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李倓:陛下,小心父老遮留
- 大唐:從馬嵬驛開始
- 荒土農(nóng)夫
- 2371字
- 2025-08-28 12:00:00
入夜。
李倓集合所有部眾,正欲開拔北上之時,一個不速之客找到了他。
看著眼前這個英姿勃發(fā)的弟弟,廣平王李俶羨慕中帶著隱憂。
“三郎,回來吧,莫要再惹父親生氣。父親也是為你好。相信你肯定看出了陛下超額賞賜你的用意——”
“你今日殺了貴妃,又軟禁逼皇帝退位,他早已對東宮恨之入骨,他明知道開牙建府帶來的后果,可還是不顧一切超額賞賜于你,”
“他這是想讓我們骨肉相殘啊!三郎,前方不是大道,是絕路啊!”
李俶聲音發(fā)顫,懇求道。
李倓眼神銳利,問道:“大兄,今日我請父親登基,你可知他為何再三辭讓?”
李俶當然知道,早在之前父親便告訴了他原因。
只是,三郎此時問出來,意欲何為?
面對弟弟逼人心魄的目光,李俶咬了咬牙,說道:“父親知你功勞太大,又不愿效仿睿宗皇帝廢長立幼,故而才辭讓帝位。”
說著,他抬起頭,神情誠懇:“三郎,你的天資在兄之上,這太子之位本就是你應(yīng)得的。”
“只要你不再與父親置氣,日后那太子之位,為兄拱手相送,你只需給兄長一塊養(yǎng)老田即可。”
李倓暗自驚異,且不論其真心與否,單看其能當自己面說出真相,便已是膽略過人。
但也僅限于此。
歷史上的唐代宗,執(zhí)政初期銳意進取,改善民生,后來吐蕃攻陷長安。
其成為大唐第二個出逃長安的天子,自此之后,便患上了戰(zhàn)爭恐懼癥,
又因其對藩鎮(zhèn)采取懷柔措施,魏博節(jié)度使公開為安、史立廟,都只敢下旨申飭而不曾興兵討伐,如此姑息縱容,導(dǎo)致藩鎮(zhèn)割據(jù)進一步加深。
李俶見李倓久久不語,神情凝重道:
“三郎,莫要以為兄長在與你開玩笑,你若不信,可隨我直面父親,我定不與你爭那皇位。”
聽到這兒,李倓算是明白了。
說了這么多,全是虛的,沒一句實話。
什么你不爭?什么拱手相讓?
李亨要把皇位傳給你,關(guān)你什么事?
歷史上的建寧王怎么死的?不就是李亨擔心他與李俶爭皇位,一杯鴆酒賜死的。
下午已經(jīng)與太子攤牌,現(xiàn)在跟你回去,怕不是剛進門,就被埋伏左右的刀斧手給砍了腦袋。
不過,李俶也不全無用處,畢竟雙方目前距離生死時刻還遠。
李倓可是知道,太子李亨枕邊還躺著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就是那個女人直接造成了歷史上建寧王的死。
他問道:“大兄,是誰讓你來當說客的?我想肯定不是父親,我猜的可對?”
李俶一怔,猶疑片刻,頷首道:“是張良娣。怎么了,可有不妥?不過,父親開明,并未阻止。”
李倓笑道:“兄長,你我雖情深義重,但有些話我卻不能明說,張良娣此人心懷叵測,你侍奉父親時當慎之又慎。”
“何出此言?三郎,不可……”
李倓打斷他道:“張良娣明知我因大位繼承開罪父親,可她還讓你來當說客,難道就不怕我不念兄弟情分,謀害于你?”
李俶恐懼中帶著堅定:“若殺了我,能讓三郎回心轉(zhuǎn)意,承歡父親膝下,為兄死又何惜?”
