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綏靖自治
- 讓唐朝再次偉大
- 繞船明月
- 2537字
- 2025-08-12 13:32:01
眾人你看我一眼,我瞅你片刻,望來望去卻無一人說話。
延英殿的氣氛有些微妙。
身為宰輔的李逢吉拱了下袍袖,清了清嗓子打破了平靜:“陛下,臣覺此事不可小覷,還是主張朝廷威嚴為上策。應讓賤民知朝廷恩威,栗栗危懼。”
李湛端起御案上溫熱的瓷杯,俯首啜茗,頭也未抬地問道:“李相有不同意見?”
“調兵彈壓方為優選。憲、穆二帝之所以累剿不滅,問題還是出在了主帥、戰略之上,若朝廷認真籌備,制定詳細征討方案必可一勞永逸平息蠻亂。”
李逢吉吞吞吐吐,難掩眉目間的猶豫,似乎這個方案連他也有些不自信。
李湛驀然一笑,將茶盞重重放回御案上。
清脆的響聲傳入每一位臣子耳中,舉目咸矚。
“李卿,如果朕未記錯的話,在藩鎮問題上你主和,現在黃洞叛亂又要主戰?”
李逢吉身子猛然抖擻了一下,俯首沉默不語。
陛下的話像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扒光了他僅有偽裝,老臉上閃過一絲羞愧與難堪。
見到李逢吉吃癟,李宗閔求救似看向竇易直,后者正閉睛養神,似乎無心參與這場決策。
李宗閔正猶豫著要不要出聲替李逢吉化解尷尬之時,卻聽得陛下一句‘繼續說’。
李逢吉昂首雙目一亮,似是受到鼓舞,說道:“憲宗年間大軍主帥裴行立對軍事一竅不通,此人僅擔任過幾年刺史便被委任為大軍主帥,討伐失利也在預料之中。若陛下能夠知人善任,委派良將前去彈壓,調動三鎮軍馬四面圍之......最好、最好再請求南詔出兵擊其不意,擾其后方......”
南詔......
殿內眾人心中一緊,面露難色,似乎很不愿提及這個國家的名字。
但又不得不承認李逢吉這個提議較為中肯,由于它實在太詳細了,引起不少臣子的思索。
李宗閔在聽到這個方案時,幾乎無腦支持。
韓愈、段文昌二人互望一眼,眉目間憂色重重,怕李湛受到主戰派的蠱惑而再動兵戈,韓愈不得不站出來說道:“陛下,蠻地治理本就與內地不同,與其年年堵不如一日疏。朝廷出兵耗時耗力,且軍費開銷負擔太重,哪里還能支撐的起?若是一日彈壓就此平息黃洞之禍便也罷了,可歷經兩朝數次鎮壓卻愈演愈烈。”
“李相公的提案雖然詳細,可它日安寧之后,此太平能保幾年?”
“西南邊蠻,始終視大唐為敵也!”
最后一句話,韓愈精準點出了西南反復叛亂的核心問題在何處。
李湛聽完,依舊保持著坐在御案后沉思的姿勢,眼眸中卻是驀然閃過一道明亮。
韓愈的分析不無道理,西南之所以反反復復叛亂,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他們與大唐沒有融入感。
本就疏離的關系,再加上地方經略使的暴政與朝廷嚴苛的稅賦,早已民不聊生,處在生死存亡的邊緣。
主張安撫的段文昌與韓愈,應該就是看出了這一點,李湛猜測其二人安撫的策略大概率也是圍繞如何加強民族融合與強化西南蠻族的地位來進行。
關于民族融合,李湛倒是腦海里有了一些想法。
現在的大唐雖然已經做到足夠包容和開放,胡人都能入朝為官,但民族這方面始終欠缺點凝聚力。
這種制度放在短時間內看沒什么問題,但是長久以往下去,各民族之間還是會產生間隙與隔閡,埋下隱患。
必須將不同的民族拴在一起,牢牢綁在一塊。
可惜報紙離現世還需一段時間,今后倒是可以借著它來宣揚一些‘華夏’亦或者‘大唐’思想,畢竟文化思想才是民族融合與凝聚的內核。
現在的大唐,拖不得!
