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光緒密旨
- 康有為之死
- 良菩
- 3331字
- 2025-08-13 11:06:13
滄海驚波百怪橫,唐衢痛哭萬人驚。
高峰突出諸山妒,上帝無言百鬼獰。
豈有漢庭思賈誼,拚教江夏殺禰衡。
陸沉預(yù)為中原嘆,他日應(yīng)思魯二生。
——《出都留別諸公》
要去上海,須在塘沽乘船。當(dāng)康有為和唐華下了火車之后,不敢耽擱,連忙趕往塘沽。因為當(dāng)天無船去上海,他們便住進(jìn)了一家中檔旅館。吃完飯之后,唐華去碼頭打聽到上海的船票和開船時間,康有為坐在店堂里一邊看著行李,一邊獨自品茶、歇息。
鄰桌有幾位客人,正在一邊飲酒一邊低聲議論著什么,開始,康有為并不在意,沒聽清他們議論的話題,后來,就漸漸聽出一些眉目來了——
一個客商打扮的中年漢子說道:“聽說京津火車要禁開了,明兒去北京,只能坐馬車了。”
一老者說:“不會吧?恭親王的軍隊正用火車調(diào)防,其他火車就禁開了,難道他們的軍隊也坐馬車不成?”
中年漢子:“恭親王已去北京了。聽車站上的一個朋友說,他化了裝,身穿便服,帶著十多個穿便裝的護(hù)衛(wèi)上了一輛專列。我那個朋友親眼看見的,絕不會有假!”
年輕漢悄悄說道:“京城已經(jīng)宵禁了,你們知道嗎?”
“為什么?”
“聽說正在捉拿朝廷欽犯,京師里人心惶惶,好像出了什么大事。”
……
他們越說聲音越低。至于到底出了什么大事?要捉的朝廷欽犯是誰?捉到了沒有?他沒聽清楚。
其實,朝廷要捉拿的欽犯就是他!
眼下的北京城里,正在搜捕維新派人士!
不一會,唐華就回來了,他告訴康有為,招商局有艘輪船,船名“海晏號”,明天下午四時起航。
康有為覺得不太滿意,但是現(xiàn)在又沒有其他辦法可想,只好同意乘坐“海晏號”去上海。買了船票之后,主仆二人便提前上了船,在統(tǒng)艙中住下來,等待次日開航。
這艘“海晏號”雖然是艘洋船,但噸位不大,設(shè)備較陳舊,船艙中空氣污濁,鋪位和伙食也難盡人意。康有為讓唐華去打聽一下,船上有無頭等艙?
唐華很快就返回來了,他說,船上有頭等艙,但頭等艙的船票提前三天已經(jīng)被訂出去了。他向船長要求過,能不能想辦法擠出一張頭等艙的票?船長說,頭等艙是官銀留洋的官員集體訂的,無法讓出來。
康有為聽了,心中老大不快:自己是朝廷的六品命官,又有密詔在身,卻只能棲身于一艘小輪船的統(tǒng)艙之中!
他越想越覺得窩火,他命唐華收拾好行李,退了船票,二人便離開了“海晏號”。
唐華從碼頭上雇了一輛馬車,去了塘沽的一家豪華的旅館。
安頓好了之后,康有為問大堂中的侍者:能否訂兩張去上海的頭等艙船票?
侍者聽了,非常禮貌地讓康有為先在房間里休息,他這就去詢問一下,說不定會有好消息。
不一會,侍者便將兩張頭等艙船票送到了康有為的房間。康有為接過船票一看,臉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原來,這是兩張英國太古公司“重慶號”客輪的頭等艙船票,開船的時間是次日上午十一時,不但比“海晏號”提前五個小時開船,而且“重慶號”的設(shè)備和生活條件都要比“海晏號”優(yōu)越得多。
康有為絕對沒有想到,就是因為退了“海晏號”的船票,換乘了英國太古公司的“重慶號”輪船,竟然鬼使神差地又逃過了一劫!
半個時辰后,一隊全副武裝的清兵包圍了碼頭,一帶隊官員指了指手中的緝拿令,高聲說道:“搜查朝廷飲犯!”接著,又指了指停靠在旁邊的“海晏號”:“上船,搜!”士兵們便登上了“海晏號”的甲板。
船艙里的乘客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都恐慌地望著殺氣騰騰的清兵。這些清兵不搜老人和孩子,也不搜女人,他們專搜中年男子,每搜一個,都要和他們手中的照片對一對,若對不上,就再搜下一個人。他們折騰了半天,搜遍了全艙,還是沒有搜到要搜的朝廷飲犯,只好悻悻地回到了碼頭遵命去了。
帶隊的官員指著一艘裝運洋灰的貨輪,大聲說道:“上船搜!”
船長帶著哭腔求情:“船里裝的都是洋灰!船上連我加水手才六個人,都在這里。是不是……”
官員沒理他,大聲命令道:“進(jìn)艙搜查!”
士兵們搜遍了全艙之后,人影沒見一個,只好灰頭灰臉地離開了貨輪。
……
洗漱過后,康有為沒有一點睡意,他打開隨身攜帶的《大同書》的書稿,在燈下閱讀起來。不知為什么,自己親筆寫在紙上的這些文字,總是在眼前跳動,就是進(jìn)不到腦里!原來,自己的心思一直離不開衣襟中的那道密詔。他離座去看了看房門關(guān)好沒有,又查看了窗子,然后,悄悄取出密詔,在燈下細(xì)細(xì)閱讀了一遍。
讀著讀著,兩行熱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他和光緒帝雖是君臣,之間隔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但共同的變法強國志向,讓他們心心相連!一位大清國的皇帝,能如此器重一個六品之位的工部主事,并愛護(hù)有加,寄望厚重,這種知遇之恩,能不使康有為倍受感動嗎?
