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閥士族:瑯邪王氏文化傳家
- 孫麗
- 1317字
- 2025-08-19 16:28:42
第二節 秦朝:軍功望族
戰國后期,王翦成為秦國的重要將領:
王氏家族何時遷居到秦國以及王翦的早年經歷都無詳載。《史記》記載王翦指揮的第一次大戰,是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率兵攻打趙國的閼與,拉開了滅六國的序幕。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秦國朝堂討論滅楚方略時,王翦主張的六十萬和李信提出的二十萬兵馬差距巨大,秦始皇稱:“王將軍老矣,何怯也!”王翦“因謝病,歸老于頻陽”。(8)據此推測,王翦此時在五十歲以上。他“少而好兵”,進入秦軍之時當在秦昭襄王時期(公元前306—前251)。到秦始皇親政(公元前238)時,王翦已經是秦國最著名的軍事將領,后世將他和秦國白起、趙國廉頗和李牧并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在之后滅六國的戰爭中,王翦與兒子王賁多次擔任重要戰役的主將,相繼滅了五國。根據《史記》和《資治通鑒》的史料,可列出王翦、王賁作為統帥出戰的時間表和主要戰績(見表1-1)。
表1-1 王翦、王賁出戰時間和主要戰績表


在秦統一過程中,除了實力最弱的韓國是內史騰所滅,王翦、王賁父子相繼滅掉了趙、燕、魏、楚、齊五國,戰功赫赫。當然,由于秦始皇對軍事將領的猜忌和防范,在滅六國的戰爭中,王翦、王賁父子從未出現在同一個戰場。王翦北上攻燕時,王賁被派去攻打南方的楚國;王翦受命南下攻楚時,王賁則轉戰遼東戰場。蒙武、蒙恬父子亦是分處不同戰場。統一戰爭結束后,秦始皇封王翦為武城侯,王賁為通武侯,王氏、蒙氏都成為當時的軍功望族,“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于后世”。(9)
秦統一后,王翦、王賁父子相繼去世。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王翦還是伐楚統帥;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的瑯邪刻石上,記載的隨秦始皇東巡的人員中,襲武城侯的爵位者已是王翦之孫王離:
維二十八年……乃撫東土,至于瑯邪。列侯(10)武城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從,與議于海上。(11)
據此可知,王翦卒于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19年之間。王賁的具體死亡時間不詳,《史記》僅記載:“秦二世之時,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a href="chapter01_0005.xhtml#ch12" id="ch12-back">(12)王翦父子二人的墓,皆在陜西省富平縣。
王翦、王賁死后,王離成為王家的代表。當時,大規模的戰爭已經結束,他被安排為蒙恬的副手,駐守上郡(今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防備匈奴。秦二世繼位,蒙恬被逼自殺,屬下三十萬人,皆歸王離統轄。秦末,陳勝、吳廣振臂一呼,關東諸侯蜂起,王離被調回,配合章邯鎮壓起義。在巨鹿之戰中,被項羽俘虜。此后正史再無王離的記載,野史多言其被項羽所殺,這種說法有一定可能性。項羽分封諸侯時,章邯、司馬欣、董翳等秦降將都被封王。因王離的身份、名望皆在章邯之上,若被俘后與章邯一樣投降,必然也有封爵,但項羽所封的秦降將中沒有王離,很可能是因王離拒不投降而被殺,也可能是因王翦是滅楚主將,追殺項羽祖父項燕,項羽為報國仇家恨而殺王離。
公元前206年,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13)王離的兒子王元、王威被迫逃亡避難,王元東赴瑯邪,成為瑯邪王氏的始祖,王威后來成為太原王氏的始祖(14)。秦朝最著名的軍功家族,三代名將,到此畫上句號,瑯邪王氏的歷史真正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