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

2015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這是我們編著這套“臨沂文化世家研究叢書”的主旨。

一、叢書的源起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上,要做到“四個講清楚”。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個結合”的新論斷。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歷史決議在黨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這“兩個結合”,一個是“魂脈”,即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一個是“根脈”,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基因。因為傳統文化世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在各級領導的指導下,臨沂大學沂蒙文化研究院決定立足臨沂豐富的傳統文化世家資源,組織編纂這套“臨沂文化世家研究叢書”。

二、叢書的立項意義

編纂“臨沂文化世家研究叢書”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落實“四個講清楚”,汲取歷史經驗,建設現代文明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個講清楚”中指出,要“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這個豐厚的滋養,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包括臨沂傳統文化家族在內的家族文化就是一個家族道德的、人文傳統的豐厚資源。現在,可以從這些文化世家中吸取經驗,崇德重教。而在建立一個文明的、和諧的現代家庭方面,臨沂的歷史文化世家也可提供很多有益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啟迪,這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新時代文明都會起到促進作用。

(二)落實“兩個結合”,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文化基礎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越是全國的。中國歷史發展的事實已充分證明,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統文化世家之家學家風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才能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文化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三)整理臨沂傳統文化資源,推進文化世家研究

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宗法制農業社會,建立在血緣、婚姻基礎上的家族是社會構成的基本細胞,也是立國之本。從歷史上看,中國的文化世家也是各個時代、各個地域政治、經濟、文化的支柱。秦漢以后,我國世家大族逐漸形成,漢代以經學作為進身入仕的條件,而經學傳授又多限于家學私門,文化世家既是國家政治的中堅,也是文化傳承的主體,臨沂出現了瑯邪王氏、瑯邪諸葛氏、瑯邪顏氏、東海徐氏等世家大族。魏晉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選人用人,人才的選舉與士族家族制結合在了一起。隋唐至清代實行科考,雖然破除了自漢魏以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士族文化壟斷,為庶族士子開啟了進身仕途之門,但是在宗法社會,一旦通過科舉進入上層,就往往具有代代相沿的延續性。科舉、仕宦、教育形成三位一體,仕宦之家的優越條件,家學、家風的傳承影響,往往使世官、世科、世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科舉文化世家,這在明清時期尤為明顯。像蒙陰公氏就出現了“一門五進士,父子兩翰林”的情況。可見,中華文明的發展傳承,家族文化是一個重要載體,要深入探求中國傳統文化,不可不探求家族文化。編纂“臨沂文化世家研究叢書”的目的之一就是整理臨沂傳統文化資源,推進文化世家研究。

三、叢書的主要內容

“臨沂文化世家研究叢書”主要概述了臨沂世家大族的歷史和獨具特色的家族文化。在文化方面,基本關注到了三點:

(一)研究概述了臨沂世家大族傳承與踐履儒學的基本文化特色

瑯邪王氏代傳儒學,并因此而世代入仕。王吉通五經,史稱其能為騶氏《春秋》,以《詩經》《論語》教授子弟,為人處事皆以儒家的思想道德為其指導原則及行為規范。其子王駿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學教育,王吉又送其到名儒梁丘賀處學習《易經》。王駿不僅通《易經》,而且對《魯論》亦深有研究,著有解釋《魯論》的《魯王駿說》二十篇。王駿子王崇亦從小學習儒家經典。王駿、王崇父子皆位列三公。

至魏晉時期,王氏家族以提倡儒學的“孝悌”思想為主要任務。王祥對“孝”的實踐、王覽對“悌”的追求都說明了這一點。此外,王祥在總結自己畢生經驗時把信、德、孝、悌、讓五者列為“人生之本”。這說明他雖然受到當時“朝為天子,暮為囚徒”這一時代特點的影響,未再大力倡導儒家的“忠”,但從基本方面來看,王祥仍是儒家思想的忠實信徒,是儒家文化的大力倡導者。王導是西晉末年及東晉前期瑯邪王氏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思想上以儒為主,亦喜清談玄學,從政策略亦受道家影響,于佛、道等宗教亦有所涉及,文化上是一個多層面的人物。

瑯邪諸葛氏自西漢后期起亦成為一個以儒學傳家的家族。魏晉時期,諸葛氏的代表人物皆重儒學。如諸葛瑾,《三國志·吳書·諸葛瑾傳》裴松之注引《吳書》曰:“瑾少游京師,治《毛詩》《尚書》《左氏春秋》。遭母憂。居喪至孝,事繼母恭謹,甚得人子之道。”這一方面說明諸葛瑾對儒家經典的學習研究情況,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諸葛瑾是一個勇于踐行儒家孝道思想的人物。出仕東吳之后,諸葛瑾以儒家思想道德為行事準則與規范。諸葛亮自幼受到祖上重儒傳儒和父兄影響,從今本《諸葛亮集》來看,他的思想雖然不限于一家,但是以儒學為主旨的。

顏氏家族的祖上顏回是儒學創立時期的重要人物,傳承儒學是這一家族本來的義務。自顏盛率宗族遷臨沂之后,顏氏一直以傳錄、學習和踐行儒家思想為己任。

東海匡氏與儒學的關系更為密切。據《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的父親以上世為農夫,匡衡后來官至丞相,其子孫亦多有為博士者,這正是依靠儒學文化才取得的。

