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3 從危機到機遇:管理者的AI生存法則

近期互聯網企業頻繁的裁員動作,引發了高管圈層關于職業發展路徑的深度思考。在一次高管聚會中,關于選擇專業線(P線)還是管理線(M線)更能確保職業安全的話題,引發了熱烈討論卻難有定論。這個困擾從初入職場延續至管理崗位,始終是職業發展中的經典命題。

專業線要求從業者具備深厚的專業能力,特別是在關鍵時刻能夠憑借專業優勢解決企業難題。這類人才的價值在于其不可替代的專業貢獻,屬于典型的“單兵作戰型”人才。而管理線則強調通過團隊協作達成目標,管理者的績效不僅取決于個人能力,更取決于所帶領團隊的整體表現。

就職業安全性而言,兩條路徑各有利弊。但從企業視角分析,管理線高管的不可替代性往往更強。管理線高管通常負責重要業務板塊,管理多個團隊,其崗位變動可能引發團隊震蕩甚至業務波動,因此企業調整管理線高管的決策成本更高。然而,管理線高管也承受著更大的壓力,既要向上管理又要向下負責,在業績不理想時首當其沖。相較之下,專業線高管在組織架構調整時往往擁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AI時代對管理線高管的能力要求更為嚴苛:既要保持專業線高管的專業深度,又要具備復合型管理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變革中建立真正的職業護城河。這種“專業+管理”的雙重能力矩陣,正在成為高管群體應對行業變局的核心競爭力。

我曾向一位專注AI領域招聘的資深獵頭請教:“AI時代的高管通常來自哪里?這類人才能否通過管理者身份自然成長?”他的回答頗具啟示:“傳統大企業的高管往往只是接手現成團隊進行管理,這種模式與AI時代的企業需求存在明顯差距。目前市場上沒有現成的AI高管模板。我們通常會從前沿科技創新企業和大型科技企業的創新部門中物色人選?!彼貏e強調:“這類高管的成長路徑必然是‘內生型’的。由于缺乏可參照的模板和標準化培養體系,他們必須通過自主探索、持續學習來構建獨特的競爭力,從而提升自身的市場價值?!币虼?,在AI時代,無論是專業線高管還是管理線高管,“內生式復合成長”已成為重要的職業生存法則。這種成長模式強調主動突破傳統邊界,通過持續的知識迭代和能力升級,在快速變革的環境中建立真正的不可替代性。

當前自媒體已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某天早上瀏覽朋友圈時,我注意到一則關于S總(投資企業創始管理合伙人)的專訪視頻。在訪談中,他系統回顧了其企業20余年的發展歷程:2004—2010年專注于助力民營企業的境外上市業務;2010—2016年順應中國互聯網崛起趨勢轉型早期投資;2016年起進行戰略調整,將投資版圖拓展至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硬科技及大消費四大領域;如今則全力聚焦科技創新賽道,深度參與技術革新的時代浪潮。

與S總的相識始于2008年。當時我正在美國求學,尚未畢業便接到國內一家民營企業的境外上市工作邀請。這家企業恰是S總所在機構服務的客戶。想到金融課堂上所學的IPO[2]理論即將轉化為實踐,甚至能直接參與上市項目,我在參加完畢業典禮后便立即啟程回國,來不及與同學們道別。第一次見到S總,是在我剛剛倒完時差、讀完公司提供的大量資料后的第一天。那天,我根據所閱材料整理了一份簡要的企業介紹方案。S總來到我的辦公室,簡單翻閱了我的方案,并未多言,但我們的合作就此展開。項目結束后,我們各自忙碌,再次相見已是多年后。那時,他的企業已從財務管理領域轉型至投資領域。在杭州的辦公室里,我們聊起轉型的話題,他坦言:“這條路,我們走了十年才找到方向。”在與S總的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他對“周期”概念的重視。他習慣以長遠的視角審視問題,將時間線拉長,或許這正是卓越投資人的特質之一。

在探討AI時代的投資周期時,S總曾強調:“真正的風險不在于技術迭代本身,而在于當浪潮來臨時,你卻選擇駐足觀望。”這一觀點從投資視角精準揭示了AI時代企業面臨的核心悖論——技術顛覆既是生存威脅,更是戰略機遇。同時,他還指出,當前許多企業管理者對AI的認知仍停留在工具層面,僅將其視為“效率優化手段”,而忽視了其重構行業價值鏈的深層潛力。這種認知局限將導致企業陷入雙重困境:若無法跨越思維鴻溝,組織將面臨系統性危機;而主動擁抱變革者,則能開辟全新的價值增長空間。

