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弈智慧:權衡利弊,追求最優結果的一門學問
- 王登舉
- 1484字
- 2025-08-20 15:15:27
6. 納什均衡的“不后悔”原則
在博弈中,任何一方在做出選擇后都不會后悔,這是納什均衡的原則之一。如何理解這個原則呢?納什均衡本身不具有強制力,但我們出于自身利益,會做出最優的選擇。只有各方對自己的策略都感到滿意,才可以稱之為納什均衡。
有一對情侶,王先生和李女士。王先生比李女士大10歲,但他的收入是李女士的10倍。王先生個子很高,但長相普通,李女士身材嬌小但相貌出眾。王先生性子冷淡、情商不高且不懂浪漫,李女士溫柔體貼又熱情。
李女士有很多追求者,但她偏偏選擇了王先生。王先生身邊也有許多對他青睞的女士,但他偏偏選擇了李女士。因為,在眾多的選擇中,王先生對于李女士來說,是最佳選擇,而李女士對于王先生來說,也是最優選擇。
也就是說,他們是彼此最好的選擇,若換成其他選擇,都會有遺憾或損失。這就是婚戀市場上最常見的“郎才女貌”的組合,他們的關系達到了納什均衡,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因此,男女雙方都不會后悔選擇彼此。
納什均衡中“不后悔”的原則很好理解,即在博弈雙方達到均衡時,每個參與者都實現了利益最大化,他們完全沒有必要單方面改變自己的策略。因此,雙方在這種關系中實現了某種平衡,具有長期的穩定性,很少出現一方反悔或雙方都反悔的情況。
在納什均衡的關系中,博弈雙方都找到了共同的均衡點。比如,上述案例中的王先生和李女士,他們的年齡相差10歲,經濟實力相差10倍。在如此巨大的差距下,為什么他們還能在一起呢?他們的均衡點在哪里呢?
在這段關系中,存在多個均衡點,比如,王先生用優于李女士10倍的經濟實力換取李女士年輕10歲的容貌。在這個均衡點中,李女士得到了經濟上的支持,王先生得到了年輕的容貌,彼此都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因此形成了均衡,兩人都不后悔。
另外的均衡點包括王先生用自己優越的身高換取李女士出眾的相貌,王先生用自己出色的氣質換取李女士美好的性格,等等。在多組均衡策略的選擇中,兩人的綜合收益形成了平衡,實現了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當然,在婚戀關系的博弈中,經濟收益和基因收益的均衡只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博弈的雙方還會追求感情和精神收益的均衡狀態。下面這個故事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美國作家歐·亨利曾寫過一篇小說《麥琪的禮物》。在這個故事中,女主人公德拉和她的丈夫吉姆是一對經濟不寬裕的夫妻。德拉有一頭美麗的長發,而吉姆有一塊祖傳的金表,這兩件東西對他們各自來說都是最寶貴的物品。
在圣誕節這一天,夫妻兩人打算給對方買一份禮物。沒有事先商量,他們都想給對方一個驚喜。德拉剪掉了自己最珍愛的長發,用賣頭發的錢給吉姆買了一條昂貴的白金表鏈。而吉姆賣掉了自己最寶貴的金表,換來了一把鑲著珠寶的梳子。
兩人交換禮物的時候,簡直驚呆了!因為夫妻雙方都用自己最珍貴的東西,買回了對彼此來說最沒有用的禮物!無論是從經濟價值還是實用價值上來說,他們雙方所做的選擇,都是最差的。
但是,他們拿著對自己來說毫無用處的禮物,心情卻非常愉快。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雖然兩人用最珍貴的東西換來了最沒用的禮物,但在感情上,他們都得到了最大的收益,形成了納什均衡。因此,他們并不后悔自己的選擇。
在博弈中,我們如何利用納什均衡原則,讓自己和對方都選擇不會反悔的策略呢?以下兩個思路是值得參考的。
第一,保持決策的理性。無論我們在生活或工作中是否是一個感性的人,在做決策時都應保持理性,并盡量促使博弈對手也保持理性。因為納什均衡的實現要求參與者都是“理性人”,這樣才能選擇對參與者來說都是“占優策略”的均衡策略。
第二,重視共同利益。在納什均衡中,博弈雙方不僅是對手,也是相互依存的合作伙伴。只有重視共同利益,才能實現均衡,保持雙方不后悔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