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①如何打破籠罩日本的封閉感?

日本正被巨大的封閉感包圍。

日本的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約為四百七十萬億日元,這一數字相比二十年前的名義GDP有所縮減。盡管人們常說,經濟不景氣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多數發達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但當我們查看主要六十個國家近二十年GDP變化會發現,日本的名義GDP未見明顯增長。相比之下,中國的相關經濟數據增長相當可觀,美國也有一定的增長。

名義GDP,也稱為貨幣GDP,是指以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銷售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它是按當年市場價格計算得出的GDP總量,不考慮物價變動的影響,它反映了整個社會創造的“附加價值”總和。在這些附加價值中,超過一半是通過工資形式分配給民眾的,因此,可以說工資來自這些附加價值。換句話說,過去二十年間,日本民眾的實際工資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有減少的趨勢。

當然,考慮到物價漲跌的影響,日本的實際GDP約為五百一十四萬億日元,比二十年前增加了約七十五萬億日元,這是因為物價在下降。雖然這可能被視為一種積極現象,但不可否認的是,長期的低通脹或通縮狀態是導致日本經濟停滯和社會閉塞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什么日本的經濟增長如此緩慢呢?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但可以確定的是,日本國民已經逐漸習慣了這種增長停滯的狀態,因此,對日本來說,擺脫這種封閉感變得尤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實際GDP在增加,但名義GDP卻未隨之增長,甚至呈現出下降趨勢,這主要是受到通貨緊縮的影響。從全球范圍來看,在全球的主要經濟體中,顯然只有日本經歷了顯著的通貨緊縮。

現在的日本,商品價格下降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例如,目前東京地鐵票的起步價是一百六十日元[1]。這個價格已經很久沒有變過了。1986年的地鐵票起步價是一百四十日元,在泡沫經濟時期,票價上漲了二十日元,但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從他們記事起,票價幾乎就沒變過。

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物價年年上漲似乎是理所當然的,許多媒體總是因此批評政府,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這些現象無關好壞,反而是社會充滿生機的有力證明。

現在這種狀態消失了。物價持續穩定,看似營造了一個寧靜的社會環境,但如果一直是這種狀態,日本該如何在國際社會中保持競爭力呢?我對此感到擔憂。

當下,許多年輕人“宅在家里”“躺平”,我覺得,在日本,“躺平”似乎正在成為一種潮流,而且許多“躺平”的年輕人喜歡對一些事發表意見。我認為,這是日本社會“執行力”下降的一種表現。

給日本人帶來危機感的,與其說是日本在國際上經濟地位的下降,不如說是整個日本社會“執行力”的下降。這種危機感正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

我不僅從日本社會整體情況中感受到了這種危機感,在擔任經營顧問的過程中,我也發現許多公司員工的執行力在下降。我不知道是否只有我注意到了這一點。

毋庸置疑,人在行動的時候,生命力會更加旺盛,往往更能體會到生命的活力,并且可以獲得幸福感。

而且,當你的行為能給周圍的人帶來令其滿意的結果時,你的人生會隨之改變,世界也會因你而改變,當然,你所在的公司也將因你而改變。

那么,我們的行動力從何而來呢?我們應該如何將行動力提升為獲得成果的執行力呢?

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本書探討的核心主題。我認為提升執行力的關鍵在于“信念”。只要信念不滅,我們便能持續地采取行動,最終達成理想中的目標。

有人可能會質疑:“我們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擁有信念呢?”

我們無須對此擔憂,并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有信念,我也不例外。

“信念”也是從日常的“行動”中產生的。“積極的觀念”會變成“信念”,無數個小“行動”會逐漸積累成強大的“執行力”。

在本書中,我將“能獲得成果的行動力”定義為“執行力”。在我看來,只有獲得成果,行動才有意義,否則一切都是徒勞。有了“成果”,公司和社會才會改變,當然,你的人生也會改變。此外,持續產生這樣的成果也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提升執行力,我們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a. 開始行動。

b. 持之以恒。

c. 獲得成果。

在我看來,這就是真正的“執行力”。

我們只有去行動,才能明白很多事。有些知識是需要通過實踐獲得才能真正掌握的,僅憑理論學習是無法理解的。我們只有付出行動并獲得成果,才能真正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提升執行力不僅能改變個人的命運,也能改變公司和國家的命運。

