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大明:我為崇禎開啟大航海
- 十三隱士
- 4164字
- 2025-08-19 12:43:32
趙四狗的刀尖在晨光里抖了抖,最終哐當一聲砸進雪堆。
他扯下腰間酒囊灌了口燒刀子,酒氣混著血腥氣噴在李牧臉上:“兔崽子,你最好別耍花樣。“
李牧摸著頸側火辣辣的傷口,血珠滲出來很快在零下的空氣里凝成冰晶。
他彎腰把縮成一團的小豆子撈進懷里——這孩子從方才就攥著半塊沾泥的炊餅,此刻手指凍得像根紅蘿卜,指甲蓋泛著青。
“走。“趙四狗踹了踹李牧的小腿,“去順義驛站。“
雪粒子打在臉上生疼。
李牧背著小豆子深一腳淺一腳地挪,后頸的寒毛被風掀開,冰碴子順著衣領往里鉆。
他能感覺到背上的小身子越來越僵,連顫抖都弱了下去——低溫癥的前兆。
大學軍訓時教官講的“低溫生存法則“突然浮上來:“核心體溫每降一度,死亡率上升10%,必須優先保護頭頸胸腹。“
他咬著牙撕開自己破棉襖的里子,絮了三年的舊棉絮簌簌往下掉。
扯出一把塞在小豆子后頸,又把剩下的裹住自己頸動脈——那里是離心臟最近的大血管,一旦失溫最快。“小豆子,“他哈著白氣貼在孩子耳邊,“跟著我呼吸,吸氣數三,呼氣數五,慢慢的。“
小豆子凍得發顫的睫毛抖了抖,跟著他的節奏一抽一抽地喘氣。
李牧能感覺到背上的胸腔隨著呼吸起伏漸穩,這才敢分出神觀察四周——雪地上有串歪歪扭扭的腳印,盡頭是個鼓包,像有人裹著被子躺了一夜。
“軍爺,“他扯了扯趙四狗的衣角,“那是......“
趙四狗瞇眼望過去,突然加快腳步。
等走近了才看清,是個穿皂色驛卒服的男人,臉埋在雪里,后頸插著半支箭。
腰間銅牌在雪光里泛著暗黃,刻著“順字三百二十七號“——順義驛站的遞報驛卒。
“有炒面!“趙四狗掀開驛卒懷里的布包,半袋焦香的炒面混著雪渣,“奶奶的,天助我也。“他抓起一把塞嘴里,突然踹了踹尸體,“怎么沒馬?“
李牧蹲下身,手指按了按驛卒僵硬的手腕。
尸斑還沒完全凝結,死亡時間應該在子時前后。
他扯下銅牌揣進懷里,又把炒面袋搶在手里:“軍爺,馬可能被劫了。
您看這箭簇——“他翻出尸體后頸的箭桿,“是女真的柳葉鏃,后金軍的游騎過來了。“
趙四狗的刀疤猛地一跳,抄起樸刀轉了個圈:“你怎么知道?“
“我還知道,“李牧把炒面分成兩份,一份塞給小豆子,“從這兒到順義驛站,不足二十里。“他舔了舔凍得發木的嘴唇,“驛站有馬,有火,有朝廷的人。“
趙四狗的喉結動了動。
三人又走了半個時辰,當“順義驛“的破木牌撞進眼簾時,李牧險些栽倒——那哪是驛站?
斷墻歪在雪地里,驛丞的尸體掛在馬廄柱子上,肚子被剖開,腸子凍成了硬邦邦的冰條。
馬槽里沒有馬,只有幾匹被剝了皮的馬尸,血在雪地上凍成黑紫色的痂。
“奶奶的!“趙四狗踢飛塊碎磚,“早該想到......“
李牧沒理他,蹲在殘桌前翻撿。
木架上還剩半本《塘報匯錄》,最后一頁日期是“崇禎二年十一月廿三“,墨跡未干。
他扯下一頁公文紙,背面空白處還留著半枚兵部大印的殘痕。
“軍爺,“他摸出懷里的炭塊,“您想不想活?“
趙四狗的刀尖又抬了起來:“少他娘的賣關子。“
“后金軍分三路,“李牧的炭筆在紙上疾走,“一路趨通州,一路趨香河,一路趨河西務。“他頓了頓,把“奴酋親率兩萬騎“幾個字描得極重,“這是薊鎮急報,您把這文書送進兵部衙門......“
“我?“趙四狗嗤笑,“老子這副模樣能進得了城門?“
“不是您。“李牧轉向縮在墻角的小豆子,這孩子正捧著半塊炒面啃,腮幫子鼓得像只倉鼠。
他扯下驛卒的銅管,把文書卷成小卷塞進去,“是他。“
小豆子被突然點到名,炒面渣子嗆進鼻子,猛咳起來。
李牧蹲下身,替他擦了擦涕淚:“你說你是遞報的驛童,我是路上病倒的先生。
你這么小,守城的兵爺不會為難你。“他指了指小豆子懷里的銅管,“這銅管是驛卒的,上邊有順天府的印,他們不敢搶。“
趙四狗突然踹了他一腳:“你圖什么?“
“圖袁督師的免死牌。“李牧擦了擦嘴角的血,“您不是想活過這個冬天嗎?