子夜過后,大街上浮燥的喧嘩漸漸平息下來,四周死一般的沉寂。康有為聽見睡在外間的唐華打著鼾聲,更難入睡。
他和衣躺在床上養(yǎng)神,思緒總是離不開京城發(fā)生的一連串大事,又想起了光緒帝接見他的情景。
六月十六日(1898年8月1日),光緒終于見到了早就聽說過名字但一直未見過面的康有為,在頤和園勤政殿里行過君臣之禮后,二人寒喧了幾句,康有為便向光緒陳述了變法對于國家和社稷的重要性。他講起話來,語氣激昂,感情真摯,讓光緒深為感嘆,特別是最后,康有為激動地說道:“皇上,變則通,通則久,要江山社稷永因,變法一定要實施!”
聽了康有為的一番話,光緒不禁動容,激動得連連贊許,頓生相見恨晚之感:“朕,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變法之實施,還望愛卿鼎力相助,廣泛召集有志變法之人士,共圖國強。若變法成功,你將是大清的第一功臣!”
康有為感恩涕零,連忙跪倒在地,連聲奏道:“皇上的知遇之恩,臣當(dāng)以死相報,絕不辜負(fù)圣望!”
康有為的這番話,撼山、動地、泣鬼神,光緒跟他兩人已是心心相印;兩人越談越投機,越談越激動……
光緒是在淚水和悲痛中寫完詔書的,他的臉上交替著痛苦和企盼的復(fù)雜神情。寫完之后,他輕輕放下了筆,慢慢走到窗前,抬頭仰望天空,感慨萬千:天公賜我康有為,如果不保證他的安全,我就對不起天公,有愧于上蒼!
詔書云:
朕今命汝督辦官報,實有不得已之苦衷,非楮墨所能罄也。汝可迅速出外,不可延遲。汝一片忠愛熱腸,朕所深悉。其愛惜身體,善自調(diào)攝,將來更效馳驅(qū),共建大業(yè),朕有厚望焉。
光緒帝滿懷激情地寫好了密詔,親自將密詔封好。康有為將密詔拿在手中,覺得這份密詔的分量重于泰山!
然而,沒有幾天,軍機四卿楊銳,便懷揣光緒的另一份密詔,從宮內(nèi)出來,來到康有為的住所南海館,一見面就慌慌張張地大叫了一聲:“康先生,大事不好,皇上有難!”楊銳臉色慘白,聲音嘶啞,完全是一副哭腔。
康有為一聽,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口。當(dāng)聽完楊銳說明了原委,頓時心驚肉跳,腦袋急劇膨脹起來:皇上下了密詔,要設(shè)法營救,這事非同小可!
天色已經(jīng)完全黑下來了,但康有為還是立即吩咐唐華,去將梁啟超、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深秀等人叫來了,一起商籌營救皇上的辦法。
康廣仁加點了三支蠟燭,屋內(nèi)一下子明亮起來。
大家聽說是皇上下了密詔,都紛紛趕來,個個神情緊張,一種不祥的預(yù)感,擢住了每個人的心。
康有為見大家都到齊了,便向楊銳點了點頭,說道:“啟封吧。”
楊銳拿出密詔,那顫抖的手老半天沒將密封啟開。譚嗣同從楊銳手中拿過密詔,啟封后交給康有為,康有為沒有從譚嗣同手中接過密詔,而是各執(zhí)一頭,兩人同時緩緩地將密詔打開,共同捧著密詔,在案前跪下。
梁啟超見康有為和譚嗣同跪下了,忙在他倆身后跪下,其他人也紛紛跪下,氣氛極其肅靜。
康有為跪在地上,激動地讀著詔書:
朕惟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能救中國,非去守舊衰謬之大臣,而用通達(dá)英勇之士,不能變法。而太后不以為然,朕屢次幾諫,太后更怒。今朕位幾不保。汝可與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及諸同志妥速密籌,設(shè)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勝企望之至。特諭。
康有為剛剛念完,譚嗣同等人就已泣不成聲,梁啟超也是失聲痛哭。特別是康有為,在念密詔的中途,幾次哭得吐不過氣了,不得不停頓下來。
皇上發(fā)出求救密詔,上面的字字句句重似千斤,重重地壓在每個在場人的心上,壓得大家都喘不過氣來了。
皇上求救,真是千古悲聲!室內(nèi)的一片哭聲!
“大家不必哭了,我有話要說。”
大家強忍住哭聲,都向楊銳看去,楊銳含淚說道:“皇上雖然自身難保,卻非常關(guān)心變法,他再三地囑咐我,要向康先生和大家轉(zhuǎn)達(dá),盡快籌議好良策,推進(jìn)變法。我們不能辜負(fù)皇上的厚望啊。”
康有為跪在地上,雙手托著詔書,悲憤地高叫道:“皇上啊……”
大家齊聲高呼著:“皇上!”
皇上手中沒有權(quán)力,他們又都赤手空拳,要人沒人,要兵沒兵,怎么救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