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谷中歲月長
- 小兵逆襲:我把貂蟬拐出了三國
- 逢人之墓
- 1099字
- 2025-08-08 06:53:55
小槐樹長得比人高時,麥囤也添了白發(fā)。
他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猛干,更多時候是坐在地頭,看著兒子和孫子在田里忙碌。陽光曬在背上,暖融融的,像爹當年的手掌。
“爹,您說爺爺當年真的在呂布手下當差?”兒子一邊揚場一邊問,揚起的麥粒在陽光下像碎銀。
麥囤瞇著眼笑:“可不是嘛,你爺爺總說,他當年最會編草繩,連你奶奶都夸他手巧。”
“那奶奶呢?真的是書上寫的那個貂蟬?”小孫子湊過來,手里還攥著半塊麥餅。
麥囤敲了敲他的腦袋:“書上寫的是書上的,咱們家的是咱們家的。你奶奶啊,會紡線,會種地,還會給你爺爺縫補破衣裳,是天底下最好的奶奶。”
小孫子似懂非懂,又跑開去追蝴蝶。麥囤望著他的背影,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在地里瘋跑,娘在槐樹下喊他吃飯,爹扛著鋤頭從地里回來,滿身的麥香。
日子就像這溪水,一代一代流下去,帶走了人,卻留下了味道——麥香,皂角香,還有槐樹葉的清香。
有一年,山外來了個說書先生,在村里搭了個臺子,講“呂布戲貂蟬”的故事,說得唾沫橫飛,說貂蟬如何閉月羞花,如何挑撥董卓呂布,最后不知所蹤。
麥囤的小孫子擠在人群里聽,回來后纏著麥囤:“爺爺,說書的講貂蟬呢!說她可美了!”
麥囤正在曬谷,聞言笑了笑:“美有啥用?能當飯吃?你奶奶當年,可是能跟著你爺爺割麥子、種玉米的。”
他從屋里翻出個舊木盒,打開,里面是一根磨得發(fā)亮的草繩,還有個用野菊花梗編的小圓環(huán)。“你看,這是你爺爺給你奶奶編的,比金的銀的都結(jié)實。”
小孫子拿著圓環(huán),在手里轉(zhuǎn)著玩:“真好看。”
“那是,”麥囤的語氣里帶著驕傲,“你爺爺說了,過日子,不靠臉蛋,靠的是這雙手,這顆心。”
說書先生走了,故事卻留在了山里。有人說,當年貂蟬其實沒死,跟著個小兵跑了,去了沒人知道的地方;有人說,她成了神仙,住在云端上。
麥囤聽到了,只是笑笑,不辯解。
他知道,奶奶既沒成神仙,也沒住在云端,就住在這片谷地里,住在每一粒麥子,每一縷炊煙里。春天播種時,風(fēng)里有她的聲音;秋天收割時,穗子里有她的影子。
又過了許多年,麥囤也老了,躺在病床上,像當年的陸禾生一樣,看著窗外的槐樹。
兒子問他:“爹,還有啥要交代的?”
麥囤笑了,聲音很輕:“別忘了……給地里……澆水……”
他閉上眼睛時,正是麥收時節(jié),谷里飄著滿溢的麥香,像無數(shù)個平凡的日子一樣。
小槐樹已經(jīng)長成了參天大樹,枝椏伸展,覆蓋了半個谷地。樹下,陸禾生和貂蟬的墳前,總有新摘的野菊花,是小孫子放上的。
溪水依舊流淌,麥田依舊翻浪,一代又一代的陸家后人,在這片土地上生息勞作,把日子過得像麥香一樣,綿長,醇厚。
沒人再提起那些遙遠的名字和故事,可每個人都知道,他們的根在這里,在這谷中歲月里,在那對把亂世過成安穩(wěn)的普通人的溫柔里。
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