東海于氏雖然不是專治儒學的家族,但于定國深感自己的儒學修養不夠,故從政后,他加緊學習儒學,請專人講授《春秋》,并對一切儒生皆表示尊敬,顯示了他對儒學文化的熱愛與尊崇。

東海王氏之王朗、王肅父子兩代皆以治儒學聞名于世。王朗因通經才得以出仕,從政時以儒家思想為其處世的指導思想,從政之余,仍不忘研究儒家經典。王肅自幼受其影響,學習儒經,曾受教于古文經學家宋忠。王肅在儒學研究方面成就很大,對于保存儒家文獻,傳播儒家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泰山羊氏亦是以儒學傳家的著名家族。羊祜終生踐履儒家的思想道德,以《春秋》大一統之義為其行動指針,為國家的統一盡其畢生之力。羊祜一生的儒學文化色彩很濃。

(二)研究概述了臨沂世家大族的道(玄)家、法家文化特色

臨沂世家大族除以傳承與弘揚儒學為基本的文化特色外,對道家、法家思想的傳承與踐行亦是其重要文化特色。

瑯邪諸葛氏的代表人物諸葛亮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典型。他在《論諸子》中認為:“老子長于養性,不可以臨危難。”他把道家學說主要用于個人修身,《誡子書》曰:“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除此之外,蜀國建立后,諸葛亮在執政中也汲取與實踐了道家特別是黃老一派的思想,如他在北伐戰爭期間曾“務農殖谷,閉關息民”。與道家相比,諸葛亮身上更顯著的是法家文化的色彩。他以善于“以法馭下”而著于史冊。他能審勢定法,有成文法典多部。在用法時又能“勸誡明”,即注意用法的宣傳。他不以私親而廢國法,且能嚴于律己,故用法雖嚴而無怨者。

瑯邪王氏在魏晉時期,具有儒玄雙修的文化特色。當時一些士人援道入儒,形成玄學,王氏子弟多喜清談玄學。影響較大的如王衍,他對何晏、王弼的“貴無”學說“甚重之”,他“妙善玄言,唯談《老》《莊》為事”。王衍的從兄王戎亦尚玄學,為“竹林七賢”之一,他們的好玄對王氏子弟影響很大。王導亦喜清談玄學。王導執政時的“務在清靜”“政務寬恕”,也是受黃老之學的影響,是他本人好玄學的必然結果。王羲之在思想文化上也具有儒道并用的傾向。另外,瑯邪王氏家族與佛教、道教也有較多聯系。王氏在離開臨沂時,曾舍原居為佛寺,去江南后亦與佛教人士常有來往。這說明他們的思想文化取向是多元的。

泰山羊氏的代表人物對道家思想亦深有研究,公務之余亦研讀道家著作。據《晉書》本傳記載,羊祜所著《老子傳》與其他文章并行于世,這可以說明羊氏與道家的關系。

(三)研究概述了臨沂世家大族在文學、書法等方面的成就

臨沂世家大族十分重視文化傳承創新,在文學、書法等方面有顯著成就,呈現出多層面的文化特色。

在文學方面,出現了一大批臨沂籍的文學家,在文學創作方面成就較高。例如:王吉在歷史上以“通五經”聞名,他的散文寫得很好;王羲之既是著名書法家,在文學創作上也有一定成就,創作了《蘭亭集序》和蘭亭修褉時的詩歌等;而王戎則位列“竹林七賢”。諸葛亮也有較高的文學成就,現存作品中除了教令,還有表章與詩歌,如《勸將士勤攻己闕教》《出師表》等散文,《梁甫吟》等詩。蕭氏家族的蕭衍、蕭統、蕭綱、蕭繹皆為文學家。蕭統纂有《文選》,蕭繹著《金樓子》十五篇等。東海徐氏的徐摛、徐陵等也享譽文壇,如徐陵編《玉臺新詠》十卷。顏氏家族的顏之推寫成了被稱為“中國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明清時期,蒙陰公氏的代表人物公鼐有文集《問次齋集》一百卷問世,被時人贊頌為“詞林宿望”“詩壇巨擘”,是山左詩壇的領袖。

在書法方面,王氏家族中出現了一批書法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王羲之和王獻之。王羲之稱“書圣”,王獻之能繼承家學,故稱為“小圣”。在泰山南城羊氏子弟中亦出現一批善書法者,其中以羊欣最為有名。《南史》稱羊欣“尤長隸書”。顏氏家族的顏真卿創造出一種新的書體——顏體,極大地拓展與豐富了書法美學的內涵。

徐東升 汲廣運

2024年8月27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陵市| 葫芦岛市| 托里县| 海原县| 祁阳县| 通州市| 班戈县| 关岭| 漳州市| 错那县| 宜春市| 荥阳市| 中山市| 萨迦县| 长泰县| 乐安县| 峨边| 收藏| 临沭县| 县级市| 梁平县| 九龙坡区| 萍乡市| 商水县| 于田县| 都兰县| 盐边县| 库尔勒市| 柘城县| 马关县| 榆社县| 旺苍县| 昌乐县| 宣武区| 巴南区| 根河市| 湘潭县| 罗城| 利津县| 甘肃省| 肥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