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禪道的精髓
- 禪者的初心
- (日)鈴木俊隆
- 1523字
- 2025-08-15 17:43:37
坐禪的姿勢會使你的身心擁有強大的力量,能夠接受事物的本來面目,無論它們是否令人愉快。
佛經(《雜阿含經》[1]第33卷)中提到世上有四種馬:上等良馬、普通良馬、次等馬和劣等馬。上等良馬未見鞭影便可隨主人心意而行,或疾或緩、左馳右騁。普通良馬鞭未及身可隨主人心意而奔。次等馬要待鞭子及身,而劣等馬則要等到痛徹脊髓時才會奔跑。可以想象,劣等馬要學會奔跑是多么困難。
聽到這個故事,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上等良馬。如果成不了上等良馬,至少也可以做個普通良馬。這就是人們通常對這個故事以及禪的理解。你也許以為坐禪會讓你知道自己是上等良馬還是劣等馬。然而,這是對禪的誤解。如果你認為禪修的目的是將你訓練成上等良馬,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并非正解。用正確的方法修禪,是良馬還是劣馬,是無關緊要的。想想佛祖的慈悲,你認為佛祖會對這四種馬有何看法?比起上等良馬,他會更加同情劣等馬。
當你決定以偉大的佛心來修禪時,你會發現劣等馬才最有價值。你將從自己的不完美中找到一心求道所依賴的基石。那些坐姿完美的人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發現禪的真諦,禪的真實感受和禪的精髓。而那些在坐禪時感到非常困難的人卻會從中發現更多的意義。因此,我認為有時上等良馬可能才是最差的馬,而劣等馬可能是最好的馬。
研究書法,你會發現不太聰明的人往往會成為最好的書法家。聰明的人在達到一定程度后,在書寫時會遇到很大的困難。這個道理同樣也適用于藝術、禪修和生活。所以,當我們在討論坐禪時,我們不能從普通意義上來說“他坐得好”,或者“他坐得差”。修禪的姿勢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做不到盤腿而坐。即使做不到正確的姿勢,但如果你能夠懷有真正的求道之心,那么你也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修禪。事實上,比起那些容易坐好的人來說,打坐有困難的人更容易產生真正的求道之心。
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我們總為自己感到羞愧。我的一位弟子寫信告訴我:“您送給我一本日歷,我也試圖遵循每一頁上的佛家箴言去做。可新的一年還沒開始,我就已經失敗了。”道元禪師常說“一錯再錯”這個概念。道元禪師認為,一錯再錯也可以悟禪。禪師的一生可以說就是多年來的一錯再錯,這意味著他這么多年來付出了一心一意的努力。
我們說:“好父親未必是好父親。”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認為自己是好父親的人不是一個好的父親,認為自己是好丈夫的人也不是一個好的丈夫。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個糟糕的丈夫,但他總是一心一意地想成為一個好丈夫,那么他就可能是個好丈夫。如果打坐時感到痛苦或者身體不適,你可以換個姿勢,坐在厚墊子上或者椅子上。即使你是最劣等的馬,你也會領悟禪的精髓。
假使你的孩子得了不治之癥,你不知該如何是好,你無法躺下來。通常最舒服的地方就是溫暖舒適的床,而現在精神上的痛苦使你無法安睡。你可能會走來走去,進進出出,但這于事無補。事實上,解除精神痛苦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坐禪,即使你狀態欠佳,姿勢不對。如果沒有在這種困難的時刻打過坐,那么你不是一個真正的禪宗弟子。其他任何行為都無法減輕你的痛苦。不安的姿勢會使你沒有力量面對困難,而坐禪的姿勢是你經過長時間、艱苦的修行練就的,它會使你的身心擁有強大的力量,能夠接受事物的本來面目,無論它們是否令人愉快。
如果你不開心,那么最好去打坐。沒有其他接受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不管你是良馬還是劣馬,不管你的姿勢是否正確,這些都不是問題。人人都可以修禪,并且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解決和接納自己遇到的問題。
當你置身于困難之中,哪個對你來說會更真實:是你遇到的問題還是你自己?意識到此刻自己就在這里才是最終的事實,你會通過禪修認識到這一點。通過不斷的修行,面對一連串好的和壞的境遇,你將掌握禪的精髓,獲得禪真正的力量。
注釋
[1]原始佛教的基本經典。——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