王朝的建立,統治者需要為自己歌功頌德以及享樂,于是以樂舞為主的宮廷舞蹈興起,在周朝就已形成了成體系的雅樂,之后雅樂在漢代和唐代這兩個大一統的朝代,融合了其他民族國家以及民間藝術,更加成熟完備。宋以后,隨著市民社會的發展,民間舞蹈發展迅速,同時,宮廷舞蹈已然沒有太大的變化。貴族人家豢養的優伶、女樂也為我國古代舞蹈增色不少。從唐代的歌舞戲開始,到宋雜戲、元雜劇,直到清朝四大戲班進京,戲曲藝術逐漸成熟起來,成為我國傳統藝術的一塊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