等文書送到,兵部會派軍來查,到時候您把我交出去——“他指了指自己,“就說我是泄露軍情的妖人,袁督師要見我,您就有機會了。“
趙四狗盯著他看了半晌,突然笑了:“好,老子賭一把。“他扯下小豆子身上的破襖,裹緊銅管:“小崽子,記好了,要是敢跑——“他晃了晃手里的刀,“老子扒了你的皮。“
小豆子縮成一團,卻把銅管死死護在懷里。
李牧摸了摸他的頭:“別怕,你跑得快,能行的。“
雪越下越大了。
李牧站在驛站斷墻后,看著小豆子的身影漸漸融進風雪里。
他摸了摸懷里的驛卒銅牌,轉身鉆進驛站地窖——這里堆著半車發霉的草料,墻角有堆沒燒完的炭塊。
他扯下幾片碎木搭成遮風棚,裹著破棉絮蜷進去。
地窖外傳來趙四狗的罵罵咧咧,混著風雪拍門的聲響。
李牧閉了閉眼,喉間泛起股甜腥——方才背小豆子時,后頸的傷口又裂開了。
但他知道,只要小豆子能把文書送進京城,只要崇禎能看到那行字......
他摸了摸懷里的銅牌,上邊“順字三百二十七號“幾個字硌得胸口生疼。
黑暗中,他聽見自己的心跳聲,一下,兩下,像敲在戰鼓上。
地窖霉味混著炭塊余溫鉆進鼻腔時,李牧正用凍得發僵的食指關節抵住眉骨。
他借著透進磚縫的雪光,在草堆上鋪開那半頁公文紙——方才從驛卒尸體旁撿的殘頁,背面還留著半枚兵部大印的朱砂痕跡,此刻正被他當作演算紙。
“崇禎二年十一月廿九,己巳之變第七日。“他喉嚨里滾出模糊的念白,指尖在紙上劃出歪扭的痕跡。
前世歷史系課堂上,教授用紅筆圈過的“后金繞道蒙古入寇“時間線在腦海里翻涌:“皇太極親率十萬大軍,破龍井關、大安口,十一日陷遵化,十三日逼薊州......“他抬頭望了望地窖透氣孔里漏下的一線天光,又摸出懷里那枚驛卒銅牌——順字三百二十七號,這是順義驛站遞報系統的編號,按大明驛傳規制,從遵化到順義的塘報最快需兩晝夜。
“日影偏西三寸,對應未時三刻。“他用炭塊在墻根劃下道短線,又數了數頭頂透氣孔外的積雪厚度,“昨夜落雪五寸,今晨停了半個時辰。“大學時選修的《古代天文與歷法》突然派上用場,他回憶著《授時歷》里的日晷刻度,將指節豎在雪光下,影子與墻根刻痕重合的剎那,瞳孔猛地一縮:“后金軍前鋒距此最多百里!“
草堆里的炭塊突然噼啪炸響。
李牧扯過破棉襖裹住公文紙,筆尖在“奴酋親率兩萬騎“旁重重圈了個圈。
他需要兩套說辭——若袁崇煥按歷史軌跡星夜兼程,初九必抵京城;若皇太極臨時變陣在薊州設伏......他咬著下唇,在“初九“旁補了行小字:“或遲兩日,中途遇伏“。
無論哪種結果,都能坐實他“預知“的身份。
“書生?“地窖外突然傳來趙四狗的粗啞吆喝,混著積雪被踩碎的咯吱聲。
李牧的手指瞬間攥緊炭塊,炭渣扎進掌心的刺痛讓他清醒——趙四狗去了半日,怎么這時候回來?