在這本書中,我將具體闡述掌握“提升執行力”的方法,與此同時,我也會提供一些關于工作和生活的技巧,供讀者參考。

②一流人物和二流人物的細微差別

話說回來,我想說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你聽說過西鄉隆盛[2]嗎?他不但推翻了日本的幕府統治,還實行了廢藩置縣。

事實上,提出廢藩置縣的另有其人,但最終執行這個政策的是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是個淡泊名利的人。幕府倒臺后,日本天皇奪回了政權。功成身退的西鄉隆盛隱居鹿兒島。當時日本處于怎樣的狀態呢?雖然德川幕府倒臺了,但舊藩的勢力依然強大,如果放任不管,很有可能爆發反動革命。

為了避免這種潛在的動蕩,當時的日本要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廢藩置縣迫在眉睫,但所有人都束手無策。緊急關頭,西鄉隆盛被召回。

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幾經波折,西鄉隆盛成功說服了各藩接受這一變革,終于完成了這項任務。

以西鄉隆盛為首的政客推翻了幕府的統治,這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有薩摩、長州、土佐、肥前等四大強藩做后盾。西鄉隆盛背后的老大是薩摩藩的藩主。

所謂廢藩置縣,就是告訴那些藩主:“我們現在要剝奪你們的權利。”

各地的藩主已經擁有自己的領地,并且在與幕府的戰爭中獲勝,現在卻要他們同意“上交戰爭成果”。

這十分不容易,但是西鄉隆盛做到了,他向各藩藩主游說后順利推行了這一政策。

現在有人提議實行道州制[3],這無須修改日本憲法,只須改變地方自治法,但實際上,沒有人能真正推行這一政策。

日本現在的縣[4]雖然不再是個人的領地,但同樣涉及各種勢力的既得利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情況與西鄉隆盛所處的年代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因為自上而下的改革更加錯綜復雜,所以我認為現在沒有人能夠完成這項任務。

不僅如此,比道州制改革更易推行的公務員制度改革等改革,也難以順利進行。有時,你會發現,連許多公司內部的小改革都難以推行。

西鄉隆盛還完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推行征兵制。

當時這個提案也是別人提出的,但執行者是西鄉隆盛。而且,推行征兵制比推行廢藩置縣還要困難。

一直以來,武士都是日本社會的特權階級,武士之所以為武士,正是因為他們擁有武力。更何況,推翻幕府的正是武士,換句話說,推行征兵制意味著徹底剝奪了推翻幕府的盟友們的特權。

能夠說服大家接受這種改革的只有西鄉隆盛。這件事,只有無欲無求、重情重義且深受人們尊敬的西鄉隆盛才能做到。

因此,盡管為了大局不得不剝奪武士們的特權,但西鄉隆盛仍然充分理解那些本應高高在上的武士們,尤其是為倒幕作出巨大貢獻的薩摩藩藩士們。他們的遺憾和不滿深為西鄉隆盛所理解。最終,西鄉隆盛明知毫無勝算,卻依舊以自己的生命下注,用西南戰爭[5]來消除這些不滿情緒。

在日本歷史上,西鄉隆盛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要求現在的政治家、企業家具備西鄉隆盛那樣的執行力,或許有些苛刻。當然,我也沒有那樣的執行力。

如果普通的日本人能像西鄉隆盛那樣擁有堅定的信念,并且擁有主動“邁出一步”的行動力,那么日本現在的社會環境應該會有很大的變化。如果我們擁有強大的行動力,那么我們所在的公司以及我們自己的人生,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在工作中,許多人會完成上司安排的任務,卻往往不會做超出分內的工作。在生活中也是如此,許多人雖然嘴上說得好聽,但就是不愿意“邁出一步”。這樣的氛圍在整個日本社會蔓延開來,將會進一步加劇日本社會的封閉感。其實,只要我們擁有“邁出一步”的行動力,很多想法都是可以實現的。

我們不需要做驚天動地的大事,每個人、每家公司,只需要向前“邁出一步”就行。

我經常說,“自我實現”就是“成為最好的自己”。那么,怎樣才能“邁出一步”,“成為最好的自己”呢?

