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是否仔細想過,直至今日,日本仍是出產優秀手工藝品的國度。編撰本書的目的,就是將這個事實廣而告之。在西方世界,由于機器過于普及,手工藝已經衰退了。可是,倘若過于依賴機器生產,會出現種種害處。因此,各國都在努力重振手工技藝。為何有了機器,我們還需要手工藝呢?那是因為許多物品只靠機器無法生產出來,還有許多東西,是機器無法孕育的。如果將一切交給機器完成,國民的特色就會漸漸貧乏,皆因機器的發展傾向是世界通用的。而且遺憾的是,使用機器的目的是逐利,因此機器制造的東西總會顯得粗糙。而且人一旦成為機器的附屬,就被剝奪了工作的樂趣。由于以上種種問題,好的機器制品變得越來越少了。為了彌補這些缺點,我們必須保護手工藝。手工藝的優點往往體現在它蘊含著濃厚的民族特色,以及每一樣物品都是精心制作而成的。手工藝維持了自由與責任感,因此工作會帶來愉悅,并激發出創造新事物的力量。因此可以認為,手工藝是最具人性的工作。我認為,它的最大特性就在于此。倘若這種人性化的工作不復存在,世界將會失去無數美麗的事物。因此不得不說,各國在推動機器發展的同時重視手工藝,具有理所當然的緣由。在西方世界,“手工制作的東西”甚至已經等同于“好東西”。人類的雙手,具備了值得信任的特質。
比較歐美的情況,就會發現日本還是一個手工藝較為發達的國家。日本各地至今仍有人用雙手制作富有特色的物品。譬如手工紙、手工陶瓷,等等。當今世界,已經罕有像日本這樣堅持手工生產此類物品的國家。
令人遺憾的是,日本反倒對手工技藝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僅如此,手工藝落后于時代的想法反而越來越普遍。為此,許多手工藝漸漸失傳了。再這樣下去,手工藝將會不斷衰退,進入只有機器生產的時代。我們不能重蹈西方的覆轍,應該進一步推動手工藝的發展,保護日本特有的美。我們的任務就是發現手工藝的優點,并將其發揚光大。為此,我們首先要知道日本目前存在著什么樣的優秀手工藝,以及它們存在的地方。這便是本書的目的所在。倘若有機會到日本各地旅行,請帶上這本書。想必它將成為各位的旅行良友。
我認為,日本這個國家可以稱為“手工之國”。每個人都知道日本國民是心靈手巧的人。且看我們的語言中,有多少與“手”有關的詞匯吧。“上手”“下手”二詞直接表達了手工的巧與不巧。另有“手堅い”(靠得住)、“手並みがよい”(精于此道)、“手柄を立てる”(立功)、“手本にする”(樹立榜樣),都是與手有關的表達。說一個人有“手腕”,是指其力量強大。因此衍生出了“腕利”(有能耐的)、“腕揃”(精英會聚)等詞匯。而且在日語中,譬如“読み手”(閱讀者)、“書き手”(書寫者)、“聞き手”(傾聽者)、“騎り手”(騎手)等,幾乎所有動詞加上一個“手”字,都能表示人的作用,因此與手相關的詞匯數量才會如此龐大。手與機器的不同之處,在于它與心相連。機器沒有心。我認為,這就是手工藝能夠產生奇跡的原因。它不僅僅是動手,更是因為手始終連著心,故能從無到有,讓工作產生愉悅,并且保守道德。這也是讓物品具有美的原因。也可以說,手工藝就是心的作用。世上可曾存在比人的雙手更具神秘性的機器?我們必須深入思考,依靠雙手的工作為何對一個國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
自然賦予人類的雙手,在當今日本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讓我們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