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哲發現那筆錢不見時,窗臺上的仙人掌剛開了朵嫩黃的花。他記得清清楚楚,上周給臨潼博物館做模型掙的三千塊手工費,用牛皮紙包著,壓在床板最底下,打算偷偷給家里寄回去——他媽前陣子打電話說,爸的老腰疼又犯了,想買個理療儀。
床板掀開,木頭縫里落著幾根頭發,牛皮紙卻沒了蹤影。外間的折疊床被收拾得整整齊齊,李靜昨天剛洗過的床單還帶著皂角味,可這味道此刻聞著,竟比共用廚房里的油煙還嗆人。
“你看見我床板下的錢沒?“徐哲闖進里屋時,李靜正對著鏡子試新毛衣,是件亮粉色的,領口鑲著水鉆,晃得人眼睛疼。
“啥錢?“李靜頭也沒回,用梳子梳著頭發,“你能有啥錢?“
“我做模型掙的三千塊,“徐哲的聲音有點抖,“牛皮紙包著的。“
李靜把梳子往桌上一拍,轉過臉來:“哦,那錢啊,我拿去用了。“她指了指身上的毛衣,“這不,買了件衣裳,還剩點給我媽買了雙鞋。“
徐哲的血一下子涌到頭頂:“那是我給我爸治病的錢!“
“你爸治病咋了?“李靜叉著腰,嗓門拔高了八度,“你現在是我們李家的人,掙的錢就該給我們花。你爸有醫保,怕啥?“
“那是我爸!“徐哲攥著拳頭,指節發白,“當初彩禮錢我爸媽把棺材本都拿出來了,現在他病了,我不該管?“
“喲,現在知道心疼你爸媽了?“李靜冷笑一聲,“當初入贅的時候咋不想想?徐哲我告訴你,進了我們李家的門,就得守我們李家的規矩,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這日子沒法過了!“徐哲轉身就往外走,想去找他媽寄錢的那個郵局——說不定能攔住匯款。
“你去哪?“李靜追出來,一把拽住他的胳膊,“把話說清楚!“
兩人正拉扯著,李靜她爸從外面遛彎回來,手里提著個鳥籠,畫眉鳥在里面撲騰,“喳喳“地叫得煩躁。
“咋了這是?“老爺子把鳥籠往掛鉤上一掛,眉頭皺成個疙瘩。
“爸,徐哲藏私房錢!“李靜往地上一坐,開始抹眼淚,“我好心好意拿他的錢給您買酒,他就跟我急眼,還說要走!“
“我沒有!“徐哲急得臉通紅,“那錢是給我爸治病的,她拿去買毛衣了!“
“買件毛衣咋了?“李靜她媽從廚房出來,圍裙上還沾著面粉,“靜娃嫁過來,穿件新衣裳不該?你一個大男人,掙點錢還藏著掖著,像啥樣子!“
“那是我的血汗錢!“徐哲的聲音發顫,“我每天熬夜做模型,手指頭被刻刀劃了好幾個口子,這錢來得不容易!“
“口子咋了?男人掙錢養家天經地義。“老太太往地上啐了一口,“我們靜娃嫁給你,沒享過一天福,穿件毛衣你就心疼了?我看你就是沒把我們李家當自家人!“
徐哲看著眼前這三個女人,突然覺得喉嚨里像堵了團棉花,啥也說不出來。他想起剛入贅時,老爺子說的那句“好好過日子“,現在聽著,倒像是句笑話。
“把錢還給我。“徐哲盯著李靜,一字一句地說。
“不還!“李靜梗著脖子,“有本事你搶啊!“
徐哲往前邁了一步,李靜她爸突然沖上來,一把將他推倒在地。老式地板是水泥的,磕得他后腰生疼,像被烙鐵燙了一下。
“反了你了!“老爺子指著他的鼻子,氣得手發抖,“敢在我們李家撒野!“
徐哲趴在地上,看著墻角那盆仙人掌,嫩黃的花瓣被剛才的拉扯震掉了一片,落在水泥地上,像滴凝固的血。他想起小時候在閻良,跟王建在塬上打架,被按在土里吃了滿嘴泥,回家爸也沒打他,就蹲在門檻上抽煙,說:“男人要能屈能伸,但不能讓人戳脊梁骨。“
現在,他好像讓人戳著脊梁骨,還踩了好幾腳。
“我要離婚。“徐哲爬起來,拍了拍身上的土,聲音不大,卻清清楚楚。
“離婚?“李靜像是聽見了天大的笑話,“你離了我,連肉夾饃都吃不起!“她走到門口,對著樓道喊,“大家快來看啊!這個上門女婿想離婚,還想卷走我們家的錢!“
樓道里很快就聚了幾個人,都是鄰居。王嬸抱著孫子,探頭探腦地看;三樓的張大爺拄著拐杖,瞇著眼睛聽;還有共用廚房的劉嫂,手里還拿著鍋鏟,圍裙上沾著西紅柿醬。
“他藏私房錢,被我發現了還想動手!“李靜哭得更兇了,往徐哲身上潑臟水,“要不是我爸攔著,我今天就得被他打殘了!“
“我沒有。“徐哲站在人群中間,像被釘在地上,渾身發冷。他想解釋,可嘴像被粘住了,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我早就看這小子不對勁。“老太太在一旁幫腔,“整天悶不吭聲的,心思全在外面。要我說,這種白眼狼,早離早好!“
徐哲突然覺得很累。累得不想爭辯,不想解釋,甚至不想呼吸。他看了一眼李靜,看了一眼她爸媽,看了一眼圍觀的鄰居,然后轉身,一步一步往外走。
折疊床的床板還敞著,他的帆布包就放在旁邊。他走過去,把包往肩上一甩,拉鏈沒拉,里面的兵馬俑擺件滑了出來,“啪“地掉在地上,摔成了兩半。
