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書名: 我居然能解析鬼的死亡代碼作者名: 云際QAQ本章字數: 1198字更新時間: 2025-08-21 12:00:00
系統解析完成。
結果出乎我的意料。
那不是一段新的死亡記憶,而是一套權限審計邏輯。
代碼的結構簡潔到極致,沒有任何冗余和后門,干凈得像是用靈魂寫就的程序。
每一行都像在呼吸,泛著幽藍的冷光,在屏幕上靜靜流淌,仿佛有看不見的手指在背后輕輕敲擊鍵盤。
空氣里彌漫著服務器運轉的低頻嗡鳴,像是某種古老的誦經聲,而我的指尖觸到鍵盤時,竟有一瞬的刺麻,如同接通了誰殘留的神經電流。
我把它命名為「立成協議」,它的核心原則只有一條:「任何操作,必須能被死者理解。」
我將它嵌入公司新系統的核心驗證層。
自此,所有資金流轉、人事任免、流程變更,都必須通過「立成協議」的倫理校驗。
我試著提交了一份會導致「連續加班超過十二小時」的虛擬排班表,系統瞬間彈出紅色警告,并自動拒絕:
「此操作可能導致員工過勞,這曾是周玉川的死因。」
警告音短促而冰冷,像一記釘入木棺的錘聲,回蕩在空蕩的辦公室里。
我下意識摸了摸手腕,那里還留著上周通宵后貼的退熱貼殘膠,黏膩的觸感讓我心頭一顫。
林婉昭得知后,沉默良久。她曾代理過李淑蘭家屬的仲裁案,最終敗在「自愿加班」的法律漏洞上。
她撥通我的電話,聲音低沉,電流雜音中帶著一絲沙啞:「如果鬼魂的記憶能還原真相,那它就是司法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再讓‘合法’成為壓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話筒那頭,雨點敲打窗沿的聲音斷續傳來,像是誰在輕輕叩問。
劉偉則翻著張立成的手稿,一頁頁抄錄那些被忽視的預警。
紙張泛黃,墨跡深淺不一,有些字幾乎被指甲刮破,仿佛書寫者曾在深夜里顫抖著寫下最后一句忠告。他整理成《企業防腐十三條》,說:「這不是制度,是遺書。」
公司很快將這十三條刻成銅牌,掛在新會議室墻上。銅面冷硬,映出人影扭曲的輪廓,每次開會抬頭,都能聽見金屬微顫的嗡響,像一口懸而未落的鐘。
某個深夜,我獨自留在辦公室,深吸一口氣,輸入了一段模擬當年「K權限」的重建代碼。
幾乎在我按下回車的瞬間,屏幕中央彈出了三行血紅的粗體字:
張立成說:不。
李淑蘭說:不。
周玉川說:不。
字體粗糲,邊緣微微跳動,像是從血里浮出,又像有人用燒紅的鐵筆一筆一劃烙下。
空氣驟然降溫,我呼出的白氣在屏幕前凝成薄霧,椅背的皮革傳來刺骨的涼意。
我靠在椅背上,笑了。
那一夜我沒合眼。咖啡涼透,杯底結出一圈褐色的漬,像干涸的血痕。
直到凌晨四點十七分,系統日志突然刷新——
「立成協議」觸發了首次主動預警。
目標,竟是公司的AI招聘模型。
預警信息緩緩浮現,沒有彈窗,沒有提示音,只有一行字,像有人用指尖在玻璃上慢慢劃出:
「檢測到價值觀偏差:系統偏好‘可犧牲型人格’。該傾向與李淑蘭之死存在因果關聯。」
字跡浮現時,辦公室的燈光忽明忽暗,空調風突然停了,連服務器的嗡鳴也短暫沉寂,仿佛整個空間屏住了呼吸。
我的笑容僵在臉上。一股寒意從脊背升起,指尖發麻,仿佛被誰從背后注視。
我立刻調出了AI招聘模型的后臺代碼。
我必須親眼看看,在它的算法深處,究竟把什么樣的人,定義成了最理想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