其答案是“養成行動的習慣”。

我認為,行動力是一種節奏。

只要我們踏準了這個節奏,就能不斷地積累“正確的努力”,最終獲得成果。

具體來說,“邁出一步”是指什么呢?比如,只要我們發現街邊有慈善募捐活動,就走過去進行捐款。簡單來說,就是在猶豫不決的時候選擇去做,這就是“邁出一步”。

首先,我們要采取一些“小行動”,然后,不斷重復這些“小行動”,持續做下去,這就是在培養我們的行動力。

如果不采取行動,就不會有結果。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只要“邁出一步”,踏實地去做,你就一定會得到回報。如果你堅持做下去,那么你一定會進入學習或工作的下一個階段。所謂一流的人物,就是能“邁出一步”的人。

因工作和受邀參加電視節目的錄制,我常有機會接觸各種各樣的文化人、藝人、企業家。他們之中既有一流人物,也有幾乎不上電視的普通文化人、普通藝人、經營的公司倒閉了的企業家。我發現,乍看之下,一流的人物與二流的人物其實差別并沒有那么大。

為什么這么說呢?

其實,一流的人物與二流的人物做的事情都是類似的,但是他們之間有一個小小的差距。

二流的人物之所以無法成為一流的人物,正是因為他們無法彌補這個小小的差距。

二流的人物無法通過正確的努力去彌補這種差距。我們之中的許多人也是這樣。

“看似相同的事情”和“相同的事情”是不一樣的。

雖然一流的人物與二流的人物之間的差距很小,但社會對他們的評價和他們做事的結果卻有巨大的差距。我希望大家能通過提升自己的執行力來彌補這種差距。這最終會使我們成為一流的人物,進而推動社會進步。

中國典籍中有一篇名為《大學》的散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篇散文的開頭廣為人知,其中有一節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所謂“修身”,即提升個人道德修養與品格。在日本,“修身”一詞已成為道德教育的代名詞。

“齊家”,即治理家族事務,使其和諧有序。

“治國”,即治理諸侯封地,實現地方安定。而此處所指的“國”,我們也可以將其視為國家、地區、社區或公司。

“平天下”是“實現天下太平”的意思。

這些話的意思是,不斷提升個人道德修養與品格的人,能讓家庭、地區甚至國家和諧有序,最終實現天下太平。

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積累小的行動,促使個人進步,使自己的家庭和諧有序,使社會安寧穩定,進而推動整個國家發展進步。

一切都是相互聯系的。

③“good是great的敵人”

good是great的敵人。(優秀是卓越的敵人。)

在我的其他著作里,我也經常提到這句在吉姆·柯林斯所著的《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出現過的話。

日本確實可以算得上是一個good(優秀)的國家,但如果只安于good的現狀,就永遠無法變得great(卓越)。不僅如此,如果安于現狀,日本可能會不再優秀,并陷入越來越窘迫的境地。這就是日本的現狀。

我認為,這也適用于許多公司。恕我直言,對個人來說,也是這樣的。

如果我們想讓自己保持優秀,甚至成為卓越的人,那么我們還需要“邁出一步”,采取行動。

如果每個人都能養成這樣的習慣,那么整個國家也會變得卓越,現在已經不是普通人等待救世英雄出現的時代了。

雖然我們不必總是考慮國家大事,但為了實現自我提升,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要有“邁出一步”的行動力。這最終會提高我們所在的公司的業績,并改變社會風氣。

實際上,成功的企業家也是這樣做的。

我很敬重的能村義廣在旭化成[6]的生活產品分社擔任社長一職,他負責管理保鮮膜等日用品的生產部門。此外,他還出任旭化成總部的常務董事,以及旭化成分社(旭化成生活和客廳)的社長。

在我看來,這位先生非常了不起。他雖然身居常務董事和社長之職,卻常常親自站在超市門口推銷保鮮膜等商品,而且總是以一身武士的裝扮亮相。他身著和服外褂、褲裙,梳著發髻,在日本各地的超市門口巡回推銷產品。

當時,他的公司年銷售額早已突破六百億日元大關,但他為何不顧下屬反對,堅持親自在超市門口售賣僅售二百日元的保鮮膜呢?因為他深知,這一行為本身對促銷和宣傳所帶來的效益,可能高達數十億日元。