陶土的碎片濺在他的鞋上,像濺了一地的星星。徐哲彎腰撿起來,碎片割破了手指,血珠滲出來,滴在陶土上,紅得刺眼。
“摔得好!“李靜在后面喊,“這種破爛,早就該扔了!“
徐哲沒回頭,攥著碎成兩半的兵馬俑,走出了這個他住了三個月的家。樓道里的燈泡又開始忽明忽暗,照得他的影子一會兒長,一會兒短,像個笑話。
出了單元樓,風裹著沙塵刮過來,吹得人眼睛疼。巷口的早點攤還在,老板正收攤,鐵鍋里的油底子結了層黑垢。徐哲往老街的方向走,腳步有點飄,像踩著棉花。
路過“老孫家泡饃“,伙計認出了他,熱情地招呼:“師傅,吃泡饃不?今天有新鮮的羊肉!“
徐哲搖搖頭,繼續往前走。他想去城墻根,那里總有人唱秦腔,吵吵嚷嚷的,能讓人心里踏實點。
城墻根下果然熱鬧。幾個老頭老太太圍坐在一起,有拉板胡的,有敲梆子的,一個穿藍布衫的老爺子正唱《周仁回府》,嗓子亮得像銅鐘:“他夫妻雙雙向我拜,把哥哥哭的痛傷懷...“
徐哲找了個石墩坐下,把碎成兩半的兵馬俑擺在腿上,一點一點地拼。陶土的邊緣很粗糙,拼了半天,還是有道縫,像道永遠合不上的傷口。
“小伙子,咋了?“旁邊一個拉板胡的老頭停下來,看他半天了,“有啥煩心事?“
徐哲苦笑了一下,把兵馬俑揣回兜里:“沒事,大爺。“
“沒事能一個人在這拼破爛?“老頭笑了,露出豁了的牙,“我看你這模樣,是受委屈了吧?“
徐哲沒說話,眼睛盯著城墻根的野草。風一吹,草葉貼在磚縫上,像在哭。
“我年輕的時候,也受過大委屈。“老頭放下板胡,掏出煙袋鍋,“那時候在廠里當學徒,被師傅欺負,被同事排擠,有好幾次都想卷鋪蓋走人。“
他點著煙,抽了一口:“后來我師傅快不行了,拉著我的手說,'人這一輩子,就像唱秦腔,有苦音,有歡音,苦的時候別垮,歡的時候別飄'。現在想想,還真是這么回事。“
板胡又響起來,這次換了個老太太唱,是《花木蘭》里的“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聲音脆生生的,像剛摘的臨潼石榴。
徐哲看著城墻,磚縫里長滿了青苔,是雨水泡出來的綠。這城墻幾百年了,見過多少悲歡離合?他這點事,算啥?
手機響了,是王建打來的。徐哲接起來,剛“喂“了一聲,眼淚就忍不住掉了下來。
“哲娃?你咋了?“王建的大嗓門震得耳朵疼,“是不是在李家受氣了?我跟你說過,入贅不行...“
“建娃,“徐哲抹了把臉,“我離婚了。“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然后傳來王建的聲音,比剛才低了點:“在哪呢?我去接你。“
徐哲報了地址,掛了電話。老太太還在唱,“誰說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圓,把城墻根的風都震得暖和了點。
他掏出煙盒,還剩最后一根。點著,抽了一口,嗆得咳嗽起來。這煙是李靜她爸給的,軟中華,他平時舍不得抽,現在抽著,卻覺得不如自己常抽的紅塔山順口。
煙抽完,王建騎著摩托來了,車后座綁著個帆布包。他停下車,遞過來一瓶冰峰:“上車,回閻良。“
徐哲愣了一下:“回閻良?我...“
“我跟我叔我嬸都打過電話了,“王建把冰峰塞到他手里,“他們說,家里的門永遠為你開著。咱老陜不興在外面受氣,回家!“
冰峰的瓶子上凝著水珠,滴在手上,涼絲絲的。徐哲看著王建曬得黝黑的臉,看著他眼角的笑紋,突然想起小時候,兩人在塬上偷摘人家的柿子,被追得滿山跑,王建總是把他護在后面。
“走。“徐哲跨上摩托后座,帆布包往懷里緊了緊。里面的兵馬俑碎片硌著胸口,有點疼,卻讓人踏實。
摩托發動起來,突突地響。路過臨潼老街,賣石榴的攤位還在,攤主正往箱子里裝石榴,紅艷艷的,像一堆小太陽。徐哲回頭看了一眼李家所在的那棟樓,窗戶關著,看不見里面的人。
摩托過渭河大橋時,風更大了。河灘上的蘆葦長得老高,白花花的蘆花在風里飄,像落了場早雪。徐哲迎著風,喊了一聲,聲音被風吹得老遠,像要把心里的憋屈全喊出來。
王建在前面笑:“喊啥呢?跟狼嚎似的!“
徐哲也笑了,眼淚卻又掉了下來。這次的眼淚,是熱的。
他知道,閻良的蘋果樹快該剪枝了,爸的腰疼得找個好大夫看看,媽做的油潑面一定還是那么香。至于李家,至于那三千塊錢,至于那件亮粉色的毛衣,都像河灘上的蘆葦,風一吹,就散了。
摩托越開越快,臨潼的影子越來越遠,閻良的方向,天好像亮了點。徐哲把臉貼在王建的后背上,聞著他身上的機油味,突然覺得,這味道比李靜身上的香水好聞多了。
懷里的帆布包動了動,是那半塊兵馬俑。徐哲把它攥得更緊了,陶土的碎片硌著掌心,像在提醒他,不管摔得多碎,只要拼起來,就還是個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