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夢者:打破常規的中外創業傳奇
- 朱獻文 何清文 朱緯緯
- 1616字
- 2025-08-27 16:54:55
新產品的歷練
20世紀60年代末,微電子技術在舊金山和硅谷高速發展。很多反主流文化的嬉皮士認為電腦是冰冷的機器,是不祥的。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人們的想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計算機變成了個人表達與自由解放的象征而被人追捧。而此時,計算機也開啟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蒂莫西·利里甚至宣稱個人電腦已成為新的迷幻藥。為什么那些對搖滾樂如癡如醉的反主流文化的青年卻能創建起自己的電腦產業?這頗具諷刺意味的變革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呢?對此,喬布斯的朋友、音樂人波諾解釋說,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充滿喧囂與激進,這恰恰有助于人們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馳騁。
美國有個叫斯圖爾特·布蘭德的人便是當時的風云人物。他后來成為EFF(電子前沿基金會)榮譽董事,“全球商業網絡”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顧問。1968年,斯圖爾特·布蘭德創辦了一本叫《全球概覽》的雜志,上面介紹了很多新奇的工具和偉大的想法,其中就包括當時最先進的電腦。布蘭德等人將計算機的形象重新進行了定義:計算機是解放自我的武器,它能構筑讓你震驚的虛擬社區,還能拓寬社會的新疆界。《全球概覽》這本雜志在那時對喬布斯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1975年1月,另一本雜志——《大眾機械師》也對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在該雜志最新一期的封面上赫然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世界上第一臺個人計算機阿爾泰問世了。
就像保羅·艾倫興奮地拿著這本雜志跑到比爾·蓋茨面前一樣,沃茲尼亞克也興沖沖地邊翻雜志,邊把上面的內容講給喬布斯聽。喬布斯驚奇地發現,這個東西和沃茲尼亞克研究的那個東西很相似。也是在那一年,這些癡迷于計算機的人紛紛以不同的方式開始研究和探索這個新領域。
逐夢小語
思維交叉的力量
技術人員和嬉皮士,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群,在20世紀60年代末適時地交會在一起。這奇妙的融合引發了科技大爆炸,促進了計算機革命。技術人員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與狂熱執著的專業激情,與嬉皮士的玩世不恭和天馬行空的思想奔放,共同構成了科技創新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更難得的是,這兩種特質在喬布斯身上交會了。后來,交融的思想給喬布斯帶來了寶貴的財富。平時我們說交叉學科有較多的創新機會。在喬布斯這里,我們看到交叉思維產生的力量更是難以想象的。
永恒學習的力量
盡管喬布斯不屑于學校的條條框框,但他從來沒停止過學習。在里德學院退學后,還爭取到特許繼續蹭課;從印度回家后,每日早晨冥想,平時也不忘去斯坦福大學旁聽一些課程。學習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課堂的、社會的、系統的、零碎的、興趣的、需求的,但最重要的是人要有學習的意識。
專業互動的力量
從參加“家釀計算機俱樂部”,到閱讀雜志《全球概覽》和《大眾機械師》,喬布斯都從中得到了啟示與靈感。我們說應該盡量讓自己博學,但博學歸根結底是要與專業結合,才能有效地輸出。在與專業人群的互動中掌握行業動態,在博覽專業期刊過程中激發專業潛能,都可以幫助你發現創新動機、明確發展方向。因此,博專結合的互動,具有引導我們走向正確方向的巨大力量。
活到老,學到老的朱獻文
“朱獻文的第一次創業”一節提到,朱獻文在1988年放棄了讀研究生的機會,選擇創業。而在1995年,有朋友告訴朱獻文暨南大學提供在職的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于是朱獻文馬上報名參加了考前補習班并順利考上。MBA課程的學習,給工科出身并已從事工廠生產技術管理十二年的朱獻文又打開了一扇“窗戶”,在學習了各種課程,特別是“經濟學”“戰略管理”“市場營銷”“管理經濟學”“財務管理”等核心內容之后,朱獻文覺得世界變得更加廣闊多彩了,于是在MBA畢業后,他應邀出任了廣東真彩文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真彩或真彩文具)總經理,開始從“小老板”向“打工皇帝”轉型。
在真彩文具工作兩年后,朱獻文覺得國際市場可能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加上對世界名校的情懷,2001年,朱獻文申請并獲得了位于英國倫敦的帝國理工學院全日制MBA的入學資格,2003年回國后,朱獻文跟董事長一道,帶領真彩文具全體員工打造了文具行業第一個銷售額超10億元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