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名泉的分類
- 中國名泉(中國文化知識讀本)
- 金開誠主編 陳長文編著
- 518字
- 2015-03-23 17:16:12
泉,包括名泉,都是特定地質環境下地下水循環的產物,因地下水的賦存條件如地形、地質、水文等不同,造成泉的類別的不同。
泉的分類方法很多,按照泉水出露時水動力學性質可將泉分為上升泉和下降泉兩大類。上升泉由承壓水補給,在泉出口附近水流在壓力作用下呈上升運動,冒出地面,有時可噴涌高出泉口數十厘米。上升泉流量比較穩定,水溫年變化比較小,如趵突泉。下降泉潛水或上層滯水補給,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溢出地表,在出露口附近水流往往做下降運動,一般從側向流出,泉水流量和水溫等往往呈明顯的季節性變化。
此外,按泉的涌出狀態,可分為長流泉和間歇泉;按泉的成因可分為:接觸泉、侵蝕泉、溢出泉和斷層泉;按含水層的空隙狀態可以分為:巖溶泉、溢隙泉和孔隙泉;按泉水的溫度,可分為冷泉和溫泉,我國一般以25℃為界,泉水溫度低于25℃的稱冷泉,高于25℃的則稱溫泉,具體來說,按溫度又分冷泉(低于25℃)、微溫泉(25℃—33℃)、溫泉(34℃—37℃)、熱泉(38℃—42℃)和高熱泉(高于42℃),不難看出,這是根據人對水溫的適宜度來劃分的。一般來說,名泉更注重的是人文因素和景觀價值,為了敘述的方便和邏輯的清晰,本書按冷泉和溫泉來對名泉歸類,有特色的名泉則又獨立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