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遭遇“烏梅豐收年”,金手指指導“分級儲存”
- 我這重生不一樣,以吃為主
- 六一班班長
- 1481字
- 2025-08-18 14:17:43
六月的西北山漫山遍野飄著烏梅香,田小七蹲在收購點的青石板上,指尖捏著顆飽滿的紫黑色果子,指腹一按就滲出紫紅色的汁水。
“小七老板,今年這雨下得勻,烏梅結得比往年密三成!”山民王老漢蹲在她身邊,竹筐里的烏梅堆得冒尖,“往年收八毛一斤,今年……”
話沒說完,隔壁收購點就傳來吆喝:“野生烏梅五毛一斤!不論大小全收!”
田小七眉梢一挑。往年這個時候,本地烏梅收購價早被炒到一塊二,今年雨水足得反常,山民們背著筐子往縣城趕,收購點像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價格壓得一天比一天低。
“五毛?這價連筐子錢都賺不回!”王老漢急得直拍大腿,“他們是想趁豐收壓價,等冬天再翻倍賣!”
田小七沒作聲,指尖的烏梅遞到鼻尖。金手指的淡藍色光暈在眼底一閃,一行行字清晰浮現:
【檢測物:野生烏梅(成熟期)】
【品質分級:
-一級果:果徑≥3cm,果皮紫黑帶白霜,果肉含糖量12%,酸度4.2%,適合直接熬制酸梅湯;
-二級果:果徑2-3cm,帶輕微斑點/蟲眼(不影響果肉),含糖量9%,酸度3.8%,曬干后風味留存率85%;
-等外果:腐爛/未成熟,無利用價值。】
【儲存方案:一級果冷藏保鮮(0-4℃)可存15天;二級果曬干(溫度≤40℃)后密封儲存,保質期延長至12個月。】
“王大伯,”田小七突然抬頭,聲音清亮,“我這兒按等級收:一級果七毛,二級果四毛,當場過秤現結。”
王老漢愣住了:“別家都五毛統收,你這還分等級?”
“您看,”田小七拿起顆飽滿的烏梅,“這種肉厚核小的,熬湯回甘足,得給好價;那種帶點斑的,曬成干一樣能用,但得便宜點——您要是信我,就把筐里的果子挑挑,多賺的錢夠給娃扯塊新布了。”
這話戳中了山民的心。當天下午,田小七的收購點就支起了三張木桌,山民們蹲在地上挑果子,一級果裝竹筐,二級果裝麻袋,等外果直接倒給養豬戶,倒也能換兩文錢。
有投機的收購商見狀冷笑:“分這么細有啥用?下雨天曬果子,不怕發霉?”
田小七沒理他,轉頭讓人在收購點后院搭起竹架。金手指提示【曬干溫度需控制在35℃左右,每日翻動3次,避免暴曬】,她就讓工人正午時分在竹架上蓋草席,傍晚掀開通風,夜里再用塑料布裹緊防露水。
半個月下來,田小七收了足足五千斤一級果,堆滿了供銷社的冷庫存放;還有兩萬斤二級果曬成了烏梅干,裝在密封的陶缸里,碼得整整齊齊占了半間倉庫。算賬時張強咋舌:“按今年的價,總成本比去年省了三成還多!”
秋末第一場霜落時,變故來了。
山民們背著空筐進城,愁眉苦臉地告訴田小七:“今年秋雨太勤,晚熟的烏梅全爛在樹上了,明年怕是連苗都要凍死!”
縣城里的收購點果然開始坐地起價,野生烏梅價格瘋漲到兩塊五一斤,還一果難求。有小商販找到田小七,愿意出三倍價買她的存貨,被她笑著拒絕了。
“晚秋小吃”的酸梅湯攤位前,保溫桶里的酸梅湯依舊殷紅透亮。有熟客喝著湯念叨:“別家都漲價了,就你家還賣一毛五一碗,不怕虧?”
田小七正指揮工人搬陶缸,聞言回頭笑:“去年多收了點,夠喝到明年開春呢。”
掀開陶缸蓋,曬干的二級烏梅干泛著深褐色光澤,泡在溫水里稍等片刻,就能析出清亮的汁水。金手指的檢測顯示【風味留存率82%,酸度穩定】,熬出的酸梅湯除了顏色稍淺,口感竟和新鮮烏梅做的相差無幾。
次年開春,當其他酸梅湯攤因原料短缺紛紛歇業時,田小七的攤位前依舊排著長隊。賬本上的數字越來越好看,利潤率穩穩地定在四成,比往年翻了一倍。
王老漢帶著山民們又來送貨,這次不僅挑好了等級,還在筐上貼了標簽:“這筐是一級,那袋是二級,您數數對不對?”
田小七看著他們凍得通紅的鼻尖,突然想起金手指曾閃過的一行字:【穩定的供應鏈,是味覺護城河的第一塊磚】。她笑著把錢遞過去,心里明白,這豐收年里賺的不僅是差價,更是山民們實打實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