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在女性主義父母的腦海里

不惜一切代價生男孩?

一般來說,父母更喜歡男孩。我們在學校里就是這么被教導的,不是嗎?幾乎全世界的人們都在想盡辦法避免生下“弱勢性別”的后代。即使在今天,為了提升“中獎”概率,所有方法都值得一試:嚴格的飲食管理,多少有些創意的造人體位,求神拜佛或是寄希望于“巫術”等。多虧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有的人甚至可以選擇孩子的性別(在試管嬰兒的前提下這是被一些國家允許的,比如美國和泰國)。而那些負擔不起高昂費用的人,只好選擇墮掉女胎。歐洲委員會在2014年就特別指出過[3]:“選擇性墮胎”在亞洲以及歐洲部分地區都很普遍。這種現狀只涉及女孩,因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我們都沒有觀察到針對男胎的產前歧視。也正因如此,法國國立人口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指出,近三十年來,我們無情地見證了一撥“新生人口的男性化”[4]。選擇性流產遠比我們認識到的更加泛濫,以至于在最近幾十年中造成了“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男性出生比例增長異常”的現象。平均而言,每100個女孩出生,相應地就有105個男孩出生。但是在那些產前性別選擇現象比較常見的國家,平均每100個女孩出生,男孩出生數量就會超過110個,有時甚至超過115個。換言之,這個星球上“流失”了大量的女性。我們要記住,追求生男孩的文化偏好與人口赤字直接相關。

在西方,選擇性流產非常少見,但這種對男孩的偏愛也不會真正從我們的社會中消失。在法國,調研機構益普索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關注過這個主題,并做了問卷調查:“如果你只能要一個孩子,或者兩個同性別的孩子,你偏好哪個性別?”[5]結果顯示:更多的受訪者相比起女孩(27%)更愿意要男孩(37%)。近二十年后,無論是在關注父母議題的媒體上,還是商業網站上,這個問題都依然熱門。比如在2013年,美國促銷網站“你的優惠券代碼”(Coupon Code 4 You)就該話題詢問了2000多人,其中超過47%的人希望頭胎是個男孩(21%的人選擇了女孩[6])。選擇的理由呢?僅僅是因為這些父母相信養男孩會更輕松,男孩能照顧他們的兄弟姐妹,或者是男孩能傳宗接代。應該是基于同樣的原因,當人們得知你生下兒子時會熱烈地祝賀你:“啊!男孩……太好了,是個男孩!”這里的潛臺詞就是:“比女孩好!”

但是當我們拿出放大鏡,更審慎地近距離觀察關于這個主題的研究時,就會發現,人們的喜好會隨著性別和社會地位的不同而發生變化,以至于事情會變得更加微妙復雜。由法國國立人口研究所和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牽頭進行的大型調查《法國兒童縱向研究》就揭示了這點。這項研究史無前例地追蹤了2011年在法國本土出生的20000名兒童,且動員了各個領域的研究者參與調研,其中就有人專門關注父母對胎兒性別的預測。

那么,這些新晉的父母對于第一個孩子會有什么特別的期待嗎?大多數(60%)父母給出的答案是沒有。但是對那些有期待的人來說,他們總體更加偏向要男孩。實際上,尤其是父親一方會這樣想(25.5%的父親想要男孩,15%的父親想要女孩)。從母親一方來看,結果會更加均衡:20%的母親期待生女兒,而21%的母親想要兒子。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觀察到同一個現象: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他們就越渴望要一個女兒。

女性主義父母(通常)想要女兒

女性主義父母并未包含在統計中,而這類父母似乎對“第二性”保有偏愛。無論是在媒體、學術研究還是社會活動領域,都少有人觸及這一問題,更不用說這還是個很讓人忌諱的話題。然而,問題終究會浮現。在法國,數學老師兼《石板》(Slate)雜志的專欄作者托馬斯·梅西亞斯(Thomas Messias)將問題擺上了臺面。他于2017年3月發表了一篇文章,幾乎是當時唯一一個公開討論這個問題的人。他提出了假設:“渴望成為母親的成年女性主義者往往希望生下女兒,并將之培養為能夠意識到自己權利的女性。”[7]他還描寫了自己作為女性主義父親的糾結。