一般而言,無論在小城鎮還是大都市,普通超市內很少有如此裝扮的銷售員,他僅憑獨特的造型就能吸引人們的目光。而且,他是一家大公司的社長,地方報紙及電視新聞一定會爭相報道此事,這對當地的代理店和超市而言,無疑也是難得的曝光機會。

如今,他已退休。在擔任社長的那些年里,他每年年初都會在辦公桌旁貼上一張日本地圖,并隨著自己推銷的足跡所至,將地圖上的一個個地區逐一涂上特別的顏色,記錄下自己的奮斗歷程。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中年人打扮成武士的樣子,在某家超市門口賣保鮮膜,恐怕會有上小學的孩子跑過來問他:“叔叔,你在拍電影嗎?”一般人真的很難像他那樣推銷產品。

我和他打過一次高爾夫球,當時,他將一大包保鮮膜和密封袋帶到了高爾夫球場,并將其分送給球童。

他是公司的領導者,他這么做,可能會被認為理所當然。如果普通員工如此熱愛自己公司的產品,努力推廣,思考如何提升銷量,那么他對公司產品的這種熱愛就是相當可貴的了。愿意“邁出一步”的人,與每天得過且過,只想如何讓自己輕松一點兒的人相比,誰更有可能成功,誰能更接近“最好的自己”,答案不言而喻。

能村先生曾在旭化成的著名企業家宮崎輝手下工作多年,他可能是在那時提升了行動力,學到了“邁出一步”的精神。

當然,我并沒有要求各位穿著奇裝異服去推銷產品。我只想說,你應該對自己的工作和公司多一些思考,并將思考的結果付諸行動。如果你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不妨“邁出一步”,實際去嘗試一下,僅此一舉,可能就會給你個人和公司帶來很大的變化。

必須要做的事,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去做,盡管也有少數人連這些必須要正是這些你實際去做了的事,真正地改變了你的人生。

正如我在前文中說過的那樣,很多事只有嘗試去做了才會真正地明白,不去嘗試著做一下,是想象不到結果的。

以我自己為例,寫書不是我必須要做的事。如果它妨礙了我作為經營管理顧問的主業,那么我做這件事的代價就太大了。然而,正是因為我“邁出一步”,寫了書,而且這些書成了暢銷書,所以我才看到了一個自己以前從未見過的新世界。

通過寫博客和參與某些活動,我遇到了不同的人,我的商業機會也增加了,我周圍許多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有時候,正是因為我們“邁出一步”,我們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④不能盲目行動

雖然我一直強調“邁出一步”的重要性,但我需要在這里提醒大家,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盲目地去做。

在做某件事之前,你需要考慮以下兩點:

首先,你要了解你要做的事的風險程度。

例如,有些人可能因對現有工作不滿而選擇跳槽或創業,盡管類似的成功案例屢見不鮮,但也有人因此陷入困境。同樣,在完成公司的項目時,有些團隊雖然設定了不切實際的目標,卻能奇跡般達成;有些團隊雖然設立了合理的目標,卻沒能達成,最終只能解散。

所有的行動都伴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

不考慮風險而去做有風險的事,這不是“敢于冒險”,而是純粹的魯莽。這樣做事是很難成功的。

不過也常有這樣的情況:有些事明明沒有風險或風險很小,有些人卻不經考量就退縮,不敢去做。然而,恰恰是這些人,有時會突然去做一些毫無勝算的事。

無論如何,在行動之前,我們一定要考慮我們要做的事的風險有多大,失敗時我們能承受的“風險下限”在哪里。

另外,我們要盡可能弄清楚做某事成功的概率以及成功的方法。

關于這一點,我會在后文中詳細說明,供大家參考。松下幸之助[7]說過:“如果我們對完成某件事有六成的把握,那么這件事就值得我們一試。”

也就是說,對要做的事,我們需要先有一定的把握,然后再去做。如果我們對做成某事的把握只有三四成,那么我們最好不要去做。

判斷是否應該采取行動的另一個依據是“動機”。

在這方面,稻盛和夫[8]在其演講中經常提到我們在做事之前要思考的兩個問題:

“我的動機是善意的嗎?”

“我是否有私心呢?”

也就是說,在決定做某件事之前,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我做事的動機是否出于“善意”,是否有“私心”。

我們需要根據這兩點來決定是否行動。

⑤什么可以將“行動力”轉化為“執行力”?