麥肯錫研究顯示,全球65%的AI應用集中于行業頭部企業(數據來源:麥肯錫《2023年AI應用全景報告》),這一現象印證了技術紅利正加速“馬太效應”的形成。值得警惕的是,傳統企業若僅將AI定位于“成本削減工具”,將徹底喪失戰略主動權——AI的核心顛覆力在于其重構行業價值鏈的能力,甚至能打破既有的產業邊界。

例如,沃爾瑪集團通過AI驅動的供應鏈優化使成本降低20%,其旗下山姆會員店更進一步:基于AI消費趨勢預測模型,在中國一二線城市布局“云倉”前置履約中心,將高頻商品提前下沉至社區節點,實現會員訂單“一小時達”服務。該模式不僅使庫存周轉效率提升35%,更通過精準滿足高凈值用戶對即時性和差異化的需求,推動付費會員數量三年內增長200%(數據來源:沃爾瑪2023年度財報)。無獨有偶,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盒馬鮮生通過AI算法將選品準確率提升至行業領先水平,并基于消費數據反向定制“盒馬工坊”等自有品牌體系,使生鮮品類毛利率突破25%(傳統商超行業平均毛利率不足15%)。這些實踐標志著零售業競爭范式已從單純的“貨架爭奪”升級為“數據—供應鏈—用戶”三位一體的生態競爭。當AI技術逐漸成為商業基礎設施時,所有企業都面臨被跨界競爭者“降維打擊”的風險。這一趨勢預示著:缺乏價值鏈重構能力的企業,終將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失去生存空間。

在危機應對中,先行企業通過“戰略重構—組織進化—價值重塑”的閉環機制成功把握發展機遇。S總團隊投資的專注于“AI+清潔能源”的科技公司即是典型案例:該公司CEO運用AI技術模擬全球政策演變趨勢,提前三年布局氫能技術研發,并創新性地設立“人機協同決策委員會”,明確界定AI系統與管理者的權責邊界。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還將算法透明度要求寫入公司章程,以此構建差異化的公眾信任體系。

S總指出,部分企業管理者將AI決策支持系統視為管理權威的威脅,而非領導力升級的賦能工具。研究表明,AI在決策透明度方面正逐步獲得員工認可。《2023年德勤全球人力資本趨勢報告》顯示,62%的員工認為AI工具能夠有效減少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尤其在數據驅動型任務(如績效評估、風險審核)中表現出更強的客觀性。

然而,實踐中AI應用的落地阻力可能帶來顯著損失。以銀行業為例,歐洲央行數據顯示,2020—2022年,未采用AI信貸模型的銀行平均壞賬率比AI試點銀行高出30%~40%(傳統模型壞賬率為5.1%,而AI模型僅為3.6%)。這一數據差距充分凸顯了企業加快采納AI技術的緊迫性。

S總強調:“這種現象實質上是對‘決策時滯效應’的警示:當機器學習模型能夠實現小時級的迭代優化時,依賴傳統經驗、以月度為周期的決策機制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重大瓶頸。”

S總在企業20周年慶典的內部信中寫道:“穿越經濟周期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人類駕馭技術的智慧?!盇I時代的領導力革命,本質上是管理者認知范式的升級——從追求短期業績轉向構建組織與技術的共生生態,從被動適應變化轉向主動塑造未來規則。當管理者將AI視為“第二大腦”而非替代威脅時,企業才能真正獲得跨越技術周期的能力。

這讓我想起2008年,企業籌備法國上市時的場景:無數個深夜,我和S總的財務團隊、新加坡會計團隊、法國審計團隊反復核對數據。在那些關鍵節點上,最重要的不是數據本身,而是向團隊解釋數據背后的邏輯和意義。在AI時代,要想成為“不可替代”的管理者,無論是走專業線還是管理線,都必須主動轉型——擁抱變化、持續學習、疊加能力,在自己的領域創造跨越周期的長期價值。真正的變革,始于領導者放下經驗包袱、鼓起擁抱不確定性的勇氣。AI不會取代管理者,但善用AI的管理者必將超越那些固守舊思維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吉市| 合江县| 沽源县| 铜川市| 宜丰县| 浑源县| 东平县| 虞城县| 商洛市| 耿马| 仪征市| 大新县| 冷水江市| 大厂| 舒兰市| 东明县| 云阳县| 佛坪县| 汽车| 荃湾区| 德令哈市| 佛学| 苍溪县| 岳西县| 乌鲁木齐县| 论坛| 固始县| 全州县| 武强县| 罗定市| 榆社县| 安阳市| 拜城县| 磴口县| 常德市| 新乐市| 延吉市| 永兴县| 玉树县| 固安县| 双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