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生是一場獨自的修行,謀生亦謀愛,謀生亦謀道,謀生亦謀心。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很忙,忙著長大和學習,忙著工作和成長,忙著尋找生命的意義,忙著豐富生命的體驗。但可能會在某一個瞬間,突然感悟到:有的路,是用腳走;而有的路,只能用心去走才能走得通。最后才明白,即使走遍全世界,也不過是為了找到一條走回初心的路。
貝多芬雙耳失聰后,重拾初心,最終扼住命運的咽喉,將他史詩般的一生展現給人們。霍金21歲時不幸被診斷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全身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當時,醫生斷定身患絕癥的他只能再活兩年,可他卻堅強地活了下來,并成為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小時候,我們都有自己的理想,或偉大,或渺小。成年后也曾信誓旦旦,要為理想和事業奉獻終身。但大多數人一生默默無聞,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的理想之光早已熄滅,就這么平庸地過了一輩子。
靜、柔、慢,這三個字是老子的《道德經》給我們的啟示。這是在告訴我們,要重視修心。謀心亦謀生,平衡兼顧好生活各方面,吾等平凡人更要如此呀!
人生在世,怎么能沒有自我的守望和靈魂的涅槃飛升?我們一路披荊斬棘是為了什么?讓我們甘之如飴的又是什么?謀生之道固然重要,養心之道才是人生真諦。
一切善惡,皆由心生。罪從心生,還需從心滅。要解決謀生之道,便要從自己的心出發——謀心。生活本就是一半煙火,一半詩意。太感性過不了柴米油鹽,太理性則過不了風花雪月。堅守初心,方能在物欲橫流中堅持自我,不為物欲所惑,收獲一生的豁達;也才能在隨波逐流中堅守底線,不為名利所累,守護一生的尊嚴;更能在千難萬險中勇往直前,成就一番事業。只要初心還在,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歲月如何變遷,追夢之心永在。
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從小到大,我沒有得過任何寫作的獎項,我從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作家,更沒有想過自己會堅持寫書。我不需要成為文學家,更不需要成為哲學家,我只是想不斷地梳理自己,修正自己。
著名教育家李希貴校長有句名言是這么說的:“你的孩子,永遠不能成為你想象中的樣子,他們只能成為你的樣子。”與其擔心孩子的未來,不如把自己修煉好,做孩子的榜樣。用自己一路走過來的真實經歷,啟迪他的成長。
《謀生亦謀心》是一本家書,但又不僅僅是一本家書,它是謀心之道,更是我的家風傳承。這份傳承就叫愛,唯有愛才能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