如果做事的動機是善意的且沒有私心,那么我們就應該行動起來。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

Once done is half done.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旦開始做,事情就完成了一半”。

不管怎樣,先著手去做吧!

我在撰寫這本關于“執行力”的書時,也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在那樣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

“Once done is half done.”(一旦開始做,事情就完成了一半。)

有時,我們會猶豫要不要做某件事,在我看來,只要這件事的風險可控,我們就應該去做。那些別人建議我們去做的有價值的事,我們可以嘗試去做。嘗試去做之后,也許你會驚喜地發現,這件事并不難完成。

在做事之前,營造一個易于開始工作的環境也十分重要。

觀察那些工作效率低的人,你會發現他們在開始工作之前的準備時間往往很長,因此,我們需要營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例如,如果你想用電腦打字,那么在上一項工作完成后,你可以預先打開電腦的文檔,把資料整理好,放在顯眼的位置,這樣就可以創造出一個“易于開始工作的環境”了。保持工作桌的桌面整潔也同樣重要。

總之,我們需要創造一個“易于開始工作”的環境,并培養自己立即開始工作的好習慣。

只要稍微思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雖然“一旦開始做,事情就完成了一半”,但事情也只是完成了一半。開始可能意味著完成了一半的工作,但無論如何,還有一半的工作要做。換句話說,我們必須繼續做下去,直到工作全部完成。

要將“行動力”與本書的主題“執行力”聯系起來,就必須“堅持”“正確的努力”。

“正確的努力”指的是采用恰當的方法去完成某件事。就算一個舉重選手每天拼命練習足球,那他也不可能在舉重比賽中獲勝。我們需要針對目標進行恰當的努力。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堅持”呢?

雖然每個人的情況各有不同,但“堅持”是“執行力”的關鍵,也是很多人都希望掌握的人生課題。想要擁有將行動變成能夠獲得成果的“執行力”,“堅持”是不可或缺的。

我將在本書中詳細闡述擁有這些能力的技巧,在此,我想先告訴各位,“使命感”才是我們該追求的終極目標。

《孟子·公孫丑上》中有一句話:“夫志,氣之帥也。”也就是說,想要實現某種目標的思想意志是我們意氣情感的主導。

人類行動的基礎是思想。想法不堅定是沒法堅定地完成某事的。我認為,最好的做法是基于“使命感”去做事,更準確地說,我們是依靠基于使命感的“信念”去做事的。

正是基于這種使命感,我寫完了這本書。

如果各位能將這本書讀到最后,我將感到無比榮幸。


[1] 本書首次在日本出版的時間為2012年,全書相關引用數據,大都來自此時的相關數據報告。

[2] 西鄉隆盛(1828—1877),日本江戶時代末期的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

[3] 日本關于道州制的議論始于1927年,目的是強化政府的行政統治力度,提高經濟效率,當時田中義一內閣所設的行政制度審議會提出將日本全國分為六個州(即仙臺、東京、名古屋、大阪、廣島、福岡六州)。

[4] 日本一級行政區,相當于中國的省級行政區。

[5] 發生于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二月至九月間,是明治維新期間平定鹿兒島士族反政府叛亂的一次著名戰役。因為鹿兒島地處日本西南,故稱之為“西南戰爭”。西南戰爭的結束,代表明治維新以來的倒幕派的正式終結。

[6] 成立于1931年,是日本的一家化工企業。

[7] 松下幸之助(1894—1989),二十世紀日本的實業家、發明家,日本“松下”集團的創始人,創立了日本的“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等管理制度,被稱為日本的“經營之神”。

[8] 稻盛和夫(1932—2022)日本著名實業家,先后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日本第二電信等上市企業,2010年出任破產重組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長,一年時間創造了該公司史上空前的高額利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镇江市| 延边| 壶关县| 鄄城县| 冷水江市| 奇台县| 西城区| 朝阳市| 哈巴河县| 巴塘县| 雷波县| 突泉县| 油尖旺区| 永城市| 昌江| 乐至县| 芮城县| 广元市| 土默特右旗| 城固县| 南丹县| 镇江市| 县级市| 桐城市| 昔阳县| 潞西市| 民权县| 瑞金市| 织金县| 五峰| 绥中县| 芷江| 友谊县| 五莲县| 湖南省| 六盘水市| 旅游| 郧西县| 庆城县|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