李倓靜靜看著他表演,不愧為李亨中意的繼承人,每一個毛孔都透露著演技。
一時間,他竟感覺有些無聊,跟一個裝睡的人白費這么多口舌。
這時,張敬軒走來,恭敬道:“啟稟秦王,元帥府人馬已全部集合完畢,隨時都能啟程。”
李倓翻身上馬,最后看了眼李俶,道:
“大兄,張良娣在側(cè),弟一心想與你結(jié)內(nèi)外同盟,你卻始終不肯坦誠相告,讓兄弟甚為寒心。”
“兄長好自為之,日后若需弟幫忙,但言無妨,弟即便遠在千里,也定助兄長一臂之力。”
言罷,李倓將目光投向隊列整齊的部眾,人人配馬,共計騎兵兩百余。
在眾人熾熱的眼眸中,李倓洪聲道:“出發(fā)!”
霎時間,馬蹄震響,似有地裂山崩之勢。
李俶負手站在山丘上,目送李倓背影漸漸消失不見,他眼眸微動,身后傳來聲音。
“大王,秦王此去若建立功勛恐對您不利呀?”
說話的人身著六品官服,乃崔渙之子,崔琰。
李俶皺眉道:“為之奈何啊。”
又沉默片刻,他問道:“崔相可有良策?”
崔琰道:“如良娣之言,秦王能做之事,您必能做!”
“逼宮?”李俶眉頭更深,心中打鼓。
崔琰凝眉,父親選的人真的對嗎?再行逼宮,真當皇帝傻嗎?
他語氣略微加重:“非也,大王素有仁孝之心,此天下皆知,絕不可行叛逆之事。但民心尚可用,此大王之優(yōu)勢也!”
“民心尚可用?”
李俶如夢方醒,呢喃著。
另一邊。
李隆基坐在榻上,定定望著跳動的燭火,耳邊似有如無地響著李倓?wù)f的那番話。
“陛下,”
高力士敲門進來,端著一盆水來到李隆基腳下,道:“秦王已經(jīng)率部離去,看方向應(yīng)該要回長安。”
李隆基:“他叫你出去所為何事?”
高力士給李隆基搓著腳,說道:“秦王提醒說,陛下切勿與東宮分道而行,否則后果難料。還說,入蜀容易出來難,大唐基業(yè)不能毀于一旦。”
下午見完太子后,李倓便找了高力士,將可能還會發(fā)生的“父老遮留”和盤托出。
畢竟他現(xiàn)在的根基是李隆基,若真讓李亨成功登基,那自己還未鞏固的成果就可能就會立刻化為泡影。
最好結(jié)果是,李隆基與李亨死死綁在一起,兩人在靈武打生打死,而他則迅速發(fā)展實力。
等到吾壯大,屆時便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太白經(jīng)天,秦王當有天下”。
李隆基陰著的臉動了一下,道:“他到是心狠,自己的爹說賣就賣,是我李家的種。太子是何反應(yīng)?”
高力士道:“太子一直在房內(nèi)沒露面。”
洗完腳,將要倒水之時,高力士又道:“陛下,陳玄禮在外面站了一個時辰了,是否詔他覲見?”
李隆基瞇了瞇眼,道:“不見,把朕的手杖賜予他。”
高力士:“諾。”
院外。
陳玄禮拄著龍頭手杖,身子佝僂,但卻健步如飛。
……
一路披星戴月,李倓率領(lǐng)騎兵,很快便又回到了金城縣邊境處。
他并非要去長安,他比誰都清楚此時的長安早已淪為了偽燕陪都,城內(nèi)駐扎的兵馬數(shù)以萬計。
僅憑李倓這點人馬,都不夠叛軍塞牙縫的,他想北上繞過長安,入河?xùn)|去太原,尋郭子儀、李光弼等人。
作為中唐名將,郭子儀的忠心,與他實力成絕對正比。
郭子儀的河?xùn)|軍與朔方軍,同為大唐精銳。
但相較而言,太子李亨兼任朔方節(jié)度使,與朔方軍有著潛邸情誼,自己若是去朔方,那等于自投羅網(wǎng)。
因此,河?xùn)|的郭子儀便成了他的不二之選。
狂奔十幾里路,李倓剛找到一處水草還算豐盛的地方,還未下令修整,便聽一道刺耳的鳴鏑,響徹夜空,緊接著又有怒吼傳來。
“殺逆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