李湛重重嘆息一聲,用手叩擊了幾下桌案,沉聲說道:“現在大唐內憂外患,朕也覺得此時不宜再動干戈,對待黃洞叛亂一事應當以‘撫’為主,若招撫效微,再思進兵一事。”
有了基調,這場會就比較容易進行下去。
固執己見,主張以戰平亂的李逢吉與李宗閔幾人抿了抿嘴,默然不語。
顯然在心里已經做出妥協。
“韓卿可詳細說說招撫策略。”
“派出使者與賊首黃少卿密談,施以朝廷恩情,允諾其高官厚祿,賞賜其金銀,若陛下肯授其爵位以示誠意再好不過。”
對于韓愈的提案,李湛沒有答應,也沒有斷然拒絕。
治標不治本。
心中給出了五個字的評價。
和派兵出擊沒什么區別,對方可能會貪戀榮華富貴暫時接受,但問題的根本依舊存在。
原以為韓愈能給出不一樣的提案,沒想到和歷史上那些拉攏他人,求和的提議沒什么區別。
李湛心里有些失望。
他環視了一圈殿內諸人,沉聲問道:“可還有其他建議?”
眾人面面相覷一番后,皆是陷入沉默。
“一、黃洞叛亂地區實行自治,由蠻人自己推舉管理治理的地方長官,治所設在鸞州。”
“二、兩地經略使合并入岳鄂,觀察使升為節度使,下轄黃洞地區,但節度使不參與黃洞的政務,由蠻人自治。”
“三、暫時減免該地區的賦稅,減輕徭役。”
“四、黃洞交出兵權,防務治安由岳鄂節度使負責,朝廷設監察使,只行監察權。”
李湛滔滔不絕將西南如何處理的方案拋出。
這是一個典型的‘綏靖’政策。
朝廷交出該地的治理管理權力,由蠻人自治,這是一個很大的讓步與妥協。
至于軍權,絕對不能交出。
這是李湛的底線,也是為了西南能夠安穩較長時間的至關因素。
現在朝廷的精力,大多數還是要放在如何平息藩鎮叛亂以及節流開源,應付天災人禍之上。對于西南,真的是無暇他顧。
既然是談判,那就免不了雙方互相拉扯試探各自的底線。
現在,李湛直接定了調,朝廷的底線就是這樣,至于能談成什么樣,就看使者的了。
韓愈與段文昌默契地互望一眼后,由段文昌發問:“陛下,是否再加上授予一定的虛職爵位?”
名利雙收?
李湛幾乎只是略一思索便點頭答應了下來。
只要能快速平定賊禍,還西南一個安定,即便送給對方幾個虛銜又有何不妥?
現在各地節度使遙領朝廷官職和爵位的還少么?
有了皇帝的首肯,那事情實施起來就容易的多了,對于此次叛亂中應該受到處罰的官員,刑部、吏部也給出了意見,該罷官的罷官,該獲罪的獲罪。
只是此次賊禍唯一不好評責的便是嶺南節度使崔能了。
真論起來,大鍋肯定是兩管經略使(邕管、容管)背,畢竟當初設立他們就是為了防止蠻族生叛,如今怎么也要定一個失職、監察不力的罪。
至于嶺南道,未能第一時間馳援,導致自身轄地也丟失了兩州之地。
此事可大可小,就看皇帝本人的意思了。
對于這件事,李湛遲疑了。
嶺南目前尚在朝廷管控之內,無論是節度使調動還是稅收,尚且正常。
但也恰恰是這個原因,李湛并不太想動此地,他還有著自己的計劃。
若是強行調離或者問責,可能會徒增變數,萬一把嶺南也逼反了,豈不是得不償失?
最終,李湛還是嘆息一聲,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只處理小官,做個殺雞儆猴的效果就好了。
至于嶺南節度使崔能,不僅不罰,還要賞!
賜些金銀絹帛。
眾人對于李湛的決定,紛紛是面露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李湛心中苦笑,這是他的又一次綏靖......