起初,人們以為,充分意識到男權社會中利害關系的父母肯定會更放心地要男孩,因為男孩將免于遭受各種基于性別的暴力和不平等待遇。但是他們錯了,對于許多女性主義父母而言,在一個歧視女性的世界中撫養女兒,最終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為消除不公正和不平等做出了貢獻。可以說,凡事都有兩面性。在父權制下養育男孩也需要承擔風險,那就是未來某天可能會看到自己的后代成為引起問題的一部分。就像托馬斯·梅西亞斯的幽默總結一樣:“幫助大衛嘗試擊敗歌利亞,似乎比阻止歌利亞成為失控的怪物更可行。”雖然諷刺,但很有道理。

那天早晨,當我讀到他的文章時,我感到如釋重負:原來我不是唯一一個心存疑惑的人。還有其他父母和我一樣,也想知道怎么養育出沒有性別偏見的男孩,也就是女性主義男孩。

內心的恐懼

女性主義父母們都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嗎:我們親愛的小寶貝某天會不會變成性別歧視的可怕幫兇?這的確很難說,因為從來沒有出現過針對這個主題的研究。但只要把話筒交給那些出色的女性主義父母一小會兒,就能充分證明這個話題有多么值得探討,更何況,它體現了父母們實實在在的焦慮。當我在臉書(Facebook)上的一個女性主義父母小組里發起討論后,我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在留言里問他們,生男孩的事實是否引起了他們對女性主義信念的擔憂。幾個小時后,我就收到了數十個回復。巧的是(或者不巧的是),現身說法的全是女性。當然,并非所有人都面臨同樣的困擾,也有一些人能夠從容地生活,對自己傳遞給兒子的價值觀充滿信心。就算這樣,我還是對她們當中很多人反復提到的“問題”“恐懼”和“焦慮”感到震驚。更糟糕的是有人還是孕婦。

其中一個叫伊麗莎白的二十八歲布魯塞爾女孩的留言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她說,當得知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將是男孩時,她哭了,在那一刻,她突然害怕自己會在家里被孤立。她坦言:“我有時會感到我的愛人并不理解我的某些感受,因為他不是女性,沒有作為女性生活過的經驗,這常常會引發我深深的孤獨感。我曾幻想如果我有個女兒,就等于有了個盟友,有了個能與我互相理解的人,而我與她的交流也會更順暢。”

因為在不同情況下遭遇過不同程度的暴力、男權統治和性別歧視,大多數女性主義母親都有這樣的擔憂。即便是沒有任何不為人知的創傷,她們也會面臨另一個問題:擔心不知道如何與兒子打交道。伊麗莎白告訴我:“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在不貶損和不打擊孩子的前提下,傳給女兒成為獨立強大女性的秘訣,要比促使兒子質疑他在社會中的主導地位容易得多。”

對另一些父母而言,他們的疑慮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增加的。埃萊娜就是這樣的例子,她四十二歲,住在法國奧爾良市,是一名采購經理。她育有三個孩子,其中包括一個五歲的男孩。“最初我很是高興。雖然在內心深處,我不太在意孩子的性別,但是因為我已經有兩個女兒了,他就像是天賜的禮物。那個時候,我還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她回憶道。但是慢慢地,恐懼感出現了。要逆流培養一個反對性別歧視的兒子,沒那么簡單。時間不但沒有減輕她的擔憂,反而讓她的苦惱與日俱增:“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我們能夠對他們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會減弱。要知道,我們的兒子有可能通過騷擾、毆打甚至強奸婦女來使強奸文化永久化,而這一結果或許與我們傳遞給他的教育有關。光是想到這些我就有巨大的壓力。養孩子太難了!”

