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對峙(上午8:30)
周建國站在新落成的市民廣場中央,粗糙的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口袋里那把跟隨了他三十年的扳手。七月的驕陽像熔爐里濺出的鋼水,燙得他后頸生疼。身上這套廉價西裝是昨天女兒曉雯硬拉著他去買的,領口勒得他幾乎喘不過氣。
“爸,等會兒上臺別緊張。“曉雯細心地替他整理著領帶,手指微微發(fā)抖。周建國注意到女兒眼下濃重的黑眼圈——自從面館被強拆后,這丫頭已經三天沒好好睡覺了。
不遠處,兒子周曉陽正在主席臺調試投影設備。這個曾經跟在他屁股后面要糖吃的小子,如今穿著筆挺的襯衫,手腕上戴著能監(jiān)測心跳的智能手表,正用流利的英語和外國設計師交談。
“老周,往這兒看!“報社記者的閃光燈亮起,周建國條件反射地瞇起眼。余光瞥見拆遷辦的劉主任坐在第一排,正用鍍金打火機點煙,臉上掛著志得意滿的笑容。
暗流涌動(上午9:15)
奠基儀式正式開始。周曉陽站在巨大的LED屏前,手指在平板上輕點,三維建筑模型立即投射在空中。“新城區(qū)將采用最先進的環(huán)保材料,配備智能停車系統(tǒng)和空中花園...“
他的聲音突然卡住了。投影光束中浮動的灰塵,讓他想起小時候在父親鍋爐房里看到的煤灰。那時候父親總會用沾滿機油的大手捂住他的眼睛,說:“別看,傷眼睛。“
臺下突然騷動起來。王家柱帶著二十多個工人闖進會場,他們穿著沾滿油漆的工作服,安全帽上還貼著“平安施工“的貼紙。保安剛要阻攔,李秀英亮出燙金的邀請函:“我們是受邀請的裝修隊代表!“
周建國站在自己的雕塑旁,突然發(fā)現(xiàn)底座被人貼了張泛黃的照片——1988年鍋爐車間全體職工的合影。照片上年輕的他站在最前排,懷里還抱著剛滿周歲的曉陽。
真相揭幕(上午10:00)
“現(xiàn)在,請為'新時代工業(yè)精神象征'雕塑揭幕!“
紅布滑落的瞬間,全場鴉雀無聲。這根本不是評審通過的那個溫和版本——尖銳的齒輪像野獸的獠牙,壓力表指針永遠定格在紅色警戒區(qū),最令人震驚的是底座側面,密密麻麻刻著三百多個名字。
“這是原鍋爐廠全體職工名單,“周建國的聲音在麥克風里顯得格外沙啞,“包括二十三年前事故中遇難的十六位工友。“
劉主任臉色鐵青地拽過主持人耳語,音響里突然爆出刺耳的電流聲。周曉陽沖上臺扶住搖搖欲墜的父親,這才發(fā)現(xiàn)老人西裝下的身體瘦得驚人,肩膀的骨頭硌得他手心發(fā)疼。
年輕人突然瞪大眼睛——雕塑的核心部件,竟然是他十歲時摔壞的火車模型零件。當年父親熬了三個通宵,用鋼焊一點一點為他重新拼好。
“周工!“王家柱在臺下高高舉起安全帽,工人們一個接一個喊起來。李秀英的直播間人數(shù)瞬間突破十萬,彈幕瘋狂刷屏:【淚目】【這才是真藝術】【工人階級萬歲】。
風暴前夕(中午12:30)
悶雷在天邊炸響時,周曉雯正在整理面館的最后遺物。她小心翼翼地把招牌碎片收進鐵盒,指尖觸到底部凹凸的刻痕——那是爺爺用改錐刻的“味至濃時即家鄉(xiāng)“。
電視里正在直播奠基儀式,突然插播暴雨紅色預警。畫面中父親佝僂的背影讓她鼻子一酸,那個曾經能單手拎起鍋爐閥門的大漢,如今連站著都需要扶著兒子的手臂。
宴會廳里,周曉陽第八次替父親擋酒。老鉗工突然湊近他耳邊:“你模型里那個鋼結構節(jié)點...焊縫密度不夠。“年輕人渾身一僵——這正是他團隊熬夜修改的設計漏洞,父親竟然一眼就看出來了。
暗藏殺機(下午1:45)
暴雨傾盆而下時,王家柱正用手機拍攝雕塑細節(jié)。鏡頭放大到底座角落,他猛地瞪大眼睛——那里赫然刻著他父親的名字:王鐵栓,二十年前鍋爐爆炸事故中遇難的臨時工。
“柱子,這雨太大了!“工友老張扯著嗓子喊。王家柱卻像沒聽見似的,雨水混著淚水滾下面頰。他想起昨天半夜,看見周建國偷偷溜進展廳,用扳手在底座上刻名字的背影。
酒店洗手間里,周建國吐得昏天黑地。隔間外傳來劉主任壓低的聲音:“...立即組織安全復查,重點檢查周曉陽負責的所有項目...找到問題就往死里整...“
他摸出口袋里的扳手,發(fā)現(xiàn)握柄處新刻了一行小字:“爸,回家吧“——不知什么時候被兒子塞進來的。
風暴將至(下午2:30)
周曉雯站在拆遷廢墟上,雨水順著發(fā)梢往下淌。手機突然震動,建筑學會的工作人員說:“周小姐,您舉報的違規(guī)施工材料我們已經...“
一道閃電劈下,電話斷了。她踢到半埋在泥里的鍋爐零件,金屬表面反射出烏云中透出的一線天光。遠處,新落成的雕塑在暴雨中巍然矗立,像一柄刺向天空的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