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
李白的祖上,是西漢的“飛將軍”李廣。
李廣的老家在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他的第十六世孫李暠趁著天下大亂,在這里建立了西涼政權,史稱“涼武昭王”。
到了南北朝,他們這一家族因祖上既有名將,又出過國王,逐漸發展壯大,號稱“隴西李氏”,一躍成為當時中國最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之一。
而李白,便出自這“隴西李氏”[1]。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白的六世祖不知因何原因,選擇離開世世代代生活的隴西,沿著絲綢之路,舉家向西遷徙,最后定居在了這碎葉城。
不久,隋朝滅亡,唐朝建立,而耐人尋味的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也自稱出自“隴西李氏”,所以如果這兩撥人都沒扯謊的話,李白和李唐皇室還是同一個宗族的。
后來,唐朝為了打通絲綢之路,派大軍遠征,滅掉了西突厥汗國,至此碎葉劃歸安西都護府管轄,正式成為中國疆域,所以李白往上數幾代,都是正兒八經生活在唐朝境內的。
長安元年(701),碎葉城,李白就出生在這里。
這一夜,他的母親夢到長庚星墜落,飛入自己的懷中,等她恍然驚醒,孩子已然伴著啼哭聲出世。
長庚星就是“太白金星”,李父喜得麟兒,開心之際,突然福至心靈,為之取名:白。
取名“白”不算,古人還往往要有個表字。
一般來說,表字都是二十歲行冠禮后,方才會賦予,但李父可能是久居西域,忘了家鄉習俗,居然當場就根據妻子的夢境,給兒子定了表字:太白。
是的,這時候的小白,還并不姓李。
他們一家人在流寓西域期間始終隱姓埋名,就連可以證明身份的家譜都弄丟了。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李父又不知因何原因,得罪了當地一些不可招惹的人,這使得他們一家在碎葉城的生活更加舉步維艱。
經過深思熟慮后,李父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回中原!
之所以說大膽,是因為當時要回中原并不容易。
一來,從碎葉到中原,行程何止萬里?中間不但要翻過高山峻嶺,還要穿過瀚海沙漠,更有沙盜不時出沒,在沒有軍隊護送的前提下,橫穿絲綢之路,無異于天方夜譚。
二來,自長安三年(703)開始,西突厥的各個部落爆發內亂,這場混戰一直持續了三年之久,直接造成了安西道路堵塞,若是貿然橫穿的話,恐有性命之危。
然而,不知是思鄉之情太濃,還是仇家實在欺人太甚,李父竟毅然決然地拖著一大家子,在戰火紛飛中不遠萬里跋涉而歸,回到了他素未謀面的中原故鄉。
李父沒有選擇回到隴西祖地,也沒有像其他西域歸客一樣,去往長安或者洛陽,而是在通過河西走廊后,取道西山路,沿著岷江而下,進入了巴蜀之地。
不過,李父這次惹到的仇家似不一般,疑是官府中人,在中原亦有影響力,所以他不敢去成都這種名城大邑,而是轉而折向東南,一直走到了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
這里的山很雄偉,男兒都壯如山;這里的水很清秀,女兒都美如水,這一路上芳草萋萋,遍植李樹,樹上的李子花灼灼盛開,遠看白若柳絮,近看落英繽紛,交相輝映,宛如仙境。
李父仰頭看向漫天飛舞的李子花,一時興奮異常,因為他們李姓的遠祖老子,當年正是在李樹下出生的。他認為這是天意,于是指向李樹,宣布恢復他們家族的李姓,并且打定主意,從此便安居在這里了。
直到這一刻,李父才變成了“李客”[2],小白也才變成了李白。
這一年,是神龍元年(705),一代女皇武則天宣告退位,不久在上陽宮黯然落幕,大唐王朝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而時年五歲的小李白,也正式加入“折耳根聯盟”,成了一名貨真價實的四川人。
[1]唐代“冒姓之風”嚴重,一些出身寒微的人,為了抬高身價,往往攀附大姓,偽造自己的門第,所以有人懷疑,李白是“李暠九世孫”的說法,也是李白或其先人的捏造。不過,在暫無鐵證的前提下,就斷定李白世系是假冒的,未免過于武斷。
[2]李白之父的本名沒有流傳于世,這可能是因為他居住西域多年,原來的名字不類漢人,所以避而不談。史書上稱呼他為“李客”,是因為他客居四川,又遠來是客,這才起了這么一個代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