腳步聲越來越近,至少三人。
李牧貼著墻根摸向地窖深處,那里有個半人高的鼠洞,是他方才扒開草料時發現的——洞壁上有新鮮的抓痕,顯然是最近被野狗或逃兵拓寬的。
他把公文紙塞進貼胸的衣袋,又摸起塊碎磚抵住洞口,這才聽見頭頂傳來踹門聲:“奶奶的,縮在里頭當耗子呢?“
趙四狗的火把光透過透氣孔漏進來,在墻上投下三個晃動的影子。
李牧數著腳步聲:左重右輕的是趙四狗(方才見他左腳靴底開了線),另外兩個腳步虛浮,該是新糾集的流民。
他屏住呼吸,聽見趙四狗罵罵咧咧:“老子就說這酸丁不簡單,送個文書還要藏地窖......搜!“
草料被翻得嘩嘩響。
李牧趁機擠進鼠洞,霉土簌簌落進后頸傷口,疼得他悶哼。
洞道比想象中狹窄,他蜷著腿往前挪,直到聽見頭頂傳來“找到了!“的驚呼——是趙四狗的手下翻到了他搭的遮風棚。
“啥破棚子!“那人踹了一腳碎木,“就一堆爛草!“
“放屁!“趙四狗的刀背砸在什么硬物上,“他娘的敢耍老子?“
李牧摸到洞道盡頭的土塊,用力一推——冷冽的風雪灌進來,他借著月光看清這是驛站馬廄的后墻。
墻根拴著三匹馬,其中一匹是趙四狗的棗紅馬,正低頭啃雪。
他解下腰間的草繩(方才捆遮風棚用的),輕輕繞上棗紅馬的前蹄。
“在這兒!“地窖方向傳來驚呼,“有炭塊!
還有......“聲音突然被截斷,該是趙四狗捂住了手下的嘴。
李牧貓腰繞到馬廄屋頂,積雪在腳下發出細碎的響。
他蹲在房梁上,攥緊一把積雪,對著趙四狗所在的地窖透氣孔砸了下去。
“轟——“
積雪混著碎瓦劈頭蓋臉砸進地窖,趙四狗的罵聲頓時拔高:“房塌了!
快跑!“三個黑影從地窖里連滾帶爬竄出來,正撞在馬廄柱子上。
李牧趁機滑下房梁,摸出懷里的碎磚砸向棗紅馬的后臀——那馬吃痛,嘶鳴著掙斷韁繩,另外兩匹馬受了驚,跟著撞開馬廄門,在雪地里狂奔起來。
“我的馬!“趙四狗撲向雪地里的韁繩,卻只抓到一把冰碴。
他轉身時,火把光照到馬廄后墻的鼠洞,瞳孔再次緊縮:“那書生......“
“在這兒呢。“
李牧的聲音從他背后傳來。
趙四狗猛地轉身,卻只看見雪地上一串往南去的腳印,盡頭是驛站斷墻。
他揮刀砍向身邊的柱子,木屑飛濺:“追!“
“追?“其中一個手下縮著脖子指向遠處,“馬都跑了,這鬼天氣......“
趙四狗的刀背重重磕在那人頭頂:“老子要活剮了那酸丁!“但他望著沒膝深的積雪,又望了望逐漸被風雪吞沒的腳印,喉結動了動。
最終他踹了腳地上的碎木,罵道:“算你狠!“
李牧縮在驛站東側的枯樹林里,看著趙四狗的身影消失在風雪中,這才摸出懷里的公文紙。
紙角被雪水浸得發皺,但“初九抵京““中途遇伏“兩行字依然清晰。
他扯下衣襟纏住凍傷的小腿——方才在鼠洞里蹭破了皮,現在腫得像發面饅頭——卻覺得連疼都帶著股熱乎氣。
“你們劫的是人,我賭的是國運。“他對著風輕聲說,哈出的白氣很快凝成冰晶落在胡須上。
黎明時分,雪停了。
李牧扶著樹樁站起身,每一步都像踩在燒紅的炭塊上。
他望著東方魚肚白,懷里的草圖被體溫焐得發燙——除了后金軍路線,還記著京營三大營的布防弱點:“五軍營缺糧三月,神樞營火器銹蝕,三千營馬政廢弛......“這些都是前世課本里的細節,此刻卻成了撬動皇權信任的杠桿。
“吁——“
遠處傳來馬嘶。
李牧瞇眼望去,七八個穿飛魚服的身影正策馬而來,腰間繡春刀在雪光里泛著冷光。
他深吸一口氣,踉蹌著迎上前,舉起雙手:“學生李牧,有緊急軍機要面奏陛下!“
為首的錦衣衛勒住馬,刀尖挑起他的下巴:“面圣?
你算哪門子的學生?“
李牧摸出懷里的驛卒銅牌,又指了指衣袋里的公文紙:“這是順義驛站遞報憑證,上邊有兵部殘印。
學生要報的,是后金軍......“
“夠了。“那錦衣衛甩了甩韁繩,“帶回去問話。“他瞥了眼李牧凍得發紫的臉,又補了句,“先找個火盆烤烤,別沒到京城就凍成冰棍。“
李牧跟著馬隊轉身時,瞥見遠處城墻上的箭樓在晨霧中若隱若現。
他摸了摸貼胸的公文紙,那里壓著他用炭塊寫的最后一行字:“臣以項上人頭擔保,所言皆真。“
東華門的紅墻已經能望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