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心致遠:影響全球文明的中華工匠技術
- 潘天波
- 1101字
- 2025-08-08 15:05:47
延伸
在闡釋中發現,中國扇子已然超越了它本身的技術、美學與文化,它已然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國文明在歐洲傳播的美學使者。扇子美學將中華美學帶到歐洲,也隨之將中華文明中的優雅與浪漫帶去了歐洲,并潛移默化地與內生性歐洲文明發生交融與互鑒,進而在歐洲文明中建構出獨特的中華化歐洲文明,彰顯出中華技術美學在全球文明發展中的建構性作用與功能,也體現歐洲內生文明包括外化性文明元素,也絕非獨立的文明體系。就扇子美學的全球史流動及其意義展開研究而言,至少能得出以下啟示:
第一,中國扇子美學的全球流動史是技術美學全球史書寫的一個范例。中國扇子的美學根源在于扇子的物質材料與藝術屬性,其形式化的物質材料賦予了中國扇子的奢華與高貴,其奢華的美學化的藝術屬性將其物質材料上升至政治美學、經濟美學以及社會美學意義領域,進而將中國扇子物化為社會之扇、貿易之扇和文明之扇,以至于將普通的中國扇子之物轉化成制度物、商品物和思想物。對中國扇子物化過程的認識有利于中國古代技術美學的全球傳播及其意義延伸。也就是說,中國扇子美學是中國古代技術美學的一個典范,對中國扇子的全球美學史專題研究,或為中國技術的全球美學史書寫提供一種范式。
第二,中國扇子文明的全球傳播,接通了中華文明與全球文明的對話,延伸與發展了中華扇子的美學意義與影響,反映了中國扇子美學在全球文明體系中的功能與價值。在絲路上,扇子美學在全球的流動、交往與傳播,昭示絲綢之路也是一條全球的美學之路。扇子的美學流通,不僅僅是技術美學的流通,還是藝術美學、經濟美學和思想美學的流通。因此,全球民眾對中國扇子的接觸、使用和欣賞,或引發他們的審美轉換、經濟革新和思想啟蒙。換言之,流動的技術美學是社會變革與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它催生了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朝向新的領域和方向深度發展。
第三,中國扇子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文明基因的集中體現,在扇子身上所浸潤的中國手藝、繪畫、書法、文學、戲曲、小說、建筑、武術等系列的文化樣態,飽含中華文明的優秀基因。對這些技術美學基因的發現、梳理與研究有利于發掘、保護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這些傳播到海外的中華優秀文化基因的研究也有利于建構中華傳統文化的話語體系與理論體系;重估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體系中的價值與功能,更能有力回擊歐洲文明中心論的偏見。
總之,古代中國扇子美學的全球傳播及其意義的延展研究,對于當代中國美學話語體系建設以及全球傳播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就美學的傳播載體優勢而言,技術美學的全球傳播或優于文本美學的全球傳播。因此,大力推進中國技術美學及其全球傳播具有現實意義。抑或說,當代中國技術美學在造物美學或產品美學建設上的時代任務是緊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