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驚人跨度(求收藏!求追讀!)
- 我在二戰當文豪
- 苦海明燈
- 2104字
- 2025-08-19 00:01:31
普佐一邊說著,一邊又忍不住重新讀了一遍小說。
越看越覺得好看。
普佐有一種感覺,他寫出《君子》之前,見恩尼如井中蛙觀天上月,寫出《君子》之后,見恩尼如一粒蜉蝣見青天。
只覺得恩尼小說中所攜帶的文學性、時代性、人文關懷,都是他一輩子無法觸及的。
“尤其是這部小說的結局,再看一次,覺得更精妙了——直接就將兩個父親對安奴的關切收束在了一起、一場葬禮上。并沒有給出那種‘非黑即白’的答案,讓讀者能自由的選擇立場。”
“這種不加以批判的寫作方式和情節設計,實在是巧妙。”
普佐都有些停不下來:“尤其是那些句子,「浪費天賦是人生最大的悲劇」、「開槍殺人容易,每天起早貪黑、打工謀生的人才是硬漢」……非常富有哲理,打動人心。”
“上帝啊,你是怎么有這種體會的?你的年紀甚至比我還小兩歲。”
恩尼笑了笑,謙虛地說:“寫小說就是寫虛構的故事,總不可能每個故事都是出自真實的經歷,所以就需要寫作者有較為敏感的內心,也就是……將寫作的靈感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普佐立刻有了些明悟,嘴里卻不由吐槽道:“我要是有你的這種敏感,以我的苦難程度,恐怕早就成為文豪了!”
“你的天賦是在通俗文學方面,倒是沒必要跟我比較。”
“而且我認為,適當的苦難帶給一個作者靈感,就如海明威所說「作家成長的條件是不幸的童年」,可是過度的苦難,只會摧毀一個人。”
恩尼說著的時候,不由想起海明威最后的結局是在家中用獵槍自殺身亡,就如同其所提出的「冰山理論」——文字背后的意義遠多于文字本身,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僅占整體的八分之一——一個作家文字背后的痛苦也遠多于文字本身。
就算本身并沒有承受苦難,可讓作家獲得靈感的“敏感”也是一種痛苦——就像是花粉嚴重過敏的人為了采擷花蜜而俯身于花叢中。
雖然并不是寫作技巧上的討論,但普佐覺得恩尼這番話對他很有啟發。
恩尼是比他小兩歲,但領悟可比他深多了。
同時,普佐也受到了恩尼這部小說的影響,想要創作一部以意大利黑手黨為題材的小說的想法,在他心中悄然萌芽……
話題轉回來。
普佐有些擔憂地說:“你這部小說好是好,可如你所說,和《黑面具》的投稿風格很不相符,要不要轉投別的刊物?我看倒很適合那些主流文學刊物。”
恩尼搖頭,也有些無奈:“問題是那些著名的文學刊物,也不會收一個新人的稿子。”
雖然他一向貫徹的做法是不認死理,投稿從高檔投到低檔。
但像《大西洋月刊》《哈潑斯》《紐約客》這些頂級刊物,采取一個新人稿件的概率實在太低。
當然了,他大可以多謄抄一份稿子,在投稿給《黑面具》的同時,也投一份稿子給那些頂級刊物中的一個。畢竟,禁止「一稿多投」的就只有頂級刊物,小說雜志一般是不禁止的。
但問題來了——像《大西洋月刊》《紐約客》《哈潑斯》這些頂級刊物的審稿周期都相當長,通常都需要3~6個月。
而他又不是海明威、威廉·福克納、海倫·凱勒這種成名作家,頂級刊物的編輯都會給這些作家預留“快速審稿通道”。
衡量下性價比,還是先投稿給《黑面具》再說。
畢竟他這部《布朗克斯的故事》走的是溫情路線,但總體也是城市寫實的風格,加上不乏一些艷情橋段,要他是編輯的話,是會給自己過稿的。
心中想著,恩尼還是決定先投給《黑面具》。
兩人聊完,普佐還在兼職時間,看完恩尼的故事后,又要騎自行車去送貨。
但送貨沒說不能請外援啊。
恩尼閑著也沒事,索性跟普佐一起送貨去了。
事后普佐想要給恩尼一半薪資,恩尼拒絕后也不瞞著,直接就說出他投稿《驚奇故事》拿到了600美元稿費的事。
普佐才瞪眼直呼“他這是關公面前耍大刀啊”。
暫時作罷后,普佐記下了這件事,想著等他也過稿了,一定要請恩尼出去消費……恩尼會喜歡去夜總會這類艷情場所吧?
他就不信恩尼對情色情節的描寫也能“建立在別人的體會之上”!
恩尼自然不知道他在普佐心中,已經成了一個老色批。
在把面包屋的自行車還回去,換上自己的自行車后,普佐蹬車和恩尼一起到了阿西莫夫的糖果店。
這段時間他們三人都在閉關創作,只有阿西莫夫經常聯系他們——這家伙就是個純純的卷王,在構思好劇情后,竟然通宵碼字,三天就完成了小說。
然后就是不斷的催更恩尼、普佐,像是稅務局催款一樣。
阿西莫夫寫的小說叫做《死亡交易者》,是以一戰時期為背景的間諜與謀殺的故事。
不得不說,阿西莫夫是個博古通今的作家,在這個只能通過閱讀來獲取資料的年代,他居然將《死亡交易者》這部小說的歷史背景,塑造得如同傳記文學一般無可挑剔。各類不同學科的專業知識,更是信手拈來。
仿佛他本人就是成長在那個年代一樣,任誰閱讀完這部小說后,都想象不到創作者實際只是一個20歲的青年。
只不過,這次創作阿西莫夫還是沿襲了他以往的風格,就沒奔著《黑面具》去,打算投稿給《埃勒里?奎因神秘雜志》。
三人互相傳閱完了小說。
面積不大的屋子中立刻變作了“教堂”——能聽到的只有“上帝”和各種贊美詞。
不過,三人都是如實評價互相的小說,商業互捧什么的是不存在的。
除了對普佐展現出的通俗小說天賦感到震驚以外,更讓阿西莫夫震驚的是恩尼的這部《布朗克斯的故事》。
也就是普佐還沒有看過《朝聞道》,否則不會比阿西莫夫好到哪里去。
上帝啊……誰能想到一個作者的上一部作品還是宏偉悲壯的科幻史詩,下一部作品就跨越到了寫實風格的現實主義批判小說……
跨度也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