來自巴黎蒙特耶區的四十四歲老師埃洛迪也沒有想到養兒子這么難。她的兩個兒子分別是十一歲和九歲。剛開始,他們的出生讓她感到解脫。在經歷了和母親之間的糟糕關系后,她覺得兒子更合適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看到了那些迫在眉睫的問題。對她來說,最困難的部分在于孩子們被期待遵循的刻板印象和教條太過強大。她承認:“社會、學校甚至全世界都在告訴他們,男孩不會哭,女孩既奇怪又被動,或是男孩都喜歡足球……在他們出生之前,我從來沒有如此強烈地意識到偏見的力量!”

榜樣的缺失

對于女性主義父母來說,培養男孩這項任務有時看起來很繁重。絕無欺瞞,事實就是如此!尤其是當我們缺乏養育男孩的基準時。這是新聞記者、作家克拉朗斯·埃德加?羅薩(Clarence Edgard-Rosa)向我強調的觀點。二十九歲的她用心經營著博客“情愛女書”[8](Poulet Rotique),最近剛生下頭胎,是個男孩。她一開始就深信自己會迎來一個女兒,從沒想過會生男孩。“醫生告訴我這個消息時,言辭中暗含著性別偏見:‘他很活躍,是個真正的小伙子!’我當時非常震驚。自從知道孩子的性別后,煩惱就來了!”

從那以后,在她觀看短片、看電影或聽歌時,總是被同一個問題所困擾:她的兒子將帶著什么樣的男性氣質長大,要以哪些積極的榜樣為參照?她說:“當你是女性主義者時,有些事情會在撫養男孩的過程中讓你暈頭轉向。在社會層面,我們確實缺乏有吸引力的榜樣:一個知名的男性,他既是女性主義者,又對男性氣質有真正的思考,還有點兒‘酷’。一個男孩們會認同的家伙……在法國,我可找不到。”而她不是唯一這樣想的人。

如今,即便性別歧視的映射仍然隨處可見,并且對女性造成的傷害更大,但是我們也很容易讓女孩們知道,不是只有符合那個唯一的標準才能被叫作女人。“實際上,從短期來看,引導男孩追求力量、權力,成為重要的人,敦促他們成為迷你版的支配者,對他們并不會產生太大損害。但總的來說,對于結果我們心知肚明。告訴一個女孩她只要漂亮就夠了,是極為落后的觀念。而對男孩來說,情況更為復雜。”克拉朗斯·埃德加?羅薩強調說。

這也難怪女性主義父母會感到力不從心。與周遭的人聊得越多,類似的話聽得越多,我們就越明白確實很多人都持有同樣的疑惑、同樣的不確定性,我們在開展性別平等教育方面也遇到了同樣的困難。要重新思考怎樣塑造男性嗎?這樣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在我們身邊,仍然存在很多阻力。我們必須斗爭,有時甚至在家庭內部也要斗爭。沒錯,為了表明平等在家里也可以實現。

但現實很矛盾:盡管女性主義父母的數量越來越多,多到足以令人信服,可我們還是會不時地感到非常孤獨。當然,我們也會時不時碰到一些(男性)朋友或是家長來就這些話題發表意見,但回到日常生活中,女性主義父母依然孤立無援。就像在曠野中迷失的士兵,我們試圖找到自己的方向,卻沒有任何真實的榜樣或者案例作為參考。


益普索(Ipsos)是全球知名的市場研究集團,于1975年成立于法國巴黎。

大衛和歌利亞均為《圣經》中的人物。在故事中,牧童大衛投石擊敗了擁有無窮力量的巨人勇士歌利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平县| 镇原县| 山阳县| 嘉义县| 绥芬河市| 昭通市| 庆阳市| 英山县| 壤塘县| 伽师县| 淮北市| 宾阳县| 古蔺县| 东丽区| 灌云县| 茶陵县| 盐亭县| 武宁县| 西林县| 德格县| 宁陕县| 偃师市| 聂拉木县| 鲜城| 新沂市| 呼和浩特市| 汤阴县| 怀来县| 搜索| 同德县| 蒙自县| 通化县| 乌拉特后旗| 宣威市| 绍兴市| 茂名市| 简阳市| 嘉荫县| 扶余县| 五华县| 河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