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色暗淡無光。
先后流亡了近八天的康大慶一行,在恐懼與饑餓雙重壓力下,精神緊繃到了極點。
此時但凡有點風吹草動,都能將他們的壓力轉換為獸性,更別說一支成建制的軍隊。
早在那行敵軍來到這里時,康大慶便有了舍命一搏的心思。
“都注意著點,待會聽號令,大家一起沖出去,殺了幾個算幾個!”
康大慶蹲在草叢里,雙頰凹陷,眼睛充血,死死凝視著漸行漸近的那隊騎兵。
在四周的草叢里還蹲著數百個跟康大慶狀態一模一樣的士卒。
噠噠噠……
馬蹄越來越近,康大慶的精神緊繃到了極點,好在那支馬隊人數不多,應該是逆胡的前鋒斥候,看他們的樣子,應該要去河邊休整喂馬。
這就給了康大慶可乘之機,只要奪了這股逆胡的馬匹,不僅食物有了,回河西的速度也將大大提升。
“兒子、娘子、阿娘……”
康大慶嘴里念叨著。
忽然,一聲刺耳的呼嘯聲劃破夜空,他臉色突變,轉頭看向那個發信號的士卒。
只見,那士卒渾身顫抖,仿佛隨時要倒地一般。
來不及呵斥,康大慶便聽掩藏在草叢中的士卒紛紛站起身,怒吼著:“殺逆胡!”沖了出去。
亂了!
全亂了!
犬入的,亂就亂吧!
康大慶眨眼間便做出了決定,也站起身殺了出去。
曠野上,數百號潰兵一窩蜂地沖殺向李倓一行。
此時此刻,沒有任何軍紀章法,有的只是對死的恐懼,對食物的貪婪以及對殺戮的渴望,他們要用手中的鋼刀換取一切能吃的東西。
……
李倓處于隊伍最前面,也最先發現了這些不速之客。
也不知道他聽沒聽清那些潰兵喊什么,反正他直接下令:“殺!”
隨著李倓的命令,兩百禁軍紛紛抽出橫刀,策馬迎擊來敵。
雙方很快便絞殺在了一起。
騎兵對步兵,本就有著天然優勢,更何況一方精神飽滿,一方饑餓疲憊,因此雙方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
一個沖鋒下來,戰場上已然從伏擊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
“秦王不對啊,這些人好像不是逆胡。”
張敬軒停下了沖擊,策馬來到李倓面前,疑惑道。
李倓抿了抿嘴,道:“喊,投降者不殺!”
“諾。”
張敬軒雙腿一夾,策馬來到陣前,洪聲吼道:“大唐秦王令,投降者不殺!”
接著,其他禁軍也跟著喊起來。
“大唐秦王令,投降者不殺!”
“大唐秦王令,投降者不殺!”
“大唐秦王令,投降者不殺!”
秦王?
康大慶聽見‘秦王’二字,腦子都有些發蒙。
大唐什么時候多出了一位秦王?
不管了,先投了再說。
如果是逆胡,他或許還猶豫,但對方是唐軍,這不是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己人打自己人嗎?
康大慶很利索地扔了橫刀,雙手高舉,大喊:“我投降!”
“我投降。”
“別殺我……”
“……”
很快,打殺聲漸息,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扔刀聲與投降聲。
盞茶功夫,李倓命人將這股潰兵聚攏。
在潰兵們恐懼的神情中,他策馬來到陣前,目光一掃而過,問道:“誰是長官?站出來。”
康大慶呼吸變得急促,跨出隊列,大拜道:“河西軍校尉康大慶參見秦王殿下。”
“你是胡人?”
李倓借著火光仔細打量康大慶,見其鼻高目深,頭發卷曲,顯然不是漢人面相。
只此一問,在場無論潰兵還是禁軍,頓時神情緊繃,各自提防對方。
康大慶更是渾身一顫,回話時咬字極其清楚,生怕說錯一個字,被這位年輕的大王給當成逆胡殺了。
“回大王,末將出身安西龜茲,是跟隨哥舒翰將軍東征逆胡的河西軍。”
李倓問道:“你們是潼關的守軍?因何伏擊本王?”
天寶十五載,六月初四,哥舒翰在李隆基的催促下被迫放棄堅守,出關東征。
于崤山南麓遭遇安祿山大軍伏擊,十八萬大軍旦夕之間風消云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潼關陷落,至此,關中門戶洞開。
康大慶道:“回大王,潼關失陷,哥舒翰將軍被俘,我們以為是逆胡追兵,本想著奪馬回河西,天色又黑,有眼不識貴人,這才冒犯了大王。”
他撲通一聲跪倒,泣聲道:“求大王饒恕我等。”
接著,其他潰兵也紛紛跪倒,哭訴道:“求大王饒命啊。”
都是李隆基與楊國忠造的孽呀!
李倓斟酌片刻,旋即跳下馬背,彎腰牢牢抓住康大慶的肩膀,緩緩將其扶起。
感受到肩膀上傳來的巨力,康大慶一僵,身子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緊張道:“大王……”
李倓又親自撣去其肩膀的灰塵,溫和道:“我看你們臉色很差,可是多日未進食?”
只一句話,這個刀口上舔血、死人堆里打滾的漢子,喉頭像被塞了塊石頭,嘴巴微張,話未出口,眼淚搶先涌出。
他們苦啊!
自從安祿山起兵后,大唐對胡人愈發提防。
這一路走來,就因為他是胡人,所路過的城池都采取了警戒掃蕩姿態,沒人愿意伸出援手。
方才聽到秦王問他是不是胡人的時候,他甚至以為自己等人將命喪黃泉,誰料……
康大慶哽咽著,其他河西潰兵也都哽咽著。
“敬軒。”李倓喊道。
張敬軒忙道:“大王有何吩咐?”
李倓說:“把我們的干糧分一些給他們。”
“這……”張敬軒遲疑道:“大王,我們只有十天的干糧,分給他們……”
“分!有本王在,肯定不會餓著你們。都是大唐的忠勇,不能讓弟兄們流血又流淚!”
他的聲音很大,大到所有人聽得一清二楚。
河西潰兵,聽后感動萬分,而其他禁軍士兵也情緒莫名,看向李倓的目光更加熾熱。
“謝大王恩賜。”
康大慶感激涕零。
忽然,他想起什么緊張問道:“大王,陛下是否就在前方?”
李倓神色一凜,試探問:“你聽何人所說?”
康大慶忙說:“逆胡安守忠率五千人追擊陛下,昨天便已出了長安,日夜兼程的話,明日便有可來到此地。”
“請大王速告天子,當盡快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